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酱香型白酒中油味缺陷酒的感官特性及特征风味物质分析
1
作者 罗兰 黄张君 +6 位作者 戴秋涟 罗雪 马龙 吴奇霄 余松柏 冯治平 沈才洪 《酿酒科技》 2024年第3期65-73,共9页
以油味缺陷和正常风味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利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QDA)、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法(GC-FID)、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法(LC-MS)研究了其感官特性和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油味酒样的油味突出,曲... 以油味缺陷和正常风味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利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QDA)、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法(GC-FID)、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法(LC-MS)研究了其感官特性和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油味酒样的油味突出,曲香、花果香、甜香、陈香和酸味均低于正常酒样;对酒样中的81种主要风味成分进行准确定量分析,油味酒样的风味物质总含量略低于正常酒样,2种酒样间风味成分的量比关系存在差异;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2种酒样进行分类,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筛选出30种关键差异物质,亚油酸、亚油酸乙酯、油酸、乙偶姻、2,3-丁二酮等是构成酒体呈油味缺陷特征的重要因子。本研究为白酒异味成分分析及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借鉴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油味 感官定量描述分析 特征风味物质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茶香气特征定量描述分析和红茶香气风味轮的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戴秋涟 刘光钱 +5 位作者 张芮 牛曼思 屠婷瑶 王松涛 沈才洪 郑蕾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23年第6期103-108,175,共7页
采用基元语素提取的方法,结合感官审评与《茶叶审评术语》对红茶香气的主要基元语素进行提炼,得到与红茶相关的基元语素共39个,其中与香气类型相关描述词的共计32个,与香气浓度相关描述词的共7个。本研究对不同产地不同等级的共计60个... 采用基元语素提取的方法,结合感官审评与《茶叶审评术语》对红茶香气的主要基元语素进行提炼,得到与红茶相关的基元语素共39个,其中与香气类型相关描述词的共计32个,与香气浓度相关描述词的共7个。本研究对不同产地不同等级的共计60个红茶样品的香气特点进行感官描述分析,对描述词进行分类,通过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确定轮廓描述词可以对红茶的香气特征进行区分,基于此绘制了红茶香气风味轮,为红茶基本描述分析及红茶质量审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香气特征 感官定量描述分析 主成分分析 风味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法茶叶提取液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袁华伟 张敏琴 +9 位作者 刘钰洁 戴秋涟 张立强 尹礼国 魏琴 陈静 李莉 陈兴明 沈才洪 王松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81-287,共7页
为探究不同处理方法对茶叶提取液香气成分的影响,分别采用超声波和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辅助提取,结合GC-MS技术和感官评价对茶叶提取液进行香气特征和组分分析,利用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结合主成分分析探讨... 为探究不同处理方法对茶叶提取液香气成分的影响,分别采用超声波和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辅助提取,结合GC-MS技术和感官评价对茶叶提取液进行香气特征和组分分析,利用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结合主成分分析探讨提取液中关键香气物质。GC-MS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方法的茶叶提取液香气成分组成和含量有一定差异,共鉴定出87种化合物,共有香气物质58种,其中醇类物质最丰富,含量最高。OAV结果表明,β-紫罗兰酮、香叶醇、芳樟醇是主要的关键香气物质,以花香为主体香,反,反-2,4-癸二烯醛还赋予纤维素酶提取液浓郁的脂香。主成分分析发现,因关键香气物质不同使得4种提取液香气差异较大。感官评价表明,β-葡萄糖苷酶提取液的香气浓郁且持久性好,协调度高,层次感丰富。香气物质组成和含量的不同造成香气差异较大,以β-葡萄糖苷酶提取液的整体香气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提取液 处理方法 香气 感官评价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酒风味感官特征及其风味轮的构建 被引量:22
4
作者 郑蕾 屠婷瑶 +5 位作者 牛曼思 张应刚 戴秋涟 张芮 童钰琴 沈才洪 《酿酒科技》 2020年第9期50-57,73,共9页
露酒是我国四大酒种之一。目前露酒产业存在对露酒风味感官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的问题,造成露酒产品的开发设计与品评工作中面临诸多困难,因而对露酒风味轮的构建较为迫切。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露酒感官感受描述语和科学完善的风味尝评体系... 露酒是我国四大酒种之一。目前露酒产业存在对露酒风味感官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的问题,造成露酒产品的开发设计与品评工作中面临诸多困难,因而对露酒风味轮的构建较为迫切。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露酒感官感受描述语和科学完善的风味尝评体系。研究建立了20人感官品评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风味参比样培训,对41款国内主要的不同风格的露酒进行感官评价,分别计算各个酒样的M值,得到41款露酒的风味感官描述语,并进行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对感官描述语进行筛选、归类,确定了能够基本表征当前市场上露酒风味特点的11个香气轮廓描述语和5个口感轮廓描述语,及最外层感官描述词122个。本研究首次绘制出中国露酒风味轮,试行结果对我国露酒产品研发与尝评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开启了露酒风味化学研究的新方向,从而为推动中国露酒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酒 感官特征 描述语 风味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型米酒感官风味特征及其风味轮的构建 被引量:8
5
作者 屠婷瑶 贾俊杰 +9 位作者 牛曼思 郑蕾 戴秋涟 童钰琴 刘光钱 杨舒淋 罗雪 张芮 沈才洪 王松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45,共6页
发酵型米酒作为我国的传统酿造酒之一,其感官风味特征系统性评价体系研究较为滞后,风味轮感官术语体系尚未建立。该研究通过建立10人专业品评小组,对31款来自不同产地、不同风格的发酵型米酒进行感官评价,应用M值、多元统计方法对描述... 发酵型米酒作为我国的传统酿造酒之一,其感官风味特征系统性评价体系研究较为滞后,风味轮感官术语体系尚未建立。该研究通过建立10人专业品评小组,对31款来自不同产地、不同风格的发酵型米酒进行感官评价,应用M值、多元统计方法对描述语进行筛选、归类,确定了能够基本表征当前市场上发酵型米酒风味轮廓的主要描述语,包括16个香气轮廓描述语、7个口感轮廓描述语及87个最外层感官描述词,绘制出了发酵型米酒风味轮,为发酵型米酒感官风味评价系统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型米酒 风味轮 感官定量描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一地区中温和高温大曲理化性质及真菌群落组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阳 牛曼思 +3 位作者 戴秋涟 李姝 沈才洪 王松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50-159,共10页
为减少季节、地域等因素的干扰,探究不同顶温控制策略对大曲真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主要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集自同一优质白酒核心产区的中温及高温大曲的真菌群落进行了解析与比较,并结合冗余分析评估了大曲真菌群落与主要理化指标... 为减少季节、地域等因素的干扰,探究不同顶温控制策略对大曲真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主要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集自同一优质白酒核心产区的中温及高温大曲的真菌群落进行了解析与比较,并结合冗余分析评估了大曲真菌群落与主要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温大曲整体真菌数量(由ITS1区rDNA拷贝数表征)少于中温大曲,但前者中的真菌群落在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上整体高于后者。嗜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毕赤酵母菌属(Pichia)、曲霉菌属(Aspergillus)、根霉菌属(Rhizopus)在中温大曲中占比更高,其中以橙色嗜热子囊菌(Thermoascus aurantiacus)为绝对优势菌;嗜热丝孢菌属(Thermomyces)、埃默森罗萨氏菌属(Rasamsonia)、红曲霉菌属(Monascus)、丝衣霉菌属(Byssochlamys)在高温大曲中占比更高,其中以疏绵状嗜热丝孢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为绝对优势菌。根据随机森林预测模型,最能解释两类大曲菌群差异的前十个关键ASV分别归属于坚脆嗜热子囊菌(Thermoascus crustaceus)(5个)、Thermomyces spp.(4个)、Thermoascus aurantiacus(1个)三大类群。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在两类大曲中,Aspergillus、Rasamsonia、生丝毕赤酵母属(Hyphopichia)均与糖化力呈正相关,Pichia均与酸度呈强正相关,Thermoascus均与水分呈现强正相关。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不同发酵顶温大曲的真菌群落多样性及标志物种,另探究了大曲真菌群落与主要理化指标的相关性,为制曲工艺优化和功能菌株筛选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增子测序 大曲 真菌多样性 温度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