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方明娟 杨任民 +5 位作者 吴君霞 王翼洁 程楠 胡文彬 胡纪源 韩咏竹 《安徽医学》 2015年第5期516-518,共3页
目的观察肝豆状核变性(HLD)及不同临床分型患者血常规各项指标水平,探讨其相关病理机制。方法对493例HLD患者和153例正常对照组用sysmex XT-2000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检测19项血常规项目。结果 HLD组WBC、NEUT%、RBC、HGB、HCT、MCV、MCH... 目的观察肝豆状核变性(HLD)及不同临床分型患者血常规各项指标水平,探讨其相关病理机制。方法对493例HLD患者和153例正常对照组用sysmex XT-2000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检测19项血常规项目。结果 HLD组WBC、NEUT%、RBC、HGB、HCT、MCV、MCH、MCHC、PLT、PC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而LYMPH%、MONO%、EO%、RDW-CV%与正常组相比均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PV、PDW、PLCR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HLD患者肝型、脑型、脑内脏型3种临床分型血常规分析:3种临床分型以WBC、RBC、HGB、PLT水平降低比较明显,其中脑内脏型患者WBC、PLT低于标准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HLD患者血细胞各项指标均有异常,对临床的诊断、治疗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静脉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T卡法快速诊断结核病价值初探
2
作者 费晓峰 吴建鸿 方明娟 《抗感染药学》 2000年第1期25-26,共2页
本文采用当今认为结核分枝杆菌最敏感、特异的38kDa等抗原制备醋酸纤维素膜基检测系统(简称ICT卡),诊断结核病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病 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 呼吸道疾病 抗体阳性率 检测系统 非结核性 支气管扩张 PCR检测 速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病人血清中免疫抑制酸性蛋白变化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费晓峰 吴建鸿 +1 位作者 马敏华 方明娟 《抗感染药学》 2001年第4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免疫抑制酸性蛋白与肺结核病人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336例肺结核患者血清中免疫抑制酸性蛋白水平。结果:肺结核、健康、非结核呼吸道病组血清中免疫抑制酸性蛋白分别为796.85±168.26、366.7... 目的:探讨血清中免疫抑制酸性蛋白与肺结核病人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336例肺结核患者血清中免疫抑制酸性蛋白水平。结果:肺结核、健康、非结核呼吸道病组血清中免疫抑制酸性蛋白分别为796.85±168.26、366.72±71.43、403.58±75.15μg/ml,阳性率分别为96.73%、9.20%、9.59%(p<0.05),肺结核病情进展期其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治疗后病情好转者其水平逐渐下降。结论:测定肺结核患者血清中免疫抑制酸性蛋白水平能反映病人免疫抑制状况及病情严重程度,对观察疗效、判断预后均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血清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艾文龙 李凯 +7 位作者 韩咏竹 孙权 王囡 许超 冯园 房寅 王佳炜 方明娟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61-64,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综合治疗组(电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和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组,15d为1个疗程,每组治疗2个疗程。应用洼田饮水试验和视频透视吞咽功能检查进行疗...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综合治疗组(电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和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组,15d为1个疗程,每组治疗2个疗程。应用洼田饮水试验和视频透视吞咽功能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显著降低(P<0.05),视频透视吞咽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5);电针综合治疗组视频透视吞咽功能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组(P<0.05)。电针综合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吞咽功能训练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吞咽障碍 电针 吞咽功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熟麻益智方联合电针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33例
5
作者 赵少飞 方明娟 徐刚锋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919-922,共4页
目的 探讨熟麻益智方联合电针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non-demented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ND)的疗效。方法 将70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脱落2例,剩33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脱落2例,剩33例患者在... 目的 探讨熟麻益智方联合电针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non-demented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ND)的疗效。方法 将70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脱落2例,剩33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脱落2例,剩3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熟麻益智方,联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持续治疗4周的中医疗效。运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认知功能。使用斯特鲁色词测试(Stroop color-word test,Stroop)评估执行能力。运用听觉词汇学习测试(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AVLT)评估记忆功能。测定患者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水平。检测两组血浆中白介素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为93.94%(31/33),对照组为75.76%(25/33),组间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MOCA显著升高,且治疗组的MOCA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Stroop测试的正确率显著升高,时间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Stroop测试的正确率高于对照组,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AVLT各项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AVLT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白介素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同型半胱氨酸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白介素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同型半胱氨酸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熟麻益智方联合电针治疗显著提高VCIND的疗效,进一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回忆功能和记忆功能,提高脑部血流动力学水平,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麻益智方 电针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认知功能 回忆功能 记忆功能 血流动力学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对Wilson病照顾者负担的影响
6
作者 权范良 方明娟 +4 位作者 许亚运 陈林 孙国 金艳 胡文彬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97-300,共4页
目的:研究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对Wilson病照顾者负担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照顾者负担量表(ZBI)对2022年6~12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75例Wi... 目的:研究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对Wilson病照顾者负担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照顾者负担量表(ZBI)对2022年6~12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75例Wilson病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Wilson病照顾者负担总分(31.72±16.00)分,处于中等水平。不同疾病分型患者的照顾者及不同年龄、就业情况的照顾者负担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顾者负担与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均呈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照顾者负担的主要因素为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P<0.05)。结论:Wilson病照顾者存在不同水平的照顾负担,可通过提高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减轻照顾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病 照顾者负担 社会支持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用穴方案与思路的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胡恒 黄荣兰 +1 位作者 胡文彬 方明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2期213-216,共4页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患者痛不欲生,单纯西医药治疗的疗效不甚满意。研究表明,针刺穴位治疗往往可以获得可喜的近期疗效,其中穴位的选择与配伍是临床疗效的基础与关键。作者探讨了近年来采用针刺穴位治疗该病的...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患者痛不欲生,单纯西医药治疗的疗效不甚满意。研究表明,针刺穴位治疗往往可以获得可喜的近期疗效,其中穴位的选择与配伍是临床疗效的基础与关键。作者探讨了近年来采用针刺穴位治疗该病的方案与思路,主张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选用与搭配针刺的穴位,进行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腧穴 方案 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酶A2G6基因突变的青年型帕金森病1例 被引量:2
8
作者 许亚运 杨任民 +3 位作者 方明娟 年娜 程楠 吴君霞 《安徽医学》 2019年第5期594-595,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4岁,因“渐进性动作笨拙、四肢发僵感1年余”于2018年1月11日入住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追溯病史,患者2016年4月逐渐出现穿衣、持筷等动作笨拙,行走不稳,躯干后仰,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同年6月至北京...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4岁,因“渐进性动作笨拙、四肢发僵感1年余”于2018年1月11日入住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追溯病史,患者2016年4月逐渐出现穿衣、持筷等动作笨拙,行走不稳,躯干后仰,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同年6月至北京某三甲医院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予以硫酸锌0.05 g,3次/天;多巴丝肼0.125 g,3次/天,口服治疗,症状仍持续加重,并出现四肢僵直,行走缓慢,随后多次至安徽省某三甲医院予以二巯基丙磺酸钠等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A2G6基因 青年型帕金森病 PARK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