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异黄酮对高原人群血红蛋白值变化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于前进 孔佩艳 +6 位作者 曾东风 李佳丽 朱丽丹 沈照华 文朝远 胥全宏 崔建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66-671,共6页
目的观察吸氧及吸氧+大豆异黄酮对高原人群血红蛋白值的变化研究。方法筛选移居海拔3 500~5 300 m高原地区10个月以上,经2次体检确认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86例和有类似慢性高原病症状的214例男性青年,均按第2次HGB检测值随机选入3组,... 目的观察吸氧及吸氧+大豆异黄酮对高原人群血红蛋白值的变化研究。方法筛选移居海拔3 500~5 300 m高原地区10个月以上,经2次体检确认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86例和有类似慢性高原病症状的214例男性青年,均按第2次HGB检测值随机选入3组,A组:≥210 g/L;B组:190≤HGB〈210 g/L;C组:150≤HGB〈190 g/L;每组66例;每组再次随机分为两亚组为“1”组:吸氧(低流量1~2 L/min,1.5 h,2~4次/d,90 d);“2”组:吸氧(用量同1)+口服大豆异黄酮治疗(20 mg/次,2次/d);每亚组33例;12周后,复查血常规及临床症状调查随访。结果 12周后,HGB值变化:试验前后比较,除C1亚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外(P〉0.05),余亚组(A1、A2、B1、B2、C2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后HGB下降值比较,除C组的两亚组下降值无明显差异外(P〉0.05),余两组(A、B组)均显示吸氧+口服大豆异黄酮方案组HGB下降值较单纯吸氧组显著(P〈0.05);试验后对使用吸氧+大豆异黄酮方案治疗组进行比较,A2下降幅度最为明显(P〈0.05),B2次之(P〈0.05)。临床症状改善:试验后各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以吸氧+大豆异黄酮方案组改善较为明显。结论吸氧+大豆异黄酮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防治中可能与血红蛋白值存在的正相关,血红蛋白值越高,其综合防治体现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氧 大豆异黄酮胶囊 血红蛋白值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地那非干预疑诊早期高原肺动脉高压人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正茂 覃军 +6 位作者 黄岚 文朝远 谭虎 张玉舟 周音频 魏军义 李子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85-487,共3页
目的评价口服西地那非干预疑诊早期高原肺动脉高压(high altitude pulmonary hypertension,HA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4例常驻高海拔地区(4 500 m)疑诊早期HAPH的青年男性,分为2组,A组(11例)予以吸氧治疗,B组(13例)予以吸氧+口服西... 目的评价口服西地那非干预疑诊早期高原肺动脉高压(high altitude pulmonary hypertension,HA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4例常驻高海拔地区(4 500 m)疑诊早期HAPH的青年男性,分为2组,A组(11例)予以吸氧治疗,B组(13例)予以吸氧+口服西地那非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主要终点6 min步行距离试验(6MWT)及次要终点Brog呼吸困难评分、肺动脉收缩压(SPAP)、血氧饱和度及受试者的血压、肝肾功变化情况。结果①经12周治疗后,B组6MWT从(405.54±42.40)m增加至(463.34±40.12)m(P<0.05),A组6MWT从(407.53±50.14)m增加至(444.53±56.36)m(P<0.05),B组比A组增加更明显(P<0.05);Brog呼吸困难评分2组均明显改善(P<0.05),B组比A组改善更明显(P<0.05);B组SPAP由(25.56±1.85)mmHg降低到(21.69±1.88)mmHg(P<0.05),A组SPAP由(26.25±1.25)mmHg降低到(25.27±1.10)mmHg;B组比A组明显降低(P<0.05)。②服药前后,受试者血压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口服西地那非(50 mg,1次/d)干预疑诊早期HAPH人群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地那非 高原肺动脉高压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早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疗效的临床研究:80例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于前进 孔佩艳 +7 位作者 崔建华 曾东风 文朝远 李佳丽 宋虎 沈照华 陈建 胥全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02-907,共6页
目的观察吸氧+大豆异黄酮对移居高海拔人群中早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人群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筛选移居3500-5300m高原地区10个月以上,经3次检查确认血红蛋白(HGB)值在190g/L≤HGB〈210g/L的80例青年男性,分为吸氧组与... 目的观察吸氧+大豆异黄酮对移居高海拔人群中早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人群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筛选移居3500-5300m高原地区10个月以上,经3次检查确认血红蛋白(HGB)值在190g/L≤HGB〈210g/L的80例青年男性,分为吸氧组与药物组,吸氧组(n=40)低流量吸氧(1-2L/min),1.5h/次,2-4次/d;药物组(n=40)吸氧(方法同吸氧组)+口服大豆异黄酮(20mg,2/d)治疗。两组均进行慢性高原病(CMS)临床症状评分后进入试验,12周后复查血常规并随访CMS评分,观察RBC、HGB、血细胞比容(HCT)数值变化及CMS再评分。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HGB值变化的诸多因素。结果经12周随访观察,主要终点指标HGB值变化:药物组下降8.76±5.15g/L,吸氧组下降4.16±5.33g/L。对比吸氧组,药物组HGB下降较为明显(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药物组CMS评分降低明显,即临床症状显著改善(P〈0.05),而吸氧组症状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B值变化与试验分组有显著关联性。药物治疗前后,受试者血压、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均无异常变化。结论在高海拔高原地区进行HAPC的早期预防是必要的,吸氧+口服大豆异黄酮是有效的预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氧 大豆异黄酮 早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