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孔喉匹配关系下的特低渗透砂岩微观孔喉特征差异 被引量:35
1
作者 高辉 敬晓锋 张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1-406,413,共7页
因沉积和成岩作用改造不同,渗透率相近或相等的砂岩,微观孔喉特征参数存在明显差异。以吴起地区延长组长6砂岩和牛圈湖地区西山窑组X2砂岩为对象,综合利用物性、铸体薄片和恒速压汞对不同孔喉匹配关系下的微观孔喉特征参数进行了定量对... 因沉积和成岩作用改造不同,渗透率相近或相等的砂岩,微观孔喉特征参数存在明显差异。以吴起地区延长组长6砂岩和牛圈湖地区西山窑组X2砂岩为对象,综合利用物性、铸体薄片和恒速压汞对不同孔喉匹配关系下的微观孔喉特征参数进行了定量对比。结果表明,各渗透率级别样品的孔隙参数差异不大,微观孔喉特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喉道上。发育的溶蚀孔和晶间孔造成X2砂岩的弯片状、管束状喉道含量高,喉道半径小且分布范围窄,对渗透率贡献集中,平均喉道半径和主流喉道半径小、大孔喉比含量高。长6砂岩缩颈状、片状和弯片状喉道发育,喉道半径差异大、大喉道含量高的特征归因于发育的原生粒间孔。不同孔喉匹配关系下的特低渗透砂岩,开发过程中应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喉道类型 孔喉差异 特低渗透砂岩 延长组 西山窑组 吴起地区 牛圈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对策研究—以鸭儿峡油田白垩系油藏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敬晓锋 秦芳 张书军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7年第7期52-54,60,共4页
鸭儿峡油田白垩系油藏产量递减快,基于对研究区地质概况分析,结合油藏生产实际,提出适用于研究区的开发技术对策。鸭儿峡白垩系油藏可采用两套开发层系,一套井网进行开发,井底流压介于7.91 MPa^10.1 MPa;平均单井日注量为45 m3~75 m3。... 鸭儿峡油田白垩系油藏产量递减快,基于对研究区地质概况分析,结合油藏生产实际,提出适用于研究区的开发技术对策。鸭儿峡白垩系油藏可采用两套开发层系,一套井网进行开发,井底流压介于7.91 MPa^10.1 MPa;平均单井日注量为45 m3~75 m3。目前平均单井理论最大日产液量为11.6 m3,平均单井理论最大日产油量为5.25 m3。建议原有油水井继续生产,Y554、Y542低产井转注,加密一口水井和油井,注采比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对策 白垩系油藏 鸭儿峡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潜山变质岩油藏的合理生产技术对策——以鸭儿峡油田志留系油藏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敬晓锋 郝红勋 +1 位作者 谭伟 鞠强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3年第9期5-8,共4页
裂缝性潜山变质岩油藏的生产特征复杂,以鸭儿峡油田志留系为例对该类油藏的开发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藏开发过程中高产井产量递减速度快、累积产油量高、持续时间长,低产井生产状态不稳定,注水初期油井见效明显,油藏含水变化复... 裂缝性潜山变质岩油藏的生产特征复杂,以鸭儿峡油田志留系为例对该类油藏的开发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藏开发过程中高产井产量递减速度快、累积产油量高、持续时间长,低产井生产状态不稳定,注水初期油井见效明显,油藏含水变化复杂。油井转注、分层酸化压裂、卡水和深抽提液措施实施后油井含水下降,产油量明显上升,显示出良好的开发效果,为后期稳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对策 裂缝性油藏 鸭儿峡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基因遗传编程的凝析气藏露点压力估算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黄鑫 张芮菡 +3 位作者 张烈辉 鲁友常 袁山 敬晓锋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35-841,共7页
为准确预测凝析气藏露点压力,降低反凝析现象对凝析气藏开发带来的伤害,文中基于多基因遗传编程理论,选取储层温度、流体组分和露点压力为变量,建立模型数据库,模拟自然界物种进化机制,使用矿场实际数据演化生成非线性显式露点压力预测... 为准确预测凝析气藏露点压力,降低反凝析现象对凝析气藏开发带来的伤害,文中基于多基因遗传编程理论,选取储层温度、流体组分和露点压力为变量,建立模型数据库,模拟自然界物种进化机制,使用矿场实际数据演化生成非线性显式露点压力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使用27组实测数据组建模型数据库演化生成的预测模型种群中,有13个非支配模型解,最优非支配模型解在模型复杂度和预测精度上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表现,模型结构紧凑,物理意义明确。经15组矿场实际数据验证,最大预测误差为7.99%,最小预测误差为1.15%,平均预测误差为4.36%,表现出良好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为快速高效估算凝析气藏露点压力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露点压力 多基因遗传编程 显式模型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