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延津方言的入声今读及归属 被引量:3
1
作者 支建刚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5-192,共8页
延津方言的入声韵与入声调均已消失,以往研究将其归入晋语的原因,很可能是误将高元音后增生衍音的现象等同于入声韵,而周边方言入声调与阴平调调型调值相近也是重要的干扰因素。结合相关历史地理因素,延津方言应该归入中原官话郑开片。
关键词 延津方言 韵母特征 声调特征 方言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北晋语元音卷舌式儿化的非同步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支建刚 《辞书研究》 2020年第3期72-80,I0002,共10页
豫北晋语中的元音卷舌式儿化尚处于形成阶段。儿化过程中,部分方言存在儿尾、长音节、特殊单音节并存或长音节、特殊单音节[上]、特殊单音节[下]并存的多阶段渐进演变情形;儿化音变后,部分方言因尚未经过系统整合而存在多种音形并立的状... 豫北晋语中的元音卷舌式儿化尚处于形成阶段。儿化过程中,部分方言存在儿尾、长音节、特殊单音节并存或长音节、特殊单音节[上]、特殊单音节[下]并存的多阶段渐进演变情形;儿化音变后,部分方言因尚未经过系统整合而存在多种音形并立的状况:部分方言同一单字韵的儿化韵不同;少数方言部分韵母的儿化韵以开齐合撮、洪细或声母为条件非同步发展;还有一些方言个别韵母的儿化韵特立独行。这些不平衡现象在汉语方言中极为少见。它们在共时平面上的非同步发展,展现出了儿化音变的历时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北晋语 元音卷舌式 儿化 非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嘉和济源方言Z变韵的形成与演变 被引量:1
3
作者 支建刚 《现代语文》 2021年第3期40-46,共7页
王洪君曾对获嘉方言Z变韵的形成进行了构拟,其方案2简洁有效,表面上不规则的Z变韵可能是在更早期的单字韵基础上形成的。除了描写上的差异外,几十年间获嘉和济源方言的Z变韵都在发生由长音节向正常音节的变化。获嘉方言中,部分Z变韵由... 王洪君曾对获嘉方言Z变韵的形成进行了构拟,其方案2简洁有效,表面上不规则的Z变韵可能是在更早期的单字韵基础上形成的。除了描写上的差异外,几十年间获嘉和济源方言的Z变韵都在发生由长音节向正常音节的变化。获嘉方言中,部分Z变韵由撮口呼变读齐齿呼,部分Z变词产生特殊音变;而济源方言中,Z变韵现象处于萎缩状态,个别Z变韵由于韵律和重音的关系发生了长音特征移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嘉方言 济源方言 Z变韵 形成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襄陵方言见组声母的腭化历程 被引量:1
4
作者 支建刚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7年第3期65-66,共2页
0.引言 襄陵镇位于山西省临汾盆地南部襄汾县境内。汾河中下游,东为赵曲,西连乡宁,北接临汾,南邻汾城。历史上一直为县制单位,至1945年才与汾城县合并为现今的襄汾县。当地居民使用的方言与汾城,
关键词 山西省 方言 腭化 声母 当地居民 襄汾县 临汾 引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北晋语中的阴声字读鼻音韵现象
5
作者 支建刚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6,共10页
豫北晋语中的阴声字读鼻音韵现象有系统变读与例外变读两种情况。阴声字系统变读鼻化韵现象是音系中假摄字主元音发生音移后进一步保持自身独立性的选择;阴声字例外变读鼻音韵现象的实质是元音韵尾弱化后经过重新分析的结果。
关键词 豫北晋语 阴声字 鼻音韵 系统变读 例外变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汤阴方言古知庄章组声母的今读及演变
6
作者 田冲 支建刚 《现代语文》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今天的汤阴方言中,古知庄章组声母与精组洪音声母合流,读为[■]或[■]。结合周边方言的共时考察,可以发现,汤阴方言知庄章组与精组洪音合一,是在知庄章组开合口归为一组并与精组对立的前提下演变而来的。通过梳理《中原音韵》《青郊杂... 今天的汤阴方言中,古知庄章组声母与精组洪音声母合流,读为[■]或[■]。结合周边方言的共时考察,可以发现,汤阴方言知庄章组与精组洪音合一,是在知庄章组开合口归为一组并与精组对立的前提下演变而来的。通过梳理《中原音韵》《青郊杂著》《交泰韵》等韵书知庄章组声母的情况,大致确定知庄章组声母合一发生在明代。汤阴方言知庄章精(洪)组声母合一,可能是因为受到了周边合一型方言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阴方言 知庄章组声母 今读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