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围手术期替罗非班不同给药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董秋 赵玉君 +7 位作者 王东颖 王忠明 胡靖 马潇潇 刘少云 张海涛 支立梅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探讨导管室内经下游冠状动脉和上游静脉内注射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对血管造影结果和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1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直接PCI的患者,分为上游静脉组(105例,在急诊室经静脉注射负荷剂量的替罗非班10μg/k... 目的探讨导管室内经下游冠状动脉和上游静脉内注射负荷剂量替罗非班对血管造影结果和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1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直接PCI的患者,分为上游静脉组(105例,在急诊室经静脉注射负荷剂量的替罗非班10μg/kg)和下游冠状动脉组(105例,在导管室完成诊断性造影之后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两组患者均后续以0.15μg·kg^-1·min^-1静脉泵入替罗非班36h。观察指标包括:手术前、后TIMI(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计帧数(cTFC),心肌灌注分级(MBG)。术后1个月使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上游静脉组各个初始造影指标均明显优于下游冠状动脉组,TIMI3级血流24%比10%,P=0.01;cTFC(78±30)比(92±21),P=0.001;MBG2或3级15%比6%,P=0.02。而术后心肌水平灌注指标下游冠状动脉组均明显优于上游静脉组,ST段回落〉70%的比率50%比35%,P=0.03;MBG2或3级79%比58%,P=0.01。左室功能恢复指标显示下游冠状动脉组明显优于上游静脉组,EF平均增加(8±7)%比(6±7)%,P=0.02;室壁运动分数指数平均增加(0.4±0.3)比(0.3±0.3),P=0.03。结论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导管室经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可以改善介入术后的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和术后1个月时左室功能的恢复。这可能得益于冠状动脉内局部注射,使病变局部及病变远端的血管床有较高的药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冠状动脉内注射 静脉内注射 替罗非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