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方一惟 冉起 +1 位作者 冯驰 吴成富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8期117-118,共2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近年来收治的湿性老年黄斑变性患者共110例,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55例)与中西医结合组(55例),分别采用雷珠单抗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辅助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近年来收治的湿性老年黄斑变性患者共110例,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55例)与中西医结合组(55例),分别采用雷珠单抗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改善和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消失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消失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可有效提高矫正视力水平,促进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消失,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西医 老年 黄斑变性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挫伤性睫状体解离直接透巩膜缝合术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方一惟 赵蓉 +1 位作者 许艺民 马志中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1期845-846,共2页
目的观察直接透巩膜缝合术治疗挫伤性睫状体解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1年11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21例(21眼)确诊为挫伤性睫状体解离的患者,通过房角镜和(或)超声生物显微镜确定解离位置和范围,均给予直接透巩膜缝合术,术后局部抗炎... 目的观察直接透巩膜缝合术治疗挫伤性睫状体解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1年11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21例(21眼)确诊为挫伤性睫状体解离的患者,通过房角镜和(或)超声生物显微镜确定解离位置和范围,均给予直接透巩膜缝合术,术后局部抗炎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5a,最后随访眼压正常者19眼(1眼因继发性青光眼行抗青光眼手术,1眼行2次手术),眼压仍低者2眼(未再手术),术后视力≤0.1者3眼,0.1~0.6者8眼,≥0.6者10眼。随访时超声生物显微镜资料齐全者12眼,睫状体均复位。结论直接透巩膜缝合术治疗挫伤性睫状体解离疗效确切,方法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体解离 直接透巩膜缝合术 超声生物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血塞通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鹤龄 方一惟 +1 位作者 陈欣华 李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167-1170,共4页
目的:分析复方血塞通联合康柏西普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患者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CM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治... 目的:分析复方血塞通联合康柏西普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患者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CM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60例60眼病理性CNV患者分为观察组(复方血塞通联合康柏西普治疗)与对照组(单纯康柏西普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MT、眼压(IOP)、CNV面积、BCVA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情况,统计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2wk视力恢复总有效率(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wk时CMT、IOP、CNV面积及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下降,BCVA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术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无局部并发症及全身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复方血塞通联合康柏西普能有效降低CMT及IOP,缩小CNV面积,显著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 复方血塞通 康柏西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无巩膜瓣睫状沟缝线固定术1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晓英 方一惟 冉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1457-1458,共2页
目的:探讨无巩膜瓣经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C-IOL)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无晶状体囊膜支撑患者15例15眼进行无巩膜瓣经睫状沟固定的PC-IOL植入手术,巩膜外缝线采用巩膜层间"W"字形穿行、末端烧灼固定法... 目的:探讨无巩膜瓣经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C-IOL)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无晶状体囊膜支撑患者15例15眼进行无巩膜瓣经睫状沟固定的PC-IOL植入手术,巩膜外缝线采用巩膜层间"W"字形穿行、末端烧灼固定法。一期手术5例,二期手术10例。术后随访0.5~3(平均1.8)a,观察视力恢复、缝线位置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视力≥0.5者10眼(67%),术中少量出血4眼(27%),人工晶状体偏斜3眼(20%),黄斑囊样水肿2眼(13%);无1例发生缝线暴露或滑脱。结论:在无晶状体囊膜支撑时,无巩膜瓣经睫状沟缝攀缝线固定PC-IO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缝线固定 无巩膜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