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7年7月31日暴雨过程卫星云图和雷达对比分析
1
作者 才奎志 袁子鹏 +2 位作者 孙晓巍 桑明刚 曲荣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15112-15114,共3页
使用卫星红外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2007年7月31日~8月1日暴雨过程,其中抚顺、海城降水量超过100m,抚顺、丹东6h降水量都在50mm以上。通过强降水时段的分析发现,云团发展到成熟时期结构略有倾斜,降水大值中心灰度值及其与周围的梯... 使用卫星红外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2007年7月31日~8月1日暴雨过程,其中抚顺、海城降水量超过100m,抚顺、丹东6h降水量都在50mm以上。通过强降水时段的分析发现,云团发展到成熟时期结构略有倾斜,降水大值中心灰度值及其与周围的梯度都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云图 多普勒雷达 灰度值 回波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08年辽宁东部产粮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岚 唐亚平 +3 位作者 才奎志 魏南 王艳丽 赵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8579-8580,8589,共3页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1960-2008年辽宁东部产粮区5个气象站的气温、降水量及积温、日照、冻土、无霜期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9年辽宁东部产粮区气候变化特点为气温和无霜期呈上升趋势,降水、日照和冻土深度呈下降趋势。积温初日...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1960-2008年辽宁东部产粮区5个气象站的气温、降水量及积温、日照、冻土、无霜期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9年辽宁东部产粮区气候变化特点为气温和无霜期呈上升趋势,降水、日照和冻土深度呈下降趋势。积温初日提前,终日延后;初霜日延后,终霜日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趋势分析 农业气象 辽宁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阜新强雷暴天气的雷达回波及闪电特征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马虹旭 杨仲江 +1 位作者 王伟 才奎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9639-9640,9711,共3页
根据2007年7月8日阜新强雷暴天气的雷达资料和闪电定位仪资料,分析闪电活动与雷达回波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表明,阜新地区位于"丁"字槽交叉处,并不断有下滑冷空气影响,对应地面暖锋南压至该地区,是造成这次雷暴天气的天气背... 根据2007年7月8日阜新强雷暴天气的雷达资料和闪电定位仪资料,分析闪电活动与雷达回波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表明,阜新地区位于"丁"字槽交叉处,并不断有下滑冷空气影响,对应地面暖锋南压至该地区,是造成这次雷暴天气的天气背景。闪电发生的位置变化与飑线强回波移动密切相关,速度回波清晰地反映和预示雷达回波的移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雷暴天气 雷达回波 闪电 阜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8月6—9日台风“梅花”气象服务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马骏驰 王晓丽 +4 位作者 薄兆海 赵科慧 才奎志 唐亚平 潘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0期235-236,共2页
对2011年8月6—9日台风"梅花"引发的灾情及对辽宁省造成的影响进行阐述,分析了"梅花"台风的致灾因子,并介绍了相关部门对此次台风所做的预报预警、气象服务措施,以及社会对"梅花"台风的反馈。
关键词 台风 气象服务 预报预警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气象服务气温监测系统设计及实现 被引量:1
5
作者 才奎志 韩秀君 +3 位作者 孙晓巍 常中波 曲荣强 武威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8期323-324,共2页
介绍农业气象服务气温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特点和技术路线及工作设想。根据各类作物的农业气象服务指标,计算气象要素数据,利用C/S与B/S结构相结合方法,实现春季不同类作物适宜播种时段的预报及作物生长期过程中的气温监测和预报。参... 介绍农业气象服务气温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特点和技术路线及工作设想。根据各类作物的农业气象服务指标,计算气象要素数据,利用C/S与B/S结构相结合方法,实现春季不同类作物适宜播种时段的预报及作物生长期过程中的气温监测和预报。参考该系统可以进行播种安排和设施农业管理,满足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求,在保证秧苗成活的前提下增加作物产量,减少气温变化给农作物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服务 5日滑动平均 气温监测系统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5月20日瓦房店市冰雹成因分析
6
作者 韩秀君 王桂春 +2 位作者 宋若宁 才奎志 徐长哲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9期265-267,共3页
通过对1951—2009年瓦房店地区冰雹常规资料和冰雹灾情普查资料进行分析,利用MICPS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观测实况、卫星云图、雷达拼图,结合瓦房店地区的地形特点,对2014年5月20日发生在瓦房店地区的冰雹天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对1951—2009年瓦房店地区冰雹常规资料和冰雹灾情普查资料进行分析,利用MICPS常规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观测实况、卫星云图、雷达拼图,结合瓦房店地区的地形特点,对2014年5月20日发生在瓦房店地区的冰雹天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朝阳、丹东、沈阳是辽宁省冰雹多发地,而瓦房店地区是辽宁省冰雹灾害多发地之一;瓦房店地区冰雹出现最多的是6月,其次是9月。高空槽线、低层切变线天气系统造成的辐合上升运动是此次强对流冰雹天气的触发机制;西南急流为短时强降水提供水汽,加大强降水的量级;"列车效应"是产生强降水的重要因素,促使冰雹、雷暴等短时强对流天气强度加大;地形、山脉迎风坡的抬升作用是此次冰雹天气发生的动力条件;背风波引起的上升运动,使河谷地区产生新的对流云,是该地区大面积降雹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短时强降水 强对流天气 成因 辽宁瓦房店 2014年5月20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冷涡天气过程的分析与应对 被引量:1
7
作者 赵苗 王晓丽 +4 位作者 陈宇 才奎志 单微微 唐亚平 潘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7期254-254,256,共2页
对辽宁省2012年6月1—3日的冷涡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明确了冷涡天气系统所产生的灾害性天气具有局地性和突发性强、灾害强度大等特点,介绍了相关部门对此次冷涡所作的预报预警、气象服务措施,为做好气象服务,减轻灾害性天气的影响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冷涡 天气过程 气象服务 气象预警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