-
题名氯霉素废水可生物降解性研究
被引量:4
- 1
-
-
作者
郑平
李甲亮
方照平
徐向阳
俞秀娥
-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环境科学系
-
出处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9,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文摘
研究结果表明:①氯霉素废水COD浓度达29858~49613mgL-1,BOD5/CODCr比值为0.42,属可生物降解废水.因为其中的氯霉素和氯化物对生物处理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故宜作适当的稀释处理.②用好氧生物法处理时,平均进水COD浓度为886mgL-1,平均COD去除率64.5%;用厌氧生物法处理时,平均进水COD浓度为4539.5mgL-1,平均COD去除率78%.③从BOD5/CODCr比值来看,经过生物处理,废水中的可生物降解成分基本去除,生物抑制作用也随之消失,出水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
关键词
氯霉素废水
生物降解
生物可降解性
-
Keywords
chloromycetin wastewater
biological degradation
biodegradability
-
分类号
X789.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率及其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曹杰
罗安程
方照平
吕庭君
林敏抒
-
机构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育部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
安吉县环保局
杭州师范大学
-
出处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8-853,859,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039)
-
文摘
通过室内小型人工湿地装置,研究了人工湿地系统对氮、磷的去除效率及氮、磷元素在系统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植物系统对NH+4-N、TN、TP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55.02%、45.44%、98.52%,无植物系统为38.08%、33.63%、91.37%,植物系统对氮和磷的去除效率均高于无植物系统。在潜流型人工湿地系统中,植物生物量及氮、磷积累量沿水流方向逐渐降低,基质中磷浓度也表现出类似的规律,这种变化规律表明可以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来提高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率。分析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途径表明: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和基质对磷的吸附沉淀是人工湿地系统去除氮、磷的主要方式;植物吸收去除的氮、磷量分别占氮、磷投配总量的9.38%和12.77%,表明植物吸收也是人工湿地去除氮、磷的重要方式。
-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氮
磷
去除效率
空间分布
-
Keywords
constucted wetland
nitrogen
phosphorous
removal efficiency
spatial distribution
-
分类号
X50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