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1~2020年内蒙古蝗虫适生区时空变化分析及驱动特征
1
作者 张惠杰 萨楚拉 +4 位作者 孟凡浩 罗敏 王牧兰 包文学 房艺欣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8-121,共14页
为有效监测和防控内蒙古地区的蝗灾,本研究按照草原蝗虫孵化期、发育期、产卵期和越冬期4个时期划分蝗虫适宜性等级,使用生境适宜性模型构建2001~2020年内蒙古蝗虫适生区空间分布,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驱动因子,揭示蝗虫适生区时空变化的... 为有效监测和防控内蒙古地区的蝗灾,本研究按照草原蝗虫孵化期、发育期、产卵期和越冬期4个时期划分蝗虫适宜性等级,使用生境适宜性模型构建2001~2020年内蒙古蝗虫适生区空间分布,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驱动因子,揭示蝗虫适生区时空变化的驱动特征。结果显示,蝗虫最适宜和较适宜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中部及北部地区,适宜性由中部向两侧递减。蝗虫适生区的面积随时间波动变化,最适宜和较适宜区域面积占比约17%,总体呈现减少趋势,适宜发生年主要在2001年、2007年、2010年、2011年、2017年。从时间序列看,总适宜指数从2001年的72.99变化为2020年的71.13,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蝗虫适生区变化最显著的驱动因子是地表温度,其次是植被类型,q值分别为0.43、0.40;双因子交互作用探测分析表明,地表温度和植被类型的交互作用是影响蝗虫适生区的最显著因素,蝗虫适生区的形成是多种驱动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虫 生境适宜性模型 时空变化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