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卷边钢板组合PEC柱-钢梁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6
1
作者 方有珍 顾强 +2 位作者 姚江峰 马吉 孙国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3-62,共10页
为研究新型卷边钢板组合PEC柱-钢梁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采用端板预拉对穿高强螺栓连接方式,以组合柱布置方式与梁端削弱截面设置作为设计参数,设计制作了3个中节点1∶1.6缩尺模型,对其进行低周循环荷载试验,重点分析试件的滞回性能、承... 为研究新型卷边钢板组合PEC柱-钢梁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采用端板预拉对穿高强螺栓连接方式,以组合柱布置方式与梁端削弱截面设置作为设计参数,设计制作了3个中节点1∶1.6缩尺模型,对其进行低周循环荷载试验,重点分析试件的滞回性能、承载能力与转动刚度退化、延性与耗能能力和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卷边钢板混凝土组合PEC柱较好满足了"双向等刚度"的要求;预拉对穿螺栓的设置使节点域充分实现混凝土斜压带传力功效,相应降低对节点域钢柱腹板的抗剪要求,且所有试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复位功能与良好的耗能能力;所有试件在承载能力下降至85%之前,节点转动均超过了0.035弧度;试件破坏模式为钢梁削弱截面或连接部位附近截面屈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卷边钢板组合PEC柱 端板对穿螺栓连接 削弱截面 滞回性能 刚度退化 耗能与延性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卷边钢板组合截面PEC柱(弱轴)滞回性能足尺试验研究 被引量:56
2
作者 方有珍 陆承铎 +2 位作者 马吉 申林 孙国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33,共10页
基于薄壁钢板组合截面PEC柱的研究成果,为更好满足受压构件双向等刚度原则和进一步改善薄壁钢板组合截面PEC柱的力学性能,提出采用翼缘卷边和设置外拉结板条的新型卷边钢板组合截面PEC柱。对变化拉结板条间距的3个卷边钢板组合截面PEC柱... 基于薄壁钢板组合截面PEC柱的研究成果,为更好满足受压构件双向等刚度原则和进一步改善薄壁钢板组合截面PEC柱的力学性能,提出采用翼缘卷边和设置外拉结板条的新型卷边钢板组合截面PEC柱。对变化拉结板条间距的3个卷边钢板组合截面PEC柱(弱轴)足尺试件在恒定轴压下进行水平循环荷载的滞回性能试验。观察记录了各试件加载过程中钢板组合截面翼缘局部屈曲和混凝土裂缝开展与压溃现象,得到试件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根据试验结果分析试件的承载力、抗侧刚度、构件抗震延性与耗能、变形规律和破坏模式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试验卷边PEC柱试件充分发挥了薄板局部屈曲后性能,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与耗散地震能的双重功效;构件的破坏模式为柱脚部位卷边钢板组合截面翼缘局部屈曲区域不断增加,柱脚混凝土压溃面积加大和拉结板条屈服。研究进一步丰富了PEC柱研究成果,为PEC组合柱设计规范的制订和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边钢板组合截面 PEC柱 试验 滞回性能 延性与耗能 变形规律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钢板组合PEC柱(强轴)滞回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61
3
作者 方有珍 陆佳 +1 位作者 马吉 孙国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55,共8页
目前我国规范关于PEC组合柱构件及由此组成的结构体系方面的有关内容还基本空白,通过了解国际上在PEC组合柱研究领域的现状,对3个变化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拉结筋间距的薄壁钢板组合截面PEC柱足尺试件在恒定轴压下进行水平循环荷载的滞回性... 目前我国规范关于PEC组合柱构件及由此组成的结构体系方面的有关内容还基本空白,通过了解国际上在PEC组合柱研究领域的现状,对3个变化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拉结筋间距的薄壁钢板组合截面PEC柱足尺试件在恒定轴压下进行水平循环荷载的滞回性能试验。观测记录各个试件加载阶段的薄壁钢板组合截面翼缘的局部屈曲和混凝土裂缝开裂与压溃现象,得到构件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构件的承载力、抗侧刚度、构件的抗震延性和破坏模式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试验试件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和耗散地震能的双重功效;构件的破坏模式为薄壁钢板组合截面翼缘发生局部屈曲,随之柱脚部位混凝土压溃和拉结筋屈服甚至拉断。研究进一步丰富了PEC柱研究成果,为PEC组合柱组成的结构体系规范制订和工程应用提供了合理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钢板组合截面 PEC柱 试验 滞回性能 抗震延性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PEC柱-钢梁中节点摩擦耗能型部分自复位连接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方有珍 赵凯 +2 位作者 陈赟 杨永龙 孙国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30,共9页
为研究摩擦耗能T形连接件部分自复位连接的抗震性能,考虑PEC柱布置方式,按1∶1.6缩尺比例设计制作2个新型PEC柱-钢梁中节点试件模型,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测试数据整理,对试件的滞回性能、承载能力、耗能能力、自复位... 为研究摩擦耗能T形连接件部分自复位连接的抗震性能,考虑PEC柱布置方式,按1∶1.6缩尺比例设计制作2个新型PEC柱-钢梁中节点试件模型,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测试数据整理,对试件的滞回性能、承载能力、耗能能力、自复位功效和节点传力机理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摩擦耗能T形连接件部分自复位连接通过预拉杆和摩擦耗能T形连接件有效实现了"自复位功效与耗能能力有机统一"的性态设计目标;PEC柱布置方式决定其受力性能,且改变了节点梁柱刚度匹配,从而影响到连接形式受力性能的发展进程和试件损伤分布规律;对穿螺栓和预拉杆实现了节点域混凝土斜压带传力模式,相应降低了节点域腹板的抗剪性能要求;所有试件层间侧移角达到中震层间侧移角限值0.02rad之前,节点与连接基本无残余转角,而当层间侧移角超过大震层间侧移角限值0.035rad时,试件承载能力仍呈增大趋势、且对应节点与连接残余转角不超过0.01rad,即该连接形式具有良好的自复位功效和抗倒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PEC柱 部分自复位连接 摩擦耗能T形连接件 残余转角 抗震性能 水平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钢板PEC柱-削弱截面钢梁框架层间抗震试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方有珍 戴雅萍 +2 位作者 王辰宇 赵宏康 杨彬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5-724,共10页
为研究薄钢板组合PEC柱(强轴)-削弱截面钢梁组合框架的层间抗震性能,设计制作1榀组合框架中间层子结构1∶2缩尺试件并对其进行水平循环往复荷载抗震试验.基于试验现象和测试数据整理,得到了试件破坏模式与滞回特征曲线,并对试件水平抗... 为研究薄钢板组合PEC柱(强轴)-削弱截面钢梁组合框架的层间抗震性能,设计制作1榀组合框架中间层子结构1∶2缩尺试件并对其进行水平循环往复荷载抗震试验.基于试验现象和测试数据整理,得到了试件破坏模式与滞回特征曲线,并对试件水平抗侧刚度、耗能性能和变形模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梁端截面削弱方式可通过梁端塑性铰形成位置偏离节点区以满足"强节点"的抗震要求;试件整体与层间中间层位移延性系数分别大于4.05和4.81,对应等效粘滞阻尼比最大值分别为0.288和0.286;试件结构水平抗侧刚度沿高度均匀分布,侧移变形呈理想倒三角弯剪型侧移变形模式;试件结构破坏模式为梁端削弱截面充分屈服形成塑性铰的理想塑性破坏机构,且其承载力下降到极限承载力85%时,对应试件整体与层间侧移角分别为0.043 3 rad和0.039 4 rad,相应超过框架结构大震层间侧移限值0.035 0 rad,说明试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钢板组合截面PEC柱 削弱梁截面 组合框架 中间层子结构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抗震机理试验 被引量:12
6
作者 方有珍 赵帅领 +2 位作者 徐飞 金晶 汪逸萍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9-316,共8页
为了研究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性能,对考虑PEC柱布置方式和柱顶竖向力的3个缩尺试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从试件的承载力、刚度衰减规律、自复位功效、耗能... 为了研究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性能,对考虑PEC柱布置方式和柱顶竖向力的3个缩尺试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从试件的承载力、刚度衰减规律、自复位功效、耗能能力和节点传力机理等方面分析试件的抗震机理。研究结果显示:(a)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可通过BRS板屈服耗散地震能和预拉杆实现自复位功效,且整个加载过程中结构主要构件处在弹性状态。(b)PEC柱顶竖向力明显提高了其初始抗弯刚度,且其二阶效应加快了连接的耗能发展进程,而PEC柱的布置对初始抗弯刚度、刚度退化和耗能发展进程影响较小。(c)试件SYJ1加载至中震层间侧移限值1/50时其残余相对侧移角小于0.005 rad,而加载至大震层间侧移限值1/30时其残余相对侧移角仍小于0.01 rad,表明该试件具有极佳的自复位功效;试件SYJ3的自复位功效稍劣于试件SYJ1,前者在加载至中震层间侧移限值1/50之前时自复位功效尚好,但加载后期其自复位功效退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 部分自复位连接 BRS板耗能 自复位功效 水平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抗震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PEC柱-钢梁端板连接组合框架层间抗震机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方有珍 杨彬 +1 位作者 钮荣斌 孙国华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共8页
为研究新型卷边PEC柱-钢梁外伸端板连接组合框架结构的层间抗震机理,按1∶2缩尺设计了1榀组合框架层间子结构模型试件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现象和测试数据,分析了试件结构的破坏过程与破坏模式、滞回特性、刚度退化、... 为研究新型卷边PEC柱-钢梁外伸端板连接组合框架结构的层间抗震机理,按1∶2缩尺设计了1榀组合框架层间子结构模型试件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现象和测试数据,分析了试件结构的破坏过程与破坏模式、滞回特性、刚度退化、耗能能力、变形模式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试件结构最终破坏模式为端板附近梁截面充分屈服形成塑性铰的理想塑性破坏机构;试件整体与层间位移延性系数μu=3.74和最大等效粘滞阻尼系数(ζeq)max=0.325,具有良好抗震延性和耗能能力;试件结构整体性好,水平抗侧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水平位移分布规律表现为理想的倒三角弯剪型变形模式;试件结构整体与层间侧移和节点转角均超过大震层间侧移限值的1/30,即试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倒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PEC柱 外伸端板连接 组合框架层间子结构 水平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抗震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形件加强型节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层间倒塌机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方有珍 王玉玺 +1 位作者 钮荣斌 孙国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8-476,共9页
为研究T形件焊接加强型节点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层间倒塌机理,按1:2缩尺设计制作了1榀组合框架中间层子结构模型试件并进行拟静力试验,从试件受荷过程分析了组合框架中间层子结构的滞回特性、承载力、抗侧刚度、耗能能力、变形模式... 为研究T形件焊接加强型节点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层间倒塌机理,按1:2缩尺设计制作了1榀组合框架中间层子结构模型试件并进行拟静力试验,从试件受荷过程分析了组合框架中间层子结构的滞回特性、承载力、抗侧刚度、耗能能力、变形模式和倒塌破坏机构等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形件焊接加强型连接方式增强了节点连接的刚度,实现了梁塑性铰位置远离节点区和结构梁端塑性屈服耗能的设计目标;T形件预拉对穿螺栓连接有效实现了节点域混凝土斜压带传力模式,相应降低了节点区的抗剪需求,更好满足了"强节点"的抗震要求;试件沿高度刚度分布均匀,试件整体水平位移表现为理想的倒三角弯剪型变形模式;试件结构的破坏模式为中间层T形件端部梁截面形成塑性铰的塑性倒塌机构,对应层间剪切角和节点连接转角均超过大震层间侧移限值1/30,且试件承载力未出现明显下降趋势,试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倒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PEC柱 T形件焊接加强型节点 组合框架层间子结构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倒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C柱(弱轴)–削弱截面钢梁端板连接组合框架抗震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方有珍 纪杰 +2 位作者 蔡珊珊 陈军 孙国华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8-155,共8页
设计制作了1榀卷边PEC柱(弱轴)–削弱截面钢梁端板连接组合框架结构底部两层单跨1∶2缩尺模型试件,并对其进行拟静力抗震试验研究。结合试验过程现象记录和实测数据整理,对试件滞回特性、刚度退化、节点连接性能、抗震延性与耗能能力、... 设计制作了1榀卷边PEC柱(弱轴)–削弱截面钢梁端板连接组合框架结构底部两层单跨1∶2缩尺模型试件,并对其进行拟静力抗震试验研究。结合试验过程现象记录和实测数据整理,对试件滞回特性、刚度退化、节点连接性能、抗震延性与耗能能力、损伤发展进程和破坏模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取卷边措施有效改善了常规PEC柱弱轴方向的抗侧刚度;梁端削弱截面实现了梁端塑性铰形成位置远离节点区,试件滞回曲线较为饱满,且在梁与端板焊缝存在缺陷条件下,其整体侧移、延性系数和等效黏滞阻尼比仍达到3.77%(推)/3.37%(拉)、2.94(推)/3.23(拉)和0.281,即试件变形、抗震延性与耗能能力良好;端板预拉对穿螺栓和节点加强板设置使得节点区形成混凝土斜压带传力模式,改善了节点区剪切性能;试件破坏模式为梁端削弱截面和PEC柱脚形成塑性铰的理想塑性机构,变形与耗能能力发挥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C柱(弱轴) 削弱截面钢梁 端板连接 组合框架 抗震性能 拟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层间抗震修复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方有珍 季云 +1 位作者 陈军 孙国华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67,共8页
为研究摩擦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中间层的抗震修复性,设计1榀1∶2缩尺比例PEC柱–钢梁摩擦部分自复位组合框架中间层子结构试件进行修复前后的两次抗震试验。根据试验现象和实测数据,对试件滞回性能、水平抗侧刚度退化规律、自复位功... 为研究摩擦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中间层的抗震修复性,设计1榀1∶2缩尺比例PEC柱–钢梁摩擦部分自复位组合框架中间层子结构试件进行修复前后的两次抗震试验。根据试验现象和实测数据,对试件滞回性能、水平抗侧刚度退化规律、自复位功效、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摩擦部分自复位连接可通过摩擦T形件螺栓长圆孔合理设置以实现“设计地震水平下发挥自复位连接性能和大震设计水平转化为承压型”传力模式,进而发挥主体构件材料耗能自复位性能设计理念;摩擦耗能T形件对穿螺栓和预拉杆将梁端受拉侧拉力转为对节点区混凝土的压力,实现了节点区混凝土压力带传力,且节点区加强盖板设置使得节点区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提高了混凝土强度,更好满足了“强节点”的抗震要求;在设计地震水平下,修复前后试件层间残余侧移最大值分别为0.11%和0.13%,满足了自复位结构侧移限值0.3%要求,基本实现完全复位,而在罕遇地震水平下,修复前后试件承载力均呈增长趋势,且其层间残余侧移最大值分别为0.42%和0.44%,仍小于小震层间侧移限值0.5%,试件仍具有良好的自复位功效;摩擦部分自复位连接仅通过简单修复,即可实现受力发展进程、刚度退化规律、自复位功效和损伤耗能演化机理的基本恢复,具有良好的抗震可修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自复位连接 PEC柱框架中间层子结构 自复位功效 抗震可修复性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桩与土力学理论结合在工程纠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方有珍 李强年 朱彦鹏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1-114,共4页
由于兰州某大学锅炉房地下管道的漏跑水,导致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使得其中的设备基础倾斜而影响其设备正常使用功能,为此需对地基进行相应处理.首先对事故现场进行检测,结合原有的部分工程施工图纸寻求事故产生的原因,其次基于... 由于兰州某大学锅炉房地下管道的漏跑水,导致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使得其中的设备基础倾斜而影响其设备正常使用功能,为此需对地基进行相应处理.首先对事故现场进行检测,结合原有的部分工程施工图纸寻求事故产生的原因,其次基于相关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理论进行分析,并综合本地区类似事故的处理经验,提出了用石灰桩对地基土进行挤密并可能利用膨胀混凝土顶升的纠偏加固方案.在施工中实行全面过程监控,从而发现地基与提出的初步处理方案时所假设的条件有较大的差异,进一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在原方案基础上利用土力学边坡滑移的理论实行定位开槽,从而实现了设备基础的自动纠偏的效果,较大程度地降低了工程施工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石灰桩 过程监控 边坡滑移 自动纠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剪力墙结构试件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方有珍 顾强 颜鹏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6-130,共5页
基于已有的SRCW结构体系的研究成果,选择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柱弱轴)-RC剪力墙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结构设计规范,选择试件原结构方案.进行原结构设计时首先考虑竖向荷载组合对纯钢框架进行初步设计,进行地震作用组合下的验算时,剪... 基于已有的SRCW结构体系的研究成果,选择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柱弱轴)-RC剪力墙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结构设计规范,选择试件原结构方案.进行原结构设计时首先考虑竖向荷载组合对纯钢框架进行初步设计,进行地震作用组合下的验算时,剪力墙部分采取"等效板带"进行代换处理,利用有限元程序加以弹性分析,确保设计的合理性.进一步利用结构相似性原理,将原结构底部2层通过1/3缩放得到试验试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W结构 半刚接 等效板带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凯威特型单层球面网壳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9
13
作者 方有珍 王秀丽 朱彦鹏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91-96,共6页
以网壳的矢高、网格数、杆件截面积、球节点的体积为设计变量,以总造价最低为目标函数,采用直接搜索法与准则法有机结合的综合优化设计方法,按规范要求对网壳结构的外形及杆件的截面积进行优化设计,并考虑了竖向和水平地震作用.编... 以网壳的矢高、网格数、杆件截面积、球节点的体积为设计变量,以总造价最低为目标函数,采用直接搜索法与准则法有机结合的综合优化设计方法,按规范要求对网壳结构的外形及杆件的截面积进行优化设计,并考虑了竖向和水平地震作用.编制了 S S S A O P( Space Single Shell Area Optim ization Program )软件,同时使杆件面积规格化,以便直接用于实际工程.此外,计算中所需信息自动生成,实现了网壳结构设计的自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球面网壳 数学模型 空间杆系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方有珍 马雪玉 +2 位作者 耿苏齐 金晶 汪逸萍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6-84,共9页
为进一步研究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性能,考虑PEC柱布置方式和柱顶竖向力2个设计参数设计制作3个缩尺试件并进行了拟静力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测试结果,对试件承载力、节点转动刚度、... 为进一步研究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性能,考虑PEC柱布置方式和柱顶竖向力2个设计参数设计制作3个缩尺试件并进行了拟静力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测试结果,对试件承载力、节点转动刚度、残余侧移角、滞回耗能和节点受力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可通过摩擦板摩擦滑移耗散地震能和预拉杆实现自复位功效,且整个加载过程中结构主体构件梁柱处在弹性状态;PEC柱顶竖向力明显提高了其初始抗弯刚度,而其二阶效应加快了连接的耗能发展进程,且PEC柱的布置对初始抗弯刚度、刚度退化和耗能发展进程影响较小;试件SMJ–2加载至试验结束对应层间相对侧移3.182%,其残余侧移角小于0.005 rad,即具有极佳的自复位功效,试件SMJ–3加载至中震层间相对侧移限值1/50和大震层间相对侧移限值1/30,其残余侧移角分别小于0.005和0.01 rad,自复位功效良好,而试件SMJ–1在加载至中震层间侧移限值1/50,其残余侧移角小于0.01 rad,但随后加载产生的残余侧移角由于竖向力二阶效应而增大趋势明显,自复位功效相应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 PEC柱组合框架边节点 自复位功效 耗能能力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网格结构优化设计程序中边界约束条件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有珍 王兆峰 +3 位作者 王秀丽 李强年 朱彦鹏 韩宏生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0-93,共4页
结合工程实践中的边界支承实际情况和科学合理利用空间网格结构的几何对称性特点 ,对几种空间网格结构的边界约束条件进行理论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工程实际相符的数学模型 ,以便于在空间网格结构优化程序中计算简化和保证结果的... 结合工程实践中的边界支承实际情况和科学合理利用空间网格结构的几何对称性特点 ,对几种空间网格结构的边界约束条件进行理论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工程实际相符的数学模型 ,以便于在空间网格结构优化程序中计算简化和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优化 程序 空间网格 优化设计 边界支承 约束条件 位移协调 刚度等效 几何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组合梁剪切性能的有限元分析(Ⅰ)——荷载变形和裂缝发展过程 被引量:2
16
作者 方有珍 邵永健 谢剑学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16,共3页
为了系统了解SRC组合梁构件剪切性能,采用自行编制的针对组合梁构件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SRCBNP,模拟了-1系列试验构件,得到了相应的荷载位移曲线和B1-1.5p试件裂缝开展过程等。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吻合... 为了系统了解SRC组合梁构件剪切性能,采用自行编制的针对组合梁构件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SRCBNP,模拟了-1系列试验构件,得到了相应的荷载位移曲线和B1-1.5p试件裂缝开展过程等。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组合梁 剪切 有限元法 非线性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混凝土梁上开孔后的受力性能分析与加固设计 被引量:4
17
作者 方有珍 于小健 +1 位作者 王乘风 何绪杰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9-101,共3页
针对实际工程加固改造中在既有混凝土梁上开洞的情况,采用一般计算分析方法和ABQUS进行精确的弹性分析,结果显示:洞口的增设导致梁的强度有一定幅度的降低,同时洞口周边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应力集中现象。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洞口附近的... 针对实际工程加固改造中在既有混凝土梁上开洞的情况,采用一般计算分析方法和ABQUS进行精确的弹性分析,结果显示:洞口的增设导致梁的强度有一定幅度的降低,同时洞口周边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应力集中现象。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洞口附近的加固设计方案,保证了混凝土梁的抗弯、抗剪承载能力,缓解了洞口周边的应力集中现象,提高了结构的可靠性,这将为从事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洞 弹性力学分析 承载能力 加固设计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C柱-钢梁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组合框架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有珍 张志成 +1 位作者 黄志豪 季云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0-147,共8页
为更好满足建筑结构不同抗震性能化设计目标,对已有自复位连接节点弯矩-转角关系进行改进,提出摩擦型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设计思路。利用ABAQUS软件设计了5榀卷边PEC柱-钢梁摩擦耗能型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模型试件,并对其在往复荷载... 为更好满足建筑结构不同抗震性能化设计目标,对已有自复位连接节点弯矩-转角关系进行改进,提出摩擦型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设计思路。利用ABAQUS软件设计了5榀卷边PEC柱-钢梁摩擦耗能型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模型试件,并对其在往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模拟数据,对比分析柱顶竖向力、摩擦板长圆孔孔径、柱脚边界条件和摩擦板翼缘螺栓布置方式等设计参数对试件滞回性能、抗侧刚度退化、残余变形、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卷边PEC柱满足自复位结构对竖向构件承载力及抗侧刚度的要求;摩擦板长圆孔孔径合理设置可控制摩擦滑移耗能和连接转化为承压型传力模式的发展进程,从而实现结构不同抗震性能化设计目标;摩擦板内外侧翼缘均布置高强对穿螺栓的实际工程做法可更好发挥部分自复位连接的自复位和耗能减震功效;柱脚边界条件对结构受力进程和刚度分配影响显著,柱底与基础梁刚性连接的试件承载力、抗侧刚度和耗能减震远高于柱底铰接试件;柱顶竖向力在大侧移情况下的二阶效应对试件承载力和自复位功效产生较小的不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型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 组合框架 自复位功效 耗能能力 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温室薄壁金属型材骨架的受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有珍 朱金泉 李维江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39,共4页
针对城镇郊区的蔬菜温室大棚所用的骨架型材,就其工业生产的型材规格和形状以及实际建造的构造形式,建立与实际工程应用相吻合的力学分析模型,并根据兰州本地的实际情况取其作用荷载工况类型,进行相应的受力性能分析,最终给出此结构的... 针对城镇郊区的蔬菜温室大棚所用的骨架型材,就其工业生产的型材规格和形状以及实际建造的构造形式,建立与实际工程应用相吻合的力学分析模型,并根据兰州本地的实际情况取其作用荷载工况类型,进行相应的受力性能分析,最终给出此结构的受力性能指标,同时,对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分析 受力 金属型材 蔬菜温室 骨架 薄壁 力学分析模型 温室大棚 构造形式 工业生产 工程应用 荷载工况 性能指标 处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组合PEC柱-削弱截面钢梁组合框架抗震试验研究
20
作者 方有珍 李聪 +1 位作者 袁园 孙国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9-887,共9页
为深入研究PEC柱-钢梁组合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设计了1榀两层单跨钢板组合截面PEC柱-削弱截面钢梁组合框架1∶2缩尺试件,并对其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抗震试验。根据实测数据整理,得到了试验滞回特征曲线,并结合试验过程现象记录,分析... 为深入研究PEC柱-钢梁组合框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设计了1榀两层单跨钢板组合截面PEC柱-削弱截面钢梁组合框架1∶2缩尺试件,并对其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抗震试验。根据实测数据整理,得到了试验滞回特征曲线,并结合试验过程现象记录,分析了试件滞回特性、抗侧刚度退化规律、节点连接性能、耗能与延性和试件破坏模式等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试件结构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较大的抗侧刚度;采取梁端截面削弱方式可实现梁端塑性铰位置远离节点区,且端板对穿螺栓连接能有效将梁端受拉翼缘拉力转化为对应边对节点区的压力,使得节点区形成了混凝土斜压带传力模式,提高了节点区抗震性能;试件滞回曲线较为饱满,在梁翼缘与端板连接焊缝存在施工缺陷情况下,其整体侧移、延性系数和等效黏滞阻尼比分别达到3.50%(推)/4.50%(拉)、2.92(推)/3.21(拉)和0.306,且承载力仍未下降至其极限承载力的85%,即试件结构具有良好的变形、抗震延性与耗能能力;该试件在循环往复荷载下呈现的破坏模式为梁削弱截面部位和PEC柱脚相继形成塑性铰的塑性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组合截面PEC柱 削弱截面钢梁 组合框架 抗震性能 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