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镜检查1346例青年人大肠肿瘤发病率资料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房玉亮 张旭 冯春 《淮海医药》 CAS 2008年第6期484-485,共2页
目的 比较两个不同时期青年人大肠肿瘤发病率的变化,了解大肠肿瘤发病因素。方法 利用肠镜检查结果,回顾性对比分析1994年~1996年与2004年~2006年我院肠镜检查1 346例青年人大肠肿瘤发病率情况。结果 两个不同时期青年人大肠肿瘤发病... 目的 比较两个不同时期青年人大肠肿瘤发病率的变化,了解大肠肿瘤发病因素。方法 利用肠镜检查结果,回顾性对比分析1994年~1996年与2004年~2006年我院肠镜检查1 346例青年人大肠肿瘤发病率情况。结果 两个不同时期青年人大肠肿瘤发病率有明显差异(P〈0.05)。2004~2006年青年人大肠肿瘤发病率高于1994~1996年。结论 青年人大肠肿瘤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趋势,应进一步提高对大肠肿瘤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结肠镜检查 发病率 青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贝拉唑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一日疗效观察
2
作者 房玉亮 《淮海医药》 2003年第5期418-418,共1页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一日疗效。方法 治疗组单次服用雷贝拉唑 10 mg,对照组单次服用奥美拉唑 2 0 mg,观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上腹痛、反酸、嗳气的一日症状变化情况 ,并对其疗效进行评分 (症状消失 3分 ,症状减轻 2分 ...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一日疗效。方法 治疗组单次服用雷贝拉唑 10 mg,对照组单次服用奥美拉唑 2 0 mg,观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上腹痛、反酸、嗳气的一日症状变化情况 ,并对其疗效进行评分 (症状消失 3分 ,症状减轻 2分 ;症状无变化 1分。)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评分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雷贝拉唑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一日疗效优于奥美拉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疗效 临床观察 雷贝拉唑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埃索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群超 张旭 +2 位作者 杨清峰 房玉亮 关玉龙 《淮海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409-410,共2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埃索美拉唑在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38例,给予首剂80 mg埃索美拉唑静脉注射,然后以8 mg/h的滴速持续滴注;对照组36例,给... 目的观察大剂量埃索美拉唑在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38例,给予首剂80 mg埃索美拉唑静脉注射,然后以8 mg/h的滴速持续滴注;对照组36例,给予埃索美拉唑40 m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72 h后评价2组病例的止血时间、再出血情况、输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止血率、止血时间、再出血发生率、平均输血量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大剂量埃索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与常规剂量相比疗效明显,且起效迅速,安全可靠,再出血少,适用于大出血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大剂量埃索美拉唑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有源芯片三维集成的小孔径高深宽比TSV刻蚀工艺 被引量:4
4
作者 赵鸿 李宝霞 +2 位作者 房玉亮 王文杰 吴玮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48-753,共6页
为了完成有源芯片上小孔径、高深宽比硅通孔(TSV)的制作,研究了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技术的SiO2微孔深刻蚀工艺,实现了以C4F8/Ar为刻蚀气体源、刻蚀速率为0.612μm/min、刻蚀选择比为2.122、刻蚀角度为80.573°的SiO2微孔刻蚀... 为了完成有源芯片上小孔径、高深宽比硅通孔(TSV)的制作,研究了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技术的SiO2微孔深刻蚀工艺,实现了以C4F8/Ar为刻蚀气体源、刻蚀速率为0.612μm/min、刻蚀选择比为2.122、刻蚀角度为80.573°的SiO2微孔刻蚀;优化了小孔径、高深宽比TSV刻蚀形貌。通过降低衬底温度,消除了"咬边"现象,通过缩短单步循环中刻蚀时间和钝化时间,减小了"扇贝"尺寸,实现了TSV孔径约为5μm、深宽比为10∶1、侧壁光滑、无"咬边"现象的TSV刻蚀。结合优化后的SiO2微孔刻蚀工艺和小孔径、高深宽比TSV刻蚀工艺完成了表面具有约10μm厚的SiO2、孔径约为5μm、深宽比大于10∶1的TSV刻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通孔(TSV) 有源芯片 三维集成 SiO2微孔刻蚀 高深宽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