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组复合指纹示踪法判别泥沙来源的不确定性分析
1
作者 牛百成 吴作丽 +3 位作者 陈琼 周强 方海燕 柳本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2,共10页
指纹法凭借其简便和直接等优点,已成为泥沙来源研究的主流判别方法之一。然而,在其实际应用中对判别结果的不确定性来源及量化分析仍存在不足,尤其是在风水交互侵蚀区,相关研究尚属空白。笔者选取西北干旱区党河水库流域作为典型案例,... 指纹法凭借其简便和直接等优点,已成为泥沙来源研究的主流判别方法之一。然而,在其实际应用中对判别结果的不确定性来源及量化分析仍存在不足,尤其是在风水交互侵蚀区,相关研究尚属空白。笔者选取西北干旱区党河水库流域作为典型案例,依托高斯一阶近似方程,对多组复合指纹法判别泥沙来源所涉及的不确定性展开评估。结果表明:多组复合指纹法用于泥沙来源判别时,其结果不确定性主要源自沉积区(汇),占总不确定性比例>48.0%,这或许是沉积区整合了所有物源区的地球化学特性及其时空变异特性所导致。从各物源区来看,上游山区居首,达29.4%;戈壁次之,为18.5%;沙丘最小,仅3.1%,这可能与样品数量和样品代表性密切相关。在运用多组复合指纹法判别泥沙来源时,沉积.区对判别结果的不确定性最显著。后续研究中应适当增加采样数量,以便精准反映各产沙区地球化学特征。此外,合理选择适宜的粒径范围是指纹法识别泥沙来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判别 多组复合指纹示踪法 不确定性 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区小流域山坪塘沉积泥沙^(137)Cs活度比及其粒径剖面特征分析
2
作者 成六三 方海燕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5,共7页
为了探讨山坪塘沉积泥沙来源信息,以岩溶区小流域小坪山坪塘为研究对象,采用核素^(137)Cs和土壤粒径特征值等方法,对岩溶区小流域山坪塘沉积泥沙来源及其土地利用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山坪塘沉积泥沙的^(137)Cs比活度在垂... 为了探讨山坪塘沉积泥沙来源信息,以岩溶区小流域小坪山坪塘为研究对象,采用核素^(137)Cs和土壤粒径特征值等方法,对岩溶区小流域山坪塘沉积泥沙来源及其土地利用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山坪塘沉积泥沙的^(137)Cs比活度在垂直剖面上存在一个区间50 cm深度层次未被检出,但山坪塘沉积泥沙^(137)Cs比活度范围为0~3.59 Bq·kg^(-1),平均值为1 Bq·kg^(-1);(2)山坪塘沉积泥沙^(137)Cs比活度比坡耕地、草地和林地土壤表层小1.7、1.83、0.92 Bq·kg^(-1),且坡耕地和林地土壤表层的^(137)Cs比活度分布差异较大;(3)山坪塘旋回沉积泥沙与其控制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的粒径组分含量主要以粘粒、中粉粒和粉粒为主,且粒径组分含量之间比例基本保持一致。但山坪塘沉积泥沙仅有组分极细砂粒含量与坡耕地表层土壤组分含量密切,其他组分含量与草地密切;(4)山坪塘沉积泥沙粒径特征参数(中值粒径、众数粒径、体积加权平均粒径和分形维数D)在垂直剖面上变化基本保持一致,而有效粒径变化较为复杂。可得结论,山坪塘沉积泥沙来源主要为其流域内的坡耕地和草地表层土壤,为区域岩溶小流域山坪塘沉积泥沙反演和水土保持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法 ^(137)Cs 土壤侵蚀 岩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反刍思维流动模型对精神疾病跨诊断的意义
3
作者 张露月 程双 +3 位作者 方海燕 李羽柠 陈静 邹涛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0-55,共6页
跨诊断旨在识别和理解多种精神障碍之间的共同因素和机制,其弥补了传统精神病学分类诊断体系的局限,而反刍思维流动模型充分体现了跨诊断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当前跨诊断体系的优势与不足的思考,阐述反刍思维流动模型的核心架构及其动态特... 跨诊断旨在识别和理解多种精神障碍之间的共同因素和机制,其弥补了传统精神病学分类诊断体系的局限,而反刍思维流动模型充分体现了跨诊断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当前跨诊断体系的优势与不足的思考,阐述反刍思维流动模型的核心架构及其动态特征,探讨反刍思维流动模型在精神疾病跨诊断中理论建设、诊断思维和临床干预方案制定方面的意义,以期助力从业者能从跨诊断思维出发,多角度、多维度和多谱系地加深精神疾病认识,共同促进精神病学精准医疗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思维流动模型 反刍思维 跨诊断 精神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沙工程的结皮效应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方海燕 屈建军 +2 位作者 俎瑞平 张克存 李秋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20,共4页
对土壤物理结皮形成的研究,大都集中在降雨和流水对物理结皮形成的作用,而忽视了风力尤其是在流沙区风力及其大气降尘对结皮的形成和促进作用。通过在流沙表面不同的地貌部位设置不同规格的草方格沙障,来研究沙面结皮形成时的情况,并就... 对土壤物理结皮形成的研究,大都集中在降雨和流水对物理结皮形成的作用,而忽视了风力尤其是在流沙区风力及其大气降尘对结皮的形成和促进作用。通过在流沙表面不同的地貌部位设置不同规格的草方格沙障,来研究沙面结皮形成时的情况,并就障内表层沙样的粒度分布和流沙的粒度分布作了对比。同时就流沙区丰富的大气降尘对结皮形成的物质来源和促进作用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皮 效应研究 防沙工程 大气降尘 粒度分布 土壤物理 地貌部位 物质来源 流沙固定 草方格 内表层 风力 沙区 降雨 沙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舟曲“8·7”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原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5
5
作者 方海燕 蔡强国 +2 位作者 李秋艳 孙莉英 和继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0年第6期14-18,23,共6页
2010年8月7日,甘肃省舟曲县暴发了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给舟曲人民带来了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通过对甘肃舟曲"8.7"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形成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认为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是灾害发生的潜在原因,突发性强降雨是... 2010年8月7日,甘肃省舟曲县暴发了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给舟曲人民带来了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通过对甘肃舟曲"8.7"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形成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认为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是灾害发生的潜在原因,突发性强降雨是诱发灾害的动力因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则加剧了灾情的损失和严重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入地质灾害基础研究,强化水利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退耕还林,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规范施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灾害监测预警网等防治舟曲及类似地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灾害 原因 防治对策 舟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aTEM/SEDEM模型的双枫潭流域侵蚀产沙模拟 被引量:9
6
作者 方海燕 孙莉英 +2 位作者 聂斌斌 于信芳 王随继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2-97,共6页
采用WaTEM/SEDEM模型,以湖南省3个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莲花堰和石门坎水文站水沙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正和验证,并将验证后的模型模拟双枫潭流域的侵蚀产沙,模拟结果表明:双枫潭流域年均产沙模数为631 t/km2;受地形和土地利用的影响,流域... 采用WaTEM/SEDEM模型,以湖南省3个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莲花堰和石门坎水文站水沙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正和验证,并将验证后的模型模拟双枫潭流域的侵蚀产沙,模拟结果表明:双枫潭流域年均产沙模数为631 t/km2;受地形和土地利用的影响,流域侵蚀模数在0~10°坡度范围内总体呈现沉积,而在大于10°的坡面上侵蚀强度随坡度增加而增加.流域内旱地土壤侵蚀强度为3 345 t/(km2·a);草地侵蚀速率为430 t/(km2· a);林地和灌木林用地总体上表现为沉积,其沉积速率分别为110和83 t/(km2·a).将以上模拟结果与其他相关研究比较,证实WaTEM/SEDEM模型在模拟流域侵蚀产沙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利用该模型可为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M SEDEM模型 侵蚀产沙 地形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前脸造型的仿生设计 被引量:21
7
作者 方海燕 周小儒 袁金龙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社会日益进步,汽车前脸的设计也在不断地追求创新,"仿生理念"随之产生而发展。通过实例进行分析、探讨,揭示"仿生概念设计"引领了汽车前脸设计的潮流,营造了人与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同时,... 社会日益进步,汽车前脸的设计也在不断地追求创新,"仿生理念"随之产生而发展。通过实例进行分析、探讨,揭示"仿生概念设计"引领了汽车前脸设计的潮流,营造了人与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同时,也为汽车前脸设计找到了一种新的设计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前脸 造型设计 仿生理念 概念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典型黑土区乌裕尔河中游泥沙输移月年时间尺度特征 被引量:13
8
作者 方海燕 蔡强国 李秋艳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21,共6页
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泥沙输移和沉积的统一体。东北黑土区有关河流泥沙输移时间尺度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揭示黑土区土壤侵蚀规律和泥沙运移机制。本文以典型黑土区乌裕尔河中游依安水文站为研究对象,利用该站1957-1989年33年月、年时间... 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泥沙输移和沉积的统一体。东北黑土区有关河流泥沙输移时间尺度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揭示黑土区土壤侵蚀规律和泥沙运移机制。本文以典型黑土区乌裕尔河中游依安水文站为研究对象,利用该站1957-1989年33年月、年时间尺度上的水沙数据,对黑土区河流泥沙输移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在月时间尺度上,水沙关系松散,径流量对泥沙量的决定系数为53.8%;年内月泥沙量存在着两个峰值,分别发生在春季的5月份和夏季的7月份,流域泥沙存在"存储-释放"的过程。流域泥沙量年际尺度差异大,受人类活动的影响,1957年以来,泥沙量和径流产沙能力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黑土区 乌裕尔河 泥沙输移 时间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对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方海燕 吴晓云 +3 位作者 兰天 杨毅 王丽京 李卫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3-646,共4页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对人的黑色素瘤细胞(A375)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MTT方法检测穿心莲内酯对A375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求出其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并以IC50的穿心莲内酯和衍生物4H-穿心莲内酯作用于A375细胞,并设定溶剂DMSO对照组,W...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对人的黑色素瘤细胞(A375)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MTT方法检测穿心莲内酯对A375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求出其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并以IC50的穿心莲内酯和衍生物4H-穿心莲内酯作用于A375细胞,并设定溶剂DMSO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人原癌基因bcl-6的表达,同时用Honechst 33342染液检测A375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穿心莲内酯抑制A375生长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为30μg/mL;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穿心莲内酯明显下调bcl-6的表达;Honechst 33342染色显示穿心莲内酯明显促进了A375细胞的凋亡。结论穿心莲内酯通过下调bcl-6促进A375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BCL-6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式测量机器人的自标定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海燕 郭俊杰 +2 位作者 杨军良 何敬东 邵伟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40,共5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测量机器人。该系统以串联机械手作为主体 ,激光位移传感器为测量探针 ,对球壳类、回转类部件的几何尺寸、表面缺陷进行非接触、高精度测量。针对该测量系统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新的自标定方法来识别机器人的运动学参数 ...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测量机器人。该系统以串联机械手作为主体 ,激光位移传感器为测量探针 ,对球壳类、回转类部件的几何尺寸、表面缺陷进行非接触、高精度测量。针对该测量系统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新的自标定方法来识别机器人的运动学参数 ,并设计了专用的实物基准。该方法将机器人相对于基坐标系的关节位移分成两部分 :相对于参考位形的关节位移和参考位形相对于基坐标系的关节位移 ,将后者和其它常值参数引入到误差模型。使用该方法不需要测量机器人相对于基坐标系的关节变量的值 ,不需要外部的测量系统 ,简便易行。仿真和实验均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式测量机器人 运动学参数 机械结构 激光位移传感器 机械手 自标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生长发育与根瘤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方海燕 寸植贤 +2 位作者 陈建斌 何霞红 汤东生 《农学学报》 2014年第6期1-4,23,共5页
为明确根瘤生长发育与大豆生长发育的关系,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持续观察和研究了不同生长时期大豆根长、根系生物量、株高、植株生物量、根瘤重量和数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大豆整个生育期内株高、植株干重、根系干重和根瘤鲜重的变化均... 为明确根瘤生长发育与大豆生长发育的关系,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持续观察和研究了不同生长时期大豆根长、根系生物量、株高、植株生物量、根瘤重量和数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大豆整个生育期内株高、植株干重、根系干重和根瘤鲜重的变化均从缓慢增长、迅速增加、到迅速下降、再到缓慢下降的过程。株高、植株干重、根系干重和根瘤鲜重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苗后的66天、72天、66天和60天。根长在出苗后一直处于较快增长期,至出苗后48天到78天均维持在一个不显著的缓慢增长期。而根瘤数量在出苗后的20天至30天迅速激增,然后经过一个缓慢增殖期,至54天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由此得出,大豆根瘤数量在植株生长早期迅速增长且在最大值附近维持较长时期;而根瘤鲜重生长规律同植株地下部或地上部干重的增殖规律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长 根瘤数量 根瘤重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运动学模型中的参数选取 被引量:10
12
作者 方海燕 刘小勇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6-49,共4页
在国内的专业书籍中,对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论述仍以DH模型为主,而对MDH模型鲜有提及。文中详细介绍了DH和MDH模型,给出了MDH模型中参数的选取原则,最后通过实例进行了说明。对机器人运动学建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弥补了国内专业书籍论... 在国内的专业书籍中,对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论述仍以DH模型为主,而对MDH模型鲜有提及。文中详细介绍了DH和MDH模型,给出了MDH模型中参数的选取原则,最后通过实例进行了说明。对机器人运动学建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弥补了国内专业书籍论述中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运动学 DH模型 MDH模型 参数选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正交系坐标测量系统 被引量:3
13
作者 方海燕 杨军良 +2 位作者 李旗 乐静 郭俊杰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67-70,共4页
为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具有特殊要求的球壳类工件的自动非接触测量,将机器人技术与激光非接触测量技术相结合,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非正交系坐标测量系统。该系统以串联机械手作为测量主体,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和CCD摄像头进行非接触... 为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具有特殊要求的球壳类工件的自动非接触测量,将机器人技术与激光非接触测量技术相结合,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非正交系坐标测量系统。该系统以串联机械手作为测量主体,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和CCD摄像头进行非接触测量,可实现球壳类及回转类工件的几何尺寸和表面缺陷的非接触高精度测量。实验数据表明该测量系统已经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交系 坐标测量机 机器人 非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壳表面缺陷的光学复合式非接触测量 被引量:2
14
作者 方海燕 刘小勇 +1 位作者 乐静 郭俊杰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60-865,共6页
为实现半球壳内外表面缺陷的高精度、非接触测量,在一种新型非正交系坐标测量机的基础上,提出了球壳内外表面缺陷的光学复合式测量方法。该方法将激光测量的点扫描与视觉测量的面扫描相结合,不仅可以测量表面缺陷的覆盖面积和分布,还可... 为实现半球壳内外表面缺陷的高精度、非接触测量,在一种新型非正交系坐标测量机的基础上,提出了球壳内外表面缺陷的光学复合式测量方法。该方法将激光测量的点扫描与视觉测量的面扫描相结合,不仅可以测量表面缺陷的覆盖面积和分布,还可以测量缺陷的深度/高度。实际测量结果表明了该方法是可行的,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仪表技术 表面缺陷 非接触测量 球壳工件 缺陷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脉冲星的脉冲序号复现坐标时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民 童明雷 +5 位作者 平劲松 刘文彪 方海燕 周庆勇 帅平 何克亮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92,共9页
为实现包括地球和地球以外的时间统一,需要运用相对时间观的两种时间来替代目前时间计量体系中的标准时间,这两种时间分别是:原时和坐标时,其中坐标时可溯源到脉冲星时间基准上。为构建简单的本地轨道参数历表,阐明分层嵌套的空间包含关... 为实现包括地球和地球以外的时间统一,需要运用相对时间观的两种时间来替代目前时间计量体系中的标准时间,这两种时间分别是:原时和坐标时,其中坐标时可溯源到脉冲星时间基准上。为构建简单的本地轨道参数历表,阐明分层嵌套的空间包含关系,形成时间相对统一的观点。从计量角度,提出了一种脉冲星复现坐标时的理论,运用相对时间观中的时间和空间不可分割观点,归纳了统一时间的广域坐标系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强调了原点观者的特殊性,提出了基于原点观者的脉冲星脉冲序号和初始历元的定义方法。首先,把一组脉冲星的脉冲序号约定为坐标时基准,用来复现坐标时,约定一组脉冲星的脉冲周期为固定的常数数组,约定后不再测定,常数的单位仍是国际单位制[秒],常数可理解为脉冲序号的坐标时间隔与[秒]之间换算的系数。然后,基于平面电磁波模型,把脉冲星的脉冲电磁波经过原点的时刻与脉冲序号一一对应,于是原点观者的坐标时与连续的脉冲序号成为线性函数关系,最后,分析了脉冲星稳定特点,给出了以一组序号为变量的脉冲星集合稳定性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星 原时 坐标时 脉冲序号 空间守时系统 空间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风沙地貌分类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6
作者 方海燕 俎瑞平 张克存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248-251,共4页
地处水陆交界地带的海岸地区 ,自然地理环境复杂 ,人类活动频繁 ,影响海岸风沙活动的自然及人为因素复杂多样 ;同时由于海岸风沙地貌分布的广泛性、区域的差异性、研究区域的不同和分类角度的差异等原因 ,故而到目前为止 ,对于海岸风沙... 地处水陆交界地带的海岸地区 ,自然地理环境复杂 ,人类活动频繁 ,影响海岸风沙活动的自然及人为因素复杂多样 ;同时由于海岸风沙地貌分布的广泛性、区域的差异性、研究区域的不同和分类角度的差异等原因 ,故而到目前为止 ,对于海岸风沙地貌的分类 ,仍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分类系统。在现有国内外海岸风沙地貌的分类研究的基础上 ,进行了简单回顾 ,并指出了现有的海岸风沙地貌分类的不足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 风沙地貌 分类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产品创新补贴下的企业R&D策略选择 被引量:7
17
作者 方海燕 达庆利 朱长宁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1-35,共5页
为了研究在政府产品创新补贴政策下企业的R&D策略选择问题,建立了双寡头市场中面向工艺R&D的三阶段博弈模型:第一阶段政府以社会福利最大为目标选择产品创新补贴率;第二阶段企业进行R&D投资以降低生产成本;第三阶段企业在... 为了研究在政府产品创新补贴政策下企业的R&D策略选择问题,建立了双寡头市场中面向工艺R&D的三阶段博弈模型:第一阶段政府以社会福利最大为目标选择产品创新补贴率;第二阶段企业进行R&D投资以降低生产成本;第三阶段企业在产品市场中进行古诺竞争。根据双寡头在第二和第三阶段是否合作,给出了研发竞争、研发卡特尔、技术共享联盟和研究共同体等四种R&D策略,得到了相应的政府最优R&D补贴率。研究表明:从企业的R&D投入和产品产量的角度看,当溢出效应较高时,研发竞争策略优于研发卡特尔策略;当溢出效应较低时,研发卡特尔策略优于研发竞争策略。研发卡特尔策略与研发竞争策略相比,研发卡特尔更能推动企业利润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社会总福利。从产品产量、企业利润和社会总福利最大化角度考虑,研究共同体为四种策略中的最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诺竞争 产品创新 创新补贴 企业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向对产流产沙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方海燕 蔡强国 李秋艳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42,69,共4页
坡向是坡面产流产沙的重要影响因素。以黄土高原岔巴沟流域新庄径流试验场阴坡和阳坡2个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生在阳坡农地和阴坡荒坡地上的11场降雨事件,对阳坡和阴坡上的产流产沙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个径流小区的产... 坡向是坡面产流产沙的重要影响因素。以黄土高原岔巴沟流域新庄径流试验场阴坡和阳坡2个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生在阳坡农地和阴坡荒坡地上的11场降雨事件,对阳坡和阴坡上的产流产沙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个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差异显著。阳坡农地由于太阳辐射量和温度高于阴坡,土壤含水量较低,同时表层土壤扰动较阴坡荒坡地大,土壤孔隙度高,使其产流能力小于阴坡;阳坡土质疏松,沙量来源充沛,径流含沙量和侵蚀模数大于阴坡的概率分别在88%和85%以上。降雨强度对阴坡、阳坡产流产沙差异的影响显著,阴坡和阳坡的产流产沙均在0.05的概率水平上受平均降雨强度的显著影响,表现出平均降雨强度越大阴坡、阳坡产流产沙差异越明显的特征,而降雨量对阴坡、阳坡产流产沙差异的影响并不明显,这是黄土高原超渗产流的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向 土地利用 降雨特征 产流产沙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O/Ce0.8Sm0.2O1.9阳极材料制备及单电池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海燕 程继贵 +1 位作者 杨俊芳 李明玲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24-927,共4页
本文采用柠檬酸燃烧法制备了柠檬酸与金属离子摩尔比(MRCM)为1.5的NiO/Ce0.8Sm0.2O1.9(NiO/SDC)粉体,对其相组成和形貌等进行了表征。以NiO/SDC为阳极原料,共压法制备了SOFC单电池,对其电化学性能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用柠檬酸燃烧... 本文采用柠檬酸燃烧法制备了柠檬酸与金属离子摩尔比(MRCM)为1.5的NiO/Ce0.8Sm0.2O1.9(NiO/SDC)粉体,对其相组成和形貌等进行了表征。以NiO/SDC为阳极原料,共压法制备了SOFC单电池,对其电化学性能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用柠檬酸燃烧法成功制备出NiO/Ce0.8Sm0.2O1.9(NiO/SDC)粉体,NiO/SDC粉体中NiO与SDC晶体的粒度分别为10.39nm和7.01nm,粉体的分散性好,比表面积大。所制备的单电池在800℃测试温度下开路电压为0.721V,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可达224.2mW/cm2。本试验的初步实验结果表明,以柠檬酸燃烧法制备的NiO/Ce0.8Sm0.2O1.9(NiO/SDC)粉体为原料制备的阳极材料所构建的SOFC单电池表现出较好的电池性能,为阳极材料的研究开拓了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NiO/Ce0.8Sm0.2O1.9 阳极材料 柠檬酸燃烧法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区农田防护林带对小流域土壤侵蚀和泥沙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方海燕 吴丹瑞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4-110,共7页
采用137Cs和210Pbex双核素示踪方法,结合GIS技术,在典型黑土区面积为28.5hm2的小流域上,研究了林带对小流域土壤侵蚀和泥沙沉积的影响。结果发现:小流域内的林带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壤流失,林带前、后特别是带前表现为泥沙沉积,而带后... 采用137Cs和210Pbex双核素示踪方法,结合GIS技术,在典型黑土区面积为28.5hm2的小流域上,研究了林带对小流域土壤侵蚀和泥沙沉积的影响。结果发现:小流域内的林带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壤流失,林带前、后特别是带前表现为泥沙沉积,而带后一定距离上,土壤侵蚀会加剧;坡面较缓和等高线与林带夹角较小的林带拦沙效益高;在小流域两条防护林带和沟口地埂的作用下,小流域呈现侵蚀-沉积-侵蚀-沉积的模式。近50年来,平均每年沉积在两条林带前后60m范围内的泥沙占小流域总泥沙沉积量的18.8%;在100年的时间尺度上,平均每年沉积在林带前后的泥沙占流域年泥沙总沉积量的7%左右。在50年和100年的时间尺度上,小流域的泥沙输移比分别为53%和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农田防护林带 核素示踪 土壤侵蚀 泥沙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