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梯度张量系统目标探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青竹 李晶 +2 位作者 李志宁 石志勇 文雪忠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205-4230,共26页
磁梯度张量系统作为磁性目标全张量梯度探测的应用基础,以区域磁异常产生的磁梯度张量场为信息源,通过矢量磁传感器间的差分计算实现磁梯度张量分量测量。相较磁总场和矢量场探测设备,磁梯度张量系统具有分辨率高、信息量大、抗干扰能... 磁梯度张量系统作为磁性目标全张量梯度探测的应用基础,以区域磁异常产生的磁梯度张量场为信息源,通过矢量磁传感器间的差分计算实现磁梯度张量分量测量。相较磁总场和矢量场探测设备,磁梯度张量系统具有分辨率高、信息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能获取目标更多的潜在物性信息,研究世界范围内基于磁梯度张量系统的目标探测技术进展,可为我国磁探测设备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通过阐述现代磁法探测技术发展过程和阶段,对国内外研究团队设计搭建的基于超导效应和磁通门法两种类型的磁梯度张量系统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和归纳,并针对磁梯度张量系统的校正补偿与降噪、磁性目标定位与识别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前沿综述,展望了未来高精度磁梯度张量探测仪器的设计研发思路,对磁梯度张量探测各类关键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梯度张量系统 磁性目标探测 目标定位与识别 磁通门传感器 超导量子干涉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墙拆分结构防护性能的实验和计算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文雪忠 黄洁 +3 位作者 赵君尧 柯发伟 马兆侠 柳森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6-124,共9页
为验证利用后墙拆分方式提升防护结构性能的可行性,通过开展数值模拟(铝弹丸直径6.0 mm,撞击速度5.0~8.3 km/s)和超高速撞击实验(铝弹丸直径6.0 mm,撞击速度约8.3 km/s),研究了3种防护结构的性能差异以及不同撞击速度对结构防护性能的... 为验证利用后墙拆分方式提升防护结构性能的可行性,通过开展数值模拟(铝弹丸直径6.0 mm,撞击速度5.0~8.3 km/s)和超高速撞击实验(铝弹丸直径6.0 mm,撞击速度约8.3 km/s),研究了3种防护结构的性能差异以及不同撞击速度对结构防护性能的影响。防护结构主要包括Whipple结构和两种后墙拆分结构。针对直径6.0 mm铝弹丸分别以5.0、6.0、7.0、8.3 km/s的速度撞击防护结构的工况,借助Autodyn软件开展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在弹道靶设备上获得的超高速撞击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均表明,在相同撞击状态下两种后墙拆分结构的防护性能有所差异,但均优于相同面密度的Whipple结构,且随着撞击速度的提高,这种优势具有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碎片 WHIPPLE防护结构 超高速撞击 后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型防护结构的试验与仿真研究
3
作者 文雪忠 柯发伟 +2 位作者 陈萍 马兆侠 黄洁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9-104,共6页
在不增加空间碎片防护结构整体尺寸和质量的情况下,基于防护结构在斜撞击条件下弹道极限高于正撞击条件下弹道极限的特性,研究了一种将3层平行铝板结构的中间层进行倾斜的N型防护结构,采用超高速碰撞试验和三维SPH数值仿真方法,定量对比... 在不增加空间碎片防护结构整体尺寸和质量的情况下,基于防护结构在斜撞击条件下弹道极限高于正撞击条件下弹道极限的特性,研究了一种将3层平行铝板结构的中间层进行倾斜的N型防护结构,采用超高速碰撞试验和三维SPH数值仿真方法,定量对比了N型防护结构与相同面密度3层平行铝板结构的防护性能。研究结果初步证实,在正撞击情况下,倾斜的中间层具有提升结构防护性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碰撞 空间碎片 防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m自由飞弹道靶模型高精度视觉位姿测量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洁 柯发伟 +5 位作者 谢爱民 李鑫 宋强 王宗浩 文雪忠 柳森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75,共9页
为精确测量弹道靶超高声速自由飞模型位姿变化参数以用于气动力参数辨识,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结合双目视觉定位技术和前光照相技术,在弹道靶上发展了超高声速自由飞模型的高精度视觉位姿测量技术。双目测量站沿模型飞行方向布置... 为精确测量弹道靶超高声速自由飞模型位姿变化参数以用于气动力参数辨识,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结合双目视觉定位技术和前光照相技术,在弹道靶上发展了超高声速自由飞模型的高精度视觉位姿测量技术。双目测量站沿模型飞行方向布置,试验前完成测量站单站标定、多站全局坐标关联等。模型进入测量站视场中心时,脉宽小于10ns的激光经扩束后照射表面带编码标记点的模型,同时双目测量站相机获得前光图像。试验后通过模型表面标记点识别解算,获得模型飞行过程的位姿参数。在解决靶室杂光滤除、前光光源出口光斑匀化、双目测量站全局关联、模型表面处理及标记点制作等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200m自由飞弹道靶模型高精度视觉位姿测量系统。在200m自由飞弹道靶上开展了长165mm的20°锥模型的飞行试验,试验环境压力15kPa、速度2.7km/s,根据视觉位姿测量系统获得的锥模型在各测量站飞行位姿参数和激光器的出光时序,通过辨识获得锥模型的阻力系数和动导数等气动力参数,所得结果与AEDC G靶上的结果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道靶 双目视觉 前光照相 位姿测量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球对肥皂靶的撞击试验 被引量:2
5
作者 陈萍 柳森 +2 位作者 李毅 黄洁 文雪忠 《实验流体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4-98,共5页
为研究投射物对生物体的致伤效应,采用肥皂作为生物体模拟物,开展了Φ3.0mm的钢球高速(0.96和1.88km/s)及超高速(3.52和4.98km/s)撞击肥皂靶的试验,获得了肥皂靶在钢球撞击下的损伤特征及其破坏规律。结果表明:高速试验条件下,钢球对肥... 为研究投射物对生物体的致伤效应,采用肥皂作为生物体模拟物,开展了Φ3.0mm的钢球高速(0.96和1.88km/s)及超高速(3.52和4.98km/s)撞击肥皂靶的试验,获得了肥皂靶在钢球撞击下的损伤特征及其破坏规律。结果表明:高速试验条件下,钢球对肥皂靶的损伤主要表现为贯穿效果;超高速试验条件下,钢球撞击肥皂靶形成大尺寸半球形弹坑,其对肥皂靶的损伤表现为2个方面:一是大尺寸弹坑导致的"体积移除",二是受超高速撞击的强烈冲击波影响,肥皂靶的破坏区域大于弹坑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皂靶 撞击试验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VDF敏感器的空间碎片撞击航天器感知定位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洁 文雪忠 +4 位作者 罗锦阳 罗庆 龙耀 任磊生 柳森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41-1346,共6页
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开展了基于PVDF(Polyvinylidene Fluoride)压电薄膜敏感器的空间碎片撞击航天器感知定位技术研究,分析了基于双曲线理论的定位方法,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气枪和超高速弹道靶分别开展了平面铝板、曲面铝板等单... 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开展了基于PVDF(Polyvinylidene Fluoride)压电薄膜敏感器的空间碎片撞击航天器感知定位技术研究,分析了基于双曲线理论的定位方法,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气枪和超高速弹道靶分别开展了平面铝板、曲面铝板等单层结构和Whipple结构下的验证实验。弹丸速度范围100m/s-3km/s,实验靶材为2mm厚的单层铝板和铝板厚为1mm、前后间距为10cm的Whipple结构,靶材上安装了4个PVDF传感器。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VDF传感器的感知定位技术可实现空间碎片撞击航天器的位置定位,是一种可应用于航天器在轨感知空间碎片撞击系统的可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敏感器 超高速碰撞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极化LiNbO_3晶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7
作者 陈建华 屈绍波 +4 位作者 文雪忠 薛金林 魏晓勇 徐卓 朱林户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2-694,共3页
采用外加电场法制备了周期极化LiNbO3单晶(PPLN),实现LiNbO3单晶周期极化的反向脉冲为24.3 kV/mm,单个脉冲宽度为30 ms,脉冲个数为50个。系统研究了脉冲波形、电极形状对周期极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框形电极是克服高电压作用下LiNbO3... 采用外加电场法制备了周期极化LiNbO3单晶(PPLN),实现LiNbO3单晶周期极化的反向脉冲为24.3 kV/mm,单个脉冲宽度为30 ms,脉冲个数为50个。系统研究了脉冲波形、电极形状对周期极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框形电极是克服高电压作用下LiNbO3晶片击穿严重的有效方法,成品率是采用梳状电极的5倍。选择合适的脉冲波形对成功制备周期极化的LiNbO3晶体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采用上升时间为5 ms的方形脉冲极大地改善了高电压作用下的边缘被打碎而引发的边缘击穿,及由晶片中间部分出现微细裂纹而引发的体击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BO3 周期极化 外加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填充层材料的空间碎片防护结构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郭运佳 文雪忠 +3 位作者 黄洁 赵君尧 柯发伟 柳森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20年第6期589-595,共7页
航天器外用来防护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的填充防护结构一般以高强度高模量的组合纤维布(如Nextel\Kevlar)作为填充层。为初步评估填充层材料特性对填充防护结构防护性能的影响,并据此设计防护性能好、质量小、成本低的防护结构,通过试验... 航天器外用来防护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的填充防护结构一般以高强度高模量的组合纤维布(如Nextel\Kevlar)作为填充层。为初步评估填充层材料特性对填充防护结构防护性能的影响,并据此设计防护性能好、质量小、成本低的防护结构,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了Nextel\Kevlar纤维布、Basalt\Kevlar纤维布、气凝胶\玻纤复合材料、木层、玻璃钢板及铝板作为填充层时对结构防护性能的影响。试验中采用的铝球弹丸直径为4.0~5.5 mm,撞击速度为3.0~5.0 km/s。试验结果显示:与面密度相同的铝板填充结构相比,在较高撞击速度(约5 km/s)下,纤维布类填充结构展现出良好的防护性能,但在较低速度(约3 km/s)下却性能较差;木层填充结构在较高和较低撞击速度下均表现出良好的防护性能。以上结果结合机理分析,为填充防护结构设计提供了初步优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碎片 超高速碰撞 防护结构 填充材料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钢空间碎片防护构型性能的实验研究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君尧 柳森 +2 位作者 文雪忠 黄洁 李毅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9年第2期120-125,共6页
在不增加空间碎片防护构型体积、质量的约束条件下提升防护构型的性能,一直是空间碎片防护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设计了玻璃钢填充层结构与玻璃钢铝板贴合后壁结构2种防护构型,通过开展弹道靶超高速碰撞实验和数值仿真分析,探究这2... 在不增加空间碎片防护构型体积、质量的约束条件下提升防护构型的性能,一直是空间碎片防护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设计了玻璃钢填充层结构与玻璃钢铝板贴合后壁结构2种防护构型,通过开展弹道靶超高速碰撞实验和数值仿真分析,探究这2种玻璃钢防护构型与等面密度Whipple构型的防护性能差异。实验中采用铝弹丸直径为4.0 mm,碰撞速度范围为4.64~4.80 km/s,同时使用Autodyn软件开展数值仿真进行补充论证。结果表明:玻璃钢铝板贴合后壁构型相对于传统的Whipple屏防护性能更好,玻璃钢填充层构型比玻璃钢铝板贴合后壁构型的防护性能更优;同时仿真分析显示,冲击波在后壁内反复振荡的构型可能具有更好的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碎片 超高速碰撞 玻璃钢 防护构型 实验研究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