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夏季云系与东亚环流空间结构 被引量:4
1
作者 吴有训 胡雯 +2 位作者 袁野 奚和平 方四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224-2227,2229,共5页
用安徽17个测站2001~2004年夏季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美国NCEP/NCAR全球日平均分析场资料和历史天气图,对安徽夏季云系、降水和大尺度大气环流进行了分型分析。
关键词 安徽夏季云系 东亚环流 降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梅雨期安徽淮河流域强降水及大气环流演变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有训 王克强 +5 位作者 胡文运 李敬义 杨保桂 程雪生 陈平 方四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1期123-125,共3页
用 2 0 0 3年 6月 2 1日~ 7月 2 2日安徽淮河流域 3 1站逐日降水和ECMWF分析的格点气象资料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安徽淮河流域梅雨量 660 .1mm ,占全年降水量的 72 %,大到暴雨日数 8d ;平均日降水量存在准 10d周期性变化。持续区域性... 用 2 0 0 3年 6月 2 1日~ 7月 2 2日安徽淮河流域 3 1站逐日降水和ECMWF分析的格点气象资料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安徽淮河流域梅雨量 660 .1mm ,占全年降水量的 72 %,大到暴雨日数 8d ;平均日降水量存在准 10d周期性变化。持续区域性暴雨过程环流特征在 5 0 0hPa图上表现为鄂霍次克海和乌拉尔山分别为阻塞高压 ,西太平洋为东西带状副高 ,中纬度西风带上有短波槽东移 ;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 淮河流域 降水 大气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东南地区的再生气象资源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有训 方四清 +3 位作者 林向彪 陶曙华 何桂霞 王宪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84-1684,1784,共2页
皖东南地区气象灾害非常频繁,要加快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建设,高效利用气象信息资源,减轻气象灾害。空中水资源丰富,建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开展抗旱人工增雨、森林防火人工增雨和水库蓄水人工增雨。皖东南地区气象资源丰富多样,如风... 皖东南地区气象灾害非常频繁,要加快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建设,高效利用气象信息资源,减轻气象灾害。空中水资源丰富,建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开展抗旱人工增雨、森林防火人工增雨和水库蓄水人工增雨。皖东南地区气象资源丰富多样,如风能、太阳能、大气电能、光能、宽中水资源、气象信息资源等,是有巨大开发潜能的再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资源 气象信息 人工增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6月27日皖江流域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4
作者 吴有训 陈晓红 +3 位作者 方四清 程雪生 陈健武 王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60-962,共3页
利用高空观测气象资料和T213分析资料对2005年6月27日皖江流域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和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西风带低槽东移南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北抬,冷暖空气在皖江流域汇合;高、低空急流分别在章丘和安庆附近... 利用高空观测气象资料和T213分析资料对2005年6月27日皖江流域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和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西风带低槽东移南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北抬,冷暖空气在皖江流域汇合;高、低空急流分别在章丘和安庆附近;从印度洋北部经南海到皖江流域为水汽输送带;中低层处于对流性不稳定状态。特大暴雨就是在上述有利天气形势下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江流域 暴雨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以安徽宣城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方四清 纪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891-2892,3008,共3页
根据宣城市1957-2004年的逐月气温及降水资料,利用滑动平均、滑动变异系数等方法对50年的气候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宣城气温及降水量总体都呈现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最明显,夏季略有下降;气温和降水的波动幅度也在加大。在此基础... 根据宣城市1957-2004年的逐月气温及降水资料,利用滑动平均、滑动变异系数等方法对50年的气候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宣城气温及降水量总体都呈现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最明显,夏季略有下降;气温和降水的波动幅度也在加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宣城市历年来的严重冷、暖冬事件及多雨与少雨年出现的规律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量 气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