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下游安庆段鳜属(Siniperca)仔稚鱼时空特征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1
1
作者 黎加胜 方弟安 +4 位作者 徐东坡 唐阅 丁隆强 黄中家 任鹏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4-503,共10页
为了解长江安庆段鳜属(Siniperca)鱼类早期资源现状,探究鳜属仔稚鱼时空特征及影响因子,于2018—2020年4—8月在该江段开展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结果表明:2018、2019、2020年鳜属仔稚鱼的首次出现时间分别为4月29日、4月30日和5月5日,早... 为了解长江安庆段鳜属(Siniperca)鱼类早期资源现状,探究鳜属仔稚鱼时空特征及影响因子,于2018—2020年4—8月在该江段开展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结果表明:2018、2019、2020年鳜属仔稚鱼的首次出现时间分别为4月29日、4月30日和5月5日,早期资源发生的时间呈延迟状态;各年份仔稚鱼累计出现时间分别为44、54、68 d,出现频率分别为40.74%、55.67%、69.39%,累计采集数量依次为175、313、404尾,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份仔稚鱼高峰期出现时间分别为7月14日—8月6日、7月16日—7月27日和6月18日—7月20日,对应平均丰度依次为0.073、0.051、0.044 ind./m^(3);仔稚鱼丰度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整体呈现出左岸(0.056 ind./m^(3))>右岸(0.046 ind./m^(3))>江心(0.026 ind./m^(3))的特征;相关性分析显示,仔稚鱼丰度变化同流量、水位及水温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仔稚鱼丰度的时间动态特征同流量、水温的季节变动模式相一致。研究表明,调查期间鳜属鱼类繁殖产卵的最适水温为25.6~29.2℃,水温梯度的改变刺激了其繁殖事件的发生,仔稚鱼绝对数量的逐年增多反映出长江安庆段鳜属鱼类的年际补充量得到稳步提升,资源恢复的形势向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庆段 鳜属 仔稚鱼 丰度 时空特征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仔稚鱼耳石结构特征与早期生长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汪洋 方弟安 +5 位作者 匡箴 谈龙飞 梁翼东 罗慧 祁洪芳 徐东坡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8,共9页
为了解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仔稚鱼耳石结构特征与其早期生长的相关性,通过采集典型洄游产卵河道的青海湖裸鲤野生仔稚鱼和同期人工培育的仔稚鱼,观察仔稚鱼耳石微结构特征,确认第一轮纹出现时间和耳石轮纹沉积规律,并... 为了解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仔稚鱼耳石结构特征与其早期生长的相关性,通过采集典型洄游产卵河道的青海湖裸鲤野生仔稚鱼和同期人工培育的仔稚鱼,观察仔稚鱼耳石微结构特征,确认第一轮纹出现时间和耳石轮纹沉积规律,并拟合耳石轮纹数、轮纹间距与日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仔稚鱼耳石生长呈日周期性,日龄以轮纹数(N)+1进行推算;根据日龄和采样日期推算,2020年从青海湖支流沙柳河采集的野生仔稚鱼孵化期为6月5日—8月14日,主要集中于7月中旬和8月初,从泉吉河采集的野生仔稚鱼孵化期为6月27日—8月3日,孵化高峰期在7月中旬,与早期野外资源现场调查发现鱼卵的孵化期时间基本吻合;野生与人工培育仔稚鱼全长(LT)与日龄(t)均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01),耳石长度与仔稚鱼全长呈显著线性相关(P<0.05),其中,15℃条件下人工培育的仔稚鱼相关系数最高,此条件下的人工培育仔稚鱼全长拟合方程为L_(T)=0.1672t+10.377(R^(2)=0.6890,P<0.001)。研究表明,青海湖裸鲤仔稚鱼耳石生长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且耳石的沉积变化与仔稚鱼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耳石轮纹 日龄 孵化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丘脑多巴胺和5-羟色胺调控皖西白鹅就巢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方弟安 耿照玉 +1 位作者 章孝荣 陶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5年第7期35-37,共3页
本试验利用多巴胺(dopamine,DA)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受体阻断剂作用于皖西白鹅的就巢开始,进行醒抱和就巢的内分泌调控试验。于就巢第1d开始用药(氯丙嗪:80mg/kg·d,赛更啶:8mg/kg·d),连用3d。醒抱试验结果为... 本试验利用多巴胺(dopamine,DA)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受体阻断剂作用于皖西白鹅的就巢开始,进行醒抱和就巢的内分泌调控试验。于就巢第1d开始用药(氯丙嗪:80mg/kg·d,赛更啶:8mg/kg·d),连用3d。醒抱试验结果为:氯丙嗪处理组的平均就巢天数为2.5±0.8d,赛更啶处理组为3.8±1.2d,氯丙嗪和赛更啶共同处理组为1.0±0.2d,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35d,P<0.01)。就巢的内分泌调控试验结果为:用药物共同处理后,试验组E2先升后降,并维持较高水平(>256.74±23.98ng/ml),对照组下降较明显,并维持较低水平(<162.65±15.36ng/ml);试验组催乳素(prolactin,PRL)由开始就巢时的0.26±0.06ng/ml降至0.18±0.02ng/ml,而对照组的PRL则从就巢开始的0.26±0.06ng/ml一直上升至0.38±0.06ng/ml;外周P4浓度从就巢开始时的46.18±3.36nmol/ml显著降至16.67±4.35nmol/ml(P<0.05),并维持低水平;而FSH的变化则无显著差异。以上试验结果提示,DA和5-HT阻断剂可以降低禽类机体内PRL分泌,对禽类就巢的发生和维持具有抑制作用,同时表明DA和5-HT对于禽类就巢的发生和垂体PRL的释放具有一定的协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白鹅 多巴胺 5-羟色胺 就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激素LHRH-A_3对皖西白鹅繁殖性能和生殖激素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方弟安 耿照玉 +3 位作者 陶勇 章孝荣 赵焕 陈兴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2-93,共2页
对产蛋后期皖西白鹅肌肉注射外源性激素LHRH A3生理盐水溶液 ,剂量为 15 μg/kg,观察记录其产蛋和就巢情况 ;翅静脉采集血样 ,测定并比较其作用前后的PRL、E2 、P4 和FSH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对照组的E2 、P4 和FSH呈波动性变化 ,PRL... 对产蛋后期皖西白鹅肌肉注射外源性激素LHRH A3生理盐水溶液 ,剂量为 15 μg/kg,观察记录其产蛋和就巢情况 ;翅静脉采集血样 ,测定并比较其作用前后的PRL、E2 、P4 和FSH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对照组的E2 、P4 和FSH呈波动性变化 ,PRL呈上升趋势 ,而且P4 有维持高水平的变化趋势 ;而试验组的P4 和FSH呈略上升的趋势 ,E2 呈下降的趋势 ,PRL的变化不明显。试验组中有 2只鹅提前终止就巢 ,但未见明显的产蛋提前。可以看出 ,较低水平的E2 和FSH ,以及较高水平的PRL和P4 对于引起和维持皖西白鹅的就巢行为具有重要作用。LHRH A3对皖西白鹅就巢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同时提示可以利用LHRH A3补充家禽由于就巢而导致的LHRH分泌的不足 ,从而利用LHRH A3控制家禽的就巢和提高产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RH-A3 皖西白鹅 繁殖性能 生殖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类催乳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方弟安 耿照玉 +2 位作者 章孝荣 刘武艺 陈兴勇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1期22-24,共3页
文章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禽类催乳素对禽类卵泡发育、卵泡类固醇激素的分泌和禽类就巢的调节机理的研究进展。催乳素在其发挥生理作用的过程中 ,对禽类卵泡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与卵泡类固醇激素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 ,并通过它们之间... 文章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禽类催乳素对禽类卵泡发育、卵泡类固醇激素的分泌和禽类就巢的调节机理的研究进展。催乳素在其发挥生理作用的过程中 ,对禽类卵泡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与卵泡类固醇激素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 ,并通过它们之间极其复杂的相互作用引起、调节和维持禽类的就巢。此外 ,催乳素还具有对卵泡各细胞的多种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乳素 禽类 类固醇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酸睾丸酮对皖西白鹅繁殖性能和生殖激素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方弟安 耿照玉 +3 位作者 王恒 韩厚明 陈燕 陈兴勇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04年第4期3-5,共3页
利用不同浓度的丙酸睾丸酮作用于就巢第1 d的皖西白鹅鹅群进行醒抱和提高产蛋率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其就巢行为和产蛋情况,并利用时间分辨荧光测定法进行E2、PRL、P4和FSH的测定。醒抱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丙酸睾丸酮对皖西白鹅的就巢... 利用不同浓度的丙酸睾丸酮作用于就巢第1 d的皖西白鹅鹅群进行醒抱和提高产蛋率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其就巢行为和产蛋情况,并利用时间分辨荧光测定法进行E2、PRL、P4和FSH的测定。醒抱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丙酸睾丸酮对皖西白鹅的就巢有不同的醒抱效果,其中以1.0 mL/只的醒抱效果最好,0.7 mL/只的次之,而0.4 mL/只较差。激素测定结果表明:肌注丙酸睾丸酮后,E2水平上升,PRL和P4 均下降,FSH变化不明显。这一结果提示,其醒抱效果与丙酸睾丸酮浓度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肌注丙酸睾丸酮后皖西白鹅的生理内分泌状况向产蛋的方向发展,表明丙酸睾丸酮可以用来抑制禽类的就巢和提高其产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白鹅 产蛋率 繁殖性能 浓度 鹅群 就巢行为 高产 发展 下降 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钱塘江中下游三角鲂亲本群体和自然捕捞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敏莹 方弟安 +3 位作者 周彦锋 任泷 郑宇辰 徐东坡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75-783,共9页
为掌握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以钱塘江中下游4个良种场亲本群体(湖州的景山JS和明兴MX群体,杭州的瓜沥镇GLZ和萧乡XX群体)和1个钱塘江自然捕捞群体(BL)为研究对象,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结合毛细管... 为掌握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以钱塘江中下游4个良种场亲本群体(湖州的景山JS和明兴MX群体,杭州的瓜沥镇GLZ和萧乡XX群体)和1个钱塘江自然捕捞群体(BL)为研究对象,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结合毛细管电泳基因分型技术,基于8对荧光标记SSR引物对来自5个群体的768尾样本进行了扩增和基因分型测序。结果表明:各群体单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N_(a))平均值为(10±1)~(39±7),有效等位基因数(N_(e))平均值为(6.60±0.98)~(14.22±3.08),5个群体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值为(2.02±0.14)~(2.85±0.21),其中,明兴亲本群体的N_(a)、N_(e)和I值最小,BL群体的这3项指标明显高于其他群体;5个群体的观测杂合度(H_(o))平均值为(0.96±0.02)~(0.98±0.01),在绝大多数位点上H_(o)均大于期望杂合度(H_(e));分子方差分析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的个体间(占94.47%),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占5.53%;4个亲本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小(0<F_(ST)<0.05),BL群体与部分亲本群体(如JS和XX群体)间存在中等遗传分化(0.05<F_(ST)<0.15);主坐标分析(PCoA)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所有个体被分成2个理论类群,其中,绝大部分BL群体的个体自成一个类群,少数BL群体的个体与其他4个亲本群体的个体聚集成另一个类群。研究表明,钱塘江中下游三角鲂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亲本群体普遍出现杂合子过剩和部分等位基因丢失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鲂 亲本群体 自然捕捞群体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钱塘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FLP标记研究长江靖江段日本鳗鲡群体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彦平 徐东坡 +1 位作者 方弟安 刘凯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0-466,共7页
为探索长江靖江段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种群遗传结构,通过AFLP分子标记技术首次对靖江71尾日本鳗鲡的种群遗传多样性结构进行研究,筛选了9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对不同月份、不同规格的日本鳗鲡样本进行分子标记。结果表明:筛选的9对选... 为探索长江靖江段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种群遗传结构,通过AFLP分子标记技术首次对靖江71尾日本鳗鲡的种群遗传多样性结构进行研究,筛选了9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对不同月份、不同规格的日本鳗鲡样本进行分子标记。结果表明:筛选的9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获得216个多态位点,比例最高为98.15%,最低为91.20%,日本鳗鲡不同月份间的多态位点比例平均为95.0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277 2,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433 2;小规格组A组(体长<400 mm)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大规格组B组(体≥400 mm)。采用AMOVA分析组间和个体间的变异成分组成,以确定该江段日本鳗鲡的遗传结构变异来源,结果显示,本研究中80%以上的变异主要来源于个体间。研究表明,靖江段日本鳗鲡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群体间的分化程度相对较弱,个体间存在基因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种群遗传结构 遗传距离 AMOVA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秀丽白虾3个地理种群mtDNA 16S rRNA基因序列变异及遗传分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敏莹 徐东坡 +2 位作者 方弟安 周彦锋 刘凯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3-328,共6页
为探究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采用PCR产物纯化测序的方法,分别测定了太湖、鄱阳湖和兴凯湖3个种群共计129个秀丽白虾样品的mtDNA 16S rRNA基因序列。结果表明:在486 bp序列中,检测到10个变异位点,占所测... 为探究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采用PCR产物纯化测序的方法,分别测定了太湖、鄱阳湖和兴凯湖3个种群共计129个秀丽白虾样品的mtDNA 16S rRNA基因序列。结果表明:在486 bp序列中,检测到10个变异位点,占所测序列的2.06%;共发现8种单倍型,其中太湖种群5种,鄱阳湖种群4种,兴凯湖种群1种;单倍型Ⅰ为太湖和鄱阳湖种群共有,单倍型Ⅳ为鄱阳湖和兴凯湖种群共有,3个种群未有共享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691 00和0.002 46,遗传多样性较低;AMOVA分析显示,3个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为29.58%,种群内的遗传变异为70.42%,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95 8,基因流(Nm)为0.595 2,3个种群间遗传分化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本研究结果可为秀利白虾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白虾 地理种群 16S RRNA基因 序列变异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秋沙鸭江西省境内越冬地的调查与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章志琴 方弟安 +1 位作者 王艾平 罗朝晖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26-128,I0001,共4页
中华秋沙鸭是一种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的濒危鸟类,在我国属于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国际上视其为易危物种。江西省境内一直是中华秋沙鸭的主要越冬栖息地。为了解中华秋沙鸭在我国的越冬地和生境情况以及中华秋沙鸭的种群数量变化,合理... 中华秋沙鸭是一种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的濒危鸟类,在我国属于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国际上视其为易危物种。江西省境内一直是中华秋沙鸭的主要越冬栖息地。为了解中华秋沙鸭在我国的越冬地和生境情况以及中华秋沙鸭的种群数量变化,合理保护现有物种,对其在江西省境内的越冬地进行调查与比较。调查发现,中华秋沙鸭越冬地主要在江西的弋阳、浮梁、修水、婺源等地,其越冬栖息地特征明显,且具有明显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秋沙鸭 江西省 越冬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标记对长江下游鲢遗传多样性现状的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罗宇婷 方弟安 +6 位作者 周彦锋 徐东坡 彭云鑫 彭飞 张桂宁 刘凯 尤洋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57,共10页
为了解长江下游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布,该研究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通过对2017—2019年长江湖口、安庆、芜湖、当涂、镇江、靖江、张家港和常熟8个江段鲢野生群体共327份DNA进行基... 为了解长江下游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布,该研究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通过对2017—2019年长江湖口、安庆、芜湖、当涂、镇江、靖江、张家港和常熟8个江段鲢野生群体共327份DNA进行基因分型与遗传多样性相关分析,比对了其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和遗传结构情况。结果显示,长江下游8个群体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但群体内缺乏足够的杂合子,8个群体等位基因数(N_(a))介于6.0~12.3,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介于3.94~6.10,观测杂合度(H_(o))和期望杂合度(H_(e))分别介于0.617~0.719和0.658~0.774,无偏期望杂合度(uH_(e))介于0.671~0.782,Shannon's信息指数(I)介于1.38~1.86,群体内近交系数(F)介于0.001~0.174;遗传分化分析显示F_(st)(F-statitics values)介于0.006~0.068,基因流(N_(m))介于3.41~41.9,遗传距离(D)介于0.001~0.106,湖口群体与其他群体表现出中等程度的遗传差异,其他群体间遗传差异很小,分子方差分析显示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97.6%);遗传结构分析显示湖口群体有不同于其他群体的基因库。结果表明江湖连通性可能对于鲢在湖口江段展现独特遗传分化特征具有积极意义,而形成这种种群分化究竟是由于地理距离的空间隔离还是生境差异的生理屏障有待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标记 长江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Ⅰ基因研究钱塘江三角鲂亲本、放流和自然捕捞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邢艳 徐东坡 +4 位作者 张婉平 童奇烈 方弟安 周彦锋 张敏莹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3-611,共9页
为研究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亲本、放流和自然捕捞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现状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运用PCR产物纯化测序的方法,测定了三角鲂2个亲本群体、3个放流群体和1个自然捕捞群体共计6个群体224尾样品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 为研究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亲本、放流和自然捕捞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现状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运用PCR产物纯化测序的方法,测定了三角鲂2个亲本群体、3个放流群体和1个自然捕捞群体共计6个群体224尾样品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Ⅰ)基因序列。结果表明:在661 bp序列中共检测到192个变异位点(占核苷酸总数的29.05%),A、T、C、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5%、28.0%、29.0%和16.5%,A+T含量(54.5%)高于G+C含量(45.5%);共检测到31个单倍型,其中,6个为至少2个群体共享的单倍型,hap9和hap2为第一、二优势单倍型,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8.66%和22.32%,25个为仅1个群体享有的特有单倍型(占总样本数的13.4%),这与基于单倍型的网络结构图得出的hap9为最原始单倍型的结果一致;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 d)为0.710~0.848(平均值0.705),核苷酸多样性(P i)为0.00307~0.00840(平均值0.00578),其中,景山亲本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余杭放流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 st)为-0.00934~0.19355(平均值0.09909),基因流(N m)>1;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群体内遗传变异为90.09%,群体间遗传变异为9.91%,6个群体间的Nei s遗传距离为0.003~0.009。研究表明,钱塘江三角鲂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群体间基因交流较多,部分群体间存在中等遗传分化,自然捕捞与养殖群体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鲂 钱塘江 COⅠ基因 群体 遗传分化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标记的青海湖裸鲤遗传多样性及种群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罗慧 方弟安 +4 位作者 何苗 毛成诚 匡箴 祁洪芳 徐东坡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6,共11页
为探究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的种质资源现状,为该物种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首次利用基因分型技术(Genotyping-by-sequencing,GBS),对青海湖水域的6个地理群体共72尾青海湖裸鲤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 为探究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的种质资源现状,为该物种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首次利用基因分型技术(Genotyping-by-sequencing,GBS),对青海湖水域的6个地理群体共72尾青海湖裸鲤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开发和遗传特征分析。共检测出1600061个SNP位点,质控后筛选出45266个高质量的SNP位点用于遗传分析,发现核苷酸多样性(Pi)为0.3170~0.3274,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4594~0.4823和0.3367~0.3444。6个地理群体的遗传距离(D)为0.0184~0.0233,两两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均不显著(P>0.05)。分子方差分析(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s,AMOVA)显示102.37%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群体遗传结构和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均显示6个群体属于一个集群,具有遗传同质性;而主成分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 of principal components,DAPC)表明哈尔盖河、黑马河和沙柳河群体相互交叉聚类,其余3个地理群体分别聚类。综上,6个青海湖裸鲤群体的Ho均大于He,种群结构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分型技术 遗传分化 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个地理种群大银鱼COⅠ基因序列变异与遗传分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琳 张敏莹 +4 位作者 徐东坡 周彦锋 方弟安 段金荣 刘凯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5-289,共5页
为探究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情况,采用PCR产物纯化测序方法,测定了太湖、洪泽湖两个种群共96尾大银鱼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ytochrome oxidaseⅠ,COⅠ)基因的部分序列。结果表明:在638 bp序列... 为探究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变异情况,采用PCR产物纯化测序方法,测定了太湖、洪泽湖两个种群共96尾大银鱼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ytochrome oxidaseⅠ,COⅠ)基因的部分序列。结果表明:在638 bp序列中共检测到6个变异位点,占核苷酸总数的0.94%;A、G、T、C平均含量依次为26.2%、34.0%、21.3%和18.5%,A+T含量(47.5%)低于G+C含量(52.5%);共发现7种单倍型,其中hap1、hap5和hap7为共享单倍型,hap6为洪泽湖种群特有,hap2、hap3和hap4为太湖种群特有,在7种单倍型中,hap1为明显的优势单倍体型,共54个个体(占总个体数的56.25%);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642和0.001 48,遗传多样性较低;AMOVA分析显示,种群内遗传变异为79.82%,种群间变异为20.18%,两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201 79,表明两种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本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开发和利用大银鱼野生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银鱼 地理种群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三龄群体的生物学可塑性初探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飞 方弟安 +5 位作者 周彦锋 唐永凯 徐东坡 刘凯 苏胜彦 尤洋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6-95,共10页
中华绒螯蟹的自然繁殖洄游群体中有零星的未成熟个体存在,高纬度和高海拔的低温环境可使未成熟个体比例显著增加并易于收集,本研究对其后续三龄阶段是否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开展了实验验证。于2018年春季采集青海省可鲁克湖的二龄未成熟... 中华绒螯蟹的自然繁殖洄游群体中有零星的未成熟个体存在,高纬度和高海拔的低温环境可使未成熟个体比例显著增加并易于收集,本研究对其后续三龄阶段是否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开展了实验验证。于2018年春季采集青海省可鲁克湖的二龄未成熟个体作为蟹种,移回长江流域的池塘中试养,首次获得了人工培育的中华绒螯蟹三龄群体(暂定名"三龄蟹")。实验结果表明:1)经过渡驯化后,中华绒螯蟹群体在池塘中能够顺利完成蜕壳生长;生长性能与常规养殖蟹相当,养成规格大于可鲁克湖区成蟹。2)获得的三龄雌雄个体均可性成熟,繁殖力指标与常规蟹相似;通过土池育苗方式可以获得其子代。3)池塘养殖的三龄蟹营养组分完整,个别指标与常规蟹差异显著,这可能与其高原湖泊生活史有关。研究结果还显示,二龄未成熟蟹规格小于同龄的常规蟹,经三龄阶段的池塘养殖蟹规格又明显大于同期的可鲁克湖区蟹,说明中华绒螯蟹的生活史中存在着低温滞育和补偿生长的现象。综上所述,三龄蟹群体生活史较为复杂,其营养沉积特征、矿质元素含量、阶段性生长和积温差异等可为探究无脊椎动物低温滞育、生活史周期延长和补偿生长机制等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三龄群体 补偿生长 繁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荆涂峡鲤、长吻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东伟 陈永进 +1 位作者 方弟安 周彦锋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8,共9页
评价水域生态健康状况可判别水生态恢复成效,是水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为探究淮河荆涂峡鲤(Cyprinus carpio)、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水生态健康状况,根据2020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结果,结合... 评价水域生态健康状况可判别水生态恢复成效,是水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为探究淮河荆涂峡鲤(Cyprinus carpio)、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水生态健康状况,根据2020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结果,结合形态功能群分类法,构建了基于浮游植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保护区生态健康评价体系。选择受干扰较小的采样点为参照点,对候选参数进行非参数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确定最终的评价参数,采用比值法确定分级评价标准,对保护区水体进行健康评价。结果显示,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演变趋势为Ⅲ+Ⅳ+Ⅴ(春季)→Ⅲ+Ⅳ+Ⅴ+Ⅵ(夏季)→Ⅴ+Ⅵ(秋季)→Ⅳ+Ⅴ+Ⅵ(冬季),除核心区的优势功能群为Ⅲ+Ⅳ+Ⅴ+Ⅵ外,实验区、涡河和淮河干流优势功能群均为Ⅲ+Ⅳ+Ⅴ+Ⅵ。保护区68.06%的样点评价结果为“一般”及以上,总体水生态健康状况良好,具体表现为冬季优于秋季、夏季次之、春季最差的时间格局,以及淮河干流优于涡河、实验区优于核心区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保护区 浮游植物 水生态健康评价 生物完整性指数 MBFG分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银鱼全基因组简单重复序列标记开发及在不同生态型群体中的检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雪梅 周彦锋 +6 位作者 方弟安 罗宇婷 张敏莹 蒋书伦 张希昭 彭飞 尤洋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3-423,共11页
利用Krait软件对2020年公布的拼接程度更高的大银鱼全基因组中完美型微卫星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据此开发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DNA(又称简单重复序列)标记。结果显示:在大银鱼全基因组内共获得587 554个完美型微卫星位点,序列总长度为11 ... 利用Krait软件对2020年公布的拼接程度更高的大银鱼全基因组中完美型微卫星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据此开发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DNA(又称简单重复序列)标记。结果显示:在大银鱼全基因组内共获得587 554个完美型微卫星位点,序列总长度为11 803 017 bp,占全基因组长度的2.53%;在6种重复类型的微卫星中,二核苷酸数量最多(401 585个,占比68.35%)。针对微卫星位点设计的99对引物中,有39对具有多态性,选择其中多态性较好的14个微卫星标记分别对大银鱼洄游型群体、陆封型群体及移植型群体中选择的1个具有代表性的群体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多态性较好的14个微卫星标记在3个具有代表性的群体中均能进行有效扩增。对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洄游型群体(崇明岛群体)遗传变异丰富(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1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76),与淡水群体[太湖群体(陆封型)和连环湖群体(移植型)]分属于2个不同的遗传群组,两者间具有较大的遗传距离和极高的遗传分化水平(遗传分化指数高于0.25,P<0.05);淡水群体(太湖和连环湖群体)的遗传变异相对匮乏,2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小,虽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但遗传分化水平较低(遗传分化指数为0.102,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洄游型群体具有潜在的种质资源保护价值,可为后续大银鱼全基因组微卫星标记开发和遗传图谱构建等提供依据,并为后续更大范围的群体种质资源评估与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银鱼 基因组简单重复序列 生态型群体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I基因分析长江下游典型水域翘嘴鲌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桂宁 方弟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9-35,共7页
为了解长江下游典型水域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群体遗传多样性现状,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对淀山湖(DSH)、太湖(TH)、长漾湖(CYH)和长江水域江苏段(CJ)的4个翘嘴鲌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在816 bp的COI基因... 为了解长江下游典型水域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群体遗传多样性现状,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对淀山湖(DSH)、太湖(TH)、长漾湖(CYH)和长江水域江苏段(CJ)的4个翘嘴鲌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在816 bp的COI基因序列中,碱基A、T、C和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3%、28.7%、26.8%和18.2%,表现出较明显的AT偏倚性;4个群体共检测到302个多态性位点,定义了43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639~0.912,表现为CJ>CYH>DSH>TH,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为0.0052~0.0874,表现为CJ>DSH>CYH>TH。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和遗传距离分析表明,TH群体与其它群体间均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且与其它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均较远。AMOVA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群体间遗传分化未达到显著水平。中性检验结果显示DSH群体的Tajima′s D和FuLiF均为负值,表明DSH群体可能经历过群体爆发和扩张事件,可能与淀山湖的形成历史有关。研究表明,翘嘴鲌不同地理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不同,4个水域的翘嘴鲌群体遗传多样性均较丰富,每个群体都可单独作为一个保护单元,其中CJ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表明长江江苏段翘嘴鲌种质资源状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