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甚低频电磁法在萤石矿床勘查中的应用——以内蒙古林西俄力木台萤石矿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方乙 邹灏 +2 位作者 王光凯 曹华文 高永璋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6-251,共6页
随着萤石矿找矿难度的加大,如何在浅覆盖区寻找、定位隐伏-半隐伏萤石矿体显得尤为迫切。以内蒙古林西俄力木台萤石矿为例,探讨了甚低频电磁法(VLF-EM)在隐伏-半隐伏萤石矿体定位预测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对该矿区甚低频数据进行Fraser滤... 随着萤石矿找矿难度的加大,如何在浅覆盖区寻找、定位隐伏-半隐伏萤石矿体显得尤为迫切。以内蒙古林西俄力木台萤石矿为例,探讨了甚低频电磁法(VLF-EM)在隐伏-半隐伏萤石矿体定位预测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对该矿区甚低频数据进行Fraser滤波等技术处理,分析了矿区基本构造格局特征、异常体平面分布和产状特征,并结合矿区地质研究,圈出了7条成矿异常带。实践表明甚低频电磁法在萤石矿隐伏-半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研究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甚低频电磁法 萤石矿 异常圈定 矿产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缙云骨洞坑萤石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方乙 钟祥 白甜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22,共10页
浙江缙云骨洞坑大型萤石矿床位于华夏古板块北东端,紧邻钦杭结合带。矿床产出于下白垩统馆头组与燕山晚期花岗岩的接触带中,矿体严格受NW向断裂控制。在系统的地质调查基础上,对其微量和稀土元素及流体包裹体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缙云骨... 浙江缙云骨洞坑大型萤石矿床位于华夏古板块北东端,紧邻钦杭结合带。矿床产出于下白垩统馆头组与燕山晚期花岗岩的接触带中,矿体严格受NW向断裂控制。在系统的地质调查基础上,对其微量和稀土元素及流体包裹体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缙云骨洞坑萤石矿轻稀土相对弱富集,重稀土相对弱亏损,具有较强的Eu负异常以及较弱的Ce负异常,配分曲线表现出典型的"V"字特征。La/Ho-Y/Ho图解表明,不同位置萤石样品表现出重结晶方向演化的趋势。Tb/Ca-Tb/La成因图解表明骨洞坑萤石矿属于热液成因类型矿床。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表明,成矿均一温度主要在150~190。C,盐度主要在0.3%~1.5%NaCleqv,密度平均值为0.86 g/m^3,成矿流体应属于中一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NaCl-H_2O体系。结合地质特征认为,缙云骨洞坑萤石矿床属中一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矿床 包裹体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钼矿床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强 邹灏 +3 位作者 龙训荣 韦绍裔 方乙 李欣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7-112,共6页
为深入剖析我国钼资源分布特征与钼矿床研究现状,对我国钼资源的国际地位、矿床分布特征、矿床类型、成矿温度、成矿时代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钼资源量和产量均居全球首位,但并未成为钼业强国;2钼矿床主要成因类型为斑岩型、... 为深入剖析我国钼资源分布特征与钼矿床研究现状,对我国钼资源的国际地位、矿床分布特征、矿床类型、成矿温度、成矿时代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钼资源量和产量均居全球首位,但并未成为钼业强国;2钼矿床主要成因类型为斑岩型、矽卡岩型和脉型,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钼矿属中—高温成矿,脉型钼矿属中—低温成矿;3钼矿床成矿年龄相对较晚,主要集中于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有关钼矿资源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钼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复杂,既有壳源、幔源,也有壳幔混源;2成矿流体来源以岩浆热液为主,大气降水在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3钼同位素特征是未来示踪成矿物质来源的有效手段;4鉴于利用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成矿流体来源存在许多问题,认为有必要运用多种示踪方法进行综合研究,相互补充和验证,是准确推断成矿流体来源的最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矿 矿床成因 成矿年龄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流体来源 氢氧同位素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林西地区小北沟萤石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被引量:9
4
作者 王亮 裴秋明 +4 位作者 曹华文 赵玉 宋开瑞 孙伯为 方乙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9-198,共10页
小北沟萤石矿床矿体赋存于中生代中酸性火山-沉积岩中,主要受近SN向、NNE向断裂破碎带控制。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分析结果表明:各成矿阶段主要发育气液两相H_2O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160~200℃,盐度(w(NaCl_(eqv)))... 小北沟萤石矿床矿体赋存于中生代中酸性火山-沉积岩中,主要受近SN向、NNE向断裂破碎带控制。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分析结果表明:各成矿阶段主要发育气液两相H_2O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160~200℃,盐度(w(NaCl_(eqv)))集中分布在0.2%~1.4%,流体密度0.77~0.93 g/cm^3;包裹体成分以H_2O为主,含少量C_3H_6等有机组分,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NaCl-H_2O流体体系。野外地质特征及显微测温结果均表明,流体弱沸腾导致早阶段石英沉淀,水/岩反应是萤石的主要沉淀机制。小北沟萤石矿属于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被加热的大气降水和地层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萤石矿床 林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