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蚕素AD和蛙Buforin Ⅱ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
作者 扈进冬 魏艳丽 +2 位作者 张广志 李纪顺 杨合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38,共4页
本试验采用改良二步全基因合成法人工合成了含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的天蚕素AD和蛙BuforinⅡ成熟片段的融合基因,并克隆至pMD18-T中,经测序确认正确后,与pET-Trx连接,构建了表达载体pET-Trx-CAD-BuforinⅡ,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 本试验采用改良二步全基因合成法人工合成了含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的天蚕素AD和蛙BuforinⅡ成熟片段的融合基因,并克隆至pMD18-T中,经测序确认正确后,与pET-Trx连接,构建了表达载体pET-Trx-CAD-BuforinⅡ,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35%,经羟胺裂解后对测试菌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为进一步的开发与应用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合成 CAD BuforinⅡ 载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PR-39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串联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2
作者 扈进冬 吴远征 杨合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8年第12期56-59,共4页
采用重叠区扩增法人工合成了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的猪PR-39基因片段,并克隆至pMD18-T中,经测序确认正确后,与pET-Trx构建了串联表达载体pET-Trx-(PR-39)3,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获得表达。为PR-39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基因合成 PR-39 串联 载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Monacolin K红曲霉菌种的筛选及液态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泉 吴远征 +5 位作者 扈进冬 王贻莲 赵晓燕 赵吉兴 李耀 李纪顺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47,共5页
为了提高红曲霉(Monascus)液态发酵生产Monacolin K的能力,一种新型的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被应用于产Monacolin K红曲霉菌株的诱变选育工作;同时,通过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平板对峙培养的筛选方法,选育获得较初始... 为了提高红曲霉(Monascus)液态发酵生产Monacolin K的能力,一种新型的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被应用于产Monacolin K红曲霉菌株的诱变选育工作;同时,通过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平板对峙培养的筛选方法,选育获得较初始红曲霉菌Monacolin K产量提高60%以上的突变菌株MP60-6。确定发酵培养基组成为甘油5%,米粉50 g/L,蛋白胨15 g/L,Na NO32 g/L,Mg SO41 g/L,Zn SO42 g/L,KH2PO41.5 g/L,并进一步确定在发酵第3、第4天添加0.1%的乙酸和0.2%的柠檬酸,发酵第8天补加10%的甘油。在上述条件下发酵17 d后Monacolin K产量可以达到1 302 mg/L,为出发菌株产量的2.6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诱变 液态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解磷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召娜 于雪云 +2 位作者 杨合同 扈进冬 赵晓燕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2期88-91,共4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微生物降解无机磷和有机磷(主要是有机磷农药)的机理。其中无机磷降解与微生物分泌有机酸和质子有关,是一个动态的分段过程。有机磷降解主要是通过酶促反应或通过微生物活动改变了环境的理化性状而间接作用于有机磷农药。
关键词 解磷微生物 无机磷 有机磷农药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木霉菌抗生物质的初步分离及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凯 杨合同 +2 位作者 李纪顺 周红姿 扈进冬 《山东农业科学》 2006年第4期52-54,共3页
通过二氯甲烷浸提法获得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viride)LTR-2代谢抗生物质,并对该物质的性质及分离纯化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抗生物质在PDA平板上对棉花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圈半径为6.5 mm;抗生物质... 通过二氯甲烷浸提法获得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viride)LTR-2代谢抗生物质,并对该物质的性质及分离纯化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抗生物质在PDA平板上对棉花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圈半径为6.5 mm;抗生物质具广谱抗性,稀释200倍后对本室保存的11株植物病原真菌仍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率达89.26%;抗生物质经100℃水浴处理30 min后,对棉花立枯病菌的平板抑制效果与对照间无显著性差异(LSR法,P=0.01),表明该抗生物质较耐热。经硅胶柱初步分离得到2个活性流分,表明提取物中至少含有两种抗生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木霉 植物病原真菌 抗生物质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16S rDNA序列分析对马铃薯贮藏期三个病原细菌菌株的鉴定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茹 李金花 +2 位作者 扈进冬 王晋渤 王蒂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71-75,共5页
通过对甘肃天祝引起马铃薯病害的细菌的分离培养和致病性测定,有3个细菌菌株能够引起马铃薯贮藏期腐烂病.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2个菌株被鉴定为Erwinia persicinus,1个菌株为Microbacterium phyllosphaerae.3个菌株均为革兰氏阴性菌,... 通过对甘肃天祝引起马铃薯病害的细菌的分离培养和致病性测定,有3个细菌菌株能够引起马铃薯贮藏期腐烂病.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2个菌株被鉴定为Erwinia persicinus,1个菌株为Microbacterium phyllosphaerae.3个菌株均为革兰氏阴性菌,且对贮藏期的马铃薯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能引起马铃薯的腐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16S RDNA 细菌病害 贮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53种淡水藻的形态鉴定及总脂含量测定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晓燕 张新建 +5 位作者 任艳 周红姿 黄玉杰 扈进冬 李纪顺 杨合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2432-12433,共2页
[目的]为淡水藻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将济南地区采集的藻种进行分离培养和显微鉴定,并测定含油藻种的总脂含量。[结果]53种淡水藻分别属于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共计3门4个属。13种含油淡水藻的总脂含量在5.48%~39.03%。[结... [目的]为淡水藻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将济南地区采集的藻种进行分离培养和显微鉴定,并测定含油藻种的总脂含量。[结果]53种淡水藻分别属于蓝藻门、绿藻门和硅藻门,共计3门4个属。13种含油淡水藻的总脂含量在5.48%~39.03%。[结论]不同淡水藻之间的总脂含量差别很大,有些淡水藻的总脂含量甚至超过了海洋微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藻 形态鉴定 总脂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菌抗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于雪云 扈进冬 杨合同 《山东农业科学》 2007年第6期81-85,共5页
本文概述了木霉的生防作用,筛选抗药木霉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木霉抗药机理及获得抗药性木霉菌的方法,最后对木霉抗药性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木霉 杀菌剂 有机磷农药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玉米秸秆产油脂木霉菌株的筛选
9
作者 王雪 扈进冬 +2 位作者 张新建 任艳 杨合同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5期154-158,共5页
对52株木霉菌株进行尼罗红染色、菌丝油脂提取和纤维素酶、木质素降解酶活力测定,发现一株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菌株Q2-37为最优菌株。该菌株干菌丝中的油脂含量为(20.5±0.36)%。以玉米秸秆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质上培养... 对52株木霉菌株进行尼罗红染色、菌丝油脂提取和纤维素酶、木质素降解酶活力测定,发现一株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菌株Q2-37为最优菌株。该菌株干菌丝中的油脂含量为(20.5±0.36)%。以玉米秸秆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质上培养Q2-37,每利用100g玉米秸秆粉可以产生(1.188±0.028)g油脂。对受试菌株提取得到的油脂含量进行分析发现,木霉干菌丝的油脂含量范围在(12.6±0.31)%^(20.5±0.36)%。该研究表明,木霉利用植物秸秆生产油脂为生物柴油提供廉价原料是具有潜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微生物油脂 纤维素酶 木质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茨木霉LTR-2与产脲节杆菌DnL1-1协同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与机理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凯 陈凯 +4 位作者 李红梅 赵忠娟 扈进冬 李纪顺 杨合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85-1395,共11页
为明确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LTR-2与产脲节杆菌(Arthrobacter ureafaciens)DnL1-1协同对小麦茎基腐病菌的防治效果,以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为指示菌对2种菌进行对峙培养和盆栽防效等研究;通过菌丝生长、... 为明确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LTR-2与产脲节杆菌(Arthrobacter ureafaciens)DnL1-1协同对小麦茎基腐病菌的防治效果,以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为指示菌对2种菌进行对峙培养和盆栽防效等研究;通过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等指标,探讨LTR-2与DnL1-1对病原菌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假禾谷镰孢接种浓度逐渐降低,小麦茎基腐病病情指数逐渐降低,各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效差异显著(P<0.05),其中LTR-2+DnL1-1联合接种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最好,对假禾谷镰孢20倍、50倍和100倍稀释液的防效分别为34.7%、50.3%和87.2%。平板对峙试验中,LTR-2+DnL1-1协同与LTR-2单独对假禾谷镰孢的抑菌率均可达100%,2种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对峙试验显微结果显示,LTR-2+DnL1-1协同与LTR-2单独均能使假禾谷镰孢菌丝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原生质浓缩,隔膜增多和菌丝断裂;LTR-2+DnL1-1共培养与LTR-2单独培养的发酵滤液处理对假禾谷镰孢的菌丝形态均有明显影响,使菌丝膨大畸变,后期只产生分生孢子,几乎不产生厚垣孢子,且显著抑制其分生孢子的萌发。综上所述,DnL1-1和LTR-2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以上结果为两者的联合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产脲节杆菌 小麦茎基腐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绿木霉HB20111产挥发性物质及其功能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扈进冬 隋丽娜 +2 位作者 李玲 陈凯 李纪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63,117,共7页
为了解深绿木霉HB20111产挥发性物质的成分以及潜在的生物学功能,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深绿木霉HB20111产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并进行了成分分析;采用对扣法测定了深绿木霉HB20111产挥发性物质对5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率;同时... 为了解深绿木霉HB20111产挥发性物质的成分以及潜在的生物学功能,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深绿木霉HB20111产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并进行了成分分析;采用对扣法测定了深绿木霉HB20111产挥发性物质对5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率;同时测定了深绿木霉HB20111产挥发性物质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深绿木霉HB20111产挥发性物质烯类的相对含量最高,为49.68%、醇类为21.78%,酮类为8.56%,其余类别相对含量较低;这些挥发性物质对5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对立枯丝核菌抑菌率最高,为50.62%;挥发性物质还可以促进小麦幼苗生长,与对照相比,对小麦幼苗的株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这些结果为深绿木霉HB20111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绿木霉 挥发性物质 气质联用 吡喃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茨木霉拌种对冬小麦生长、土传病害及根际真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扈进冬 杨在东 +4 位作者 吴远征 魏艳丽 杨合同 卢德鹏 李纪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5-40,共6页
为了明确哈茨木霉LTR-2拌种处理冬小麦的田间效果,为木霉拌种剂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本试验于2016年-2018年连续3年,研究了哈茨木霉LTR-2拌种对小麦出苗率、幼苗生长、小麦纹枯病和茎基腐病发生情况和产量的影响,通过高通量测序和FUNGuil... 为了明确哈茨木霉LTR-2拌种处理冬小麦的田间效果,为木霉拌种剂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本试验于2016年-2018年连续3年,研究了哈茨木霉LTR-2拌种对小麦出苗率、幼苗生长、小麦纹枯病和茎基腐病发生情况和产量的影响,通过高通量测序和FUNGuild预测分析了木霉拌种对小麦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哈茨木霉LTR-2拌种可以提高小麦的出苗率和冬前分蘖数;对小麦纹枯病的平均防效60%以上;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平均防效65%以上,优于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与不拌种对照相比,哈茨木霉LTR-2拌种处理增产4.3%~6.34%,增产效果略高于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木霉拌种可以降低小麦根际土壤中病原真菌的相对丰度,特别是土壤中镰孢属真菌的相对丰度。因此,哈茨木霉LTR-2可以作为化学拌种剂的绿色替代产品用于小麦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拌种 冬小麦 根际真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脲节杆菌DnL1-1与小麦联合对阿特拉津降解的影响
13
作者 杨凯 Bazhanov Dmitry +6 位作者 李红梅 李玲 李成云 李纪顺 扈进冬 杨合同 陈相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7-114,共8页
【目的】研究产脲节杆菌DnL1-1与小麦联合对阿特拉津污染土壤联合降解修复的作用效果.【方法】利用盆栽试验考察了不同浓度阿特拉津处理下小麦对产脲节杆菌DnL1-1种群密度以及对阿特拉津降解的影响.【结果】随着阿特拉津浓度的逐渐降低... 【目的】研究产脲节杆菌DnL1-1与小麦联合对阿特拉津污染土壤联合降解修复的作用效果.【方法】利用盆栽试验考察了不同浓度阿特拉津处理下小麦对产脲节杆菌DnL1-1种群密度以及对阿特拉津降解的影响.【结果】随着阿特拉津浓度的逐渐降低,小麦根际及非根际土壤中DnL1-1定殖浓度也逐渐降低;接菌浓度越低,定殖效果越差,相应对阿特拉津的降解效果也越差;不同体积分数阿特拉津处理(5 833.3、466.7、116.7μg/kg)下,DnL1-1与小麦协同对阿特拉津的平均降解率依次为98.4%、92.0%和84.5%,显著高于DnL1-1单独作用;阿特拉津体积分数为116.7μg/kg时,小麦与DnL1-1有效减少了其降解产物DEA、DAA、HA和DIA的残留积累,(DEA、DAA、HA和DIA减少了61.6%、52.2%、9.7%和24.4%.【结论】产脲节杆菌DnL1-1与小麦拌种可有效地减少低浓度阿特拉津及其脱烷基降解产物的积累,对于低浓度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土壤污染 产脲节杆菌DnL1-1 小麦 生物降解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B418配合噻唑膦提高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控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扈进冬 魏艳丽 +2 位作者 王贻莲 刘宝军 李纪顺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4-99,共6页
根结线虫是严重影响我国蔬菜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本试验改进了根结线虫小区试验设计,依据土壤中根结线虫数量将试验地划分为线虫轻度、中度、重度3种类型区组,区组内再随机排列,克服了直接随机排列出现的结果偏差。结果表明,在黄瓜根... 根结线虫是严重影响我国蔬菜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本试验改进了根结线虫小区试验设计,依据土壤中根结线虫数量将试验地划分为线虫轻度、中度、重度3种类型区组,区组内再随机排列,克服了直接随机排列出现的结果偏差。结果表明,在黄瓜根结线虫防治过程中,采用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B418配合噻唑膦处理土壤,可以明显降低黄瓜根结线虫病情指数,提高噻唑膦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效,定植后105 d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单一噻唑膦处理,在线虫轻度、中度、重度3种类型小区的平均防效达到63.99%,同时促进了植株的根系发育,产量也有明显提升,实现了协同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 噻唑膦 黄瓜 根结线虫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菌剂对植物病害防治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扈进冬 刘敏敏 +4 位作者 安淑辉 隋丽娜 魏艳丽 李纪顺 杨合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0期212-216,共5页
木霉作为一种具有广适性、广谱性、多机制性的生防因子,用于防治多种植物病害,但其对植物病害的综合防治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还有待明确。基于中文期刊发表的研究木霉防治植物真菌病害文章,运用Meta分析(元分析)研究了木霉菌剂对植物病害... 木霉作为一种具有广适性、广谱性、多机制性的生防因子,用于防治多种植物病害,但其对植物病害的综合防治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还有待明确。基于中文期刊发表的研究木霉防治植物真菌病害文章,运用Meta分析(元分析)研究了木霉菌剂对植物病害的防控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所有纳入研究的文献中,木霉整体上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在60%左右,其中木霉种类、木霉菌活性成分类型、作物类型、菌剂剂型、气候类型及防治病害类型6类因素对木霉防治植物病害效果有显著影响;联合使用方式、试验类型和施用方式对木霉防治植物病害效果无显著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木霉菌剂研究开发应用及防治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生物防治 META分析 单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KC1723的鉴定及生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德星 李美 +4 位作者 孙作文 李纪顺 扈进冬 高兴祥 李健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4-158,共5页
本试验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芽孢杆菌菌株KC1723,并对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菌株KC1723呈杆状,链状排列,产生椭圆形芽孢;生理生化特征与枯草芽孢杆菌一致;16S rDNA序列与枯草芽孢杆菌的同源性为99.39%... 本试验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芽孢杆菌菌株KC1723,并对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菌株KC1723呈杆状,链状排列,产生椭圆形芽孢;生理生化特征与枯草芽孢杆菌一致;16S rDNA序列与枯草芽孢杆菌的同源性为99.39%。因此确定菌株KC1723为枯草芽孢杆菌。菌株KC1723最优生长培养基为LB培养基,最适生长pH值为7.0,对暹罗炭疽菌、平头炭疽菌和链格孢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本试验为生防菌的开发应用提供了重要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鉴定 生物学特征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杆菌K1026对樱桃冠瘿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田间防治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魏艳丽 Ryder Maarten +4 位作者 李纪顺 扈进冬 李红梅 李金萍 杨合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56,共5页
由致病性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spp.侵染引起的根癌病对樱桃等果树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利用双层平板、胡萝卜圆盘法和接种指示植物番茄等方法验证了澳洲生防菌株K1026对2种不同原生物型樱桃冠瘿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检测了不同接种... 由致病性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spp.侵染引起的根癌病对樱桃等果树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利用双层平板、胡萝卜圆盘法和接种指示植物番茄等方法验证了澳洲生防菌株K1026对2种不同原生物型樱桃冠瘿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检测了不同接种时间对病原菌侵染产生瘤状组织的影响,结果显示提前或者在病原菌接种后20h内接种K1026可抑制胡萝卜产生瘤状组织;研究了K1026对大樱桃根癌病的作用机制是产生土壤杆菌素和竞争附着位点;田间试验表明K1026蘸根处理,对‘中国樱桃’株系冠瘿病的防治效果达81.61%,使发病率降低至18.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瘿病 土壤杆菌K1026 土壤杆菌素 生物防治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Monacolin K红曲菌种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玲 陈凯 +4 位作者 王贻莲 张薇 杨玉忠 扈进冬 李纪顺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9-93,共5页
为了提高Monacolin K的产量,应用30keV的N+离子注入,对紫红曲霉M2进行诱变育种。诱变剂量分别为1×10^(15),5×10^(15),1×1016,5×1016,1×1017 N+/cm2,通过构巢曲霉对峙培养、洛伐他汀抗性筛选、高效液相色谱HPL... 为了提高Monacolin K的产量,应用30keV的N+离子注入,对紫红曲霉M2进行诱变育种。诱变剂量分别为1×10^(15),5×10^(15),1×1016,5×1016,1×1017 N+/cm2,通过构巢曲霉对峙培养、洛伐他汀抗性筛选、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筛选高产Monacolin K的优秀突变菌株,并且通过液态发酵试验优化部分培养条件。结果显示:相对原菌株M2,最佳诱变菌株11-13产Monacolin K的能力是原菌株M2的2.3倍,连续传代5次,其高产遗传形状稳定。其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为:温度30℃,接种量10%,转速200r/min,发酵时间14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Monacolin K N^+离子注入 诱变育种 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安樱桃根癌病致病菌分离及生物型鉴定 被引量:4
19
作者 魏艳丽 RYDER Maarten +3 位作者 李红梅 李纪顺 扈进冬 杨合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29,共8页
由致病性土壤杆菌侵染引起的根癌病严重影响了樱桃树的生长。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以阿糖醇和赤藓糖醇作为不同碳源,从山东泰安食用樱桃根部瘤状组织和感病根际土壤中分离到土壤杆菌100余株,通过胡萝卜切片法和番茄茎部针刺接种法从中筛选... 由致病性土壤杆菌侵染引起的根癌病严重影响了樱桃树的生长。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以阿糖醇和赤藓糖醇作为不同碳源,从山东泰安食用樱桃根部瘤状组织和感病根际土壤中分离到土壤杆菌100余株,通过胡萝卜切片法和番茄茎部针刺接种法从中筛选到31株有致瘤活性的菌株。经16S rDNA和rec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生物型检测鉴定出96%以上的致病菌属原生物Ⅱ型(Agrobacterium rhizogenes),只有1株致病菌为原生物Ⅰ型(A.tumefaciens)。根据Ti质粒上致病相关基因保守序列设计3对引物,12株有致瘤活性菌株中11株PCR扩增到目的条带。经分子生物学测定和高压纸电泳检测,所有致病菌株的质粒均为胭脂碱型。建立了致病型土壤杆菌的分子生物学快速鉴定方法,为定向选择生防菌株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 根癌病 致病菌 生物型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茨木霉重组株L-15与野生株LTR-2贮存稳定性及生防活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凯 李纪顺 +3 位作者 王贻莲 魏艳丽 扈进冬 杨合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97,共7页
为比较哈茨木霉重组株L-15与野生株LTR-2在贮存稳定性及生防活性方面的差异,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木霉可湿性粉剂中分生孢子的存活率,测定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并在温室条件下评价制剂对番茄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分生孢子存活率达... 为比较哈茨木霉重组株L-15与野生株LTR-2在贮存稳定性及生防活性方面的差异,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木霉可湿性粉剂中分生孢子的存活率,测定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并在温室条件下评价制剂对番茄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分生孢子存活率达80.0%时,在5℃和室温(2℃~36℃)下,L-15可湿性粉剂的货架期分别为24个月和9个月,显著高于LTR-2可湿性粉剂的12个月和6个月。L-15的潮霉素抗性在贮存后稳定遗传,其β-1,4-葡聚糖酶水解活性、几丁质酶水解活性及平板拮抗活性较LTR-2明显提高。5℃贮存60月后,L-15可湿性粉剂10×和100×稀释处理对番茄立枯病的温室防治效果分别达89.27%和86.52%,与LTR-2处理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重组株L-15的货架期和生防活性较野生株LTR-2明显提高,在生物防治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重组株L-15 哈茨木霉野生株LTR-2 可湿性粉剂 货架期 番茄立枯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