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Quadrant系统辅助下MIS-TLIF联合峡部截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方冠军
刘先银
+4 位作者
黎松波
黎建文
陈耀鑫
叶国标
刘志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2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Quadrant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联合非减压侧椎板峡部截骨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4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给予M...
目的探讨Quadrant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联合非减压侧椎板峡部截骨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4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给予MIS-TLIF联合椎板峡部截骨治疗,B组给予传统开放TLI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病变椎间隙高度变化、腰椎前凸角变化。结果 B组有1例患者术中因椎间隙狭窄严重,在置入融合器时将cage融合器打入下位椎体中,经过植骨再次调整后cage融合器位置恢复良好。A组手术时间为(144.50±4.50)min,术中出血量为(193.00±67.12)ml,优于B组的(156.25±11.68)min、(322.50±65.8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前VAS评分为(5.80±0.95)分,手术后为(1.25±0.44)分,B组手术前为(5.75±0.90)分,手术后为(1.30±0.47)分;两组手术后VAS评分均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腰椎前凸角为(25.15±4.70)°,术后为(45.30±4.44)°;B组分别为(26.80±4.21)、(36.20±4.53)°;两组术后前凸角均较术前明显好转,且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椎间隙高度为(5.41±0.98)mm,术后为(10.45±1.18)mm,B组分别为(5.53±0.57)、(8.93±0.57)mm;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好转,且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uadrant辅助下MIS-TLIF联合椎板峡部截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既具有微创手术优势,同时能更好的恢复椎间隙高度及前凸角的度数,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DRANT系统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峡部截骨
腰椎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黎松波
刘先银
+2 位作者
黎建文
方冠军
陈耀鑫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4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术式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并与传统开放TLIF和PLIF进行对比。方法2008年7月-2012年7月,292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93例行PLIF(A组),102例行...
目的探讨一种新术式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并与传统开放TLIF和PLIF进行对比。方法2008年7月-2012年7月,292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93例行PLIF(A组),102例行开放TLIF(B组),97例行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C组),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记录术中植入椎间融合器高度及椎间隙高度恢复情况,随访术后腰腿痛VAS、ODI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手术节段构成、术前腰腿痛VAS和ODI评分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末次随访ODI和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明显优于A、B组(P〈0.05),C组植入椎间融合器高度明显优于A、B组(P〈0.05)。结论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能达到有效的减压效果,而且具有损伤小、出血量少、椎间隙高度恢复理想、术后腰痛残留率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微创可扩张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
1
3
作者
黎松波
刘先银
+2 位作者
黎建文
方冠军
陈耀鑫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2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方法 12例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感染患者的诊疗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51.3岁。腰椎发病8例,胸腰段发病2例,胸腰椎同时发病2例。患病脊椎剧烈疼痛12例,高热8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方法 12例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感染患者的诊疗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51.3岁。腰椎发病8例,胸腰段发病2例,胸腰椎同时发病2例。患病脊椎剧烈疼痛12例,高热8例,出现神经损伤症状8例,并发肝脓肿2例,并发门脉炎1例,并发盆腔脓肿1例。3例MRI提示脓肿位于硬膜前方,9例MRI提示脓肿位于硬膜后方,10例患者行硬膜外穿刺活检,6例成功抽出脓液活检培养并明确病原体。其中5例患者行保守治疗,7例患者行后路切开减压病灶清除低压冲洗,所有患者均静脉应用敏感广谱抗生素2~4周,静脉应用大剂量甲钴胺注射液2~4周,1~2周复查MRI了解病灶变化。结果全部患者均随访3~18个月,平均13个月。5例保守治疗病例中,3例痊愈,1例遗留小便功能障碍,1例遗留轻度腰骶部疼痛,行腰骶部理疗后有所缓解。7例手术治疗病例中,4例痊愈,1例遗留大小便功能障碍,1例遗留右侧足部背伸功能障碍,1例遗留轻度腰部僵硬疼痛,均能日常生活自理。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感染较罕见,容易漏诊误诊;MRI提示硬膜后脓肿进行硬膜外穿刺安全可行,硬膜前脓肿难以通过穿刺取得标本;手术治疗能更快缓解患椎处的剧痛;敏感足量抗生素合用大剂量甲钴胺注射液临床疗效好,在腰椎病变患者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椎管内
硬膜外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PLIF与TLIF治疗腰椎失稳症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赵伟华
黎松波
+1 位作者
黎建文
方冠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2期108-110,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与经腰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失稳症的疗效。方法 2007年2月至2011年1月,56例退变性腰...
目的对比研究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与经腰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失稳症的疗效。方法 2007年2月至2011年1月,56例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患者接受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辅以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其中23例经腰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TLIF组),另外33例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PLIF组),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56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椎间隙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PLIF组33例患者经12~38个月随访,平均26个月,发生硬脊膜撕裂1例,脑脊液漏1例,马尾神经及神经根一过性牵拉损伤2例。TLIF组23例经8~32个月随访,平均22个月,未发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TLIF组与PLIF组的临床优良率分别为91.3%和87.9%,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腰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不但技术操作可行,而且能明显降低因侵入椎管而带来的各种并发症,是治疗重度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Quadrant系统辅助下MIS-TLIF联合峡部截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方冠军
刘先银
黎松波
黎建文
陈耀鑫
叶国标
刘志伟
机构
东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2期4-6,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Quadrant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联合非减压侧椎板峡部截骨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4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给予MIS-TLIF联合椎板峡部截骨治疗,B组给予传统开放TLI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病变椎间隙高度变化、腰椎前凸角变化。结果 B组有1例患者术中因椎间隙狭窄严重,在置入融合器时将cage融合器打入下位椎体中,经过植骨再次调整后cage融合器位置恢复良好。A组手术时间为(144.50±4.50)min,术中出血量为(193.00±67.12)ml,优于B组的(156.25±11.68)min、(322.50±65.8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前VAS评分为(5.80±0.95)分,手术后为(1.25±0.44)分,B组手术前为(5.75±0.90)分,手术后为(1.30±0.47)分;两组手术后VAS评分均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腰椎前凸角为(25.15±4.70)°,术后为(45.30±4.44)°;B组分别为(26.80±4.21)、(36.20±4.53)°;两组术后前凸角均较术前明显好转,且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椎间隙高度为(5.41±0.98)mm,术后为(10.45±1.18)mm,B组分别为(5.53±0.57)、(8.93±0.57)mm;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好转,且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uadrant辅助下MIS-TLIF联合椎板峡部截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既具有微创手术优势,同时能更好的恢复椎间隙高度及前凸角的度数,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QUADRANT系统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峡部截骨
腰椎管狭窄症
Keywords
Quadrant system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lsthmicosteotomy
Lumbar spinal stenosis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黎松波
刘先银
黎建文
方冠军
陈耀鑫
机构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4期118-120,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一种新术式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并与传统开放TLIF和PLIF进行对比。方法2008年7月-2012年7月,292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93例行PLIF(A组),102例行开放TLIF(B组),97例行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C组),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记录术中植入椎间融合器高度及椎间隙高度恢复情况,随访术后腰腿痛VAS、ODI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手术节段构成、术前腰腿痛VAS和ODI评分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末次随访ODI和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明显优于A、B组(P〈0.05),C组植入椎间融合器高度明显优于A、B组(P〈0.05)。结论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能达到有效的减压效果,而且具有损伤小、出血量少、椎间隙高度恢复理想、术后腰痛残留率低的优势。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微创可扩张通道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
1
3
作者
黎松波
刘先银
黎建文
方冠军
陈耀鑫
机构
东莞市人民医院骨科二区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2期40-42,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方法 12例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感染患者的诊疗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51.3岁。腰椎发病8例,胸腰段发病2例,胸腰椎同时发病2例。患病脊椎剧烈疼痛12例,高热8例,出现神经损伤症状8例,并发肝脓肿2例,并发门脉炎1例,并发盆腔脓肿1例。3例MRI提示脓肿位于硬膜前方,9例MRI提示脓肿位于硬膜后方,10例患者行硬膜外穿刺活检,6例成功抽出脓液活检培养并明确病原体。其中5例患者行保守治疗,7例患者行后路切开减压病灶清除低压冲洗,所有患者均静脉应用敏感广谱抗生素2~4周,静脉应用大剂量甲钴胺注射液2~4周,1~2周复查MRI了解病灶变化。结果全部患者均随访3~18个月,平均13个月。5例保守治疗病例中,3例痊愈,1例遗留小便功能障碍,1例遗留轻度腰骶部疼痛,行腰骶部理疗后有所缓解。7例手术治疗病例中,4例痊愈,1例遗留大小便功能障碍,1例遗留右侧足部背伸功能障碍,1例遗留轻度腰部僵硬疼痛,均能日常生活自理。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感染较罕见,容易漏诊误诊;MRI提示硬膜后脓肿进行硬膜外穿刺安全可行,硬膜前脓肿难以通过穿刺取得标本;手术治疗能更快缓解患椎处的剧痛;敏感足量抗生素合用大剂量甲钴胺注射液临床疗效好,在腰椎病变患者尤为突出。
关键词
原发性
椎管内
硬膜外
感染
分类号
R681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LIF与TLIF治疗腰椎失稳症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赵伟华
黎松波
黎建文
方冠军
机构
广东省东莞市谢岗医院骨科
东莞市人民医院骨科二区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2期108-110,共3页
文摘
目的对比研究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与经腰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失稳症的疗效。方法 2007年2月至2011年1月,56例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患者接受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辅以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其中23例经腰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TLIF组),另外33例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PLIF组),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56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椎间隙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PLIF组33例患者经12~38个月随访,平均26个月,发生硬脊膜撕裂1例,脑脊液漏1例,马尾神经及神经根一过性牵拉损伤2例。TLIF组23例经8~32个月随访,平均22个月,未发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TLIF组与PLIF组的临床优良率分别为91.3%和87.9%,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腰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不但技术操作可行,而且能明显降低因侵入椎管而带来的各种并发症,是治疗重度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关键词
腰椎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Quadrant系统辅助下MIS-TLIF联合峡部截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方冠军
刘先银
黎松波
黎建文
陈耀鑫
叶国标
刘志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黎松波
刘先银
黎建文
方冠军
陈耀鑫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黎松波
刘先银
黎建文
方冠军
陈耀鑫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PLIF与TLIF治疗腰椎失稳症的疗效比较
赵伟华
黎松波
黎建文
方冠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