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导弹加速老化试验现状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冯志刚 方昌华 李静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34,共5页
导弹加速老化试验能提前暴露导弹的薄弱环节,在导弹到达服役前给出导弹贮存寿命信息,并可通过更新薄弱环节延长导弹寿命。分析了美国和俄罗斯等发达国家关于导弹加速老化试验的研究情况及其试验思路,总结了国外先进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 导弹加速老化试验能提前暴露导弹的薄弱环节,在导弹到达服役前给出导弹贮存寿命信息,并可通过更新薄弱环节延长导弹寿命。分析了美国和俄罗斯等发达国家关于导弹加速老化试验的研究情况及其试验思路,总结了国外先进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导弹贮存试验的一些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老化试验 全弹试验 导弹延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水翼艇纵向运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冯志刚 方昌华 刘彦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32,共5页
分析了水翼艇的运动方程并通过适当的假设将其线性化,建立水翼艇纵向运动状态空间方程,同时给出了系统状态的测量方程,运用卡尔曼滤波对其纵向运动进行滤波。文中同时给出了MATLAB仿真计算结果,分析其方差和最大误差,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
关键词 卡尔曼滤波 水翼艇 MATLAB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捷联式惯导系统工具误差模型及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冯志刚 刘彦 方昌华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29,共4页
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工具误差模型及处理技术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相继出现了一些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首先详细介绍了捷联式惯导系统主要误差源——元件误差的误差模型及标定方法,然后对捷联式惯导系统误差传播模型的研究... 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工具误差模型及处理技术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相继出现了一些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首先详细介绍了捷联式惯导系统主要误差源——元件误差的误差模型及标定方法,然后对捷联式惯导系统误差传播模型的研究以及误差补偿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后提出了今后捷联式惯导系统工具误差模型及处理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控制系统 捷联式惯性导航 工具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航天器最优控制”课程建设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志刚 汪赵新 方昌华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7年第4期73-75,共3页
教学是大学的中心工作,本科教学在大学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防科技大学一直非常重视本科教学,教师积极参与教学,从不同视角研究教学,在本科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刊在此刊发部分文章,以资交流。
关键词 最优控制理论 课程建设 航天器 国内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极小脱靶量与极小能量综合最优控制律研究与仿真
5
作者 冯志刚 方昌华 《上海航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共5页
根据空间平台拦截器与目标的相对运动方程,基于线性系统最优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综合三维极小脱靶量与极小能量的最优控制律。给出了最优推力大小与方向控制,以及最优过渡时间和关机时刻确定的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最优控制律控制精度高... 根据空间平台拦截器与目标的相对运动方程,基于线性系统最优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综合三维极小脱靶量与极小能量的最优控制律。给出了最优推力大小与方向控制,以及最优过渡时间和关机时刻确定的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最优控制律控制精度高,易于工程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拦截 脱靶量 能量消耗 最优控制 最优推力 最优过渡时间 关机时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m高钢筋混凝土烟囱的双向折叠爆破拆除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晨 高文乐 +1 位作者 方昌华 崔吉友 《工程爆破》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8-71,共4页
根据爆破场地实际情况,对100m高砼烟囱采取双向折叠式定向倾倒爆破拆除的施工方案。确定了爆破切口的参数设计、爆破参数及爆破后的安全校核与防护等问题,达到了理想的爆破效果。
关键词 烟囱 折叠倒塌 爆破拆除 触地振动 爆破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各国反卫星策略综述 被引量:8
7
作者 冯志刚 方昌华 《中国航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41,共4页
关键词 反卫星 综述 世界 空间竞争 空间侦察 空间平台 未来战争 空间技术 发达国家 空间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 m高钢筋混凝土排气塔爆破拆除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高文乐 段耀奎 +3 位作者 柳鹏辉 方昌华 李传水 吴超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106,129,共7页
针对120 m高钢筋混凝土排气塔爆破拆除工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采用分离式共节点模型,对其倒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结合录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倒塌过程中结构支撑部、断裂部、顶部位置的失稳破坏过程及其运动状态。结... 针对120 m高钢筋混凝土排气塔爆破拆除工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采用分离式共节点模型,对其倒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结合录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倒塌过程中结构支撑部、断裂部、顶部位置的失稳破坏过程及其运动状态。结果表明:长细比很大的筒体结构,因其自重大惯性大,并且结构外形有截面突变,下坐过程中冲击破坏与加速下落相互作用,故筒体在倒塌时在断面缺陷部位急剧收缩极易发生断裂;由模拟得0.2 s时爆破切口形成,应力集中首先在切口顶角出现,倾倒一定角度后背部拉裂,应力集中转移至切口底角;前期应力重分布时间约4.5 s,9 s时在结构75 m位置处出现裂隙,筒体分离,下筒体绕塑性铰缓慢倾倒,上筒体自由落体;录像得8.5 s时在结构约70 m位置出现裂隙约为截面突变处;模拟倒塌长度范围为104 m,在触地时速度达最大,上筒体最大触地速度为49 m/s,下筒体速度达最大为29 m/s;模拟倒塌时间约12 s实际为11.8 s,与实际工程吻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排气塔 定向爆破 数值模拟 倒塌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弹火箭系统安全工程概况 被引量:3
9
作者 冯志刚 苏金茂 +1 位作者 方昌华 熊威 《中国航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19,23,共4页
20世纪60年代,国外在借鉴航空事故统计和预防经验的基础上,将系统工程学的原理、方法、步骤等引用到导弹火箭安全性研究工作中,导弹火箭系统安全工程随之发展起来。70~80年代,在与核电、化工等行业系统安全工程的相互促进中,导弹火箭... 20世纪60年代,国外在借鉴航空事故统计和预防经验的基础上,将系统工程学的原理、方法、步骤等引用到导弹火箭安全性研究工作中,导弹火箭系统安全工程随之发展起来。70~80年代,在与核电、化工等行业系统安全工程的相互促进中,导弹火箭系统安全工程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系统安全理论,制定了一系列系统安全性工作标准。9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导弹火箭系统安全研究应用进入了快速高效、全面深入、经济适用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安全工程 火箭 导弹 工程概况 系统安全性 系统工程学 电子计算机 事故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