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柠檬酸对温室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房福力 姚志鹏 +3 位作者 林伟 李玉中 徐春英 李巧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66-1173,共8页
温室菜地土壤面临磷肥大量投入,磷肥有效性低下等问题,为提高土壤中磷素的有效性,减少磷肥施用,亟待开展相关研究。以番茄为供试对象,研究温室番茄地施用柠檬酸对土壤有效磷时空变化及番茄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磷肥和柠檬酸2个因素4个水... 温室菜地土壤面临磷肥大量投入,磷肥有效性低下等问题,为提高土壤中磷素的有效性,减少磷肥施用,亟待开展相关研究。以番茄为供试对象,研究温室番茄地施用柠檬酸对土壤有效磷时空变化及番茄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磷肥和柠檬酸2个因素4个水平,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别为:0(CA0)、0.42(CA1)、0.84(CA2)、1.26(CA3)kg·hm-2和0(P0)、96(P1)、168(P2)、240(P3)kg·hm-2。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加柠檬酸后土壤p H极显著降低(P<0.01),CA3P0处理使土壤p H降低了0.62;不施加磷肥时,柠檬酸促进土壤磷素的释放,提高了土壤有效磷的含量;施加磷肥后,柠檬酸和磷肥交互作用可以显著提高表层0~2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但是过多施用柠檬酸和磷肥CA3P3处理使表层0~2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降低,使2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并提高有效磷向下运移的可能性。合适的柠檬酸和磷肥配比CA2P2既可以获得较高番茄产量6.02 t·hm-2,又可以减少30%的磷肥施用量,同时降低磷素向深层运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番茄 有效磷 柠檬酸 磷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位素特征的华北平原菜地N_2O排放监测中取样时间的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房福力 李玉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78-987,共10页
【目的】为了长期监测土壤释放N_2O的通量和同位素变化规律,了解产生N_2O的微生物过程,提高对N_2O排放量和排放系数估计的准确性,需要对N_2O的日变化规律做深入研究,以便获得具有代表性的取样时间点及密闭时间。【方法】采用田间原位试... 【目的】为了长期监测土壤释放N_2O的通量和同位素变化规律,了解产生N_2O的微生物过程,提高对N_2O排放量和排放系数估计的准确性,需要对N_2O的日变化规律做深入研究,以便获得具有代表性的取样时间点及密闭时间。【方法】采用田间原位试验对华北平原的莴苣菜地进行了N_2O排放监测,选取N_2O排放高峰期即施肥灌溉后5 6 d为监测时间段,采用静态气体箱收集土壤释放的N_2O气体,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技术测定N_2O的含量及其同位素值(δ^(15)N-N_2O,δ^(18)O-N_2O和SP)。试验设2种取样间隔,即2 h和10 min,分别对N_2O日变化规律和密闭时间进行研究。【结果】1)在莴苣菜地N_2O排放高峰期内,N_2O通量日变化范围为34.65 131.45μg/(m^2·h),最大和最小的通量分别发生在13:00和次日5:00,9:00的N_2O通量为83.66μg/(m^2·h),与日通量平均值82.81μg/(m^2·h)相接近。N_2O通量产生日变化的原因与土壤温度有关,相关分析表明,N_2O通量与地下5 cm处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R2=0.82,P<0.01),而与土壤充水孔隙度(WFPS)无显著相关性。2)24 h内,δ^(15)Nbulk-N_2O和δ^(18)O-N_2O随着时间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变化范围分别为-31.22‰-11.09‰和-7.45‰-0.68‰;SP值随时间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变化范围为16.13‰26.41‰。N_2O各个同位素值随时间的变化表明产生N_2O的微生物过程随之变化,但SP值在9:00 17:00较稳定,变化范围为23.26‰26.21‰,极显著高于其他时刻(P<0.01),表明硝化作用在这一时间段内对N_2O的产生起主导作用。3)扣箱40min后,N_2O含量、δ15N-N_2O和SP值都达到稳定状态,因此选取40 min作为单次观测N_2O含量和同位素变化的密闭时间。4)24 h内N_2O通量加权SP值为22.54‰。根据前人总结的规律,本研究中N_2O主要由细菌硝化作用产生,且估计60.92%的N_2O来自于细菌硝化作用,39.08%的N_2O来自于反硝化作用。【结论】华北平原莴苣菜地的N_2O通量和同位素值具有较大的日变化,综合N_2O通量和同位素值,建议选取9:00作为观测莴苣菜地N_2O排放通量和同位素特征值变化规律的时刻,建议静态气体箱密闭时间为4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_2O通量 δ-(15)N-N_2O δ-(18)O-N_2O SP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调控措施对华北农田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巧珍 郭家选 +3 位作者 徐春英 李玉中 房福力 郭智成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2-379,共8页
为筛选适合华北农田冬小麦生产的水肥调控模式,2006-2008年在北京昌平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设置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和灌水5因子(每个因子4水平),形成16个水肥组合,探讨了冬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水分的水肥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适量... 为筛选适合华北农田冬小麦生产的水肥调控模式,2006-2008年在北京昌平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设置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和灌水5因子(每个因子4水平),形成16个水肥组合,探讨了冬小麦生长、产量及土壤水分的水肥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适量补水和施肥增加了土壤贮水量,提高了小麦抗旱能力和产量.在水肥因素中,氮肥是小麦增产的关键.当施氮量在150 kg&#183;hm-2以下,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超过225 kg&#183;hm-2时,产量反而随之降低.每公顷灌水1 500~2 250 m3较为适合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多灌水会使水分下移,根层土壤水分降低;少灌水会影响肥效,产量低.在平水年份,每公顷施有机肥3 000 kg、氮肥(N)150 kg、磷肥(P2O5)150 kg和钾肥(K2O)225 kg及灌水2 250 m3适宜高肥力土壤冬小麦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肥调控 产量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纳米TiO_(2)改善淀粉基聚酯聚氨酯复合材料的膜层质量和养分控释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董晶晶 田虹雨 +5 位作者 石若琳 杨云博 武良 房福力 张民 刘之广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67-1378,共12页
【目的】淀粉基聚氨酯包膜缓控释肥施入土壤后,膜壳降解时间短,环境风险低,但因亲水性强、杂质多、致密性差等特点也降低了养分的控释性能,无法满足作物全生育期养分需求。我们优化了淀粉基聚氨酯膜材构成比例,并从膜材化学结构和膜壳... 【目的】淀粉基聚氨酯包膜缓控释肥施入土壤后,膜壳降解时间短,环境风险低,但因亲水性强、杂质多、致密性差等特点也降低了养分的控释性能,无法满足作物全生育期养分需求。我们优化了淀粉基聚氨酯膜材构成比例,并从膜材化学结构和膜壳物理性状角度,研究了该包膜工艺改善复合包膜尿素养分控释性能的机理。【方法】本研究设计了以聚烯烃蜡为底涂层,淀粉基聚氨酯(BPU)为内涂层,纳米TiO_(2)改性聚酯聚氨酯(PPU)为外涂层制备复合包膜尿素的工艺流程。采用响应曲面法设计了BPU、PPU、TiO_(2)添加量三因素组合的20个处理,建立了养分初期释放率、释放期对BPU、PPU、TiO_(2)添加量的响应模型;利用电镜扫描、原子力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探究复合膜材形态与结构特征;通过热失重、Zeta电位、静水浸提方法,评价了膜材稳定性与养分释放动力学特征;利用土壤埋袋试验,研究了膜壳降解性能。【结果】1)较BPU膜材,复合膜材(NBPU)在中性条件下Zeta电位绝对值提高34.8%,添加纳米TiO_(2)后进一步提高了26.5%~64.6%,提升了其物理稳定性;膜壳在土壤中自然降解365天后,添加1.00%纳米TiO_(2)的聚酯聚氨酯失重率为4.92%,与未添加TiO_(2)的相比显著提高了3.3倍。2)复合膜材表面孔隙少、光滑平整,切面致密均匀;颗粒硬度为85.2 N,较BPU膜材提高了37.0%,膜表粗糙度降低了71.3%,肥料力学与耐磨性能均有所改善;BPU对前期养分释放具有显著调节作用,PPU添加量3%以内时添加量与养分释放期成正比,纳米TiO_(2)则对3~28天的养分释放速度有显著影响。3)通过响应曲面法分别建立养分释放期、初期释放率与BPU、PPU、TiO_(2)添加量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P<0.01),可用该模型对相应的指标进行分析和预测;明确设计变量对养分释放期的贡献度为PPU>BPU>TiO_(2),对初期释放率的贡献度为TiO_(2)>BPU>PPU。【结论】纳米TiO_(2)可提高聚氨酯膜材中的微相均匀性,降低肥料养分初期释放率,且其光催化性可提高养分释放后残膜在土壤中的降解率;复合包衣可提升膜材结构稳定性,通过调控PPU、BPU和TiO_(2)添加比例实现养分释放期调控;利用曲面中心设计法建立的肥料养分释放特征响应模型可为实际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基聚氨酯 生物基聚氨酯 纳米TiO_(2) 复合包衣 响应曲面法 养分初期释放率 养分释放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果园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高璐阳 马志明 +1 位作者 房福力 武良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21期50-56,共7页
为了解山东省主要果园土壤养分状况,2018—2019年在山东省选取了248个代表性果园采集土壤样本,并对土壤pH、有机质及大、中、微量元素等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果园土壤pH变幅为4.08~8.89,平均为6.29,整体偏酸;58.34%果园土壤有... 为了解山东省主要果园土壤养分状况,2018—2019年在山东省选取了248个代表性果园采集土壤样本,并对土壤pH、有机质及大、中、微量元素等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果园土壤pH变幅为4.08~8.89,平均为6.29,整体偏酸;58.34%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少于10 g/kg,有机质含量极度匮乏;47.92%果园土壤氮素较缺乏;各果园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总体上较丰富;中量元素钙、镁和微量元素铁、锰、锌丰缺并存,有效铜含量丰富,而有效硼平均含量仅为0.48 mg/kg,55.89%果园土壤有效硼严重缺乏。山东省果园土壤限制因子主要为土壤偏酸化,有机质匮乏,有效锌、有效硼含量不足,因此生产上可施用生石灰、生物炭等物质,注重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还田和腐殖酸肥料的应用,从而提高土壤pH和有机质,并可通过叶面喷施铁、锰、锌、硼肥等保证果树对微量元素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土壤 PH 有机质 中量元素 微量元素 养分评价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肥中不同比例硫酸铵对碱性土磷移动性及油菜生长的影响
6
作者 赵旭剑 房福力 +5 位作者 王梦 于程程 息伟峰 王盛锋 王刚 武良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5年第8期149-155,共7页
为探究在转鼓工艺复合肥中添加不同比例硫酸铵对碱性土壤磷移动性及小油菜生长的影响,采用土壤磷可视化方法观察磷在土壤中的扩散距离,并利用盆栽试验评价其对小油菜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转鼓工艺复合肥中添加硫酸铵可显著提高碱性土... 为探究在转鼓工艺复合肥中添加不同比例硫酸铵对碱性土壤磷移动性及小油菜生长的影响,采用土壤磷可视化方法观察磷在土壤中的扩散距离,并利用盆栽试验评价其对小油菜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转鼓工艺复合肥中添加硫酸铵可显著提高碱性土壤磷的扩散距离,最适添加比例为18.66%~28.00%。且相同硫含量条件下,以硫酸铵为硫来源的复合肥对碱性土壤磷的扩散距离优于以硫酸钾为硫来源的复合肥。随着复合肥中硫酸铵比例的提高,小油菜叶鲜重、叶干重、根干重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复合肥中添加18.66%的硫酸铵促进小油菜生长作用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同等硫含量(S 4.51%)的复合肥中添加硫酸铵处理的小油菜叶绿素含量和根干重显著优于硫酸钾复合肥。试验结果为复合肥产品优化升级提供理论技术支撑,在实现磷肥高效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铵 磷移动性 碱性土 复合肥 小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