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井下多元热流体发生器有限元分析
1
作者 赵顺超 王宇飞 +6 位作者 房清超 李大俭 王弘宇 宋宏志 顾启林 李夏青 章宝玲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24年第12期10-15,共6页
井下多元热流体发生器可将燃料与空气在井下进行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烟气将混合掺入的水汽化,形成复合热流体注入地层。井下多元热流体发生器位于井下1000m处,工作过程中,管柱受温度效应、鼓胀效应、活塞效应、螺旋弯曲效应的影响出现蠕动... 井下多元热流体发生器可将燃料与空气在井下进行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烟气将混合掺入的水汽化,形成复合热流体注入地层。井下多元热流体发生器位于井下1000m处,工作过程中,管柱受温度效应、鼓胀效应、活塞效应、螺旋弯曲效应的影响出现蠕动,对井下多元热流体发生器产生轴向力,影响其安全运行。本文根据发生器结构特征,建立计算模型,设置边界条件,模拟发生器在400℃、25MPa工况下,对其施加70t轴向拉力或30t轴向压力,发生器的头部与壳体焊缝连接处、壳体、输出止回阀与壳体螺纹连接处应力分布情况,分析其是否可满足井下工况,并指导发生器材质选择。模拟结果表明,目前头部与壳体焊缝连接面、壳体、壳体与测温短接焊缝连接面及止回阀螺纹段最大应力数值均超过许用应力,且超过Rp0.2数值,但从断裂强度判断,分析对象强度评价属安全,但后续建议提高发生器材质强度、增加薄弱点壁厚,保证发生器作业强度安全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稠油 井下多元热流体发生器 有限元分析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过热蒸汽驱受效井耐高温生产管柱工艺研究及应用
2
作者 章宝玲 顾启林 +4 位作者 李大俭 安宏鑫 江群 房清超 田宇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8期33-36,共4页
渤海A油田多轮次吞吐后转为蒸汽驱开发,开发过程中受效井井底温度高,产液温度高,对井筒完整性、防砂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为满足海上长期生产需求,如何提高生产管柱整体耐高温性能、降低油套环空温度、降低地面产出液温度是海上过热... 渤海A油田多轮次吞吐后转为蒸汽驱开发,开发过程中受效井井底温度高,产液温度高,对井筒完整性、防砂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为满足海上长期生产需求,如何提高生产管柱整体耐高温性能、降低油套环空温度、降低地面产出液温度是海上过热蒸汽驱受效井工艺研究的关键点。为此,以渤海A油田受效井B1井为例,结合海上油田生产管柱实践经验及工具试验进展,提出了“隔热管柱+环空补液”的工艺思路,进行生产管柱方案优化设计;利用专业软件计算了采用该管柱工艺情况下的井筒沿程温度,相比常规管柱工艺,该管柱工艺提升了整体耐温性能,降低了油套环空温度,保障了井筒安全,为保障海上蒸汽驱受效井安全生产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过热蒸汽驱 受效井 耐高温 生产管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热采井多通道热敏封隔器研制与实验研究
3
作者 李大俭 刘亚琼 +4 位作者 顾启林 房清超 江群 李夏青 季正欣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179-181,227,共4页
海上稠油热采井多为水平井,油藏埋深大,井筒沿程热损失大,目前采用“隔热油管+环空注氮气”的井筒隔热方式,应用中存在氮气注入量大、成本高、汽窜风险大等不足。为此,研制了多通道热敏封隔器。通过优选膨胀剂,该封隔器可依靠膨胀剂无... 海上稠油热采井多为水平井,油藏埋深大,井筒沿程热损失大,目前采用“隔热油管+环空注氮气”的井筒隔热方式,应用中存在氮气注入量大、成本高、汽窜风险大等不足。为此,研制了多通道热敏封隔器。通过优选膨胀剂,该封隔器可依靠膨胀剂无卡瓦热力坐封,降温胶筒收缩上提解封采,作业安全性高;主体采用偏心结构设计,增加环空注氮/反洗井、液控管线及光缆穿越通道并配套单流阀,满足海上热采井筒管具备注氮通道及监测特殊要求。室内实验表明:封隔器坐封温度240℃,耐温350℃,耐压21 MPa,单流阀开启压差小于1.5 MPa,坐封解封安全可靠,密封性能良好,在海上稠油热采方面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井筒隔热 热力膨胀剂 多穿越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稠油热采井临界配注工具研究及应用
4
作者 李大俭 蔡俊 +4 位作者 房清超 顾启林 章宝玲 李夏青 季正欣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174-176,共3页
随着海上稠油热采规模化推进,长水平段热采井普遍存在储层吸汽不均、动用程度差等问题。临界配注工具在一定适用条件下可实现蒸汽恒流配注,有效解决长水平段油藏动用不均问题。通过临界配注机理研究及模拟分析,揭示了临界流动的物性条... 随着海上稠油热采规模化推进,长水平段热采井普遍存在储层吸汽不均、动用程度差等问题。临界配注工具在一定适用条件下可实现蒸汽恒流配注,有效解决长水平段油藏动用不均问题。通过临界配注机理研究及模拟分析,揭示了临界流动的物性条件、流道几何尺寸要求;研制了采用系列化拉瓦尔喷嘴结构的临界配注工具,室内试验验证具有恒流注汽功能,整体耐温350℃、耐压21 MPa,恒流测试误差小于2%;现场试验表明临界配注工具在高温工况下结构可靠,水平段注汽剖面均匀,有效改善了注汽质量,适合在海上稠油热采井均衡注汽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配注 稠油热采 吸汽不均 均衡注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热力发生器燃烧仿真模拟
5
作者 邹剑 庞铭 +5 位作者 房清超 戚亚东 安宏鑫 章宝玲 房娜 耿麒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8期8-12,共5页
井下热力发生技术原理为将热力发生设备集成后置于井下,向井下输送空气、燃料和水,基于高压燃烧喷射机理,燃料与空气在燃烧室中充分燃烧,依靠产生的高温高压烟气将混合掺入的水汽化,产生复合热流体注入地层。因井筒尺寸受限,相比地面多... 井下热力发生技术原理为将热力发生设备集成后置于井下,向井下输送空气、燃料和水,基于高压燃烧喷射机理,燃料与空气在燃烧室中充分燃烧,依靠产生的高温高压烟气将混合掺入的水汽化,产生复合热流体注入地层。因井筒尺寸受限,相比地面多元热流体发生器,井下热力发生器需在外径缩小1倍的情况下,输出排量提升4倍。结构变化后,主要面临燃烧是否充分、换热是否有效、输出温度和排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建立了井下热力发生器流动与传热仿真模型,得到发生器工作时的温度场和流场分布,结果表明,发生器内部燃烧较为充分,最高烟气温度约1600 K,出口烟气温度约1300 K,出水温度370 K,即水温升高近80 K,但随水流量的增大,出口烟气温度有所降低,且当水流量过大,如43.4 t/h时,烟气最高温度、出口烟气温度反而升高,内衬最高温度也略有升高,出水温度降低,出现了冷却性能下降的工作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稠油 井下多元热流体 燃烧仿真 温度场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