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经腹穿刺L_5/S_1椎间盘切吸术
被引量:
7
1
作者
生琦瑞
郑延波
+2 位作者
王云强
王洪波
房台生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8年第3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索对L5/S1椎间盘严重中央型、中央旁型突出或/和突出并迁移的有效治疗新途径,扩展介入治疗的适应症范围。材料与方法:通过对人体解剖动物实验和影像对照研究,自制和改良介入器械,采用消化道造影和下腹穿刺点加压法,经腹...
目的:探索对L5/S1椎间盘严重中央型、中央旁型突出或/和突出并迁移的有效治疗新途径,扩展介入治疗的适应症范围。材料与方法:通过对人体解剖动物实验和影像对照研究,自制和改良介入器械,采用消化道造影和下腹穿刺点加压法,经腹穿刺L5/S1椎间盘前部纤维环,建立通道行椎间盘切吸术。结果:本组32例,经腹椎间盘切吸均获成功,1例术中发生小肠损伤(穿孔),近中期显效率81.2%。结论:本疗法患者体位舒适,可避免腰肌和神经根损伤,术中钳端可行多角度钳取而且可穿过纤维环钳取椎管和椎间孔内之迁移椎间盘组织,具有损伤少,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为发病率高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种新的介入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吸术
经腹穿刺
L5/S1椎间盘
椎间盘突出症
介入治疗
消化道造影
神经根损伤
椎间盘组织
有效治疗
介入器械
对照研究
动物实验
人体解剖
小肠损伤
患者体位
椎间孔内
纤维环
中央型
适应症
加压法
穿刺点
显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生儿大脑基底节区的血管构筑学和血管密度的图像分析研究
被引量:
20
2
作者
王增贤
周敬德
+1 位作者
房台生
刘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用15例新鲜新生儿尸脑血管色素灌注标本,光镜下研究了基底节区的动脉来源和内部血管构筑,并用Leitz图像分析系统测算了基底节区各结构内的毛细血管密度.基底节区内各结构的毛细血管吻合成网,不同神经组织内血管网形成各异;不同神经结构...
用15例新鲜新生儿尸脑血管色素灌注标本,光镜下研究了基底节区的动脉来源和内部血管构筑,并用Leitz图像分析系统测算了基底节区各结构内的毛细血管密度.基底节区内各结构的毛细血管吻合成网,不同神经组织内血管网形成各异;不同神经结构内血管密度高低不等,毛细血管总面积占神经面积百分比、单位面积神经组织内毛细血管计数及毛细血管网平均孔径,在节内神经核分别为33.7±6.5%、372.90±22.17个/cm^2及40.24±13.15μm,在神经纤维区内分别为10.7±0.2%、201.36±7.00个/cm^2及130.45±9.31μm.各核团内血管密度显著高于神经纤维区内者.血管密度高低与神经组织结构、功能和代谢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基底节
血管
图像分析
大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幼儿海马血管构筑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姬西团
周敬德
+2 位作者
房台生
赵根然
许彦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7-20,共4页
本文采用色素明胶灌注后肉眼及光镜观察,铸型扫描及图像分析对31例幼尸的海马血管构筑进行了研究.人海马血管主要来源于大脑后动脉,分海马前、中、后动脉,由其进一步发出海马内侧及外侧横行动脉供应海马本部与齿状回.海马内部存在着广...
本文采用色素明胶灌注后肉眼及光镜观察,铸型扫描及图像分析对31例幼尸的海马血管构筑进行了研究.人海马血管主要来源于大脑后动脉,分海马前、中、后动脉,由其进一步发出海马内侧及外侧横行动脉供应海马本部与齿状回.海马内部存在着广泛的毛细血管前徵血管吻合和毛细血管网.海马前部毛细血管密度高于后部;内部以CA_2,CA_3区锥体层密度最高.扫描电镜下可见徵静脉与徵动脉以1∶4的关系构成徵血管单位,并见毛细血管前后括约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血管
荧光显微镜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鞍区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
10
4
作者
周敬德
房台生
马兆龙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6-10,共5页
选用40例成人尸头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对鞍区周围结构进行了观察。为经额和经蝶两种垂体手术径路提供了有关解剖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视交叉位置,82.5%属正常型,7.5%属后置型,均为经额径路的适应型。但前置型(10%)则不适应于经额径...
选用40例成人尸头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对鞍区周围结构进行了观察。为经额和经蝶两种垂体手术径路提供了有关解剖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视交叉位置,82.5%属正常型,7.5%属后置型,均为经额径路的适应型。但前置型(10%)则不适应于经额径路施术;2.测量了两侧视神经颅内段内侧缘间距及夹角。间距及夹角越小,经额径路越难施行;3.两侧颈内动脉间距以平前床突平面处最窄;4.观察了各海绵间窦。出现率基底窦为100%,前间窦为75%,下间窦为40%后间窦为33.3%。在前、下间窦较大的个体施行经蝶径路可能出现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鞍
垂体
海绵窦
海绵间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延髓动脉的显微解剖观察
被引量:
3
5
作者
刘勇
周敬德
+2 位作者
房台生
赵根然
马兆龙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1-4,共4页
应用显微解剖方法观察了30例儿童脑延髓外部各群动脉的组成,并用透明法在立体解剖显微镜下观察了8例延髓内部各群动脉的形态特征、供应范围及其与外部动脉群的关系。延髓外部动脉分为前正中群、前外侧群、外侧群和后群。外部动脉穿入脑...
应用显微解剖方法观察了30例儿童脑延髓外部各群动脉的组成,并用透明法在立体解剖显微镜下观察了8例延髓内部各群动脉的形态特征、供应范围及其与外部动脉群的关系。延髓外部动脉分为前正中群、前外侧群、外侧群和后群。外部动脉穿入脑实质延续为内部相应的各群动脉。前正中群动脉供应中缝两侧包括舌下神经核、部分锥体束等结构。前外侧群动脉供应锥体束和下橄榄核。外侧群动脉供应延髓网状结构、脊丘束和迷走神经背核等。后群动脉至延髓上部逐渐消失,主要供应薄、楔束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
微动脉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脑桥内部的动脉供应和毛细血管构筑
被引量:
1
6
作者
刘勇
周敬德
+2 位作者
赵根然
房台生
马兆龙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0-13,共4页
采用血管灌注和透明切片,在立体解剖显微镜下对30例脑桥内部动脉的分群,经行分支和供应范围进行了观察。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算了脑桥内部主要神经核团和纤维束的毛细血管密度。脑桥内部前正中群有三组长动脉,分别由脚间窝下端,基底沟...
采用血管灌注和透明切片,在立体解剖显微镜下对30例脑桥内部动脉的分群,经行分支和供应范围进行了观察。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算了脑桥内部主要神经核团和纤维束的毛细血管密度。脑桥内部前正中群有三组长动脉,分别由脚间窝下端,基底沟中部和盲孔处穿入,这些动脉在向脑桥被盖部经行和分布的过程中,可形成多级直角分支,使之呈“垂柳状”外观。脑桥内部的毛细血管构筑,在透明切片上,可显示出神经结构的轮廓。其中上橄榄核的毛细血管密度最高,小脑上脚的毛细血管密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
动脉
毛细血管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马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
7
作者
姬西团
周敬德
+3 位作者
房台生
赵根然
刘勇
许彦钢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1-3,97,共4页
本实验用铸型扫描电镜法观察大鼠及幼儿海马内部微血管构筑。在人观察到典型的动脉及其分支;微动脉之间、微静脉之间及微动、静脉之间均有吻合;也见到静脉及其属支、毛细血管网及其吻合。另外观察到单个毛细血管分成两支且呈麻花状排列...
本实验用铸型扫描电镜法观察大鼠及幼儿海马内部微血管构筑。在人观察到典型的动脉及其分支;微动脉之间、微静脉之间及微动、静脉之间均有吻合;也见到静脉及其属支、毛细血管网及其吻合。另外观察到单个毛细血管分成两支且呈麻花状排列,同时见到微静脉与微动脉成1:3~4微血管单位及毛细血管前、后括约肌。大鼠与幼儿海马血管形态不尽相同,动脉在分支过程中常从较大的血管突然移行为较小血管,在较大的血管及血管分叉处平滑肌密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微血管构筑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脑内动脉分支的优化分析
8
作者
王增贤
周敬德
+1 位作者
房台生
许彦钢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293-296,共4页
本文用色素明胶动静脉连续灌注法和Murray氏最小能量原理。对人和SD大鼠脑切片上的动脉和微动脉的“Y”型分支结构进行了形态计量学研究。结果表明,人和大鼠脑内动脉分支结构基本符合最小能量原理,理论分析能够反映脑内动脉分支的形态...
本文用色素明胶动静脉连续灌注法和Murray氏最小能量原理。对人和SD大鼠脑切片上的动脉和微动脉的“Y”型分支结构进行了形态计量学研究。结果表明,人和大鼠脑内动脉分支结构基本符合最小能量原理,理论分析能够反映脑内动脉分支的形态特征。对人和鼠脑内动脉的分支特征进行比较,人脑内动脉的分支结构与鼠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更符合最优化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
动脉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外伤后基底节梗塞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
1
9
作者
信照亮
杨庆余
+1 位作者
郝孔志
房台生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388-390,共3页
采用经颈部向颅内插入及再拔出尼龙线的方法复制了鼠基底节梗塞,并观察了基底节区的血管密度。结合临床资料发现,外伤后基底节梗塞的发生与基底节区血管的构铸特点、颈总动脉(CCA)或(及)颈内动脉(ICA)的病变以及外伤对其...
采用经颈部向颅内插入及再拔出尼龙线的方法复制了鼠基底节梗塞,并观察了基底节区的血管密度。结合临床资料发现,外伤后基底节梗塞的发生与基底节区血管的构铸特点、颈总动脉(CCA)或(及)颈内动脉(ICA)的病变以及外伤对其的进一步影响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
脑梗塞
外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腹穿刺L_5/S_1椎间盘切吸术
被引量:
7
1
作者
生琦瑞
郑延波
王云强
王洪波
房台生
机构
烟台市毓璜顶医院
出处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8年第3期146-149,共4页
文摘
目的:探索对L5/S1椎间盘严重中央型、中央旁型突出或/和突出并迁移的有效治疗新途径,扩展介入治疗的适应症范围。材料与方法:通过对人体解剖动物实验和影像对照研究,自制和改良介入器械,采用消化道造影和下腹穿刺点加压法,经腹穿刺L5/S1椎间盘前部纤维环,建立通道行椎间盘切吸术。结果:本组32例,经腹椎间盘切吸均获成功,1例术中发生小肠损伤(穿孔),近中期显效率81.2%。结论:本疗法患者体位舒适,可避免腰肌和神经根损伤,术中钳端可行多角度钳取而且可穿过纤维环钳取椎管和椎间孔内之迁移椎间盘组织,具有损伤少,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为发病率高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种新的介入治疗途径。
关键词
椎间盘切吸术
经腹穿刺
L5/S1椎间盘
椎间盘突出症
介入治疗
消化道造影
神经根损伤
椎间盘组织
有效治疗
介入器械
对照研究
动物实验
人体解剖
小肠损伤
患者体位
椎间孔内
纤维环
中央型
适应症
加压法
穿刺点
显效率
Keywords
Translaparopuncture
Dissection and aspiration
Vertebral disc shift
Lumbar vertebra
分类号
R681.530.5 [医药卫生—骨科学]
R681.5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生儿大脑基底节区的血管构筑学和血管密度的图像分析研究
被引量:
20
2
作者
王增贤
周敬德
房台生
刘勇
机构
西安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
出处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文摘
用15例新鲜新生儿尸脑血管色素灌注标本,光镜下研究了基底节区的动脉来源和内部血管构筑,并用Leitz图像分析系统测算了基底节区各结构内的毛细血管密度.基底节区内各结构的毛细血管吻合成网,不同神经组织内血管网形成各异;不同神经结构内血管密度高低不等,毛细血管总面积占神经面积百分比、单位面积神经组织内毛细血管计数及毛细血管网平均孔径,在节内神经核分别为33.7±6.5%、372.90±22.17个/cm^2及40.24±13.15μm,在神经纤维区内分别为10.7±0.2%、201.36±7.00个/cm^2及130.45±9.31μm.各核团内血管密度显著高于神经纤维区内者.血管密度高低与神经组织结构、功能和代谢状态有关.
关键词
新生儿
基底节
血管
图像分析
大脑
Keywords
neonatal
basal ganglion
vessel
image analysis
分类号
R322.12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幼儿海马血管构筑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姬西团
周敬德
房台生
赵根然
许彦钢
机构
西安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出处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7-20,共4页
文摘
本文采用色素明胶灌注后肉眼及光镜观察,铸型扫描及图像分析对31例幼尸的海马血管构筑进行了研究.人海马血管主要来源于大脑后动脉,分海马前、中、后动脉,由其进一步发出海马内侧及外侧横行动脉供应海马本部与齿状回.海马内部存在着广泛的毛细血管前徵血管吻合和毛细血管网.海马前部毛细血管密度高于后部;内部以CA_2,CA_3区锥体层密度最高.扫描电镜下可见徵静脉与徵动脉以1∶4的关系构成徵血管单位,并见毛细血管前后括约肌.
关键词
海马
血管
荧光显微镜
形态学
Keywords
hippocampus
angioarchitecture
infants
分类号
R322.81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鞍区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
10
4
作者
周敬德
房台生
马兆龙
机构
西安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出处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6-10,共5页
文摘
选用40例成人尸头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对鞍区周围结构进行了观察。为经额和经蝶两种垂体手术径路提供了有关解剖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视交叉位置,82.5%属正常型,7.5%属后置型,均为经额径路的适应型。但前置型(10%)则不适应于经额径路施术;2.测量了两侧视神经颅内段内侧缘间距及夹角。间距及夹角越小,经额径路越难施行;3.两侧颈内动脉间距以平前床突平面处最窄;4.观察了各海绵间窦。出现率基底窦为100%,前间窦为75%,下间窦为40%后间窦为33.3%。在前、下间窦较大的个体施行经蝶径路可能出现困难。
关键词
蝶鞍
垂体
海绵窦
海绵间窦
Keywords
Sella Turcica
Pituitary Gland
Cavernous Sinus
Intercavernous Sinus
分类号
R339.146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延髓动脉的显微解剖观察
被引量:
3
5
作者
刘勇
周敬德
房台生
赵根然
马兆龙
机构
西安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出处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1-4,共4页
文摘
应用显微解剖方法观察了30例儿童脑延髓外部各群动脉的组成,并用透明法在立体解剖显微镜下观察了8例延髓内部各群动脉的形态特征、供应范围及其与外部动脉群的关系。延髓外部动脉分为前正中群、前外侧群、外侧群和后群。外部动脉穿入脑实质延续为内部相应的各群动脉。前正中群动脉供应中缝两侧包括舌下神经核、部分锥体束等结构。前外侧群动脉供应锥体束和下橄榄核。外侧群动脉供应延髓网状结构、脊丘束和迷走神经背核等。后群动脉至延髓上部逐渐消失,主要供应薄、楔束核等。
关键词
延髓
微动脉
解剖
Keywords
Medulla oblongata
Arteriole
分类号
R322.121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脑桥内部的动脉供应和毛细血管构筑
被引量:
1
6
作者
刘勇
周敬德
赵根然
房台生
马兆龙
机构
西安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出处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0-13,共4页
文摘
采用血管灌注和透明切片,在立体解剖显微镜下对30例脑桥内部动脉的分群,经行分支和供应范围进行了观察。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算了脑桥内部主要神经核团和纤维束的毛细血管密度。脑桥内部前正中群有三组长动脉,分别由脚间窝下端,基底沟中部和盲孔处穿入,这些动脉在向脑桥被盖部经行和分布的过程中,可形成多级直角分支,使之呈“垂柳状”外观。脑桥内部的毛细血管构筑,在透明切片上,可显示出神经结构的轮廓。其中上橄榄核的毛细血管密度最高,小脑上脚的毛细血管密度最低。
关键词
脑桥
动脉
毛细血管
图像分析
Keywords
pons, artery, capillaly, image analysis.
分类号
R322.81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马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
7
作者
姬西团
周敬德
房台生
赵根然
刘勇
许彦钢
机构
西安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出处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1-3,97,共4页
文摘
本实验用铸型扫描电镜法观察大鼠及幼儿海马内部微血管构筑。在人观察到典型的动脉及其分支;微动脉之间、微静脉之间及微动、静脉之间均有吻合;也见到静脉及其属支、毛细血管网及其吻合。另外观察到单个毛细血管分成两支且呈麻花状排列,同时见到微静脉与微动脉成1:3~4微血管单位及毛细血管前、后括约肌。大鼠与幼儿海马血管形态不尽相同,动脉在分支过程中常从较大的血管突然移行为较小血管,在较大的血管及血管分叉处平滑肌密集。
关键词
海马
微血管构筑
婴幼儿
Keywords
hippocampus
microvasculature
infant
rat
分类号
R329.4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脑内动脉分支的优化分析
8
作者
王增贤
周敬德
房台生
许彦钢
机构
西安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出处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293-296,共4页
文摘
本文用色素明胶动静脉连续灌注法和Murray氏最小能量原理。对人和SD大鼠脑切片上的动脉和微动脉的“Y”型分支结构进行了形态计量学研究。结果表明,人和大鼠脑内动脉分支结构基本符合最小能量原理,理论分析能够反映脑内动脉分支的形态特征。对人和鼠脑内动脉的分支特征进行比较,人脑内动脉的分支结构与鼠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更符合最优化原理。
关键词
脑
动脉
生物力学
Keywords
brain
arteries
biomechanies
分类号
R331.33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伤后基底节梗塞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
1
9
作者
信照亮
杨庆余
郝孔志
房台生
机构
西安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388-390,共3页
文摘
采用经颈部向颅内插入及再拔出尼龙线的方法复制了鼠基底节梗塞,并观察了基底节区的血管密度。结合临床资料发现,外伤后基底节梗塞的发生与基底节区血管的构铸特点、颈总动脉(CCA)或(及)颈内动脉(ICA)的病变以及外伤对其的进一步影响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基底节
脑梗塞
外伤
动物模型
Keywords
basal ganglion
cerebral infarction
injury
animal model
分类号
R651.150.6 [医药卫生—外科学]
R743.330.2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经腹穿刺L_5/S_1椎间盘切吸术
生琦瑞
郑延波
王云强
王洪波
房台生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生儿大脑基底节区的血管构筑学和血管密度的图像分析研究
王增贤
周敬德
房台生
刘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幼儿海马血管构筑研究
姬西团
周敬德
房台生
赵根然
许彦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鞍区显微外科解剖
周敬德
房台生
马兆龙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延髓动脉的显微解剖观察
刘勇
周敬德
房台生
赵根然
马兆龙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人脑桥内部的动脉供应和毛细血管构筑
刘勇
周敬德
赵根然
房台生
马兆龙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海马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
姬西团
周敬德
房台生
赵根然
刘勇
许彦钢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脑内动脉分支的优化分析
王增贤
周敬德
房台生
许彦钢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外伤后基底节梗塞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信照亮
杨庆余
郝孔志
房台生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