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东部残留海相凹陷勘探实践及全油气系统 被引量:7
1
作者 支东明 陈旋 +3 位作者 杨润泽 刘俊田 于海跃 马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8,共12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钱滩凹陷为残留海相凹陷,近年来多口井在石钱滩组获高产天然气,且凹陷各部位不同层系均见到油气显示,揭示了其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及全油气系统特征。基于地震、钻井、测井、有机地球化学等资料,对石钱滩凹陷形成及演化...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钱滩凹陷为残留海相凹陷,近年来多口井在石钱滩组获高产天然气,且凹陷各部位不同层系均见到油气显示,揭示了其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及全油气系统特征。基于地震、钻井、测井、有机地球化学等资料,对石钱滩凹陷形成及演化、全油气系统形成条件及油气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晚石炭世的北天山洋壳俯冲及海水侵入,使得石钱滩地区发育陆源供给的海相中等—优质烃源岩,该烃源岩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储集层类型齐全,发育石炭系火山岩、石钱滩组海相碎屑岩和二叠系金沟组陆相碎屑岩,在这几类储集层中均有油气成藏;受石钱滩组烃源岩生烃演化及多类型储集层特征的控制,形成了凹陷区页岩气藏—斜坡区致密油气藏—高部位常规油气藏的分布模式,具有非常规油气藏与常规油气藏有序共生的全油气系统特征。基于全油气系统理论,针对石钱滩凹陷,应在近源斜坡区寻找致密油气藏,在源上断阶带及构造高部位寻找构造-岩性油气藏及火山岩风化壳油气藏,在源内寻找海相页岩天然气藏;北疆石炭系近源有利岩性相带、山前冲断掩伏构造、盆内古隆起和斜坡区是有利的勘探区域,应围绕凹陷区页岩油气藏、环凹陷区致密砂岩油气藏、高部位常规油气藏和隆起区火山岩风化壳油气藏展开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石钱滩凹陷 石炭系 残留海相 石钱滩组 油气勘探 全油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全粒序储层孔喉结构与原油可动性关系
2
作者 唐勇 贾承造 +8 位作者 陈方文 何文军 支东明 单祥 尤新才 姜林 邹阳 吴涛 谢安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11,共13页
基于铸体薄片、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核磁共振T2谱、接触角和油水两相界面张力等实验结果,揭示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全粒序储层孔喉结构与原油可动性关系。研究表明:①随玛湖凹陷风城组储层粒级变小,较大喉道所连通孔... 基于铸体薄片、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核磁共振T2谱、接触角和油水两相界面张力等实验结果,揭示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全粒序储层孔喉结构与原油可动性关系。研究表明:①随玛湖凹陷风城组储层粒级变小,较大喉道所连通孔隙体积和较大孔隙体积均呈减小趋势,喉道半径和孔隙半径分布范围和峰值范围均有序向小尺寸偏移;风城组非常规储层喉道半径、孔隙度和渗透率上限值分别约为0.7μm,8%,0.1×10^(-3)μm^(2);②风城组储层赋存滞留油、可动油的孔隙分布范围和峰值范围均随储层粒级变小而有序向小尺寸偏移;粒级较大储层样品赋存滞留油量、可动油量随驱动压力增大分别呈现更加明显的降低和升高趋势;③风城组各粒级储层中原油驱动压力随喉道半径增大而呈现快速下降、缓慢下降和趋于稳定3个阶段;原油驱动压力和各粒级储层原油驱动压力差异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喉道半径增大而降低。根据以上实验分析,推断地质条件下玛湖凹陷风城组深部页岩油具有较大的动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下二叠统 风城组 全粒序储层 孔喉结构 原油可动性 全油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陆相页岩油地质特征与聚集机理 被引量:161
3
作者 支东明 唐勇 +4 位作者 杨智峰 郭旭光 郑孟林 万敏 黄立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4-534,共11页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烃源岩热解、铸体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高压压汞等分析测试的结果,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陆相页岩油地质特征与聚集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吉木萨尔凹陷咸化湖盆型沉积地层富含...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烃源岩热解、铸体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高压压汞等分析测试的结果,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陆相页岩油地质特征与聚集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吉木萨尔凹陷咸化湖盆型沉积地层富含有机质,是烃源岩层也是储层,页岩油藏具有"源储一体"的地质特征,存在粉砂岩类与泥岩类和白云岩类与泥岩类两类岩性组合类型。芦草沟组大面积整体含油、"甜点"富集且原油成熟度较低。页岩油赋存岩石的润湿性为亲油性,生烃增压是页岩油运聚的主要动力。微纳米孔喉、层理缝与构造裂缝形成页岩油的有利储集空间与渗流通道。页岩油整体为源内或近源聚集,并以游离态和吸附态赋存于芦草沟组"甜点"段与泥页岩层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增压 页岩油 烃源岩 源储一体 富集机理 咸化湖盆 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共生与全油气系统成藏模式 被引量:138
4
作者 支东明 唐勇 +3 位作者 何文军 郭旭光 郑孟林 黄立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51,共14页
基于地质、地震及钻测井新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全油气系统形成的基本条件、常规-非常规油藏有序共生特征以及成藏模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受风城组碱湖优质烃源岩热演化及其生排烃过程、多类型(砾岩、砂岩、白... 基于地质、地震及钻测井新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全油气系统形成的基本条件、常规-非常规油藏有序共生特征以及成藏模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受风城组碱湖优质烃源岩热演化及其生排烃过程、多类型(砾岩、砂岩、白云岩、泥页岩)储集层特征的控制,形成了常规构造-岩性油藏及受源储结构控制的致密油和页岩油。平面上,自玛湖凹陷周缘斜坡区向凹陷区,呈现成熟常规油藏—中高成熟致密油—中高成熟页岩油的有序共生特征。基于风城组常规-非常规油藏有序共生特征,明确风城组油气具有大面积连续聚集的特点,存在源储一体、源储紧邻、源储分离3类成藏模式,3类成藏模式在源储结构、储集层岩性及其空间分布、烃类运移特征、油气类型等方面存在差异。明确了准噶尔盆地应加快统筹常规-非常规油气整体布控与一体化推进,实现全油气系统的整体突破。进一步丰富陆相含油气盆地油气富集地质理论,以期为其他富烃凹陷的勘探研究做类比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下二叠统 风城组 非常规油气 有序共生 成藏模式 页岩油 全油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下二叠统页岩油地质特征、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100
5
作者 支东明 宋永 +3 位作者 何文军 贾希玉 邹阳 黄立良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9-401,共13页
准噶尔盆地中下二叠统发育盆地最重要的烃源岩,以陆相咸化湖盆多源混合细粒沉积为主,具备良好的页岩油形成条件,在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已形成10亿吨级页岩油储量规模区。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结合现有勘探地质资料,系统梳理盆地中下二叠... 准噶尔盆地中下二叠统发育盆地最重要的烃源岩,以陆相咸化湖盆多源混合细粒沉积为主,具备良好的页岩油形成条件,在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已形成10亿吨级页岩油储量规模区。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结合现有勘探地质资料,系统梳理盆地中下二叠统页岩油重点有利区地质特征。同时,对标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地质特征,分析已有良好苗头的玛湖凹陷风城组、五彩湾石树沟凹陷平地泉组页岩油勘探潜力,探讨盆地页岩油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中下二叠统滨浅湖半深湖相泥质、白云质、凝灰质多源细粒混合沉积,不仅形成优质烃源岩,同时发育致密背景下的“甜点”储集层,纵向上源储叠置、频繁互层的有利成藏组合,奠定了盆地中下二叠统页岩油富集的基础,具有邻源供烃、自生为辅、原位聚集的典型陆相页岩油特征。盆地页岩油极限可探明总资源量为27.25×108 t.玛湖凹陷风城组地质条件相对优于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是盆地页岩油接替的主攻领域;五彩湾石树沟凹陷平地泉组页岩油地质条件相对较差,仅能作为远景勘探领域;此外,博格达山前芦草沟组、阜康东道海子凹陷斜坡区平地泉组是潜在页岩油勘探领域,现阶段需夯实地质综合研究基础,超前做好地质认识和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风城组 芦草沟组 平地泉组 页岩油 地质特征 资源潜力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湖凹陷源上砾岩大油区形成分布与勘探实践 被引量:113
6
作者 支东明 唐勇 +3 位作者 郑孟林 郭文建 吴涛 邹志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22,共9页
综合物探、地质、钻探等资料,对玛湖凹陷大油区发现过程进行了系统总结,通过油藏解剖及上乌尔禾组、百口泉组储盖组合整体研究,完善了研究区成藏模式,指导了夏子街、克拉玛依、中拐、夏盐等百口泉组和上乌尔禾组沉积扇体油气勘探的整体... 综合物探、地质、钻探等资料,对玛湖凹陷大油区发现过程进行了系统总结,通过油藏解剖及上乌尔禾组、百口泉组储盖组合整体研究,完善了研究区成藏模式,指导了夏子街、克拉玛依、中拐、夏盐等百口泉组和上乌尔禾组沉积扇体油气勘探的整体突破,发现了北部百口泉组、南部上乌尔禾组2大油区。认为上乌尔禾组和百口泉组沉积期的大型斜坡构造背景,下二叠统风城组优质碱湖烃源岩,2大不整合面之上叠置连片分布的砾岩体,以及高陡断裂等是玛湖凹陷大油区形成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多期退积型砾岩体搭接连片大面积分布岩性油气藏群成藏模式。玛湖凹陷大油区勘探发现过程和成藏模式的建立,对该区中二叠统、深部石炭系—下二叠统的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百口泉组 上乌尔禾组 地层岩性油气藏 大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藏地质特征与成藏控制因素 被引量:68
7
作者 支东明 唐勇 +4 位作者 郑孟林 徐洋 曹剑 丁靖 赵长永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5-623,共9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是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为了给下步勘探部署提供依据,也为中国陆相页岩油成藏理论提供新积累,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试油、岩心、烃源岩热解、铸体薄片等分析测试的结果,对风城组页岩油地...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是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为了给下步勘探部署提供依据,也为中国陆相页岩油成藏理论提供新积累,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试油、岩心、烃源岩热解、铸体薄片等分析测试的结果,对风城组页岩油地质特征和成藏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玛湖凹陷风城组主要为一套沉积于碱湖环境,受机械、化学、生物、火山等沉积作用形成的混积岩,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岩性段,烃源岩全层段发育,富含藻类有机质,烃源岩最发育层段也是甜点发育层段,甜点层与烃源岩层呈互层或属于同层。风一段、风三段发育粉砂岩类和云质岩类甜点,风二段发育云质岩类甜点,甜点夹于烃源岩和碱性矿物层中。富有机质烃源岩、沉积微相、岩性、构造裂缝等控制着页岩油聚集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地质特征 控制因素 风城组 玛湖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湖凹陷风城组碱湖烃源岩生烃机理及资源量新认识 被引量:74
8
作者 支东明 曹剑 +2 位作者 向宝力 秦志军 王婷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9-506,共8页
碱湖烃源岩的生烃特征和机理是学科研究的前缘与难点。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为例,采用烃源岩人工剖面、自然剖面、油气特征标定相结合的方法,对这套碱湖烃源岩的生烃特征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据此重新计算了资源量。结果表... 碱湖烃源岩的生烃特征和机理是学科研究的前缘与难点。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为例,采用烃源岩人工剖面、自然剖面、油气特征标定相结合的方法,对这套碱湖烃源岩的生烃特征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并据此重新计算了资源量。结果表明,风城组碱湖烃源岩的生烃特征突出表现为转化率高、连续生烃、多期高峰、生油窗长、油质轻、油多气少,不同于传统的湖相优质烃源岩。这种独特的生烃机理在于烃源岩的有机和无机组成2方面。风城组碱湖烃源岩的生烃母质以菌、藻类为主,特别是菌类发育,因此生烃具有油多气少、转化率高、连续生烃、油质轻的特色;风城组的矿物组成独特性在于兼具发育碱类矿物和火山矿物,二者对生烃分别起延滞和催化作用,使得烃源岩可以早期生烃、持续生烃、多期高峰、生油窗长。基于这种特殊的生烃特征和机理,重新评估了研究区的资源量,生油量较前期认识提高了25%,生气量减少了13%,这更贴近于目前的勘探实际,对确定下步勘探开发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风城组 碱湖 烃源岩 生烃特征 生烃机理 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火山岩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16
9
作者 支东明 贾春 +2 位作者 姚卫江 常娟 梁则亮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6-169,共4页
利用岩心观测、岩石薄片、物性分析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火山岩岩性、岩相、储集层储集结构;总结了火山岩储集层物性特征以及火山岩油藏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火山岩储集层主要是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熔岩,火山岩油藏主要为受构造... 利用岩心观测、岩石薄片、物性分析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火山岩岩性、岩相、储集层储集结构;总结了火山岩储集层物性特征以及火山岩油藏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火山岩储集层主要是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熔岩,火山岩油藏主要为受构造和火山岩岩相控制的断块和断层-岩性油气藏。含油性取决于物性、裂缝的匹配,以及断裂、不整合面的连通性。油气成藏主要受断裂、岩相及不整合面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火山岩储集层 主控因素 成藏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油气晚期成藏特征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5
10
作者 支东明 曹剑 +2 位作者 张景坤 郑孟林 秦志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42-552,共11页
油气晚期成藏是大油气区形成的重要特征。综合前人认识与最新地质、地球化学数据,以新生代青藏高原隆升远程应力为重要成藏影响因素,对新疆北部地区的油气晚期成藏特征与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以丰富和发展这一石油地质学研究前沿。结果表... 油气晚期成藏是大油气区形成的重要特征。综合前人认识与最新地质、地球化学数据,以新生代青藏高原隆升远程应力为重要成藏影响因素,对新疆北部地区的油气晚期成藏特征与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以丰富和发展这一石油地质学研究前沿。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隆升对新疆北部地区的油气晚期成藏很有可能产生了远程效应,包括成烃演化、原生-次生油藏调整与构造破坏等方面。成烃演化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为例,天山快速隆升、强烈剥蚀,伴随巨厚山前沉积,为下伏多套烃源岩的成烃演化提供了必要的快速成熟地温,烃源岩规模生烃。原生-次生油气藏调整以准噶尔盆地腹部为例,喜马拉雅期构造自南向北抬升,浅层断裂发育,油气多源混合与次生调整频繁,形成自南向北数百千米的大型原生-次生叠置的复杂含油气系统。油气藏构造破坏以准噶尔盆地周缘为例,远程应力导致的强烈构造变形使得山前褶皱与断裂发育,广泛出露构造型油气苗,是油气成藏的“活化石”。据此思路,建议将新疆北部地区的准噶尔和吐哈等盆地纳入统一的超级盆地全油气系统,开展整体、系统研究,协同推进油气勘探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隆升 全油气系统 超级盆地 成藏效应 晚期成藏 新疆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泥页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与赋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支东明 冷筠滢 +6 位作者 谢安 唐勇 何晋译 何文军 李志 邹阳 朱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4-964,1001,共12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泥页岩不同层段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与赋存状态特征认识较为薄弱,通过采用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质谱、荧光薄片和氩离子抛光电镜等实验技术,厘清不同层段烃源岩物质基础、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及意义、...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泥页岩不同层段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与赋存状态特征认识较为薄弱,通过采用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质谱、荧光薄片和氩离子抛光电镜等实验技术,厘清不同层段烃源岩物质基础、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及意义、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对玛湖凹陷下一步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玛湖凹陷风城组泥页岩主要为中等—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型,处于成熟演化阶段;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表明具有高丰度的Pr和Ph、β-胡萝卜烷及C_(29)重排甾烷,C_(27)-C_(28)-C_(29)规则甾烷呈反“L”型分布,指示有机质以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贡献为主;较低的Pr/Ph比值以及较高的伽马蜡烷指数,反映出沉积环境主要为咸化的还原环境;C_(31)αβ22S/(22S+22R)、C_(29)M/C_(29)H和C_(29)ββ/(ββ+αα)等藿烷类和甾烷类成熟度参数表明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另外,风城组二段泥页岩相对于风一段、风三段具有更大的生烃潜力,具备更好的烃源岩物质基础,同时C_(20)/C_(23) TT、C_(21)/C_(23)TT、Ga/C_(30)H等生物标志化合物相关参数指示风二段藻类等贡献较多,更偏还原和咸化的环境;结合风二段以游离赋存状态为主,认为烃类赋存于粒间孔和粒内孔中。风二段有利于页岩油富集与保存,展现出更好的页岩油勘探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游离烃 页岩油 泥页岩 风城组 二叠系 玛湖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含煤岩系层序结构、成煤环境及聚煤规律 被引量:7
12
作者 支东明 刘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6-389,共4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发育丰富的低阶煤炭资源。通过野外露头观测,岩心、钻井、测井资料分析,利用基准面旋回和可容纳空间的变化关系,采用岩相古地理等研究手段,揭示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含煤岩系的层序结构、成煤环境及聚煤规律:区内含煤岩系由... 准噶尔盆地南缘发育丰富的低阶煤炭资源。通过野外露头观测,岩心、钻井、测井资料分析,利用基准面旋回和可容纳空间的变化关系,采用岩相古地理等研究手段,揭示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含煤岩系的层序结构、成煤环境及聚煤规律:区内含煤岩系由底到顶可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15个体系域;各沉积体系内的沉积相、亚相、微相由山向盆呈有规律变化,其中的扇间洪泛平原沼泽、三角洲平原沼泽和滨湖沼泽是主要的成煤微环境;古地貌与古沉积环境决定了区内煤层的宏观分布和发育程度,而厚煤层主要发育于低位和高位体系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南缘 含煤岩系 层序结构 成煤环境 聚煤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准连续型高效油藏的发现与成藏机制 被引量:51
13
作者 支东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3-382,共10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富烃凹陷近5年在下三叠统百口泉组中持续取得突破,发现了中国首个亿吨级源上准连续型高效油藏群。这一勘探重大发现得益于勘探思路从构造型油气藏向岩性地层油气藏,向连续型油气藏的转变。成藏机制综合分析认为,玛湖富烃... 准噶尔盆地玛湖富烃凹陷近5年在下三叠统百口泉组中持续取得突破,发现了中国首个亿吨级源上准连续型高效油藏群。这一勘探重大发现得益于勘探思路从构造型油气藏向岩性地层油气藏,向连续型油气藏的转变。成藏机制综合分析认为,玛湖富烃凹陷石炭系—二叠系优质烃源岩发育,有利于原油生成;百口泉组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优质储集层与构造岩性圈闭群,断裂沟通了烃源岩与储集层,有利于原油成藏;百口泉组构造平缓,顶、底板条件好,有利于原油富集;百口泉组存在异常高压与裂缝,原油性质好,储集层甜点发育,有利于原油高产。因此,玛湖凹陷百口泉组亿吨级准连续型高效油藏群整体含油、局部富集,受鼻状构造带、前缘有利相带和断裂联合控制,能规模成藏,潜力巨大,是对全球连续型油气藏勘探与研究的重要补充。当前勘探程度较低的黄羊泉扇、玛东扇和夏盐扇展布区值得重点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百口泉组 准连续型油气藏 岩性地层油气藏 源外成藏 扇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煤系全油气系统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支东明 李建忠 +6 位作者 杨帆 陈旋 武超 王波 张华 胡军 靳继坤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3-466,共14页
基于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近源勘探最新成果,以全油气系统理念和思路重新认识台北凹陷侏罗系水西沟群烃源岩、储层条件和生储盖组合,深入解析煤系全油气系统。结果表明:(1)水西沟群八道湾组、西山窑组煤系烃源岩和三工河组泥质烃源岩表现... 基于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近源勘探最新成果,以全油气系统理念和思路重新认识台北凹陷侏罗系水西沟群烃源岩、储层条件和生储盖组合,深入解析煤系全油气系统。结果表明:(1)水西沟群八道湾组、西山窑组煤系烃源岩和三工河组泥质烃源岩表现为长时间生烃、具有多个生烃高峰和油气兼生的特点,为侏罗系煤系全油气系统提供充足的油气来源;(2)多期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浅湖沉积为斜坡区、洼陷区发育常规砂岩、致密砂岩、煤岩、泥页岩等多类型储层,为油气成藏聚集提供多种储集空间;(3)3期油气充注与构造演化、多类型储层有效配置,形成常规-非常规油气序次成藏聚集的特点,从构造高部位到洼陷区发育远源常规构造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近源低饱和度构造-岩性油气藏和源内致密砂岩气聚集、煤岩储层气、页岩油等类型油气聚集。其中,源内致密砂岩气、煤岩气是当前勘探拓展的重点领域,洼陷区页岩油气值得未来探索研究。煤系全油气系统新认识将进一步丰富完善全油气系统地质理论,为吐哈盆地油气资源的整体勘探部署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中下侏罗统 全油气系统 煤系 致密油气 煤岩气 页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支东明 王坤 +2 位作者 董雪梅 陈忠强 沈勇伟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3-17,共5页
主要利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在建立基本层序地层格架基础上 ,进一步对其地震层序、体系域、地震相、沉积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 ,指出了研究区内侏罗系有利的储集体发育体系域、有利相带及平面展布。... 主要利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在建立基本层序地层格架基础上 ,进一步对其地震层序、体系域、地震相、沉积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 ,指出了研究区内侏罗系有利的储集体发育体系域、有利相带及平面展布。最终 ,针对出油目标层 ,应用几种有效的反演方法完成岩性圈闭的识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层序地层学 格架 体系域 沉积相 岩性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油层特征 被引量:16
16
作者 支东明 赵卫军 +1 位作者 关键 党玉芳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7年第3期5-8,36,共5页
通过沉积相、地震、孔渗和测井资料的分析,对车排子地区2006年新近系沙湾组新突破油层(车89井、车95井)的含油砂体的沉积微相纵向组合特征、油气藏的地震剖面特征、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沙湾组顶部滨浅湖滩坝微相是有利储层;沉... 通过沉积相、地震、孔渗和测井资料的分析,对车排子地区2006年新近系沙湾组新突破油层(车89井、车95井)的含油砂体的沉积微相纵向组合特征、油气藏的地震剖面特征、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沙湾组顶部滨浅湖滩坝微相是有利储层;沉积相剖面自下而上表现为从下伏扇三角洲进入湖泊相的过渡处,具有良好的储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新近系 沙溪组 储集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高探1井重大发现及下组合勘探前景展望 被引量:113
17
作者 杜金虎 支东明 +5 位作者 李建忠 杨迪生 唐勇 齐雪峰 肖立新 魏凌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5-215,共11页
高探1井于白垩系清水河组测试获日产千方高产油气流,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勘探取得重大发现。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有利成藏条件,主要表现在:①发育多套烃源岩,其中侏罗系、二叠系为主力烃源岩,烃源灶规模大;②发育... 高探1井于白垩系清水河组测试获日产千方高产油气流,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勘探取得重大发现。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有利成藏条件,主要表现在:①发育多套烃源岩,其中侏罗系、二叠系为主力烃源岩,烃源灶规模大;②发育白垩系清水河组、侏罗系头屯河组和喀拉扎组等多套规模有效储集层;③发育白垩系吐谷鲁群区域性巨厚泥岩盖层,普遍发育异常高压,具备良好封盖能力;④发育成排成带分布的大型背斜构造,北部斜坡区还具有形成大型地层岩性圈闭的条件,为形成大油气田提供了良好圈闭条件;⑤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等静态要素匹配良好,动态演化有利于油气规模聚集。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具有西段四棵树凹陷、中段和东段大构造、北部斜坡等3个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高探1井 下组合 成藏条件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藏特征与形成主控因素 被引量:49
18
作者 霍进 支东明 +8 位作者 郑孟林 唐勇 王霞田 常秋生 郭旭光 丁靖 何文军 鲍海娟 高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6-512,共7页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发育典型的陆相咸化湖盆页岩油,综合利用地震、岩心、测井等资料,对油藏特征及形成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芦草沟组大面积含油,以游离态和吸附态2种状态在多层"甜点"层的微—纳米孔喉、层...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发育典型的陆相咸化湖盆页岩油,综合利用地震、岩心、测井等资料,对油藏特征及形成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芦草沟组大面积含油,以游离态和吸附态2种状态在多层"甜点"层的微—纳米孔喉、层理缝中聚集,被页岩隔层分隔,存在上、下2个"甜点"富集层段。页岩油藏地层压力、成熟度从凹陷区向斜坡区逐渐降低,原油密度逐渐增大。烃源岩品质及成熟度控制了页岩油的分布与原油性质,沉积微相控制了页岩油的分布层位,页岩的岩性与物性控制了页岩油的富集甜点,生烃增压是页岩油成藏的主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油藏特征 咸化湖盆 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排子地区石炭系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振奇 郑勇 +2 位作者 支东明 党玉芳 邢成智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25,共5页
车排子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南段,紧邻生烃凹陷,长期处于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该区石炭系火山岩非常发育。石炭系烃源岩无生烃能力,其油源主要来源于二叠系风城组和乌尔禾组;储层多发育在物性较好的火山角砾岩或玄武岩中,被致密的... 车排子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南段,紧邻生烃凹陷,长期处于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该区石炭系火山岩非常发育。石炭系烃源岩无生烃能力,其油源主要来源于二叠系风城组和乌尔禾组;储层多发育在物性较好的火山角砾岩或玄武岩中,被致密的火山岩或泥岩所覆盖;车排子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主要受断裂、岩相和不整合面的控制,表现为受构造控制的两期成藏,一期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成藏模式 石炭系 车排子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小拐地区佳木河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5
20
作者 范存辉 支东明 +3 位作者 秦启荣 吴治宏 姚卫江 袁云峰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52,126,共5页
小拐地区佳木河组属低孔、低渗储层,为明确该区储层的主控因素,根据岩心观测、薄片鉴定、分析化验等结果,研究其沉积特征、储集空间、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等.结果表明:小拐地区佳木河组为一套巨厚陆上冲积扇—扇三角洲复合沉积,岩石颗粒... 小拐地区佳木河组属低孔、低渗储层,为明确该区储层的主控因素,根据岩心观测、薄片鉴定、分析化验等结果,研究其沉积特征、储集空间、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等.结果表明:小拐地区佳木河组为一套巨厚陆上冲积扇—扇三角洲复合沉积,岩石颗粒组分复杂、成熟度低,储层主要储集空间包括界面孔、微裂缝、溶蚀孔、构造裂缝等;储层受裂缝—孔隙双重介质影响,非均质性强.该区构造裂缝较为发育,以构造成因的直立剪切裂缝为主,对储层改造具有重要作用,裂缝发育情况与油气显示及产能密切相关;该区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包括岩性岩相、构造运动、成岩作用等.该区岩性岩相是控制储层发育的根本条件,构造运动产生的主控断裂有利于油气运移与聚集、强化储层裂缝发育,成岩作用中的溶蚀作用有效改善区内储层储渗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拐地区 佳木河组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沉积特征 物性特征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