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废旧动力锂离子电池中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
被引量:
2
1
作者
谭燚
王家乐
+2 位作者
文敏玥
缪畅
肖围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9-165,共7页
通过碱液浸出法对废旧动力锂离子电池中的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进行处理,在NaOH浓度为0.5 mol/L、固液比为0.1 g/mL条件下,25℃超声15 min,浸出率可达100%。将浸出物料通过共沉淀法,控制陈化时间分别为16、20和24 h...
通过碱液浸出法对废旧动力锂离子电池中的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进行处理,在NaOH浓度为0.5 mol/L、固液比为0.1 g/mL条件下,25℃超声15 min,浸出率可达100%。将浸出物料通过共沉淀法,控制陈化时间分别为16、20和24 h制备新NCM523正极材料。当陈化时间为20 h时,SEM结果表明所制备出的材料形貌呈类球型,表面最为光滑。XRD精修数据显示其锂镍混排值最低,为3.21%。将其组装成扣式电池后,在0.1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3.1 mAh/g,库伦效率为83.49%。在2.0C下循环50圈后,放电比容量为120.4 mAh/g,容量保持率为8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动力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LiNi_(0.5)Co_(0.2)Mn_(0.3)O_(2)
共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值化利用含Sb(Ⅲ)废水制备Fe_(3)O_(4)/Sb_(2)O_(4)@C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2
作者
刘程锦
文敏玥
+2 位作者
聂淑晴
缪畅
肖围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9-144,共6页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nZVI),以其吸附废水中的Sb(Ⅲ),得到nZVI/Sb颗粒;将其在500℃下氧气煅烧8 h,制得Fe_(3)O_(4)/Sb_(2)O_(4)材料;再以葡萄糖为碳源、600℃氮气热处理,制备了Fe_(3)O_(4)/Sb_(2)O_(4)@C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nZVI),以其吸附废水中的Sb(Ⅲ),得到nZVI/Sb颗粒;将其在500℃下氧气煅烧8 h,制得Fe_(3)O_(4)/Sb_(2)O_(4)材料;再以葡萄糖为碳源、600℃氮气热处理,制备了Fe_(3)O_(4)/Sb_(2)O_(4)@C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ZVI吸附含Sb(Ⅲ)废水的适宜条件为:中性溶液Sb(Ⅲ)初始浓度100 mg/L,nZVI投加量1.2 g/L,室温下吸附50 min,该条件下废水中Sb(Ⅲ)去除率为73%;引入Sb_(2)O_(4)后,铁基负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065.6 mAh/g;包覆碳后,Fe_(3)O_(4)/Sb_(2)O_(4)@C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明显改善,100 mA/g电流密度下,循环150圈后放电比容量仍可保持在483.7 mAh/g,电流密度2000 mA/g时,放电比容量仍有118.2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锑废水
Sb(Ⅲ)
高值化利用
纳米零价铁
四氧化三铁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碳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废旧动力锂离子电池中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
被引量:
2
1
作者
谭燚
王家乐
文敏玥
缪畅
肖围
机构
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9-16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74046)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2020CFA090)。
文摘
通过碱液浸出法对废旧动力锂离子电池中的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进行处理,在NaOH浓度为0.5 mol/L、固液比为0.1 g/mL条件下,25℃超声15 min,浸出率可达100%。将浸出物料通过共沉淀法,控制陈化时间分别为16、20和24 h制备新NCM523正极材料。当陈化时间为20 h时,SEM结果表明所制备出的材料形貌呈类球型,表面最为光滑。XRD精修数据显示其锂镍混排值最低,为3.21%。将其组装成扣式电池后,在0.1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3.1 mAh/g,库伦效率为83.49%。在2.0C下循环50圈后,放电比容量为120.4 mAh/g,容量保持率为89.9%。
关键词
废旧动力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LiNi_(0.5)Co_(0.2)Mn_(0.3)O_(2)
共沉淀法
Keywords
spent power lithium-ion batteries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LiNi_(0.5)Co_(0.2)Mn_(0.3)O_(2)
co-precipitation
分类号
TM912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值化利用含Sb(Ⅲ)废水制备Fe_(3)O_(4)/Sb_(2)O_(4)@C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2
作者
刘程锦
文敏玥
聂淑晴
缪畅
肖围
机构
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9-14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74046)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2020CFA090)。
文摘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nZVI),以其吸附废水中的Sb(Ⅲ),得到nZVI/Sb颗粒;将其在500℃下氧气煅烧8 h,制得Fe_(3)O_(4)/Sb_(2)O_(4)材料;再以葡萄糖为碳源、600℃氮气热处理,制备了Fe_(3)O_(4)/Sb_(2)O_(4)@C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ZVI吸附含Sb(Ⅲ)废水的适宜条件为:中性溶液Sb(Ⅲ)初始浓度100 mg/L,nZVI投加量1.2 g/L,室温下吸附50 min,该条件下废水中Sb(Ⅲ)去除率为73%;引入Sb_(2)O_(4)后,铁基负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065.6 mAh/g;包覆碳后,Fe_(3)O_(4)/Sb_(2)O_(4)@C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明显改善,100 mA/g电流密度下,循环150圈后放电比容量仍可保持在483.7 mAh/g,电流密度2000 mA/g时,放电比容量仍有118.2 mAh/g。
关键词
含锑废水
Sb(Ⅲ)
高值化利用
纳米零价铁
四氧化三铁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碳包覆
Keywords
Sb(Ⅲ)⁃containing wastewater
Sb(Ⅲ)
high value utilization
nanometer zerovalent iron
Fe_(3)O_(4)
anode materials
lithium⁃ion battery
carbon encapsulation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废旧动力锂离子电池中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
谭燚
王家乐
文敏玥
缪畅
肖围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值化利用含Sb(Ⅲ)废水制备Fe_(3)O_(4)/Sb_(2)O_(4)@C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刘程锦
文敏玥
聂淑晴
缪畅
肖围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