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循环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金秀国 方国安 +3 位作者 刘波 刘晓光 庄晓玲 方汉波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8-299,共2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对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膜糖蛋白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5例择期CPB下行心脏手术的病人,在全身肝素化前、肝素化后10min、转流30min、转流结束肝素中和后10min及术后24h分别检测血小板数(PLT)、血小...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对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膜糖蛋白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5例择期CPB下行心脏手术的病人,在全身肝素化前、肝素化后10min、转流30min、转流结束肝素中和后10min及术后24h分别检测血小板数(PLT)、血小板聚集率(PAGM)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a、CD42a、CD61、CD62p)阳性表达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eanfluorescenceintension,MFI)的变化。结果肝素化后10minPLT及PAGM明显下降,转流结束肝素中和后10min为最低,术后24h渐趋恢复;CD41a、CD42a、CD61的阳性表达率各时段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CD41a、CD61的MFI明显增强,CD42a的MFI明显减弱,与转流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P<0.01);CD62p的阳性表达率及MFI在各时段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CPB过程中,血小板数量急剧下降,聚集功能受损;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受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膜糖蛋白 CD42a 阳性表达率 血小板聚集功能 CD41a 血小板聚集率 CD61 平均荧光强度 血小板计数 全身肝素化 CD62p 血小板数量 心脏手术 0.05 0.05 功能受损 CPB 24h 转流 PLT MFT 术后 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2
作者 刘晓光 方国安 +3 位作者 金秀国 刘波 庄晓玲 方汉波 《浙江临床医学》 2003年第7期493-494,共2页
目的 探讨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8例正常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 ,用Coulter-JT型血细胞计数仪作血细胞计数。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CDCD... 目的 探讨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8例正常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 ,用Coulter-JT型血细胞计数仪作血细胞计数。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CDCDT细胞及CDCD细胞比例增高 ,CDCD/CDCD比值降低 ,与正常组比较(p<0.01,p<0.01,p<0.05,p<0.05) ,CDCDT细胞比例无差异。NK细胞比例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CDCDT细胞及NK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p<0.05、p<0.001) ,CD、CDCDT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虽有增高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CDCD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及比例失衡 ,对指导乙肝的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T细胞亚群 NK细胞 检测 血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及切缘组织CD_(71)表达率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方国安 金秀国 +4 位作者 刘波 刘晓光 庄晓玲 方汉波 杨文西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12期888-889,共2页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和切缘组织CD71 表达率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FCM对179例癌组织、切缘组织和15例正常组织CD71 表达率和DNA分析。 结果 肿瘤组织、切缘组织和正常组织CD71 表达率分别为(53.04±23.82) %、(34.03±23.64) %和(...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和切缘组织CD71 表达率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FCM对179例癌组织、切缘组织和15例正常组织CD71 表达率和DNA分析。 结果 肿瘤组织、切缘组织和正常组织CD71 表达率分别为(53.04±23.82) %、(34.03±23.64) %和(11.16±7.27) % ,各组间比较p<0.001。在各肿瘤组中CD71表达率以乳房癌组为最高 ,与胃癌、大肠癌、食道癌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分别为<0.01、<0.05、<0.05)。各切缘组织组CD71 表达率以肝癌组最高 ,但与其它组比较 ,这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A分析有无异倍体之间CD71 表达率和S期细胞的比例 ,异倍体组均高于整倍体组(p<0.05和<0.001)。各类肿瘤 ,无论有无转移其CD71表达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利用FCM检测CD71表达率可以定量、快速了解肿瘤的增殖情况 ,对肿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缘组织 表达率 恶性肿瘤 CD71基因 基因表达 流式细胞术 DN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和CD_(62p)表达率的变化及相关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金秀国 方国安 +3 位作者 刘波 庄晓玲 方汉波 刘晓光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11期803-804,共2页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和CD62p 表达率及相关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血球计数仪及血小板聚集仪分别对50名健康人和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CD62p、血小板四项参数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进行测定。结果 糖尿病组CD62p 表达率、血...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和CD62p 表达率及相关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血球计数仪及血小板聚集仪分别对50名健康人和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CD62p、血小板四项参数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进行测定。结果 糖尿病组CD62p 表达率、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01) ,血小板数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 ,而血小板压积两者无显著差异。有血管并发症CD62p 组表达率血小板平均体积 ,血小板分布宽度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高于无血管并发症组 ( p<0.01或 p<0.05) ,血小板数和血小板压积无显著差异。结论 检测CD62p、血小板四项参数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可较全面地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形态、功能和活化状态 ,对疾病的疗效观察、控制高凝状态、防止血管病变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小板参数 活化血小板 临床意义 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伤患者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刘波 金秀国 +3 位作者 刘晓光 庄晓玲 方汉波 方国安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12期730-732,共3页
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在多发伤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创伤严重程度等级(ISS)评分16分为界,将49例多发伤患者分为轻伤组(ISS≤16分)和重伤组(ISS>16分),并以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胶体金法及仪器法检测了正... 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在多发伤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创伤严重程度等级(ISS)评分16分为界,将49例多发伤患者分为轻伤组(ISS≤16分)和重伤组(ISS>16分),并以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胶体金法及仪器法检测了正常人和多发伤患者受伤第1、2及3天的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多发伤后血浆D-二聚体明显增高,且重伤组高于轻伤组(均P<0.01),第2、3天明显低于第1天(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纤维蛋白原重伤组第1天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轻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重伤组(P<0.01)。伤后第2、3天均明显高于第1天(P<0.01),并且高于对照组(P<0.01)。伤后第1、2、3天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与D-二聚体呈负相关(r=-0.591,r=0.548,r=-0.470,P<0.01)。结论:多发伤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血浆D-二聚体的浓度与病情、病程密切相关。重型多发伤初期纤维蛋白原不增高与纤溶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D-三聚体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