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保护和利用措施对高寒草甸植被-土壤碳密度的影响
1
作者
李瑞玲
王海
+3 位作者
哈斯巴根
才文旦周
王佳豪
石红霄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95-2604,共10页
草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主体,直接参与全球碳循环,对草地碳储量的研究一直是生态学前沿的热点和难点。高寒草甸是“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具有重要的固碳和水源涵养功能。目前,关于不同保护和利用措施对高寒草甸碳储量的影...
草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主体,直接参与全球碳循环,对草地碳储量的研究一直是生态学前沿的热点和难点。高寒草甸是“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具有重要的固碳和水源涵养功能。目前,关于不同保护和利用措施对高寒草甸碳储量的影响尚不明确。研究不同保护和利用措施下高寒草甸植被-土壤碳密度,对科学评估高寒草甸碳储量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集6种不同保护和利用措施(全年放牧、夏季放牧、冬季放牧、围栏封育、补播、人工草地)下的样地地上生物量、枯落物和不同深度(0—10cm,10—20cm,20—30cm)的根系和土壤,通过比较分析植被碳密度、土壤碳碳密度、根冠碳密度比以及植被土壤碳密度分配特征,旨在为高寒草甸草地生态系统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不同保护和利用措施下高寒草甸碳密度估算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不同保护和利用措施下高寒草甸植被-土壤系统碳密度存在显著差异,碳密度含量为人工草地>围栏封育>补播,冬季放牧>夏季放牧>全年放牧;(2)在三种不同保护措施中,补播草地植被碳密度(619.08g/m^(2))显著高于人工草地和围栏封育草地碳密度(P<0.05),人工草地土壤碳密度(19409.25g/m^(2))、植被-土壤系统碳密度(19654.90g/m^(2))、土壤碳密度/植被-土壤系统碳密度(99%)均显著高于补播和围栏封育草地(P<0.05),而根冠碳密度比(2.71∶1)低于其他保护措施;(3)在三种不同利用措施中,冬季放牧高寒草甸植被碳密度(1305.63g/m^(2))、土壤碳密度(14369.58g/m^(2))、植被-土壤碳密度(15740.66g/m^(2))和根冠碳密度比(27.14∶1)均显著高于夏季放牧和全年放牧草地,相反,土壤碳密度/植被-土壤系统碳密度(91%)低于其他两种放牧利用草地。综上所述,人工草地和冬季放牧是提升高寒草甸碳汇潜力的优化管理措施。研究结果强调了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利用措施对加强高寒草甸碳固存的重要性,并为实现高寒草甸碳汇潜力的最大化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保护利用措施
植被碳密度
土壤碳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保护和利用措施对高寒草甸植被-土壤碳密度的影响
1
作者
李瑞玲
王海
哈斯巴根
才文旦周
王佳豪
石红霄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
青海省草原总站
出处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95-2604,共10页
基金
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2022-ZJ-702)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科技创新工程所级统筹协同项目(CAAS-ASTIP-2024-IGR-XT02)。
文摘
草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主体,直接参与全球碳循环,对草地碳储量的研究一直是生态学前沿的热点和难点。高寒草甸是“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具有重要的固碳和水源涵养功能。目前,关于不同保护和利用措施对高寒草甸碳储量的影响尚不明确。研究不同保护和利用措施下高寒草甸植被-土壤碳密度,对科学评估高寒草甸碳储量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集6种不同保护和利用措施(全年放牧、夏季放牧、冬季放牧、围栏封育、补播、人工草地)下的样地地上生物量、枯落物和不同深度(0—10cm,10—20cm,20—30cm)的根系和土壤,通过比较分析植被碳密度、土壤碳碳密度、根冠碳密度比以及植被土壤碳密度分配特征,旨在为高寒草甸草地生态系统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不同保护和利用措施下高寒草甸碳密度估算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不同保护和利用措施下高寒草甸植被-土壤系统碳密度存在显著差异,碳密度含量为人工草地>围栏封育>补播,冬季放牧>夏季放牧>全年放牧;(2)在三种不同保护措施中,补播草地植被碳密度(619.08g/m^(2))显著高于人工草地和围栏封育草地碳密度(P<0.05),人工草地土壤碳密度(19409.25g/m^(2))、植被-土壤系统碳密度(19654.90g/m^(2))、土壤碳密度/植被-土壤系统碳密度(99%)均显著高于补播和围栏封育草地(P<0.05),而根冠碳密度比(2.71∶1)低于其他保护措施;(3)在三种不同利用措施中,冬季放牧高寒草甸植被碳密度(1305.63g/m^(2))、土壤碳密度(14369.58g/m^(2))、植被-土壤碳密度(15740.66g/m^(2))和根冠碳密度比(27.14∶1)均显著高于夏季放牧和全年放牧草地,相反,土壤碳密度/植被-土壤系统碳密度(91%)低于其他两种放牧利用草地。综上所述,人工草地和冬季放牧是提升高寒草甸碳汇潜力的优化管理措施。研究结果强调了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利用措施对加强高寒草甸碳固存的重要性,并为实现高寒草甸碳汇潜力的最大化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高寒草甸
保护利用措施
植被碳密度
土壤碳密度
Keywords
alpine meadow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measures
vegetation carbon density
soil carbon density
分类号
S812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保护和利用措施对高寒草甸植被-土壤碳密度的影响
李瑞玲
王海
哈斯巴根
才文旦周
王佳豪
石红霄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