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鼠李糖乳杆菌发酵枸杞汁营养与风味特性及其抗氧化活性和体外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安欣 李桐彤 +3 位作者 胡佳雪 刘慧燕 方海田 魏晓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9-247,共9页
本文以药食同源的宁夏枸杞干果(Lyciumbarbarum L.)为原料,利用鼠李糖乳杆菌对其进行发酵,以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发酵工艺,并对发酵枸杞汁的发酵特性、营养和风味特性以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 本文以药食同源的宁夏枸杞干果(Lyciumbarbarum L.)为原料,利用鼠李糖乳杆菌对其进行发酵,以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发酵工艺,并对发酵枸杞汁的发酵特性、营养和风味特性以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发酵枸杞汁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28 h、发酵温度34℃、接种量4%,在此条件下,发酵枸杞汁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率为79.40%,pH为4.44±0.04,活菌数可达9.5±0.005 lg CFU/mL。与未发酵枸杞汁相比,发酵枸杞汁的可溶性蛋白、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糖含量增加。此外,GC-IMS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后枸杞汁有较多醇类物质产生,增加其独有的发酵香气。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后枸杞汁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提高了186.5%(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鼠李糖乳杆菌 黄嘌呤氧化酶 抗氧化能力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甲醛残留量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1
2
作者 纳文娟 刘慧燕 方海田 《保鲜与加工》 CAS 2008年第2期42-44,共3页
对食品中甲醛残留量的两种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不同检测方法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将试验条件进行选择,确定甲醛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盐酸苯肼法是目前测定食品中甲醛残留量较好的方法,可用于定性与定量分析。
关键词 食品 甲醛残留 乙酰丙酮法 盐酸苯肼法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发酵苹果汁的工艺优化及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小敏 王芳 +3 位作者 高颖银 魏晓博 方海田 刘慧燕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42,共11页
为开发营养健康且果香浓郁的益生菌发酵苹果汁。以高酸苹果与鲜食苹果1:1混合苹果汁为原料,采用植物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苹果汁并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光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 为开发营养健康且果香浓郁的益生菌发酵苹果汁。以高酸苹果与鲜食苹果1:1混合苹果汁为原料,采用植物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苹果汁并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光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及电子鼻技术对发酵苹果汁的香气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27.0 h、发酵温度30.0℃、初始糖度15.0°Bx,在此条件下,发酵苹果汁中的活菌数为7.2×10^(8) CFU/mL,感官评分92.13分。与未发酵苹果汁相比,发酵苹果汁多酚、黄酮含量显著升高(P<0.05),还原糖和乳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样品中GC-IMS共鉴定出35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6种,醛酮类11种,酸类6种,醇类3种,吡嗪类3种以及其他类6种,其发酵与未发酵苹果汁共有成分有11种,包括2-甲基丁酸乙酯、3,7-二甲基-2-亚甲-6-辛烯醛、2-庚酮、2-环己烯-1-酮、甲基异丁基甲酮、3-己酮、左旋香芹酮、正戊酸、2,3-二甲基-5-乙基吡嗪、乙二醇乙醚、2,2,4,6,6-五甲基庚烷。发酵苹果汁中的酯类、醛酮类和其他类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高于未发酵苹果汁(P<0.05),赋予了发酵苹果汁更浓郁的花香和果香。电子鼻分析中发酵苹果汁在各个传感器上的响应值均高于未发酵苹果汁,说明益生菌能够增加苹果汁中芳香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汁 益生菌 工艺优化 香气成分 GC-I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λ-Red重组技术结合复合诱变提高大肠杆菌L-异亮氨酸合成能力
4
作者 汪吉鹏 朱滕滕 +4 位作者 刘璐 马铖 魏晓博 刘慧燕 方海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4,共8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λ-Red重组技术结合复合诱变方法提高大肠杆菌L-异亮氨酸合成能力。以E. coli NXA为出发菌株,首先采用λ-Red同源重组敲除编码支链氨基酸转运蛋白基因brnQ,获得突变菌株E. coli NXA1。然后将E. coli NXA1经常温常压等离子... 本研究旨在通过λ-Red重组技术结合复合诱变方法提高大肠杆菌L-异亮氨酸合成能力。以E. coli NXA为出发菌株,首先采用λ-Red同源重组敲除编码支链氨基酸转运蛋白基因brnQ,获得突变菌株E. coli NXA1。然后将E. coli NXA1经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紫外(UV)与亚硝基胍(NTG)多轮复合诱变,以α-氨基丁酸(α-AB)为结构类似物进行筛选,筛选得到突变菌株E. coli NXA2。摇瓶发酵结果表明,在37℃、200 r/min条件下发酵40 h后,E. coli NXA1的L-异亮氨酸滴度为2.76 g/L,较E. coli NXA提高了33.98%;E. coli NXA2的L-异亮氨酸滴度为3.22 g/L,较E. coli NXA1提高了16.67%,较E. coli NXA提高了56.31%。对菌株E. coli NXA2经连续传代20代后,表现出较好的遗传稳定性。λ-Red重组技术结合复合诱变对大肠杆菌提高L-异亮氨酸合成能力有明显效果,为选育L-异亮氨酸高产菌株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λ-Red重组技术 brnQ基因 复合诱变 发酵 L-异亮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益生菌发酵马铃薯浓汁菌株筛选与工艺优化
5
作者 焦昱玮 窦兆婷 +2 位作者 田硕 刘敏 方海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4-169,共6页
马铃薯浓汁为生产马铃薯口服液后剩余料液,其本身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增强浓汁的保健功能,以其为原料,选择4株益生菌对其进行发酵,经过单菌株发酵实验,以产酸效率与活菌数为指标,得到适合浓汁发酵的植物乳杆菌A(Lactiplantibacillus p... 马铃薯浓汁为生产马铃薯口服液后剩余料液,其本身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增强浓汁的保健功能,以其为原料,选择4株益生菌对其进行发酵,经过单菌株发酵实验,以产酸效率与活菌数为指标,得到适合浓汁发酵的植物乳杆菌A(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A)、植物乳杆菌B(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B)、副干酪乳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再将其进行复配,以活菌数与感官评分为指标,对马铃薯浓汁复合益生菌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复合益生菌发酵浓汁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7℃,菌株接种量1.5‰,发酵时间12 h,菌株复配比例1:1:2,此条件下得到的复合益生菌发酵马铃薯浓汁活菌数可达到12.63×10^(8) CFU/mL,感官评分81.7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浓汁 植物乳杆菌A 植物乳杆菌B 副干酪乳杆菌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牛磺酸的测定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慧燕 方海田 《农产品加工》 2007年第9期76-79,共4页
牛磺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作为添加剂,已广泛用于药物与食品中,具有进一步推广使用的前景。文章介绍了目前测定食品中牛磺酸的一些主要方法,包括荧光法、氨基酸自动分析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及衍生... 牛磺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作为添加剂,已广泛用于药物与食品中,具有进一步推广使用的前景。文章介绍了目前测定食品中牛磺酸的一些主要方法,包括荧光法、氨基酸自动分析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及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异硫氰酸苯酯(PITC)柱前衍生法、OPA(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法、DNFB(2,4-二硝基氟苯)柱前衍生化法、OPA柱后衍生法、离子交换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生理功能 测定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霉素酰化酶在毕赤酵母中的异源表达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7
作者 贾煜浛 张想军 +5 位作者 马铖 朱滕滕 魏晓博 陈龙 刘慧燕 方海田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3-39,共7页
青霉素酰化酶(penicillin acylase,PA)主要用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半合成工业生产。该文从雷氏普罗维登斯菌(Providencia rettgeri)获得pga基因,在毕赤酵母(Komagataella pastoris)GS115中进行异源表达,并对重组酶PA进行产酶条件优化。... 青霉素酰化酶(penicillin acylase,PA)主要用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半合成工业生产。该文从雷氏普罗维登斯菌(Providencia rettgeri)获得pga基因,在毕赤酵母(Komagataella pastoris)GS115中进行异源表达,并对重组酶PA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异源表达构建的结果表明,重组毕赤酵母发酵上清液酶活力为2155.59 U/L,沉淀酶活力为1375.75 U/L。重组酶的最佳诱导产酶条件为温度29℃,时间72 h,甲醇浓度1.5%,重组酶PA的活性为(5003.72±50.623)U/L,酶活力较优化前提高了1.57倍,纯化后蛋白大小为72 kDa,蛋白浓度为1.58 mg/mL,纯化后重组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pH值为7,Mn 2+对其有强烈抑制作用,Al 3+对其有强烈激活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青霉素酰化酶的异源表达及进一步工业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青霉素酰化酶 异源蛋白表达 酶学性质 高效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发酵枸杞汁及其体外降血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8
作者 漆莹 魏晓博 +2 位作者 马铖 刘慧燕 方海田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2-151,共10页
为评价发酵对枸杞汁体外降血糖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通过鼠李糖乳酪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植杆菌、副干酪乳酪杆菌对枸杞汁的发酵性能、体外降血糖活性优选出发酵枸杞汁的最适菌株,采用响应面法对枸杞汁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为评价发酵对枸杞汁体外降血糖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通过鼠李糖乳酪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植杆菌、副干酪乳酪杆菌对枸杞汁的发酵性能、体外降血糖活性优选出发酵枸杞汁的最适菌株,采用响应面法对枸杞汁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副干酪乳酪杆菌表现出更好的耐酸、耐胆盐、发酵性能及较高的α-淀粉酶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性;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9 h,接种量5%,发酵温度37℃。与未发酵枸杞汁相比,多酚含量增加5.66%,总黄酮含量显著提高31.81%,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可达到92.3%、95.84%,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显著提高42.74%,同时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也显著提高30.23%。益生菌发酵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枸杞汁的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对后续研究具有降血糖功能的发酵枸杞食品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汁 益生菌 发酵工艺 抗氧化 降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籽油的超临界CO_(2)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9
作者 刘美静 魏晓博 +3 位作者 余君伟 虎丽 方海田 刘慧燕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1,共6页
探究“药食同源”沙棘籽油的营养保健功效及抗氧化活性,为沙棘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用超临界CO_(2)技术萃取沙棘籽油,测定基础理化指标和天然生物活性成分,利用高效气相色谱法分析沙棘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水平,通过自由基清除实验... 探究“药食同源”沙棘籽油的营养保健功效及抗氧化活性,为沙棘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用超临界CO_(2)技术萃取沙棘籽油,测定基础理化指标和天然生物活性成分,利用高效气相色谱法分析沙棘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水平,通过自由基清除实验等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技术萃取沙棘籽油平均得率为10.83%,所得沙棘籽油各项理化指标符合行业标准;经高效气相色谱仪共检测出18种脂肪酸,其中,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达88.12%,以油酸(23.11%)、亚油酸(35.60%)和亚麻酸(28.91%)为主;总黄酮含量为27.15 mg RE/100 g,总酚含量为41.60 mg GAE/100 g;清除DPPH、ABTS和羟基自由基的IC 50值分别为3.82、16.17、0.50 mg/mL,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超临界CO_(2)技术萃取的沙棘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和天然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丰富,有较强体外抗氧化活性,具有潜在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籽油 超临界CO_(2)萃取 脂肪酸 生物活性成分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地龙可溶性蛋白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庆 曹云娥 +2 位作者 方海田 张红 王永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78-1882,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鲜地龙可溶性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浸提、匀浆提取和超声提取3种方法,以鲜地龙为实验材料,采用考马斯亮蓝法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地龙蛋白的含有量,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SOD酶活性,确定了地龙蛋白的最...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鲜地龙可溶性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浸提、匀浆提取和超声提取3种方法,以鲜地龙为实验材料,采用考马斯亮蓝法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地龙蛋白的含有量,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SOD酶活性,确定了地龙蛋白的最适提取方法和条件。结果匀浆提取法提取效率较高,而且简单易行;直接浸提法方便简单,成本低,但蛋白质提取率较低;超声提取法提取效率高,但成本与工艺要求均较高。结论考虑到设备利用率和操作过程,并由3种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比较可知,匀浆提取法是最适提取方法,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25℃,破碎时间1 min,匀浆时间5 min,浸泡时间4.7 h,料液比为1∶6,离心时间5 min,离心机转速10 000 r/min,提取液中蛋白质含有量为13.25 mg/g,SOD酶活性为106.43 U/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 可溶性蛋白 直接浸提 匀浆提取 超声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2种益生菌的多核微胶囊制备方法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常诗晗 乌日娜 +6 位作者 方海田 刘晓燕 滕政蓉 任广钰 张英 刘慧燕 武俊瑞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138,共12页
为了解决益生菌在贮藏和摄食过程中的活性损失,及2种以上益生菌混合使用可能出现的竞争和拮抗等问题,更好地发挥双菌或多菌分步释放、协同增效作用,以青春双歧杆菌FS2-3(B.adolescens FS2-3)为内芯微球,枯草芽孢杆菌SN15-2(B.subtilis S... 为了解决益生菌在贮藏和摄食过程中的活性损失,及2种以上益生菌混合使用可能出现的竞争和拮抗等问题,更好地发挥双菌或多菌分步释放、协同增效作用,以青春双歧杆菌FS2-3(B.adolescens FS2-3)为内芯微球,枯草芽孢杆菌SN15-2(B.subtilis SN15-2)为外壳微球,对2种益生菌进行分隔包埋。采用海藻酸钠为壁材,同时添加巯基化羧甲基纤维素钠(CMC-SH)加强益生菌在肠道内的黏附性,利用内源乳化法和挤压法制备益生菌双菌多核微胶囊。将微胶囊的包埋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益生菌双菌微胶囊制备的优化条件。结果表明,当内芯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1.82%,CMC-SH在菌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9%,水相油相体积比为1.0∶2.9,外层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2.9%时,益生菌双菌微胶囊的包埋率可达72.93%。该工艺条件下的益生菌双菌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肠溶性。在人工肠液中,微胶囊180 min时释放率达到86.3%,基本完全崩解,达到了理想效果。研究旨在为混合益生菌微生态制剂普遍存在的活性保持与协同作用技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微胶囊 多核 分隔包埋 海藻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全粉烤饼制作配方的优化及其质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付玉虎 辛世华 +3 位作者 吴庆 杨小萍 刘慧燕 方海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76-181,共6页
为丰富马铃薯主食化产品,改善烤饼的感官品质,本研究测定了马铃薯全粉与小麦粉混合粉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并以感官评分和质构特性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马铃薯全粉烤饼的制作配方。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粉能提高小麦粉的吸水... 为丰富马铃薯主食化产品,改善烤饼的感官品质,本研究测定了马铃薯全粉与小麦粉混合粉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并以感官评分和质构特性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马铃薯全粉烤饼的制作配方。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粉能提高小麦粉的吸水率,缩短面团的形成时间,但会导致面团的弹性和筋力下降,面团的品质降低。因此,综合考虑马铃薯全粉的合适替代比例为20%;马铃薯全粉烤饼的最佳工艺配方为以小麦粉与马铃薯全粉混合粉质量为基础,马铃薯全粉添加量20%、水添加量68%、酵母粉添加量0.8%、白砂糖添加量6%。在此配方工艺下制作的马铃薯全粉烤饼具有较好的质构特性,硬度为342.63 g,咀嚼性为106.76 N。研究结果为烤饼品质的改善和马铃薯全粉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全粉 烤饼 配方工艺 质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缓解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牛乳腺炎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妍 刘慧燕 +6 位作者 闫丹丽 赵春光 滕政蓉 张英 刘晓燕 方海田 武俊瑞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 aureus)感染牛乳腺引发炎症。研究表明益生菌对缓解牛乳腺炎有一定作用,且相对于抗生素更加安全。本文对S. aureus的致病机理、益生菌在牛乳腺炎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等进行了综述。明确S. aureu...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 aureus)感染牛乳腺引发炎症。研究表明益生菌对缓解牛乳腺炎有一定作用,且相对于抗生素更加安全。本文对S. aureus的致病机理、益生菌在牛乳腺炎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等进行了综述。明确S. aureus通过释放毒力因子,其中黏蛋白帮助病原菌定植细胞表面同时大量S. aureus生成生物膜破坏细胞结构引发“细胞因子风暴”,干扰机体免疫系统识别。S. aureus入侵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后激活信号通路以及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分析其入侵乳腺上皮细胞后能够破坏上皮细胞屏障,干扰机体免疫系统3个方面说明S. aureus能够在bMEC存活的干扰因素。并且从益生菌角度总结已有发现益生菌在体内定植可增强肠道完整性、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抑制S. aureus对bMEC的黏附和侵染,降低S. aureus生物膜的形成,以减少S. aureus在乳腺内的定植,从而起到减轻乳腺感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牛乳腺炎 益生菌 发病机制 机体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市售牛油火锅底料理化指标及挥发性物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烟胜男 魏晓博 +3 位作者 刘慧燕 王文骏 杨正苍 方海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52-261,共10页
为探究10种市售牛油火锅底料的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本文对火锅底料基本理化指标进行测定,进一步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 为探究10种市售牛油火锅底料的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本文对火锅底料基本理化指标进行测定,进一步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技术对10种市售牛油火锅底料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理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10种市售牛油火锅底料中N4、N7样品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较高,N1、N2、N3样品的脂肪含量较高,N6样品的蛋白质和总酸含量较高。HS-SPME-GC-MS分析结果表明,10种不同市售牛油火锅底料共鉴定出107个挥发性物质,其中桧烯、γ-松油烯、萜品油烯、芳樟醇等15种关键差异挥发性物质可用于区分麻辣牛油火锅底料和醇香、酱香、孜然牛油火锅底料。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表明6种麻辣牛油火锅底料中N1与N4、N5、N7、N8、N9样品相比具有更丰富的挥发性物质。醇香、酱香、孜然牛油火锅底料中,与N3、N10样品相比,N2样品具有更丰富的挥发性物质。HS-GC-IMS结果表明γ-丁内酯、3-甲硫基丙酸乙酯是N2样品特有的挥发性物质,乙酸异丁酯、丁酸乙酯是N4、N6、N10样品中特有的挥发性物质,2-己烯醛、2,6-三甲基吡啶是N4、N5、N10样品特有的挥发性物质。这些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火锅底料样品的特征性指纹图谱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油火锅底料 挥发性物质 HS-SPME-GC-MS HS-GC-I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面传代发酵过程中细菌菌群结构及其功能预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庆 杨小萍 +1 位作者 辛世华 方海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57,共6页
该研究以老面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老面传代1代(SD1)、2代(SD2)和4代(SD3)发酵过程中的细菌菌群多样性,对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α多样性及β多样性分析,并对其细菌菌群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 该研究以老面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老面传代1代(SD1)、2代(SD2)和4代(SD3)发酵过程中的细菌菌群多样性,对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α多样性及β多样性分析,并对其细菌菌群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老面样品共获得538981条优化序列,得到495个操作分类单元(OTU);从SD1到SD3代的优势菌门依次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菌属均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优势菌种均为旧金山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nfranciscensis)、干酪乳杆菌(L.sakei)、短乳杆菌(L.brevis)和加氏乳杆菌(L.gasseri);优势菌门、属和种的平均相对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β多样性分析表明,老面传代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较为相似,丰度变化不显著(P>0.05)。从SD1到SD3老面样品中细菌菌群主要功能为碳水化合物代谢,其次为维生素及辅酶因子代谢、分子排序、结构折叠与降解、氨基酸代谢,磷酸戊糖途径是最主要的三级代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面 传代发酵 高通量测序 细菌菌群结构 基因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静电场处理对樱桃番茄采后品质及 线粒体氧化还原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牛培荣 马存福 +3 位作者 魏晓博 马立虎 刘慧燕 方海田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101,共11页
低压静电场技术是一种可以延长果蔬保鲜期的技术,为探究其对果蔬采后品质的影响,以樱桃番茄为材料,研究低压静电场(200、300 mV)处理对樱桃番茄在(4±1)℃贮藏期间品质、活性氧代谢和线粒体氧化还原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 低压静电场技术是一种可以延长果蔬保鲜期的技术,为探究其对果蔬采后品质的影响,以樱桃番茄为材料,研究低压静电场(200、300 mV)处理对樱桃番茄在(4±1)℃贮藏期间品质、活性氧代谢和线粒体氧化还原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压静电场处理降低了樱桃番茄呼吸速率,延缓了失重率的上升和可溶性固形物、酸度的下降,保持了樱桃番茄的硬度;同时,低压静电场处理显著提高了贮藏期间樱桃番茄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以及抗坏血酸的含量(P<0.05),进而抑制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等活性氧的产生和积累。进一步分析发现,低压静电场处理还可以抑制樱桃番茄线粒体细胞色素c/a的降低,提高一氧化氮含量,以维持线粒体氧化还原状态;同时,可提高线粒体NAD+含量、降低NADH含量,提高NAD+/NADH比例,使线粒体氧化还原电势处于较高水平。低压静电场处理可抑制樱桃番茄的活性氧产生和维持线粒体氧化还原的平衡状态进而保持樱桃番茄贮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静电场 樱桃番茄 采后品质 活性氧代谢 线粒体氧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静电场对樱桃番茄采后品质和细胞壁代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霖卉 王永霞 +5 位作者 姚嘉琳 秦佳 胡亚卓 刘慧燕 方海田 魏晓博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56,共9页
樱桃番茄水分含量高且鲜嫩皮薄,贮藏难度较大。为探究低压静电场(Low voltage electrostatic field,LVEF)对樱桃番茄保鲜效果的影响,分析了200 mV低压静电场(LVEF200)和300 mV低压静电场(LVEF300)处理对4℃条件下贮藏的樱桃番茄果实品... 樱桃番茄水分含量高且鲜嫩皮薄,贮藏难度较大。为探究低压静电场(Low voltage electrostatic field,LVEF)对樱桃番茄保鲜效果的影响,分析了200 mV低压静电场(LVEF200)和300 mV低压静电场(LVEF300)处理对4℃条件下贮藏的樱桃番茄果实品质和细胞壁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贮藏过程中LVEF处理可延缓采后樱桃番茄硬度、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抑制细胞壁降解酶,如纤维素酶(Cx)、β-半乳糖苷酶(β-Gal)、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果胶酯酶(PME)的活性,延缓原果胶的分解和可溶性果胶含量的增加。其中对于贮藏期间樱桃番茄果实的硬度、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Cx活性、β-Gal活性、原果胶含量和可溶性果胶含量的变化而言,LVEF300处理的保鲜效果优于LVEF200处理,而对于贮藏期间失重率、PG活性和PME活性变化而言,LVEF200处理保鲜效果略优于LVEF300处理。综上,LVEF处理可通过抑制细胞壁代谢途径相关降解酶的活性延长樱桃番茄的贮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静电场 樱桃番茄 保鲜 生理品质 细胞壁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代谢咖啡酸人肠道来源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代谢过程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雯 胡海明 +3 位作者 刘洪涛 魏晓博 刘慧燕 方海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5,共9页
为了探索咖啡酸的体内代谢过程,本研究从人体肠道粪便中分离筛选出2株能代谢咖啡酸的菌株,通过细胞形态、16S rDNA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了其菌株特征,并研究了两株菌株代谢咖啡酸过程中的细菌总数和pH变化,最后采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 为了探索咖啡酸的体内代谢过程,本研究从人体肠道粪便中分离筛选出2株能代谢咖啡酸的菌株,通过细胞形态、16S rDNA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了其菌株特征,并研究了两株菌株代谢咖啡酸过程中的细菌总数和pH变化,最后采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代谢产物进行确定,阐明咖啡酸代谢过程。结果表明,2株菌分别为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和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腐生葡萄球菌代谢咖啡酸含量从0.539 mg/mL在6 h后降至0.087 mg/mL,12 h后完全被代谢。而奇异变形杆菌,在6 h后咖啡酸含量从0.543 mg/mL降至0.352 mg/mL,24 h后完全被代谢。咖啡酸抑制了肠道菌的增殖,且腐生葡萄球菌代谢咖啡酸能力优于奇异变形杆菌,肠道菌代谢咖啡酸产物为间香豆酸。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咖啡酸和肠道菌的相互作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酸 腐生葡萄球菌 奇异变形杆菌 筛选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水溶性抗氧化物质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活性成分分析
19
作者 夏悦 石欣 +3 位作者 王晓菁 魏晓博 方海田 刘慧燕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6-210,共5页
该研究采用水提法对枸杞中水溶性物质进行提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 该研究采用水提法对枸杞中水溶性物质进行提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枸杞水溶性抗氧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80(g∶mL)、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2 h。在此优化条件下,提取液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1.34 g/L。通过UPLC-QTOF-MS分析表明,枸杞水提液中检出6个清除DPPH自由基的化合物,分别为枸杞酸、甜菜碱、山柰酚-3-O-槐二糖-7-O-葡萄糖苷、脯氨酸、L-精氨酸和芦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响应面优化 水提工艺 抗氧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宰后肌肉生物电阻抗值、pH值、失水率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方海田 刘慧燕 德力格尔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6-119,共4页
本实验对牛宰后骨骼肌肉的生物电阻抗值、pH值、失水率进行了测试,且作出了相应得变化曲线图。结果表明宰后10d牛肉样三项指标均有明显的变化。电阻抗与pH值、电阻抗与失水率、pH值与失水率之间均呈现相关性,相关性在α=0.05水平下显著。
关键词 牛肉 生物电阻抗 PH值 失水率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