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的土壤水分光学与微波遥感协同反演 被引量:18
1
作者 姜红 玉素甫江.如素力 +2 位作者 拜合提尼沙.阿不都克日木 何辉 艾则孜约麦尔.麦麦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0-36,共7页
利用遥感技术反演土壤水分对于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新疆焉耆盆地为研究区域,分别利用微波遥感数据(Sentinel-1ASAR)和光学遥感数据(Landsat8)计算土壤后向散射系数(σ0soil)和改进型温度植被干旱指数(MTVD... 利用遥感技术反演土壤水分对于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新疆焉耆盆地为研究区域,分别利用微波遥感数据(Sentinel-1ASAR)和光学遥感数据(Landsat8)计算土壤后向散射系数(σ0soil)和改进型温度植被干旱指数(MTVDI),并将σ0soil和MTVDI参数作用于支持向量机(SVM)回归算法,探讨了不同参数条件下SVM模型在土壤水分反演中的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只用单因子(σ0soil或MTVDI)作为模型参数,以σ0soil和MTVDI两者共同作为SVM模型输入参数时,土壤水分监测精度显著提高,其建模集决定系数R2=0.81,均方根误差RMSE=3.16%;验证集R2=0.89,RMSE=3.15%。最后,利用最优模型对研究区土壤水分进行了反演,并对不同土地类型含水量进行了评价,可为光学遥感与微波遥感协同反演土壤水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Sentinel-1ASAR Landsat8 MTVDI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4年博斯腾湖流域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艾则孜约麦尔.麦麦 玉素甫江.如素力 +2 位作者 姜红 拜合提尼沙.阿不都克日木 何辉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7期1743-1753,共11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2000-2014年MODIS的MOD17A3、MOD12Q1产品,采用GWR(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建模法反演的近地气温数据以及TRMM降水量数据,通过...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2000-2014年MODIS的MOD17A3、MOD12Q1产品,采用GWR(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建模法反演的近地气温数据以及TRMM降水量数据,通过逐像元的斜率、偏相关和复相关分析,分析新疆博斯腾湖流域净初级生产力和降水、近地气温等气候要素的时空变化趋势,探讨NPP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月气温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 weighted regression,GWR)的决定系数(R2)均高于0.85,估算得到的近地表气温与实测气温的验证结果 R2均高于0.9,能满足本研究的精度需求。2)在研究时间内,博斯腾湖流域NPP的年均值在205.12~235.7g·(m2·a)^(-1)波动,多年NPP平均值为221.52g·(m2·a)^(-1),整体上NPP呈减少趋势。3)NPP变化斜率介于-18~26g·(m2·a)^(-1),减少趋势主要分布在山区,占总面积的35.23%;增长趋势主要分布在平原绿洲区,占总面积的16.99%。4)博斯腾湖流域39.81%的植被NPP的变化受气候因素影响,山区和平原区都有分布;受非气候因素影响的区域占总面积的16.57%,主要分布在人类居住的平原绿洲区域,说明研究区NPP的时空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结果,但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 MOD17A3 气候变化 地理加权回归分析 TRMM 博斯腾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2年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三角洲绿洲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艾则孜约麦尔.麦麦 玉素甫江.如素力 +1 位作者 拜合提尼沙.阿不都克日木 何辉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44-255,共12页
为了探明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三角洲绿洲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及其归因,以研究区Landsat遥感分类数据、水文和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综合运用动态度、时间序列追踪以及MK趋势检验等方法,探寻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过程和流... 为了探明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三角洲绿洲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及其归因,以研究区Landsat遥感分类数据、水文和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综合运用动态度、时间序列追踪以及MK趋势检验等方法,探寻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过程和流向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22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著,其中,城镇用地、植被和湿地面积分别增加240.09、3 908.22和539.73 km2;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464.60和4 223.44 km2;各土地利用类型后10年的变化速度均大于前10年的变化速度;2)土地利用类型随时间的变化轨迹结果显示,研究区66.22%的土地利用类型未发生变化,其中稳定性最强的是未利用地,然后依次为植被、城镇用地、水域和湿地;3)在22年内,研究区的气温呈上升趋势,并达到显著水平;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达显著水平;降水量呈波动式减少趋势,未达到显著水平;人口和GDP呈不断增长趋势,但不显著;气候的暖干化、人口及GDP的急剧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导致研究区的城镇用地和植被面积的增加以及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三角洲绿洲 LANDSAT LUCC 时间序列追踪分析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