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播比例对三江源人工草地植被和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文 魏廷虎 +5 位作者 永措巴占 才仁塔次 周玉海 张雁平 李文浩 郭卫兴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9-48,共10页
建植混播人工草地是修复三江源黑土滩退化草地的有效措施,但不同混播比例下植被和土壤养分特征的变化尚不明确。以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和青海草地早熟禾分别按1∶1∶1(M_(4)),2∶1∶1(M_(5)),1∶2∶1(M_(6)),1∶1∶2(M_(7)),2∶2∶1(M_... 建植混播人工草地是修复三江源黑土滩退化草地的有效措施,但不同混播比例下植被和土壤养分特征的变化尚不明确。以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和青海草地早熟禾分别按1∶1∶1(M_(4)),2∶1∶1(M_(5)),1∶2∶1(M_(6)),1∶1∶2(M_(7)),2∶2∶1(M_(8)),2∶1∶2(M_(9))和1∶2∶2(M_(10))建植混播人工草地,并以各组分单播为对照,研究生产力、物种多样性、超产效应、多样性净效应(包括互补效应和选择效应)和土壤养分特征的变化,并采用多准则决策模型-TOPSIS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最佳混播比例,以期为三江源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混播处理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中华羊茅和青海草地早熟禾单播的生物量,但显著低于垂穗披碱草单播处理,混播处理地上生物量在M_(5)、M_(8)、M_(9)和M_(10)处理较高。而地下生物量在混播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混播处理中,仅M_(5)、M_(8)、M_(9)和M_(10)处理存在超产,达40.4~71.1 g·m^(-2)。M_(4)和M_(6)处理的多样性净效应均小于0,说明由于物种竞争导致群落减产。而M_(7)~M_(10)混播处理的多样性净效应均大于0,说明物种生态位的互补使得群落高产。M_(8)和M_(9)处理中互补效应和选择效应共同主导了超产效应,而M_(5)和M_(10)处理中主要由互补作用主导超产效应。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M_(6)、M_(7)和M_(10)混播处理中较高。TOPSIS模型综合评价表明,M_(10)混播处理不但可保持较高的生产力,还可显著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是三江源区人工草地建植的理想混播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 混播比例 生产力 超产效应 土壤养分 三江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施配合有机肥对高寒区燕麦营养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文 魏廷虎 +6 位作者 阿保地 永措巴占 才仁塔次 周玉海 李文浩 郭卫兴 张雁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878-2886,共9页
为探究化肥减施配合有机肥对燕麦(Avena sativa)营养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本研究设置单施化肥(CF)、单施生物有机肥(OF)、化肥减施50%+50%生物有机肥(COF)、不施肥(CK)4个处理,于2019—2020年研究了4个处理下燕麦生产性能、营养品质、... 为探究化肥减施配合有机肥对燕麦(Avena sativa)营养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本研究设置单施化肥(CF)、单施生物有机肥(OF)、化肥减施50%+50%生物有机肥(COF)、不施肥(CK)4个处理,于2019—2020年研究了4个处理下燕麦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土壤养分含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施肥显著提高了燕麦干草产量、高度和茎粗,干草产量和高度分别在COF和CF处理最高;施肥显著提高了燕麦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连续两年均在COF处理最高;施肥显著降低了粗灰分、酸性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施肥显著提高了0~10 cm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速效养分含量均在COF处理最高;净经济效益在CF最高,COF次之,OF最低。TOPSIS模型综合分析表明,化肥减施50%+50%生物有机肥处理不但能使燕麦保持较高的生产力和牧草营养品质,还可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净经济效益,是适宜于高寒区燕麦人工草地的施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施 有机肥 燕麦 营养品质 土壤养分 高寒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