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少华 王帅 +2 位作者 邹扬 刘仲藜 才学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99-1510,共12页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寄生于羊等小反刍动物皱胃内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嗜血性寄生虫病。病羊临床表现为消瘦、贫血和衰弱等慢性消耗性症状,严重感染者可致死。该病在我国牧区普遍流行,目前暂无安全长效疫苗可用,加之耐药...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捻转血矛线虫寄生于羊等小反刍动物皱胃内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嗜血性寄生虫病。病羊临床表现为消瘦、贫血和衰弱等慢性消耗性症状,严重感染者可致死。该病在我国牧区普遍流行,目前暂无安全长效疫苗可用,加之耐药性严重,放牧羊群感染率和发病率居高不下,极大地降低了羊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准确可靠的检测手段是诊断寄生虫感染、制定驱虫治疗方案、耐药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的关键环节。本文详细介绍了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检测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病原学、免疫学及分子检测等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未来检测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病新型检测方法的研发及综合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转血矛线虫 病原学检测 免疫学检测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和营养条件对捕食线虫真菌圆锥节丛孢菌生长、产孢及几丁质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殿明 张慧梅 +5 位作者 李柠杏 孙焱森 李若冰 乔军 才学鹏 孟庆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9-718,共10页
[目的]研究温度、pH和不同营养条件对捕食线虫真菌圆锥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conoides)生长及产孢特性的影响,分析其在碳氮饥饿条件下几丁质酶的表达水平,优化该菌的培养条件,为该菌的扩大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圆锥节丛孢菌AC-s... [目的]研究温度、pH和不同营养条件对捕食线虫真菌圆锥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conoides)生长及产孢特性的影响,分析其在碳氮饥饿条件下几丁质酶的表达水平,优化该菌的培养条件,为该菌的扩大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圆锥节丛孢菌AC-shz1菌株接种于YPSSA培养基,分别置于不同温度(15、20、25、30和35℃)、pH(5.0、5.5、6.0、6.5、7.0、7.5和8.0)、碳源(果糖、半乳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淀粉、纤维素、几丁质)、氮源(甘氨酸、苯丙氨酸、蛋白胨、酵母粉、硫酸铵、尿素)和碳氮比(1∶1、5∶1、10∶1、20∶1、40∶1)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并记录菌丝的生长速度及形态,测定其产孢能力;在碳氮源饥饿条件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4种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圆锥节丛孢菌在温度15~30℃均能生长,其中以25℃时菌丝生长最快且产孢能力最强;在pH为6.5~7.5时菌丝生长良好,其中以pH 7.0时产孢能力最强。圆锥节丛孢菌最适菌丝生长和产孢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其中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产孢量最高;最适氮源为酵母粉和蛋白胨,含酵母粉的培养基产孢量最高,以葡萄糖和酵母粉为碳氮源的最适碳氮比为5∶1。与对照组相比,在碳饥饿条件下,捕食线虫真菌圆锥节丛孢菌几丁质酶-14(AC-14,P<0.01)和捕食线虫真菌圆锥节丛孢菌几丁质酶-190(AC-190,P>0.05)基因转录水平上调,捕食线虫真菌圆锥节丛孢菌几丁质酶-379(AC-379,P>0.05)和捕食线虫真菌圆锥节丛孢菌几丁质酶-483(AC-483,P<0.01)基因转录水平下调;在氮饥饿条件下,上述4种几丁质酶基因转录水平均极显著下调(P<0.01)。[结论]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7.0,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粉,最适碳氮比为5∶1。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发具有高效的捕食线虫真菌生物防控制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线虫真菌 圆锥节丛孢菌 温度 pH 碳氮源 几丁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CHO-133D)免疫攻毒后带毒、排毒评价研究
3
作者 陈坚 贾宝琴 +14 位作者 高洁 赵丽霞 车影 程水生 宋志刚 杜宇荣 李晓艳 岳继恒 狄栋栋 张建华 吴素芳 张强 高日明 闫聪 才学鹏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12期1-8,共8页
猪瘟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CHO-133D)为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CHO)表达的E2蛋白加佐剂乳化制成。为评价其免疫攻毒保护效果,同时重点监测攻毒后的带毒、排毒及水平传播情况,将制备的1批猪瘟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CH... 猪瘟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CHO-133D)为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CHO)表达的E2蛋白加佐剂乳化制成。为评价其免疫攻毒保护效果,同时重点监测攻毒后的带毒、排毒及水平传播情况,将制备的1批猪瘟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CHO-133D)两次免疫接种4~6周龄仔猪,二免后第21天连同对照猪进行猪瘟石门系强毒攻击,另设同居组;各组实验猪于攻毒后第0、2、4、6、8、10、12、14、16天,采集口、鼻、肛拭子及全血进行RT-qPCR检测猪瘟病毒核酸,并于攻毒后第16天剖检所有试验猪,采集各组织器官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及组织病毒载量检测。攻毒观察结果表明,免疫组5/5保护,对照组5/5发病并死亡。RT-qPCR结果表明,对照组猪攻毒后口、鼻、肛拭子,及全血均持续检测到明显排毒,各脏器均检出猪瘟病毒;免疫组攻毒后口、鼻、肛拭子均未检测到猪瘟病毒,且攻毒12 d之后全血中猪瘟病毒核酸全部转为阴性,免疫组部分猪扁桃体和淋巴结中检出较低的病毒核酸拷贝数;同居组猪,口、鼻、肛拭子及全血、各组织器官中均未检测到猪瘟病毒。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对照组猪各脏器均为阳性,免疫组和同居组猪各脏器均为阴性。猪瘟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CHO-133D)对猪只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猪瘟石门系强毒攻击后免疫猪健活不排毒,有效阻断病毒的水平传播,可作为今后临床中猪瘟疫病传播防控的参考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带毒 排毒 水平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带绦虫45W-4BX和TSOL18的高效表达及免疫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骆学农 郑亚东 +7 位作者 胡志敏 丁军涛 张少华 侯俊玲 窦永喜 郭爱疆 景志忠 才学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2-217,共6页
RT-PCR扩增45W-4B和TSOL18基因,PCR截去45W-4B基因的N端信号肽和C端疏水氨基酸序列形成45W-4BX。将45W-4BX和TSOL18 PCR产物分别亚克隆入pGEX-4T-1,用IPTG诱导表达,取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纯化表达产物制成油佐剂疫苗... RT-PCR扩增45W-4B和TSOL18基因,PCR截去45W-4B基因的N端信号肽和C端疏水氨基酸序列形成45W-4BX。将45W-4BX和TSOL18 PCR产物分别亚克隆入pGEX-4T-1,用IPTG诱导表达,取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纯化表达产物制成油佐剂疫苗分别免疫家猪,用25 000枚猪带绦虫成熟虫卵进行攻击感染,ELISA检测各组的抗体水平,90 d后剖检计算各组的减虫率。结果表明,45W-4BX和TSOL18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分别以可溶性和包涵体形式获得高效表达,并能被囊虫病人血清所识别。重组蛋白免疫猪15 d血清抗体即为阳性,30 d左右达到峰值。2种重组抗原的减虫率均在88%以上,与囊虫粗抗原免疫效果相当。这为进一步研制基于45W-4BX和TSOL18的猪囊虫重组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ENIA solium TSOL18 45W-4BX VACCINE protective EFFICA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新疆流行株的耐药特性、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 被引量:18
5
作者 孟丹 孟庆玲 +5 位作者 乔军 蔡扩军 王登峰 马帅 伍晔晖 才学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1-194,共14页
旨在了解引起奶牛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新疆流行株的耐药性、毒力基因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对2014—2016年新疆地区155株SA奶牛临床分离株的耐药表型进行分析,并对耐甲氧西林SA(MRSA)进行鉴定;通过PCR技术对SA的耐... 旨在了解引起奶牛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新疆流行株的耐药性、毒力基因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对2014—2016年新疆地区155株SA奶牛临床分离株的耐药表型进行分析,并对耐甲氧西林SA(MRSA)进行鉴定;通过PCR技术对SA的耐药基因、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及SCCmec、MLST分子分型。结果在155株SA中检出22株MRSA,检出率为14.2%;MRSA流行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SA(MSSA);不同的毒力基因在MSSA和MRSA中的检出率有所差异;SCCmecⅠ为新疆地区SA主要基因型;MLST分型共检出14种ST型,分别为ST188、ST584、ST9、ST805、ST2373、ST968、ST2139、ST1、ST2700、ST903、ST2454、ST2990、ST63、STX,其中ST1和ST9检出率相对较高,在MSSA菌株中ST9型的检出率最高,MRSA菌株中ST1检出率最高。研究表明,新疆地区奶牛源SA中主要流行株为MSSA,但MRSA耐药性更强,且毒力基因分布多样,ST9为MSSA流行株的主要基因型,ST1-SCCmecⅠ为MRSA流行株的主要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特性 毒力基因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带绦虫六钩蚴TSOL18基因疫苗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郭爱疆 才学鹏 +3 位作者 房永祥 贾万忠 骆学农 刘红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45-949,共5页
为研制新型猪囊尾蚴疫苗,将猪带绦虫六钩蚴阶段编码TSOL18的基因定向克隆于真核表达质粒pVAX1,经筛选、鉴定及DNA序列分析正确后,将重组质粒pVAX1/TSOL18转染BHK-21细胞,通过SDS-PAGE、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试验等方法检测细胞中... 为研制新型猪囊尾蚴疫苗,将猪带绦虫六钩蚴阶段编码TSOL18的基因定向克隆于真核表达质粒pVAX1,经筛选、鉴定及DNA序列分析正确后,将重组质粒pVAX1/TSOL18转染BHK-21细胞,通过SDS-PAGE、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试验等方法检测细胞中表达的TSOL18抗原。结果表明,重组真核质粒pVAX1/TSOL18可在BHK-21细胞中表达TSOL18目的蛋白,表达蛋白能被猪囊尾蚴病阳性血清所识别。动物免疫试验表明,真核表达载体能有效地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这为猪囊尾蚴病基因疫苗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带绦虫 TSOL18基因 基因疫苗表达载体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带绦虫六钩蚴cDNA文库的构建及免疫原基因的筛选与克隆 被引量:6
7
作者 景志忠 郭爱疆 +2 位作者 海岗 宗瑞谦 才学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1-396,共6页
研究避开庞大的猪带绦虫基因组DNA,以构建六钩蚴发育阶段的cDNA表达文库为策略,利用pSPORT1质粒表达载体首次成功构建了表达文库。经库容量、重组率和代表性测定,库容量达5.0×106,重组率100%,用特异性引物能扩增出六钩蚴发育阶段1... 研究避开庞大的猪带绦虫基因组DNA,以构建六钩蚴发育阶段的cDNA表达文库为策略,利用pSPORT1质粒表达载体首次成功构建了表达文库。经库容量、重组率和代表性测定,库容量达5.0×106,重组率100%,用特异性引物能扩增出六钩蚴发育阶段10ku基因、18ku基因和45W基因家族的A型、B型、C型转录本,说明文库质量高,代表性强。应用快速筛选质粒表达文库和克隆免疫原基因的技术,成功地筛选和克隆到TsO1基因,其完整阅读框架(ORF)为393bp。将其登录到GenBank(AY327451),经BLAST分析,证实是猪带绦虫六钩蚴发育阶段的1个新免疫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带绦虫 六钩蚴 免疫原 cDNA文库 克隆 构建 CDNA表达文库 基因组DNA 发育阶段 质粒表达载体 特异性引物 BLAST 基因家族 快速筛选 库容量 代表性 重组率 转录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痘病毒载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8
作者 朱学亮 张强 +1 位作者 杨帆 才学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8-101,共4页
羊痘病毒能引起山羊痘、绵羊痘和牛的结节性疹块病。羊痘病毒基因组较大,可容纳较大的外源基因。重组病毒载体是当今病毒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以动物病毒为基础设计的基因克隆及表达载体主要有取代型的重组病毒载体和重组的病毒... 羊痘病毒能引起山羊痘、绵羊痘和牛的结节性疹块病。羊痘病毒基因组较大,可容纳较大的外源基因。重组病毒载体是当今病毒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以动物病毒为基础设计的基因克隆及表达载体主要有取代型的重组病毒载体和重组的病毒-质粒载体。作者综述了羊痘病毒载体构建策略和羊痘病毒活载体疫苗研究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痘病毒 转移载体 重组病毒 载体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口蹄疫病毒受体通用亚基αv的基因克隆及分子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独军政 常惠芸 +6 位作者 丛国正 邵军军 林彤 高闪电 刘湘涛 才学鹏 谢庆阁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0-195,共6页
研究发现,4种整联蛋白αvβ1、αvβ3、αvβ6、αvβ8能够介导口蹄疫病毒感染自然宿主,其中αv是4种受体的共用亚基。本试验对牛口蹄疫病毒受体通用亚基αv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并对其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牛αv亚基... 研究发现,4种整联蛋白αvβ1、αvβ3、αvβ6、αvβ8能够介导口蹄疫病毒感染自然宿主,其中αv是4种受体的共用亚基。本试验对牛口蹄疫病毒受体通用亚基αv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并对其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牛αv亚基基因的编码区含有3147个核苷酸,编码1048个氨基酸,其中信号肽由30个氨基酸组成,胞外域由957个氨基酸组成,跨膜区由29个氨基酸组成,胞浆域由32个氨基酸组成;在890和891位氨基酸之间有1个蛋白酶裂解位点(KR-D);胞外域含有13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NXT/NXS)、2个Ca2+结合位点[DX(D/N)XDGXXD]、18个半胱氨酸残基。该基因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DQ871215。牛αv基因与猕猴、家鼠、犬、人、鸡的αv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1.0%、85.7%、90.1%、91.2%、73.1%,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7%、91.6%、96.3%、95.0%、81.6%。牛αv亚基存在复杂多变的二级结构,这是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分子基础,其中1-30位、988-1017位氨基酸区段疏水性较强,形成表面蛋白结构的可能性较差,分别是该亚基的信号肽和跨膜区。本试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口蹄疫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受体 牛αv基因 克隆 分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痘病毒P32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被引量:19
10
作者 陈轶霞 郑亚东 +3 位作者 窦永喜 乔军 景志忠 才学鹏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1期31-34,共4页
根据发表的羊痘病毒P32基因,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P32全长基因,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MD-P32。再将P32基因亚克隆入原核表达栽体pGEX-4T-1,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GEX-P32,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后用IPTG诱导,表达产物经SD... 根据发表的羊痘病毒P32基因,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P32全长基因,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MD-P32。再将P32基因亚克隆入原核表达栽体pGEX-4T-1,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GEX-P32,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后用IPTG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P32全长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以融合形式成功表达,分子质量为58ku左右,与预期大小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痘病毒 P32基因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G DNA重组质粒对猪O型口蹄疫病毒抗原的免疫佐剂效应 被引量:8
11
作者 景志忠 蒙学莲 +7 位作者 窦永喜 陈国华 房永祥 黄银君 王超英 刘西兰 张军 才学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2-866,共5页
作者应用含CpG基序序列的重组质粒(即CpG DNA)作为免疫佐剂,评价其对猪O型口蹄疫病毒抗原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结果表明:CpG DNA重组质粒与猪口蹄疫灭活病毒抗原疫苗配伍免疫小鼠,CpG DNA重组质粒对小鼠具有较强的免疫佐剂效应,能促... 作者应用含CpG基序序列的重组质粒(即CpG DNA)作为免疫佐剂,评价其对猪O型口蹄疫病毒抗原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结果表明:CpG DNA重组质粒与猪口蹄疫灭活病毒抗原疫苗配伍免疫小鼠,CpG DNA重组质粒对小鼠具有较强的免疫佐剂效应,能促进口蹄疫病毒抗原诱导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其抗体滴度是空载体疫苗对照的2倍。CpG DNA重组质粒与商品化猪口蹄疫灭活疫苗配伍免疫试验猪,其增强抗原诱导的特异性抗体滴度最高可达标准疫苗的4倍以上,也显著高于空载体疫苗对照 与病毒纯化抗原配伍免疫动物,攻毒后其免疫保护效力的PD50高达13.00,远高于标准疫苗对照(PD504.69)。在CpG DNA重组质粒剂量选择试验中,含低剂量的CpG DNA疫苗(50、200μg.头份-1)都比高剂量组(500μg.头份-1)诱导的抗体滴度高,其中50和200μg.头份-1的CpG DNA剂量,在接种后14~32 d诱导的抗体滴度高达1∶1500,是标准疫苗的4~5倍,而500μg.头份-1剂量诱导的抗体仅是标准疫苗的2倍,说明CpG DNA重组质粒在低剂量时即可发挥强烈的佐剂效应。研究表明CpG DNA对猪O型口蹄疫病毒抗原疫苗有较强的免疫佐剂效应,且使用剂量低,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DNA O型口蹄疫病毒 抗原 佐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侵染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宫晓炜 郑福英 +5 位作者 蔺国珍 曹小安 王光华 殷宏 周继章 才学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3-508,共6页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反刍动物和猪体内广泛存在的危害动物健康的重要病原体。BVDV感染牛后主要引起牛的持续性感染、免疫耐受、免疫抑制、繁殖障碍及急慢性黏膜病等临床症状,给养牛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其致病机理非常复杂,给该病的...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反刍动物和猪体内广泛存在的危害动物健康的重要病原体。BVDV感染牛后主要引起牛的持续性感染、免疫耐受、免疫抑制、繁殖障碍及急慢性黏膜病等临床症状,给养牛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其致病机理非常复杂,给该病的治疗和根除带来极大的困难。随着分子病毒学研究的发展以及对猪瘟病毒和黄病毒科其他成员的研究,人们在BVDV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就此,作者从BVDV入侵细胞、在细胞内的复制以及与宿主蛋白分子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有助于阐明BVDV致病和在体内持续存活的机制,为该病的防治和疫苗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病毒复制 宿主细胞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宠物源人兽共患病防控战略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夏咸柱 才学鹏 +2 位作者 林德贵 马继红 池丽娟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7年第2期34-37,41,共5页
近年来,宠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带来的人兽共患病问题也接踵而至。本文分析了宠物源人兽共患病的病原情况和防控现状,阐明了我国宠物源人兽共患病防控仍然面临巨大挑战,提出了加速提高宠物医疗技术水平、加快宠物药品的研制与注... 近年来,宠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带来的人兽共患病问题也接踵而至。本文分析了宠物源人兽共患病的病原情况和防控现状,阐明了我国宠物源人兽共患病防控仍然面临巨大挑战,提出了加速提高宠物医疗技术水平、加快宠物药品的研制与注册等建议,对于防控宠物源人兽共患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物 人兽共患病 细菌病 病毒病 寄生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豆状囊尾蚴病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孙晓林 陈怀涛 才学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00-1106,共7页
为研究家兔豆状囊尾蚴病的病理学变化,从33只自然感染病例采取肝脏、心脏、肾脏与肺脏组织块,经甲醛固定,梯度乙醇脱水,石蜡切片,切片厚度5~6μm,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表明,肝脏发生由豆状带绦虫六钩蚴穿行所致的出血坏死区... 为研究家兔豆状囊尾蚴病的病理学变化,从33只自然感染病例采取肝脏、心脏、肾脏与肺脏组织块,经甲醛固定,梯度乙醇脱水,石蜡切片,切片厚度5~6μm,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表明,肝脏发生由豆状带绦虫六钩蚴穿行所致的出血坏死区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上皮细胞、巨细胞肉芽肿。这种特异性病变可作为该病病理诊断的重要指征之一。同时也发现间质性肝炎、肾炎、肺炎及心肌纤维萎缩等变化。本研究为阐明该病的肝脏特征性病理变化及进一步探讨其发生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豆状囊尾蚴 组织病理学 肉芽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氏杆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5
作者 骆学农 曹晓瑜 才学鹏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1期28-31,共4页
李氏杆菌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主要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引起 ,呈世界性分布。文章回顾了李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培养、分型等生物学特性以及与其毒力有关的基因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 ,着重就该病诊断和检测的重要性以及 EL ... 李氏杆菌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主要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引起 ,呈世界性分布。文章回顾了李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培养、分型等生物学特性以及与其毒力有关的基因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 ,着重就该病诊断和检测的重要性以及 EL ISA和 PCR检测方法进行了概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氏杆菌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 单核细胞 生物学特性 基因功能 免疫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毒害艾美耳球虫LZ株MIC5基因的重组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红霞 贾万忠 +4 位作者 郭爱疆 张少华 闫鸿斌 岳城 才学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75-1580,共6页
根据已发表的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微线蛋白5(Microneme protein 5,MIC-5)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以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DNA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扩增出EnMIC-5部分基因片段。将基因片段与pMD18-T simple载体连接... 根据已发表的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微线蛋白5(Microneme protein 5,MIC-5)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以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DNA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扩增出EnMIC-5部分基因片段。将基因片段与pMD18-T simple载体连接,重组质粒测序结果表明EnMIC-5基因大小为1 470 bp,编码490个氨基酸。EnMIC-5与pET-28a(+)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EnMIC-5,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为相对分子质量约57.5 ku的融合蛋白。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表达蛋白可被鸡感染E.necatrix阳性血清识别。用重组蛋白免疫昆明鼠,一免后15 d即可检测到相应抗体,且抗体在三免后40 d仍维持较高水平,证实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诱导小鼠产生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害艾美耳球虫 微线蛋白5 基因克隆 重组表达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非编码RNA rli87基因缺失株的构建、鉴定及其生长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谢堃 乔军 +6 位作者 孟庆玲 彭叶龙 赵海龙 马玉 陈诚 才学鹏 陈创夫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8-1003,共6页
拟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非编码RNArli87基因缺失株,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分析rli87基因缺失对LM生长的影响。用融合PCR方法构建LM-SB5 rli87基因缺失突变体,并构建pKSV7-Δrli87穿梭载体,将其转化入LM-SB5感受态细胞,利用温度(42℃... 拟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非编码RNArli87基因缺失株,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分析rli87基因缺失对LM生长的影响。用融合PCR方法构建LM-SB5 rli87基因缺失突变体,并构建pKSV7-Δrli87穿梭载体,将其转化入LM-SB5感受态细胞,利用温度(42℃)和氯霉素(10μg·mL-1)的抗性双重压力来实现同源重组,筛选同源重组菌进行分子鉴定,测定缺失株与母源野毒株37℃条件下生长曲线。结果显示:PCR和测序结果证实成功获得了LM-Δrli87重组菌。通过25代的连续传代,PCR鉴定结果显示,该缺失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与野毒株进行对比,在37℃条件下缺失株与野毒株的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非编码RNArli87基因在37℃条件下对LM生长没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li87基因 LM感受态细胞 缺失株 生长特性 同源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CD58分子基因克隆、表达及其结构功能预测 被引量:5
18
作者 窦永喜 景志忠 +5 位作者 侯俊玲 骆学农 张强 刘齐 左志林 才学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8-394,共7页
CD58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人、绵羊CD58 mRNA序列比对,设计兼并引物,应用反转录PCR技术克隆猪CD58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原核表达,同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核苷酸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以及蛋白结构进行预... CD58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人、绵羊CD58 mRNA序列比对,设计兼并引物,应用反转录PCR技术克隆猪CD58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原核表达,同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核苷酸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以及蛋白结构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克隆的猪CD58 cDNA全长800 bp,ORF为735 bp;将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产物可被CD58抗血清识别;序列比对结果显示猪、羊和人的CD58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并不高,但蛋白结构预测表明三者蛋白结构非常相似,尤其是V区三维结构,这是异种动物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发生黏附的分子基础。该研究为CD58作为疫苗佐剂或免疫调节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进一步研究CD58分子结构及CD2-CD58复合物激活免疫系统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CD58 基因克隆 表达 结构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葡聚糖的免疫增强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9
作者 李万坤 闫鸿斌 +1 位作者 才学鹏 郭福存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7年第7期151-155,共5页
β-葡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感染等多种生物活性和功能。β-葡聚糖作为非特异性的免疫调节剂,不仅能激活免疫细胞,还能促进细胞因子生成,激活补体系统,促进抗体产生,对免疫系统发挥多方面的调节作用。作者将对β-葡聚糖免疫增强... β-葡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感染等多种生物活性和功能。β-葡聚糖作为非特异性的免疫调节剂,不仅能激活免疫细胞,还能促进细胞因子生成,激活补体系统,促进抗体产生,对免疫系统发挥多方面的调节作用。作者将对β-葡聚糖免疫增强的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近年来从分子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多糖通过与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表面多糖受体相结合,影响细胞的信息传递过程,从而影响这类细胞基因表达和淋巴细胞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淋巴细胞的多种功能均与细胞内cAMP和cGMP的含量及其比值变化有关。研究结果显示,β-葡聚糖具有调节细胞内cAMP和cGMP水平的功能。另外,β-葡聚糖对免疫细胞NO生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与干扰素具有协同促进作用,多糖可影响淋巴细胞前列腺素的分泌,调节免疫功能。阐明多糖的免疫学机理有助于开发新型免疫增强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聚糖 免疫增强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IL-2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国华 贾怀杰 +4 位作者 曾爽 房永祥 李小庆 景志忠 才学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1-556,共6页
本研究根据密码子偏爱原则设计猪IL-2引物,克隆其基因后构建pPIC9k-IL-2重组表达载体,线性化后电转化毕赤酵母GS115,获得优化密码子的重组酵母转化子;再用G418抗性梯度法筛选得到多拷贝重组菌株,不同条件下进行甲醇诱导表达。结果表明:... 本研究根据密码子偏爱原则设计猪IL-2引物,克隆其基因后构建pPIC9k-IL-2重组表达载体,线性化后电转化毕赤酵母GS115,获得优化密码子的重组酵母转化子;再用G418抗性梯度法筛选得到多拷贝重组菌株,不同条件下进行甲醇诱导表达。结果表明:经PCR鉴定IL-2基因已整合到酵母基因组中。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分析发现相对分子质量为16、20ku两条目的蛋白表达带,脱糖基化分析表明目的蛋白得到了适度的糖基化修饰,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表达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分子筛纯化可以获得纯度为95%的蛋白质,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分析表明所得的蛋白质具有促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可以高效地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猪IL-2蛋白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IL-2基因 毕赤酵母 活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