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文化进化论”视野下数字视听生产的感官联觉 被引量:3
1
作者 战迪 方杰云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3,共8页
在深度数字化生态下,视听内容生产充分调动人的感官体验,搭建起关乎技术文化创新的知识体系。文章从“技术—文化共生论”到“技术—文化进化论”理念革新出发,深入探索数字视听内容联觉式生产的技术语境、实践路径与文化特征,认为感官... 在深度数字化生态下,视听内容生产充分调动人的感官体验,搭建起关乎技术文化创新的知识体系。文章从“技术—文化共生论”到“技术—文化进化论”理念革新出发,深入探索数字视听内容联觉式生产的技术语境、实践路径与文化特征,认为感官联觉作为一种跨越种族和民族的通约性体验,在故事化叙事的框架下有助于共情与共识的构建。借由数字技术,视听内容在复刻多种感官体验的同时,也激发了感官间的联觉效应,使个体化、私密性的经验跃迁至共享性、公共性层面,进而激活了感知全球化的集体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化 感官联觉 数字视听 感知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博格的面具:短视频生产中集体表演性的生成机制
2
作者 战迪 方杰云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4,共8页
在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数字视听平台中,传统意义上的艺术表演与社会表演深度融合,建构起表演性的全新形态。佩戴着赛博格面具的数字行动者创造了以小博大的“名声筒仓”和微名人效应,甚至与传统影视明星产业展开意义争霸赛。我们在承认模... 在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数字视听平台中,传统意义上的艺术表演与社会表演深度融合,建构起表演性的全新形态。佩戴着赛博格面具的数字行动者创造了以小博大的“名声筒仓”和微名人效应,甚至与传统影视明星产业展开意义争霸赛。我们在承认模仿性和重复性作为表演性生成底层逻辑的同时,也将现象级表演行动作为数字事件加以考察。数字媒体文化的深入发展,不单单会制造出更多新奇与震惊同在的表演事件,也会在超越专业主义的赋权机制下、在社会的公共交往中重拾对公众的普遍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表演性 艺术表演 社会表演 数字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感政治:媒介尚古主义视域下的技术怀旧与文化抵抗
3
作者 常江 方杰云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1,共11页
在人工智能与平台逻辑主导的数字媒体生态下,纸质出版物与黑胶唱片等“古早”媒介形态在全球范围复兴,标识出以技术怀旧为主要策略的媒介尚古主义抵抗文化。媒介尚古主义并非对早期文化实践的简单复刻,而是一种有着明确文化政治意图的... 在人工智能与平台逻辑主导的数字媒体生态下,纸质出版物与黑胶唱片等“古早”媒介形态在全球范围复兴,标识出以技术怀旧为主要策略的媒介尚古主义抵抗文化。媒介尚古主义并非对早期文化实践的简单复刻,而是一种有着明确文化政治意图的象征资源和行动方案;其反拨机器逻辑支配下的人类感知断裂与技术异化等危机,体现了青年行动者面对技术理性统治对人类感知与有机文化经验进行再组织的努力。通过触觉感知、身体节奏与媒介物质性的协同作用,媒介尚古主义创造出独特的“触感政治”,能够有效纾解数字媒体生态所引发的知觉异化与主体性失调状况。基于“心理所有权”与模拟美学的行动逻辑,媒介尚古主义的触感政治倡导将感知干预机制融入媒介生态治理实践,启示文化理论严肃审视数字原住民借由媒介路径对自身历史主体性进行追寻和重构的动力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尚古主义 数字媒体生态 纸质出版 黑胶唱片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