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分段压裂水平井压力动态分析
被引量:
13
1
作者
尹洪军
杨春城
+4 位作者
徐子怡
丛林
薛江堂
王克亮
支继强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5-80,122,共7页
基于源函数理论及叠加原理,建立并求解具有有限导流能力垂直裂缝的分段压裂水平井渗流数学模型;对于致密储层小间距长裂缝的压裂模式,绘制并分析分段压裂水平井压力动态曲线.结果表明:分段压裂水平井的流动形态可分为井筒储集、裂缝线...
基于源函数理论及叠加原理,建立并求解具有有限导流能力垂直裂缝的分段压裂水平井渗流数学模型;对于致密储层小间距长裂缝的压裂模式,绘制并分析分段压裂水平井压力动态曲线.结果表明:分段压裂水平井的流动形态可分为井筒储集、裂缝线性流和径向流联合作用流、地层线性流、衰竭流、复合线性流和拟径向流等6个主要阶段;裂缝导流能力主要影响裂缝线性和径向流联合作用流及地层线性流出现时间;按裂缝非均匀导流能力布缝时,地层线性流持续的时间较长;裂缝半长越大,裂缝间距越小,衰竭流开始的时间越早,持续的时间越长;按裂缝非均匀半长和非均匀间距布缝时,衰竭流持续的时间较长.该研究成果可为分段压裂水平井的动态分析及试井解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压裂水平井
源函数
叠加原理
导流能力
垂直裂缝
渗流力学
压力动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海底水气藏水平井充填透气阻水砾石的增产实验
被引量:
8
2
作者
刘义坤
王海栋
+3 位作者
孟文波
张崇
支继强
沈安琪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1-68,共8页
为了寻求深海底水气藏水平井经济有效的控水方法,在制备改性覆膜砾石的基础上,开展了覆膜砾石耐摩擦破损、耐温度破损及覆膜砾石层阻水能力测试,然后利用大型三维底水气藏开发模拟装置进行实验,以此来对比深海底水气藏水平井充填常规砾...
为了寻求深海底水气藏水平井经济有效的控水方法,在制备改性覆膜砾石的基础上,开展了覆膜砾石耐摩擦破损、耐温度破损及覆膜砾石层阻水能力测试,然后利用大型三维底水气藏开发模拟装置进行实验,以此来对比深海底水气藏水平井充填常规砾石与覆膜砾石的开发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覆膜砾石涂层耐温上限为240℃,并且砾石充填速度可以达到4.48 m/s,为实际井裸眼段砾石充填平均流速的8倍;②随着覆膜砾石充填层渗透率的升高,阻水能力减弱,若渗透率低于1500 mD且驱替压差低于0.6 MPa,覆膜砾石充填层的阻水能力介于0.17~0.68;③覆膜砾石层具有透气阻水的功能,采用覆膜砾石充填水平井技术可以减弱突进流道内的水相流动能力,从而延缓气井产水量的上升,延长气井的采气时间,使底水气藏的天然气采收率得到有效的提升。结论认为,该技术具有“水来堵水、气来透气”的自发选择性堵水功能,并且技术与经济优势明显,可以为深海底水气藏的控水开发提供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
底水气藏
水平井
砾石改性
覆膜砾石充填
涂层耐损
透气阻水
开发增产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低渗透储集层压驱提高采收率机理
被引量:
25
3
作者
刘义坤
王凤娇
+8 位作者
汪玉梅
李斌会
张栋
杨光
支继强
孙硕
王旭
邓庆军
徐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52-759,共8页
针对压裂、渗流、驱油相结合的压驱技术研究需求,研发了压驱储能及反向压驱回注实验系统,模拟了压驱过程中压驱剂的渗流-储能-洗油-返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压驱技术将压驱剂直接输送至中低渗透储集层深部,可有效避免压驱剂在近井地带...
针对压裂、渗流、驱油相结合的压驱技术研究需求,研发了压驱储能及反向压驱回注实验系统,模拟了压驱过程中压驱剂的渗流-储能-洗油-返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压驱技术将压驱剂直接输送至中低渗透储集层深部,可有效避免压驱剂在近井地带的黏度损失与黏附滞留,具有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洗油效率、补充地层能量并将零散分布的剩余油汇集采出的效果。渗透率较高的储集层,压驱见效快,为降低成本,可直接采用高压注水压驱。渗透率较低的储集层吸水困难,采用表面活性剂压驱可有效降低储集层渗流阻力,提高储集层吸水能力与开发效果。地层能量亏空程度是影响压驱剂有效波及范围的主要因素,地层能量亏空越大,化学剂渗流距离越远,有效波及体积越大,采收率提高幅度越大;地层增能作用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最大,是压驱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化学驱
地层增能
剩余油分布
驱油机理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聚集型聚合物微球调驱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
4
4
作者
张子璐
曲国辉
+2 位作者
支继强
贺伟中
刘义坤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3-439,446,共8页
高含水老油田目前主要采用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进行控水稳产,但效果并不理想,为了解决普通聚合物微球与孔喉匹配性差、封堵能力有限的技术问题,本文研制了自聚集型聚合物微球NEPU-WMJ与NEPU-NMJ,通过高速冷冻离心机、光学显微镜对微...
高含水老油田目前主要采用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进行控水稳产,但效果并不理想,为了解决普通聚合物微球与孔喉匹配性差、封堵能力有限的技术问题,本文研制了自聚集型聚合物微球NEPU-WMJ与NEPU-NMJ,通过高速冷冻离心机、光学显微镜对微球的物化性能进行评价,通过长填砂管驱替及双管并联法研究了微球孔喉配伍性、剖面改善效果和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NMKY、NM、WM与YHM微球,自聚集型聚合物微球NEPU-WMJ与NEPU-NMJ的膨胀性能、长期稳定性能较好,在120℃下老化4~6 d后,NEPU-WMJ的平均粒径从2.57μm增至44μm,NEPU-NMJ的平均粒径从0.08μm增至89μm;在120℃下NEPU-WMJ可维持30 d左右稳定,NEPU-NMJ则超过90 d依然稳定。自聚集型聚合物微球在渗透率100×10^(-3)~1000×10^(-3)μm^(2)的岩心中均可实现深部运移,剖面改善能力强。在温度为95℃、渗透率级差为5和40的条件下,有效提高总采收率24%以上。在高温环境下,微球的自聚集作用可有效封堵大孔道,启动低渗层,实现微观调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自聚集
调驱
孔喉配伍性
剖面改善
驱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分段压裂水平井压力动态分析
被引量:
13
1
作者
尹洪军
杨春城
徐子怡
丛林
薛江堂
王克亮
支继强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提高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东北石油大学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开发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大庆榆树林油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5-80,122,共7页
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2531070)
文摘
基于源函数理论及叠加原理,建立并求解具有有限导流能力垂直裂缝的分段压裂水平井渗流数学模型;对于致密储层小间距长裂缝的压裂模式,绘制并分析分段压裂水平井压力动态曲线.结果表明:分段压裂水平井的流动形态可分为井筒储集、裂缝线性流和径向流联合作用流、地层线性流、衰竭流、复合线性流和拟径向流等6个主要阶段;裂缝导流能力主要影响裂缝线性和径向流联合作用流及地层线性流出现时间;按裂缝非均匀导流能力布缝时,地层线性流持续的时间较长;裂缝半长越大,裂缝间距越小,衰竭流开始的时间越早,持续的时间越长;按裂缝非均匀半长和非均匀间距布缝时,衰竭流持续的时间较长.该研究成果可为分段压裂水平井的动态分析及试井解释提供依据.
关键词
分段压裂水平井
源函数
叠加原理
导流能力
垂直裂缝
渗流力学
压力动态曲线
Keywords
multi-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s
source function
superposition principle
conductivity
vertical fracture
fluid mechanics
transient analysis curve
分类号
TE355.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海底水气藏水平井充填透气阻水砾石的增产实验
被引量:
8
2
作者
刘义坤
王海栋
孟文波
张崇
支继强
沈安琪
机构
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石油大学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1-68,共8页
基金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深水开发井钻完井关键技术研究”(编号:CNOOC-KJ 135 ZDXM 05 LTD 01 SHENHAI 2016)
文摘
为了寻求深海底水气藏水平井经济有效的控水方法,在制备改性覆膜砾石的基础上,开展了覆膜砾石耐摩擦破损、耐温度破损及覆膜砾石层阻水能力测试,然后利用大型三维底水气藏开发模拟装置进行实验,以此来对比深海底水气藏水平井充填常规砾石与覆膜砾石的开发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覆膜砾石涂层耐温上限为240℃,并且砾石充填速度可以达到4.48 m/s,为实际井裸眼段砾石充填平均流速的8倍;②随着覆膜砾石充填层渗透率的升高,阻水能力减弱,若渗透率低于1500 mD且驱替压差低于0.6 MPa,覆膜砾石充填层的阻水能力介于0.17~0.68;③覆膜砾石层具有透气阻水的功能,采用覆膜砾石充填水平井技术可以减弱突进流道内的水相流动能力,从而延缓气井产水量的上升,延长气井的采气时间,使底水气藏的天然气采收率得到有效的提升。结论认为,该技术具有“水来堵水、气来透气”的自发选择性堵水功能,并且技术与经济优势明显,可以为深海底水气藏的控水开发提供新的技术思路。
关键词
深海
底水气藏
水平井
砾石改性
覆膜砾石充填
涂层耐损
透气阻水
开发增产
采收率
Keywords
Deepsea
Bottom-water gas reservoir
Horizontal well
Gravel modification
Coated gravel packing
Damage resistance of coating
Gas permeability and water plugging
Development and stimulation
Recovery factor
分类号
TE5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低渗透储集层压驱提高采收率机理
被引量:
25
3
作者
刘义坤
王凤娇
汪玉梅
李斌会
张栋
杨光
支继强
孙硕
王旭
邓庆军
徐贺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大庆石油管理局博士后工作站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52-75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压裂-渗流-驱油方法多场耦合渗流机理研究”(5207408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压裂方法封堵聚驱后优势通道的渗流机理研究”(51804076)
中国博士后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溶质运移的压裂-渗流-驱油方法多场耦合渗流机理研究”(2021M690528)
文摘
针对压裂、渗流、驱油相结合的压驱技术研究需求,研发了压驱储能及反向压驱回注实验系统,模拟了压驱过程中压驱剂的渗流-储能-洗油-返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压驱技术将压驱剂直接输送至中低渗透储集层深部,可有效避免压驱剂在近井地带的黏度损失与黏附滞留,具有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洗油效率、补充地层能量并将零散分布的剩余油汇集采出的效果。渗透率较高的储集层,压驱见效快,为降低成本,可直接采用高压注水压驱。渗透率较低的储集层吸水困难,采用表面活性剂压驱可有效降低储集层渗流阻力,提高储集层吸水能力与开发效果。地层能量亏空程度是影响压驱剂有效波及范围的主要因素,地层能量亏空越大,化学剂渗流距离越远,有效波及体积越大,采收率提高幅度越大;地层增能作用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最大,是压驱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化学驱
地层增能
剩余油分布
驱油机理
提高采收率
Keywords
hydraulic fracturing
chemical flooding
formation energy enhancement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oil displacement mechanism
enhancing oil recovery
分类号
TE34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聚集型聚合物微球调驱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
4
4
作者
张子璐
曲国辉
支继强
贺伟中
刘义坤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3-439,44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压裂渗流-驱油方法多场耦合渗流机理研究”(项目编号52074087)。
文摘
高含水老油田目前主要采用聚合物微球深部调驱技术进行控水稳产,但效果并不理想,为了解决普通聚合物微球与孔喉匹配性差、封堵能力有限的技术问题,本文研制了自聚集型聚合物微球NEPU-WMJ与NEPU-NMJ,通过高速冷冻离心机、光学显微镜对微球的物化性能进行评价,通过长填砂管驱替及双管并联法研究了微球孔喉配伍性、剖面改善效果和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NMKY、NM、WM与YHM微球,自聚集型聚合物微球NEPU-WMJ与NEPU-NMJ的膨胀性能、长期稳定性能较好,在120℃下老化4~6 d后,NEPU-WMJ的平均粒径从2.57μm增至44μm,NEPU-NMJ的平均粒径从0.08μm增至89μm;在120℃下NEPU-WMJ可维持30 d左右稳定,NEPU-NMJ则超过90 d依然稳定。自聚集型聚合物微球在渗透率100×10^(-3)~1000×10^(-3)μm^(2)的岩心中均可实现深部运移,剖面改善能力强。在温度为95℃、渗透率级差为5和40的条件下,有效提高总采收率24%以上。在高温环境下,微球的自聚集作用可有效封堵大孔道,启动低渗层,实现微观调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自聚集
调驱
孔喉配伍性
剖面改善
驱油效果
Keywords
polymer microsphere
self-aggregation
profile control
pore-throat compatibility
profile improvement
oil displacement effect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分段压裂水平井压力动态分析
尹洪军
杨春城
徐子怡
丛林
薛江堂
王克亮
支继强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深海底水气藏水平井充填透气阻水砾石的增产实验
刘义坤
王海栋
孟文波
张崇
支继强
沈安琪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低渗透储集层压驱提高采收率机理
刘义坤
王凤娇
汪玉梅
李斌会
张栋
杨光
支继强
孙硕
王旭
邓庆军
徐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自聚集型聚合物微球调驱物理模拟实验
张子璐
曲国辉
支继强
贺伟中
刘义坤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