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校合作与儿童青少年发展:双向作用模型
1
作者 方晓义 马丽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19,共11页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发展的两大核心系统,国家政策、教育实践和实证研究都在呼唤家校合作。通过对以往有关家校合作的定义、发展历程、理论和研究的深入分析,揭示了以往理论和研究存在的局限,提出了“家校合作与儿童青少年发展双向作用模型...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发展的两大核心系统,国家政策、教育实践和实证研究都在呼唤家校合作。通过对以往有关家校合作的定义、发展历程、理论和研究的深入分析,揭示了以往理论和研究存在的局限,提出了“家校合作与儿童青少年发展双向作用模型”,将四个水平,包括家庭和学校水平、家校合作水平、双向互动水平和儿童青少年水平的因素整合到理论模型中,指出家庭和学校因素通过影响家校合作,再影响双向互动水平(亲子和师生互动),最后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反过来,儿童青少年发展也会通过影响双向互动,再影响家校合作,最后对家庭和学校产生作用。家校合作,尤其是家师关系在双向作用模型中扮演重要角色。教育实践和干预研究应着力弥合家庭和学校差异、扩大共识,建立良好的家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合作 家师关系 家师互动 儿童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功能:理论、影响因素及其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 被引量:266
2
作者 方晓义 徐洁 +1 位作者 孙莉 张锦涛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4-553,共10页
该文综述了中西方近20年有关家庭功能的定义、理论、影响因素及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进展。有关家庭功能的理论可以分为两大类:以家庭发展结果为取向和以家庭发展过程为取向的家庭功能理论。现有研究主要探讨了家庭结构... 该文综述了中西方近20年有关家庭功能的定义、理论、影响因素及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进展。有关家庭功能的理论可以分为两大类:以家庭发展结果为取向和以家庭发展过程为取向的家庭功能理论。现有研究主要探讨了家庭结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关系、发展阶段、生活事件等对家庭功能的影响,并发现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文章最后分析了已有家庭功能理论及相关研究的不足,并指出了未来家庭功能领域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功能 青少年 社会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师德观的内隐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方晓义 陈浩莺 +1 位作者 王永丽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33,共6页
师德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教师师德的好坏又直接取决于教师的师德观。通过对 86名中小学特级教师的师德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发现 ,教师的师德观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和个体差异 ,在“严谨治学”、“有责任心”、... 师德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教师师德的好坏又直接取决于教师的师德观。通过对 86名中小学特级教师的师德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发现 ,教师的师德观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和个体差异 ,在“严谨治学”、“有责任心”、“积极性”、“拥有新知识、积极创新”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在“热爱学生”、“有责任心、积极性”方面存在明显的职称差异 ,在“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本专业方面”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而年龄、教龄和学历对教师的师德观没有显著影响。在中小学教师师德培养中 ,应加强对教师“严谨治学”、“公平对待学生”、“提高科研水平”等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教师 师德观 内隐 研究 地区差异 个体差异 不平衡性 责任感 影响因素 性别差异 创新 敬业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高中生三级发展指导模式 被引量:28
4
作者 方晓义 胡伟 +3 位作者 陈海德 吴梦希 唐芹 王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3,共7页
学生发展指导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在经历了职业指导、适应性指导、发展性指导、全面推广四个发展阶段之后,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学生发展指导模式,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以个体发展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积极心理学... 学生发展指导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在经历了职业指导、适应性指导、发展性指导、全面推广四个发展阶段之后,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学生发展指导模式,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以个体发展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在国外典型模式和国内学生指导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的"5L&5S"高中生三级发展指导模式,该模式阐述了基于关系系统的理论基础以及指导地位、指导重心、指导对象、指导人员、指导内容、指导模式、指导范围、指导依据等八个方面的理念转变,建立了适合高中的发展指导制度、机构和机制,并且,提出了品德、心理、学业、生涯、生活五个全面而有层次的指导内容,针对学生不同需求的三级指导模式以及具体可操作的五步骤发展指导过程,旨在促进全体学生健康而有个性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发展指导 高中生 三级指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动机对农村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高危性行为的预测 被引量:21
5
作者 方晓义 蔺秀云 +2 位作者 林丹华 李晓铭 邓林园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77-885,共9页
农村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我国性病艾滋病预防干预的重点人群。为了探讨流动人口所存在的性病艾滋病高危性行为,以及保护动机(Protection Motivation)对性病艾滋病高危性行为的预测作用,研究选取2201名从农村到北京打工已有3个月的流动人口... 农村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我国性病艾滋病预防干预的重点人群。为了探讨流动人口所存在的性病艾滋病高危性行为,以及保护动机(Protection Motivation)对性病艾滋病高危性行为的预测作用,研究选取2201名从农村到北京打工已有3个月的流动人口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要求其自己报告初始性行为发生的时间、性伙伴的数量、商业性行为、性伙伴的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对我国性病艾滋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以及所拥有的性病艾滋病症状知识和传播知识。对904名已发生性行为的流动人口的统计分析发现:(1)农村流动人口存在较多的高危性行为,男性流动人口的高危性行为明显多于女性流动人口;(2)保护动机对农村流动人口的性病艾滋病高危性行为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其中的外在奖励、内在奖励、反应效能和反应代价与农村流动人口的性病艾滋病高危性行为的关系更为密切。研究揭示,保护动机理论可以作为我国今后开展农村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高危性行为预防干预工作的一个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流动人口 性病艾滋病 高危性行为 保护动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诸因素与初中生吸烟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73
6
作者 方晓义 郑宇 林丹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4-250,共7页
以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初一至初三的学生为被试 ,全面考察家庭诸因素与初中生吸烟行为的关系。单因素 χ2 检验发现 ,母亲吸烟行为与态度、情感温暖 ,家庭沟通、凝聚力 ,父母监控 ,父亲吸烟态度、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分干涉与初中生... 以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初一至初三的学生为被试 ,全面考察家庭诸因素与初中生吸烟行为的关系。单因素 χ2 检验发现 ,母亲吸烟行为与态度、情感温暖 ,家庭沟通、凝聚力 ,父母监控 ,父亲吸烟态度、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分干涉与初中生的吸烟行为有显著关系 ;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表明 ,只有母亲吸烟态度和吸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因素 初中生 吸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适合我国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被引量:30
7
作者 方晓义 袁晓娇 +1 位作者 邓林园 胡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50,共9页
学生发展指导是指学校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而向学生提供的一系列指导服务,在众多国家与地区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三大职能之一。最初的学生指导源于职业指导,历经几十年的变革发展,在内容、理念、模式和人员上都有很大变化和... 学生发展指导是指学校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而向学生提供的一系列指导服务,在众多国家与地区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三大职能之一。最初的学生指导源于职业指导,历经几十年的变革发展,在内容、理念、模式和人员上都有很大变化和拓展。在我国,尽管也有部分地区对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存在政策法规尚未建立、科学性不够、专业性不强等诸多问题,亟待建立适合我国普通高中学生的发展指导制度。本文阐述了开展我国普通高中生发展指导工作应遵循的5条基本原则,发展指导应遵循的理论,以及发展指导的具体内容。同时,构建了相应的发展指导制度框架,制定政策法规对人员配比与资质、人员培训、时间和物质保障等方面进行规定,建立适当的管理与评估体系,通过制度化要求来保障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发展指导 普通高中 指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现状及其有效性 被引量:18
8
作者 方晓义 胡伟 +1 位作者 陈海德 王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4,共8页
发展指导项目的效果评估已经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并成为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64所高中的18164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高中生参与发展指导活动的现状以及不同指导活动形... 发展指导项目的效果评估已经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并成为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64所高中的18164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高中生参与发展指导活动的现状以及不同指导活动形式的效果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学生参与所有发展指导活动的次数均存在显著的地域、年级差异;学生参与发展指导课程、团体辅导、专题讲座的次数在不同的学校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社团活动、专题讲座、个体指导的次数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参与发展指导课程对学生发展无显著促进作用;参与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团体辅导、专题讲座、个体指导、心理咨询对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和减少消极发展均有不同程度的有效性。根据我国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现状及其效果的调查,我们对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发展指导活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学生 发展指导 积极发展 消极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心理咨询工作核心能力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方晓义 王锦 +2 位作者 赵晨 兰菁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38,共8页
中学心理咨询教师是否具备核心咨询能力是其能否胜任中学心理咨询工作的关键所在。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选取12名高校心理咨询教师和13名中学心理咨询教师进行访谈,探讨在中学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结果发现,高校心... 中学心理咨询教师是否具备核心咨询能力是其能否胜任中学心理咨询工作的关键所在。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选取12名高校心理咨询教师和13名中学心理咨询教师进行访谈,探讨在中学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结果发现,高校心理咨询教师和中学心理咨询教师认为应具备的核心心理咨询能力包括:理论知识能力(心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心理咨询基本理论与方法);咨询实践能力(把握咨询过程的能力,针对性咨询技能,心理测量技能);自我成长能力(自我觉察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遵守职业伦理道德能力4种能力,但相对于高校心理咨询教师来说,中学心理咨询教师更为看重与中学阶段有关的理论知识、咨询技能,以及心理测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咨询能力 中学心理咨询 半结构化访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子冲突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 被引量:38
10
作者 方晓义 张锦涛 +1 位作者 孙莉 刘钊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03年第4期14-21,共8页
从北京市四所普通中学选取 82 9名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学生为被试 ,采取匿名的方式让被试报告自己在过去半年内分别与父亲和母亲在学业、做家务、交友、花钱、日常生活安排、外表、家庭成员关系和隐私等八个方面发生冲突的频率 ,以... 从北京市四所普通中学选取 82 9名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学生为被试 ,采取匿名的方式让被试报告自己在过去半年内分别与父亲和母亲在学业、做家务、交友、花钱、日常生活安排、外表、家庭成员关系和隐私等八个方面发生冲突的频率 ,以及自己的问题行为、抑郁和社交焦虑的情况 ,以此探讨亲子冲突与青少年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1 )父子和母子在冲突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别 ;母子冲突多于父子冲突 ,且母子冲突和父子冲突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2 )在学业和生活方面 ,发生亲子冲突的青少年远多于没有亲子冲突的青少年 ,但在其余六个方面却是没有亲子冲突的青少年多于发生亲子冲突的青少年。在发生亲子冲突的青少年中 ,与双亲均发生冲突的青少年最多 ,其次是只与母亲发生冲突的青少年 ,与父亲发生冲突的青少年最少。 (3 )亲子冲突与青少年的抑郁和问题行为具有较为一致的关系 ,即与双亲发生冲突的青少年所表现的问题行为和抑郁最多 ,其次是与单亲发生冲突的青少年 ,问题行为和抑郁表现最少的是与双亲均无冲突的青少年 ;但亲子冲突与青少年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一致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冲突 青少年心理 社会适应 家庭关系 父子冲突 母子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吸烟行为的预防与干预 被引量:29
11
作者 方晓义 林丹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9-386,共8页
以两所普通中学的 573名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的学生为被试 ,随机将每个年级的两个班分成干预组和控制组 ,干预组接受名为“远离香烟”(SAFT)的预防和干预方案 ,方案包括四个成分 :即健康教育、识别并抵制同伴压力、大众媒体影响以及... 以两所普通中学的 573名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的学生为被试 ,随机将每个年级的两个班分成干预组和控制组 ,干预组接受名为“远离香烟”(SAFT)的预防和干预方案 ,方案包括四个成分 :即健康教育、识别并抵制同伴压力、大众媒体影响以及吸烟认知 ,以达到延缓或减少青少年吸烟行为的目的。方案共包括 7次活动 ,每次 45分钟 ,每周开展一次活动 ,共持续 7周。结果发现 :(1 )干预组后测中的上个月吸烟行为比前测降低了 5 .2 % ,而控制组后测吸烟行为则上升了 2 .3 %。同样的趋势表现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青少年身上 ;(2 )预防和干预方案对减少干预组偶尔吸烟者的吸烟行为尤其有效 ;(3)在吸烟认知的转变上 ,干预组后测比前测更显著或接近显著地反对吸烟会带来友谊和形象等方面的好处 ,更赞同吸烟的危害性。而控制组则正相反 ;(4)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干预组的抵制技能 ;(5)在所有的干预成分中 ,只有后测吸烟与友谊的认识以及吸烟危害认识可以显著地预测干预组青少年的后测吸烟行为 ,而没有一个变量可预测控制组后测吸烟行为 ;(6)预防和干预条件通过后测吸烟好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吸烟行为 预防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系统·中国成年人一般自我概念量表的编制 被引量:19
12
作者 方晓义 袁晓娇 +1 位作者 曹洪健 谢庆红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2年第4期248-254,共7页
旨在编制适合中国成年人的一般自我概念测量工具。通过理论分析,建构了一般自我概念的四个维度,包括积极性、清晰性、悦纳性和调节性,并据此编制了中国成年人一般自我概念量表。分别选取北京地区450名和400名大学生进行预试和正式测试:... 旨在编制适合中国成年人的一般自我概念测量工具。通过理论分析,建构了一般自我概念的四个维度,包括积极性、清晰性、悦纳性和调节性,并据此编制了中国成年人一般自我概念量表。分别选取北京地区450名和400名大学生进行预试和正式测试: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建构的一般自我概念四维测量模型结构合理,拟合良好;项目及信效度分析表明,量表各项目区分度良好,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因此,该量表可作为成年人一般自我概念和自我心理健康素质的测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概念 成年人 项目分析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环境危险性与青少年的吸烟行为 被引量:10
13
作者 方晓义 林丹华 LI Xiao-ming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63,共7页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 ,从两所普通中学选取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学生参加间隔时间为六个月的两次测查 ,共有有效被试 81 5名 ,以考察社会环境危险性与青少年的吸烟认识和吸烟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 :( 1 )青少年在吸烟方面所处的社会环境... 采用追踪研究设计 ,从两所普通中学选取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学生参加间隔时间为六个月的两次测查 ,共有有效被试 81 5名 ,以考察社会环境危险性与青少年的吸烟认识和吸烟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 :( 1 )青少年在吸烟方面所处的社会环境危险性不同 ,处于中度社会环境危险性的青少年最多 ,高危男生明显多于女生 ,但年级差异不显著 ;( 2 )社会环境危险性越高 ,青少年越认可吸烟的好处 ,越否定吸烟的危害 ;随时间的发展 ,社会环境危险性越高的青少年越认可吸烟的好处 ,越否定吸烟的坏处 ;( 3)青少年的吸烟行为随社会环境危险性的增加而呈明显增长的趋势 ;随时间的发展 ,高、低危青少年的吸烟行为并没有明显变化 ,而中危青少年吸烟行为明显增加 ;( 4 )六个月前的社会环境危险性、吸烟认识、吸烟行为能够很好地预测六个月后的吸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社会环境危险性 吸烟认识 吸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友伴网络结构与中学生的吸烟行为 被引量:7
14
作者 方晓义 郑宇 +1 位作者 林丹华 张锦涛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3年第4期252-256,共5页
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和分析技术考察友伴网络结构与中学生吸烟行为的关系。被试选自北京两所中学1091名初一至高三学生,要求他们最多提名10名友伴,并报告自己及其友伴的吸烟行为。然后,使用NEGOPY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对中学生的友伴网络结构... 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和分析技术考察友伴网络结构与中学生吸烟行为的关系。被试选自北京两所中学1091名初一至高三学生,要求他们最多提名10名友伴,并报告自己及其友伴的吸烟行为。然后,使用NEGOPY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对中学生的友伴网络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友伴网络结构存在团体成员、团体联系者和孤立者三种类型,团体成员所占比例超过团体联系者和孤立者,但随年级升高,团体成员有下降趋势。此外,团体成员的吸烟率显著低于孤立者和团体联系者,即使排除性别、年龄和学校类型的影响后,友伴网络结构与中学生的吸烟行为仍然有非常明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吸烟行为 友伴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与儿童发展: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研究领域 被引量:22
15
作者 方晓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7-259,共3页
关键词 个体发展 家庭结构 儿童 亲子关系 父母行为 抚养方式 代际传递问题 家庭环境 婚姻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级青少年的友伴网络结构 被引量:15
16
作者 方晓义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63-370,共8页
选择小六、初二和高一学生共1040名作被试,采用十项友伴提名法,要求被试至多提名10个友伴,通过网络分析,从友伴提名数、友伴选择的双向性两个方面探讨不同年级学生友伴网络结构,结果显示,青少年平均拥有6~7个友伴,在这... 选择小六、初二和高一学生共1040名作被试,采用十项友伴提名法,要求被试至多提名10个友伴,通过网络分析,从友伴提名数、友伴选择的双向性两个方面探讨不同年级学生友伴网络结构,结果显示,青少年平均拥有6~7个友伴,在这些友伴关系中,单向选择占明显的优势。性别、年级和学习成绩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家庭结构之间的交互作用(包括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除个别外,均不明显;性别、年级和学习成绩的主效应较明显,而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家庭结构的主效应却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友伴 网络结构 发展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最亲密同性友伴的相似性 被引量:15
17
作者 方晓义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78-285,共8页
选取1040名北京市小六、初二和高一学生,探讨青少年与最亲密同性友伴的相似性,及性别组合、年级组合和单双向选择对最亲密同性友伴相似性的影响。要求被试提名一个与自己同校的最亲密友伴,并完成一份包括17个方面的问卷。最后... 选取1040名北京市小六、初二和高一学生,探讨青少年与最亲密同性友伴的相似性,及性别组合、年级组合和单双向选择对最亲密同性友伴相似性的影响。要求被试提名一个与自己同校的最亲密友伴,并完成一份包括17个方面的问卷。最后得到427对最亲密同性友伴。最亲密同性友伴的相似性超过非友伴。最亲密同性友伴在逃学或离家出走、吸烟饮酒等行为方面最相似,在参与活动方面的相似性次之,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遵从友伴、学习与教育期望的相似性最低。性别组合、年级组合对最亲密同性友伴某些方面的相似性有明显影响,而单双向选择对最亲密同性友伴的相似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友伴相似性 青少年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的吸烟行为 被引量:13
18
作者 方晓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1998年第4期39-42,56,35,20,共7页
青少年吸烟现象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问题。然而,从心理学角度开展的研究还很少。本文从青少年吸烟的普遍性、青少年吸烟的影响因素、青少年吸烟的不良后果及青少年吸烟的预防和干预方法四个方面对国内外现有的一些研究进行综... 青少年吸烟现象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问题。然而,从心理学角度开展的研究还很少。本文从青少年吸烟的普遍性、青少年吸烟的影响因素、青少年吸烟的不良后果及青少年吸烟的预防和干预方法四个方面对国内外现有的一些研究进行综述,为我国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吸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肿块的影像学诊断及良恶性鉴别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方晓义 赵英杰 +1 位作者 高洪波 黄清山 《罕少疾病杂志》 2013年第4期48-50,共3页
乳腺肿块(breast lesions)是女性乳腺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且相当一部分乳腺肿块不伴有疼痛、乳头溢液等其他临床症状,尤其是直径<1.0cm的肿块难以被察觉而常常是在体检中偶然发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与评价一直是当代医学所面... 乳腺肿块(breast lesions)是女性乳腺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且相当一部分乳腺肿块不伴有疼痛、乳头溢液等其他临床症状,尤其是直径<1.0cm的肿块难以被察觉而常常是在体检中偶然发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与评价一直是当代医学所面临的挑战,判断肿块的良恶性质是影像科医生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设备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基础医学研究的深入,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块 X线钼靶摄影 超声多普勒 多层螺旋CT 弥散加权 TIC MR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力心理学》书评
20
作者 方晓义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144-144,共1页
浩瀚无垠的宇宙世界,奥妙无穷;精巧无比的人脑系统,神奇无比。人之所以被誉为“万物之灵”,非谓有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而主要是因为其有聪明的大脑和高度发达的智力。智力之谜,犹如“哥德巴赫猜想”,令人心神向往。从占到今,一... 浩瀚无垠的宇宙世界,奥妙无穷;精巧无比的人脑系统,神奇无比。人之所以被誉为“万物之灵”,非谓有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而主要是因为其有聪明的大脑和高度发达的智力。智力之谜,犹如“哥德巴赫猜想”,令人心神向往。从占到今,一大批国内外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在坚持不懈地探索智力这个领域,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老子、康德、赫尔巴哈、皮亚杰和马斯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力心理学 书评 哥德巴赫猜想 亚里士多德 人脑系统 心理学家 教育学家 智力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