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与湘南白腊水锡矿床有关的骑田岭花岗岩的绿泥石化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招湛杰 陆建军 +4 位作者 姚远 章荣清 郭维民 张怀峰 谢旭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1-545,共15页
湘南白腊水锡矿床位于骑田岭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中。绿泥石化是这一含矿花岗岩中常见的热液蚀变现象,对采自钻孔的岩石样品研究发现,花岗岩的绿泥石化程度变化较大。本文选择三组绿泥石化蚀变程度显著不同的花岗岩样品进行研究,探讨了... 湘南白腊水锡矿床位于骑田岭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中。绿泥石化是这一含矿花岗岩中常见的热液蚀变现象,对采自钻孔的岩石样品研究发现,花岗岩的绿泥石化程度变化较大。本文选择三组绿泥石化蚀变程度显著不同的花岗岩样品进行研究,探讨了与锡成矿密切相关的含矿花岗岩的绿泥石化作用。研究表明,不同程度绿泥石化花岗岩中的绿泥石,在产出形式与化学成分上均表现出一系列明显不同的特征。依据绿泥石产出形式、化学成分、绿泥石化花岗岩地球化学等特征认为,绿泥石对花岗岩造岩矿物的交代顺序为: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石英;绿泥石形态特征的变化一方面与绿泥石成分有关,另一方面与被其交代的造岩矿物晶体结构有关;花岗岩绿泥石化越强烈,全岩的烧失量和Zn含量就越高,原岩的Cl丢失到蚀变流体中去的量也越多。随着花岗岩绿泥石化程度的加强,其绿泥石的主要成分含量会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绿泥石的Si含量在绿泥石化过程中逐渐减少;长石遭受破坏溶解后释放出的Al在厘米尺度范围内发生迁移与再分配,引起绿泥石Al含量的升高;Fe从热液中带入,蚀变花岗岩中绿泥石矿物含量的多少与水-岩反应体系中Fe的多少有关;形成绿泥石所需的Mg主要来源于花岗岩暗色矿物内Mg的释放与再分配;Mn则主要由外部流体带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南 白腊水 骑田岭蚀变花岗岩 锡矿 绿泥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荷花坪花岗斑岩锆石LA-MC-ICP-MS U-Pb年龄、Hf同位素制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9
2
作者 章荣清 陆建军 +4 位作者 朱金初 姚远 高剑峰 陈卫锋 招湛杰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6-447,共12页
荷花坪花岗斑岩位于王仙岭岩体的东南侧,与花岗斑岩有关的矿床主要有锡石硫化物型锡矿、斑岩型锡矿和破碎带蚀变岩型锡矿三种类型。花岗斑岩中锆石的LA-MC-ICP-MS年代学研究表明,其U-Pb年龄为154~156Ma,加权平均值为(154.7±0.5)Ma... 荷花坪花岗斑岩位于王仙岭岩体的东南侧,与花岗斑岩有关的矿床主要有锡石硫化物型锡矿、斑岩型锡矿和破碎带蚀变岩型锡矿三种类型。花岗斑岩中锆石的LA-MC-ICP-MS年代学研究表明,其U-Pb年龄为154~156Ma,加权平均值为(154.7±0.5)Ma(MSWD=0.085,n=21),显示为燕山早期侵位。锆石Lu-Hf同位素原位分析结果表明,176Hf/177Hf比值在0.282403~0.282597之间,εH(ft)值介于-2.84~-10.14之间,峰值在-6.5左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在1.38Ga到1.84Ga之间,峰值在1.55Ga左右,指示岩浆为壳幔混合来源。结合区域内同期锡成矿花岗岩中的继承锆石年龄信息,认为含锡成矿花岗质岩石可能来源于中元古代基底的重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花岗斑岩 荷花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床的叠加改造成矿机制:来自矿石结构的证据 被引量:18
3
作者 郭维民 陆建军 +2 位作者 章荣清 招湛杰 徐兆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23-1232,共10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块状硫化物矿床普遍受到燕山期岩浆及其热液的改造与叠加。本文以铜陵冬瓜山矿床为例,探讨这类矿床的成矿机制。该矿床主要由层状硫化物矿体组成,伴有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野外地质观察及室内矿相学的研究表明,冬瓜... 长江中、下游地区块状硫化物矿床普遍受到燕山期岩浆及其热液的改造与叠加。本文以铜陵冬瓜山矿床为例,探讨这类矿床的成矿机制。该矿床主要由层状硫化物矿体组成,伴有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野外地质观察及室内矿相学的研究表明,冬瓜山层状矿体中矿石遭受了强烈的热变质作用及热液交代作用。进变质过程中形成的结构主要为黄铁矿受燕山期岩浆侵入所引起的热变质作用转变为磁黄铁矿、磁铁矿时所形成的交代结构。退变质过程则以磁黄铁矿的退火结构、黄铁矿变斑晶生长和六方磁黄铁矿的形成为特征。热液交代结构主要表现为单斜与六方磁黄铁矿的交生结构以及黄铜矿对磁黄铁矿、黄铁矿的交代结构。黄铜矿普遍交代经历过热变质作用的磁黄铁矿、黄铁矿,表明层状矿体中的铜可能主要来自于燕山期岩浆热液的叠加。磁黄铁矿、黄铁矿的存在对于黄铜矿从岩浆热液中沉淀具有重要意义。上述矿石结构特征表明冬瓜山铜矿床的形成可能经历了三个阶段:①石炭纪海底喷流和热水沉积作用形成了以硫、铁为主的块状硫化物矿床;②燕山期岩浆侵入所引起的热变质作用使层状硫化物矿体中的黄铁矿转变为磁黄铁矿以及磁铁矿,并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冷却过程;③岩浆热液叠加致使层状硫化物矿体富集铜,并形成新的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石结构 冬瓜山铜矿床 叠加改造 铜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荷花坪锡多金属矿区花岗岩锆石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章荣清 陆建军 +3 位作者 姚远 招湛杰 谢旭 张怀峰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49-550,共2页
荷花坪锡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大型矿床,该矿锡的储量13万吨。矿区内发育有印支和燕山期两个时代花岗岩。由于极高的U、Th含量,本次分析的二云母花岗岩中锆石所获得的定年数据不是很谐和,其中8个点位的206Pb/238U年龄在243Ma到247M... 荷花坪锡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大型矿床,该矿锡的储量13万吨。矿区内发育有印支和燕山期两个时代花岗岩。由于极高的U、Th含量,本次分析的二云母花岗岩中锆石所获得的定年数据不是很谐和,其中8个点位的206Pb/238U年龄在243Ma到247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245.2±2.3)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期花岗岩 锆石 黑云母花岗岩 花岗斑岩 印支期 二云母花岗岩 锡多金属矿床 大型矿床 地球化学研究 荷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储集层成岩孔隙演化与“甜点”分布——以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渐新统珠海组为例 被引量:16
5
作者 尤丽 徐守立 +3 位作者 李才 张迎朝 招湛杰 朱沛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5-246,共12页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和薄片分析,研究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渐新统珠海组低渗储集层特征及"甜点"分布。研究认为,珠海组发育潮坪—扇三角洲相细、中、粗砂岩储集层,储集层以低渗为主,局部中渗;存在2种孔隙演化模式,"...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和薄片分析,研究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渐新统珠海组低渗储集层特征及"甜点"分布。研究认为,珠海组发育潮坪—扇三角洲相细、中、粗砂岩储集层,储集层以低渗为主,局部中渗;存在2种孔隙演化模式,"先油充注、后演化致密"模式主要分布在南断裂带—六号断裂带珠三段,"先演化致密、后天然气充注"模式在研究区广泛分布。压实作用和局部强钙质胶结是造成珠海组储集层低渗的主要原因,厚层、粗粒沉积体是"甜点"形成的前提,弱压实胶结、溶蚀、早期烃类充注及自生绿泥石包壳保护是"甜点"形成的主控因素。预测南断裂带—六号断裂带中等压实区发育Ⅰ类"甜点"、近强压实区发育Ⅱ类"甜点"、近强—强压实且早期油充注区发育Ⅲ类"甜点",六号断裂带强压实、自生绿泥石包壳保护区发育Ⅳ类"甜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集层 孔隙演化 油气充注 “甜点”分布 珠海组 渐新统 文昌A凹陷 南海北部中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沉积成岩-储集相分析确定文昌9区低渗储层“甜点”分布 被引量:24
6
作者 尤丽 张迎朝 +2 位作者 李才 张哨楠 招湛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32-1440,共9页
文昌9区位于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六号断裂—珠三南断裂带之间。古近系珠海组是主要储集层系,埋深基本大于3km,为扇三角洲前缘-潮坪相沉积储层,储层物性以低渗特征为主,局部发育中渗。为扩大勘探油气储量和后期合理有效开发,"甜点&q... 文昌9区位于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六号断裂—珠三南断裂带之间。古近系珠海组是主要储集层系,埋深基本大于3km,为扇三角洲前缘-潮坪相沉积储层,储层物性以低渗特征为主,局部发育中渗。为扩大勘探油气储量和后期合理有效开发,"甜点"储层寻找至关重要,笔者通过常规物性、测井解释、岩石薄片分析、二维核磁共振等,认识成岩相展布与储集层厚度、物性分布,综合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等,精细剖析珠海组低渗成因及储集厚度与物性差异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珠海组低渗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压实作用,水下分流河道、潮道和砂坪微相为最有利储集相带,其次为混合坪,二者均可能形成"甜点"储层;压实程度偏弱、粒度较粗、溶蚀较强或绿泥石包壳发育区为潜在的"甜点"储层发育区,可确定六号断裂—珠三南断裂带之间发育"甜点"储层;六号断裂带相近埋深,六号断裂带附近区域较远离区域更有利于"甜点"储层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点” 低渗储层 沉积相 成岩相 储集性 珠海组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昌10区珠海组低渗储层“甜点”控制因素 被引量:20
7
作者 尤丽 张迎朝 +1 位作者 李才 招湛杰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24,30,共8页
根据常规物性分析、测井解释、岩石薄片、岩石碳氧同位素等,研究文昌10区珠海组扇三角洲沉积储层厚度与物性分布;考虑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等,分析不同层段低渗成因及物性影响因素,确定"甜点"储层控制因素与分布.结果表明:胶结... 根据常规物性分析、测井解释、岩石薄片、岩石碳氧同位素等,研究文昌10区珠海组扇三角洲沉积储层厚度与物性分布;考虑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等,分析不同层段低渗成因及物性影响因素,确定"甜点"储层控制因素与分布.结果表明:胶结强度差异为珠海组一段和二段"甜点"储层控制因素,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断裂活动速率较低、略远离南断裂较高压力的低钙质胶结区为"甜点"储层发育区;压实、溶蚀强度与砂岩粒级为珠海组三段"甜点"储层控制因素,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粗粒度、较弱压实、强溶解带为"甜点"储层发育区.该研究为勘探有利区带预测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成岩作用 “甜点” 低渗储层 珠海组 南断裂带 文昌A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石凹陷流沙港组储层特征与有利储层分布 被引量:20
8
作者 尤丽 招湛杰 +3 位作者 李才 吴仕玖 徐守立 刘才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5-101,7,共7页
乌石凹陷东区主要储层流二段、流三段分别发育三角洲和扇三角洲相沉积储层,储层物性包括高渗、中渗及低渗,非均质性强,产能差异大.采用常规物性、测井解释、岩石薄片与镜质体反射率、全岩/黏土X线衍射等方法,分析储层特征,根据沉积作用... 乌石凹陷东区主要储层流二段、流三段分别发育三角洲和扇三角洲相沉积储层,储层物性包括高渗、中渗及低渗,非均质性强,产能差异大.采用常规物性、测井解释、岩石薄片与镜质体反射率、全岩/黏土X线衍射等方法,分析储层特征,根据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等探讨流二段、流三段储层非均质性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相带及分选性差异是流三段储层非均质性主控因素,较远源区分选性好的水下分流河道发育有利储层;沉积相带及压实作用是流二段储层非均质性主控因素,北部弱压实区为最有利储层,其次为中部的中等压实区,第三为南部的近强压实区.该结果为乌石凹陷流沙港组整体评价与目标优选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非均质性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有利储层 乌石凹陷 流沙港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涠西南凹陷斜阳斜坡带流三段储层特征与有利储层分布 被引量:11
9
作者 吴仕玖 尤丽 +3 位作者 招湛杰 徐守立 代龙 钟佳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31,122,共9页
利用岩(壁)心、测井解释、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资料,研究涠西南凹陷斜阳斜坡带流三段储层特征、物性影响因素及有利储层分布。结果表明:流三段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次为铸模孔,... 利用岩(壁)心、测井解释、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资料,研究涠西南凹陷斜阳斜坡带流三段储层特征、物性影响因素及有利储层分布。结果表明:流三段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次为铸模孔,物性为特低孔低渗、低孔低渗及低孔中渗特征,非均质性强。强压实作用、局部强钙质胶结作用和高泥质杂基体积分数是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粗粒级、强溶蚀作用及早期烃类充注是深层"甜点"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储层粒度粗、厚度大且处于弱压实区的B-X1、B-X2、B-X3、B-X4和A区,以及周缘早期烃类充注区发育有利储层。该结果为斜阳斜坡带流三段整体评价与目标优选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早期烃类充注 有利储层分布 斜阳斜坡 涠西南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宝岛区深埋藏储层物性主控因素 被引量:10
10
作者 尤丽 李伟 +1 位作者 李才 招湛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40,131,共5页
琼东南盆地宝岛区陵水组储层埋深为30005300m,储集砂岩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储层物性为中孔、低孔、特低孔纵向演化,在3700~4000、4200~4500、5000~5200m出现3个相对高孔隙带,孔隙类型为... 琼东南盆地宝岛区陵水组储层埋深为30005300m,储集砂岩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储层物性为中孔、低孔、特低孔纵向演化,在3700~4000、4200~4500、5000~5200m出现3个相对高孔隙带,孔隙类型为原生孔与次生孔组合型。原生孔隙保存和次生孔隙形成是相对高孔隙带发育的原因,强压实作用及差异胶结作用是导致该区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滨海沉积的临滨砂坝与扇三角洲(三角洲)沉积的水下分流河道利于孔隙保存与次生孔隙形成,是深埋藏砂岩有利储层发育的先决条件,局部粒度较粗砂岩段发育相对高孔隙带,溶解作用的后期改善是宝岛区深部储层相对高孔隙带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藏储层 物性主控因素 宝岛区陵水组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昌A凹陷10区珠海组低渗储层孔喉结构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守立 尤丽 +2 位作者 李才 刘才 招湛杰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62,共8页
文昌A 凹陷10区珠海组以低渗储层为主,部分为中渗特征,储层低渗透、非均质性强是制约研究区增储上产的关键问题.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常规压汞、恒速压汞和核磁共振等方法,分析储层渗流能力的微观孔喉结构及影响因素,精细表征... 文昌A 凹陷10区珠海组以低渗储层为主,部分为中渗特征,储层低渗透、非均质性强是制约研究区增储上产的关键问题.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常规压汞、恒速压汞和核磁共振等方法,分析储层渗流能力的微观孔喉结构及影响因素,精细表征其储层孔喉结构,定量评价孔喉结构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文昌10区为原、次生共存的孔隙组合特征,孔隙半径主要分布在90. 0 -160.0μm之间,喉道半径分布在1. 0 -6. 0μm之间,孔喉结构表现为中-大孔、细-较细喉特征,不同粒级储层物性主要取决于喉道半径;储层类型以Ⅱ、Ⅲ类储层为主,部分为Ⅰ2 类.储集岩粒度与压实作用是研究区孔喉结构主要影响因素,次为胶结作用和自生黏土.该结果为研究区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储层综合评价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喉结构特征 影响因素 低渗储层 珠海组 文昌10区 文昌A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沉积成岩场有利储层评价预测技术及其在南海西部海域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尤丽 张迎朝 +5 位作者 杨希冰 吴仕玖 招湛杰 代龙 钟佳 徐守立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5-53,共9页
南海西部海域中深层存在强非均质性和低渗储层,(扇)三角洲和水道-海底扇等复杂沉积体,高温常压和高温超压等复杂温压场,多期烃类充注及CO2、大气淡水等流体作用,给储层评价及预测带来了挑战。本文围绕复杂沉积-成岩场背景下储层演化与... 南海西部海域中深层存在强非均质性和低渗储层,(扇)三角洲和水道-海底扇等复杂沉积体,高温常压和高温超压等复杂温压场,多期烃类充注及CO2、大气淡水等流体作用,给储层评价及预测带来了挑战。本文围绕复杂沉积-成岩场背景下储层演化与形成机制,通过刻画不同或相同沉积体储层岩相-储集相特征,划分区域沉积与成岩场特征,明确不同地质条件下岩相、成岩孔隙演化及其与油气等流体充注关系,确定储层物性主控因素与有效储层成因机制,建立不同沉积体、温压场、流体影响的储层物性预测模型,叠合成储主控因素圈定有利储层分布,预测有利区物性特征,形成了复杂沉积成岩场有利储层评价预测技术序列,包括岩相-孔喉结构精细表征技术、孔隙演化定量恢复及关键时刻储层物性预测技术、成岩-储集相定量评价及有利储层预测技术。该技术序列应用于莺歌海-琼东南盆地中新统重力流沉积水道-海底扇、高温超压领域,指导了储层评价及深层商业有效气藏发现;应用于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始新统流沙港组(扇)三角洲、高温常压储层领域,成功评价了有利区带,钻探获得商业油层与深层领域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 成岩场 复杂温压场 储层演化 储层分布 有利储层预测 南海西部 中深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乐东区高温超压储层物性下限及分类 被引量:3
13
作者 代龙 尤丽 +3 位作者 吴仕玖 钟佳 朱沛苑 招湛杰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7-166,共10页
莺歌海盆地乐东区中新统黄流组和梅山组是南海北部海域天然气勘探重点层系,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普遍存在的高温超压背景,使得储层物性的下限难以界定。根据测井、压汞、地层测试、物性分析等地质资料,合理采用分布函数曲线法、测试法、排... 莺歌海盆地乐东区中新统黄流组和梅山组是南海北部海域天然气勘探重点层系,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普遍存在的高温超压背景,使得储层物性的下限难以界定。根据测井、压汞、地层测试、物性分析等地质资料,合理采用分布函数曲线法、测试法、排驱压力法和经验统计法,明确了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并进一步分析有效储层发育控制因素,优选主要参数对储层进行精细分类。结果表明:①乐东区中新统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为8%,渗透率下限为0.2×10^(-3)μm^(2);②乐东区储层物性区域上主要受压实作用的控制,碳酸盐胶结与深部热流体有关的溶解作用是有效储层主控因素,沉积作用控制的储集岩粒度与分选性对乐东区储层物性的影响相对较小;③可将乐东区中新统储层精细划分为Ⅰ、Ⅱ_(1)、Ⅱ_(2)、Ⅲ、Ⅳ_(1)、Ⅳ_(2)共6类,其中Ⅰ、Ⅱ_(1)、Ⅱ_(2)和Ⅲ类为有效储层,Ⅳ_(1)、Ⅳ_(2)类为非有效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性下限 储层分类 高温超压 中新统 乐东区 莺歌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