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需“吹毛”而“求疵”
- 1
-
-
作者
房亚田
-
机构
中国民兵杂志
-
出处
《编辑之友》
1986年第4期99-99,共1页
-
文摘
“吹毛求疵”的含义属贬义,比喻对人对事故意挑剔毛病,硬找差错。诚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些小疵如果无伤大体,尽可不必故意去挑,更不要硬找,以免把人弄得谨小慎微。作为报纸的编辑也不例外。然而,我又觉得编辑编稿确应有点“吹毛求疵”的精神。这是因为编辑担负着特殊的使命,编辑是报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最后一道把关人,通过这个关口,来稿上的东西就变成了报刊上的东西,通讯员的劳动就产生了社会效果。如果编辑因责任心不强,让一些差错和谬误出现在报刊上,就会直接影响社会,造成无法估量、甚至难以挽回的恶果。“吹毛求疵”原意是吹开皮上的毛,寻找皮上的毛病。语出《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编辑用“吹毛”的严细精神,把稿中的疵病找出来,消除它,怎么说也是一件好事,不能认为是鸡蛋里面找骨头,居心叵测,从而掩疵护短,拒绝改错,把该褒的做法当成该贬的行为来反对。
-
关键词
编辑工作
求疵
直接影响
方针政策
差错
报刊宣传
社会效果
疵病
把关人
韩非子
-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