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皖豆系列无公害大豆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戴瓯和 张磊 +1 位作者 黄志平 胡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1期60-61,共2页
安徽省淮北平原光热水资源丰富 ,是种植无公害大豆的最佳地方。按照无公害大豆所提出的技术和产品标准组织生产 ,大力推广皖豆系列品种 ,可有效地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笔者介绍了无公害大豆产品的标准 ,无公害大豆的栽培技术 。
关键词 无公害大豆 标准 淮北平原 栽培技术 品种 皖豆系列品种 基地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大豆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戴瓯和 张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3年第2期177-179,共3页
选用蛋白质含量高达47%的夏大豆新品种皖豆10号,推行以高肥稀植(每亩14千株)为中心的综合配套技术,如增施有机肥,以磷增氮,精量点播,深沟畦田,综合灭草和防治主要病虫害等,可获亩产250公斤左右的产量,显著提高种豆效益。
关键词 大豆 稀植 栽培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大豆蛋白资源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戴瓯和 周守年 刘金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0年第3期224-228,共5页
据分析102个栽培大豆品种和48份野生大豆材料,在地跨29-35°N之间的安徽省,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和品种原产地的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9838.野生大豆蛋白含量与原产地纬度相关不明显,呈马鞍形分布,峰值出现在32°N地区... 据分析102个栽培大豆品种和48份野生大豆材料,在地跨29-35°N之间的安徽省,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和品种原产地的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9838.野生大豆蛋白含量与原产地纬度相关不明显,呈马鞍形分布,峰值出现在32°N地区.这个结果为栽培大豆起源于黄淮流域的论点提供了某些旁证,也给我们创造了有利条件来提高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但我省大豆品种资源的含硫氨基酸含量较低,可能与蛋白质含量高有关.因此,欲提高安徽省高蛋白大豆品种中含硫氨基酸在氨基酸总量中的比值,拟需引进新种质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蛋白 种质资源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豆系列3000kg/hm^2无公害大豆栽培模式及调控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戴瓯和 张磊 +1 位作者 黄志平 胡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1期56-57,59,共3页
在皖豆 2 1、皖豆 16、合豆 1号、合豆 2号品种成果转化过程中 ,根据近年在安徽省阜南县示范基地试验结果 ,研制出一套适于淮北获得单产 3 0 0 0kg/hm2 无公害大豆的栽培模式。该模式是由大豆生长发育系列和栽培技术规程构成的 ,并通过... 在皖豆 2 1、皖豆 16、合豆 1号、合豆 2号品种成果转化过程中 ,根据近年在安徽省阜南县示范基地试验结果 ,研制出一套适于淮北获得单产 3 0 0 0kg/hm2 无公害大豆的栽培模式。该模式是由大豆生长发育系列和栽培技术规程构成的 ,并通过各生育阶段形态变化的状况 ,反馈并衡量栽培技术规程的使用效果 ,使这个模式呈现一个整体、互动、协调、高效的运转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控策略 大豆 栽培模式 无公害栽培 皖豆系列品种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三系选育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戴瓯和 张磊 +1 位作者 黄志平 李杰坤 《大豆通报》 2001年第6期10-10,共1页
大豆雄性不育三系选育方法 ;首先测交父本必须是真正纯合的材料 ;选用地域或类型差异显著的父本配制组合 ,更易筛选出强优组合 ;采用分期播种方法 。
关键词 大豆 不育三系 选育方法 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豆2号(蒙91-413)大豆新品种的选育 被引量:44
6
作者 张磊 戴瓯和 +2 位作者 黄志平 李杰坤 张丽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1期54-55,共2页
合豆 2号是以皖豆 16经等离子处理后的突变株为母本 ,与豫豆 10号有性杂交育成的夏大豆新品种。 2a国家黄淮区试平均单产 2 75 8.84kg/hm2 ,比对照品种中豆 2 0增产 7.2 4% ;生产试验平均单产 2 70 4.8kg/hm2 ,比对照中豆 2 0增产 9.76... 合豆 2号是以皖豆 16经等离子处理后的突变株为母本 ,与豫豆 10号有性杂交育成的夏大豆新品种。 2a国家黄淮区试平均单产 2 75 8.84kg/hm2 ,比对照品种中豆 2 0增产 7.2 4% ;生产试验平均单产 2 70 4.8kg/hm2 ,比对照中豆 2 0增产 9.76%。该品种蛋白质含量 42 .2 4% ,脂肪含量 2 0 .78% ,生育期 10 5d ,抗病、抗倒伏 ,抗旱耐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合豆2号品种 选育报告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蛋白大豆新品种皖豆24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丽亚 李杰坤 +3 位作者 黄志平 戴瓯和 胡晨 张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4期646-647,共2页
皖豆 2 4号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以 (山东 85 0 2×南 88-2 17)× (蒙 84-2 0×阜 812 8-1)通过有性复合杂交选育的高产、大粒、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 2 0 0 1~ 2 0 0 2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 ,2年平均产量 3 0 44 ... 皖豆 2 4号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以 (山东 85 0 2×南 88-2 17)× (蒙 84-2 0×阜 812 8-1)通过有性复合杂交选育的高产、大粒、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 2 0 0 1~ 2 0 0 2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 ,2年平均产量 3 0 44 .1kg/hm2 ,比中豆 2 0 (CK)增产 7.17%。2 0 0 2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2 992 .2 0kg/hm2 ,比中豆 2 0 (CK)增产 9.5 5 %。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抗病、抗倒伏、高产稳产 ,蛋白质含量 46.2 0 % ,脂肪含量 2 1.2 2 % ,生育期 10 3d ,籽粒大 ,商品性好。 2 0 0 3年 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皖豆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蛋白大豆 皖豆24号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型杂交大豆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磊 黄志平 +2 位作者 李杰坤 胡晨 戴瓯和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21,共5页
用M型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测配的37个杂交组合的F1籽粒及其相应父本进行品质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与油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628 );杂交大豆的蛋白质和油分含量与父本及中亲值相比,具有一定的正向优势,... 用M型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测配的37个杂交组合的F1籽粒及其相应父本进行品质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与油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628 );杂交大豆的蛋白质和油分含量与父本及中亲值相比,具有一定的正向优势,其杂种优势与父本含量的高低呈显著负相关;杂交大豆在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蛋白质和油分含量趋于中亲值,且比父本略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大豆 蛋白质含量 油分含量 杂种优势 杂交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雄性不育突变体Wh921及其杂种优势初步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磊 黄志平 +1 位作者 李杰坤 戴瓯和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0-23,共4页
经碘液染色测定Wh921雄性不育度达98%左右,柱头活力测定和人工授粉结荚率测定,不育株雌性可育性正常,但略逊于同胞可育株;自然授粉后代育性分离结果表明,Wh921不育性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不育株与6个品种测交,籽粒... 经碘液染色测定Wh921雄性不育度达98%左右,柱头活力测定和人工授粉结荚率测定,不育株雌性可育性正常,但略逊于同胞可育株;自然授粉后代育性分离结果表明,Wh921不育性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不育株与6个品种测交,籽粒产量超亲优势达40%;分枝数优势>茎粗>主茎节数>株高;单株荚数优势>单株粒重>百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雄性不育 突变体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三系配套及强优组合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磊 戴瓯和 +2 位作者 黄志平 李杰坤 张丽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1期16-17,22,共3页
通过栽培大豆品种间杂交育成的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 ,雌雄育性稳定 ,农艺性状优良 ,可在黄淮地区直接使用。W931A的雄性不育是属配子体不育类型 ,用它作亲本育成 3个增产幅度达 2 9%~ 46
关键词 大豆 质核互作 雄性不育 三系配套 强优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大豆MN413单产4726kg/hm^2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杰坤 张磊 +1 位作者 戴瓯和 黄志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1期34-35,共2页
该研究利用具有特异株型的夏大豆高产种质MN413,在黄淮地区 (安徽蒙城 )获得亩产单产 472 6kg/hm2 的籽粒产量。其植株形态表现为 :根系特别发达 ,高抗倒伏 ;株型收敛紧凑 ;植株繁茂 ,主茎节数适中 ,有效节数多。其高产栽培的技术核心... 该研究利用具有特异株型的夏大豆高产种质MN413,在黄淮地区 (安徽蒙城 )获得亩产单产 472 6kg/hm2 的籽粒产量。其植株形态表现为 :根系特别发达 ,高抗倒伏 ;株型收敛紧凑 ;植株繁茂 ,主茎节数适中 ,有效节数多。其高产栽培的技术核心是 :生育前期抓壮苗匀植群体 ;中后期抓生长调节和营养运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超高产栽培技术 MN413 品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合豆1号大豆新品种选育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磊 戴瓯和 +1 位作者 李杰坤 黄志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2期175-176,共2页
合豆 1号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用蒙 84 2 0为母本 ,油 88 8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 1997~ 1999年参加国家黄淮片大豆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产量 2 390 .6kg/hm2 ,比CK中豆 19增产 8.0 4%。 1999年参加国家黄淮片大豆品种生产试验... 合豆 1号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用蒙 84 2 0为母本 ,油 88 8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 1997~ 1999年参加国家黄淮片大豆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产量 2 390 .6kg/hm2 ,比CK中豆 19增产 8.0 4%。 1999年参加国家黄淮片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2 417.1kg/hm2 ,比CK中豆 19增产 13 .86 %。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抗病、耐旱、抗倒伏、高产稳产。蛋白质含量41.0 5 % ,脂肪含量 2 0 .38% ,生育期 10 0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合豆1号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试验示范 栽培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立优质毛豆品牌 推进安徽省毛豆生产产业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丽亚 戴瓯和 +2 位作者 黄志平 李杰坤 张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1期132-133,共2页
对安徽省毛豆生产发展的主要原因、毛豆生产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论述。提出了发展我省毛豆生产要树立安徽优质毛豆的名牌 ,抢占国内外主要毛豆市场 ,实现规范化栽培和规模化经营的 6项对策。
关键词 毛豆 产业化 发展对策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豆系列大豆品种系谱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磊 戴瓯和 +1 位作者 朱国富 黄志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2期139-140,142,共3页
对安徽省 80~ 90年代通过审定命名的“皖豆”系列 19个大豆品种的系谱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认为皖豆系列大豆的核心亲本是徐豆 1号 (占 68 4 2 %)和 5 8-161(占 5 2 63 %) ,核心亲本的应用虽然育成了与当地生态条件相适应的品种 ,品种... 对安徽省 80~ 90年代通过审定命名的“皖豆”系列 19个大豆品种的系谱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认为皖豆系列大豆的核心亲本是徐豆 1号 (占 68 4 2 %)和 5 8-161(占 5 2 63 %) ,核心亲本的应用虽然育成了与当地生态条件相适应的品种 ,品种间血缘关系的相近又意味着遗传基础的狭窄 ,这可能是大豆有性杂交育种产量没有重大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后在育种亲本组配上 ,充分利用本省丰富的大豆资源特别是高蛋白资源 ,以现有育成品种和当地优良地方品种为基础 ,结合引进和利用国内外优异种质资源 ,开展有性杂交和理化诱变 ,拓宽遗传基础 ,提高品种的生产潜力和适应性。同时还要大胆创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系谱 皖豆系列 品种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豆系列高产优质多抗夏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与示范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磊 戴瓯和 +4 位作者 黄志平 李杰坤 张丽亚 戴艳 胡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1期52-53,共2页
以新育成的MN 413、合豆 1号、皖豆 2 1等 3个品种为载体 ,将多项先进实用的栽培技术组装配套。提出模式化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以 3个 70 0hm2 示范片和 3个良种繁殖农场为基地 ,通过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及示范基点的具体实施和展示 ... 以新育成的MN 413、合豆 1号、皖豆 2 1等 3个品种为载体 ,将多项先进实用的栽培技术组装配套。提出模式化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以 3个 70 0hm2 示范片和 3个良种繁殖农场为基地 ,通过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及示范基点的具体实施和展示 ,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 ,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区域试验 夏大豆 皖豆系列品种 产业化 生产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大豆3000kg/hm^2栽培技术指标与技术操作规程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磊 戴瓯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1期58-59,共2页
根据沿淮淮北地区夏大豆生产情况和多年研究结果 ,提出了以土壤、光温、品种、播种期、群体结构、产量结构 ,供水肥指标等为主要内容的夏大豆单产 3 0 0 0kg/hm2 的高产栽培技术指标。较详细介绍了实现上述指标的技术操作规程 ,内容规... 根据沿淮淮北地区夏大豆生产情况和多年研究结果 ,提出了以土壤、光温、品种、播种期、群体结构、产量结构 ,供水肥指标等为主要内容的夏大豆单产 3 0 0 0kg/hm2 的高产栽培技术指标。较详细介绍了实现上述指标的技术操作规程 ,内容规范明了 ,可操作性强 ,供沿淮夏大豆产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高产栽培 技术指标 操作规程 淮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估大豆品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周守年 戴瓯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1年第1期24-28,共5页
本文利用大豆区域试验资料探讨了灰色关联分析法在新品种综合评估中的应用.通过分析表明,这种综合评估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较一致.同时认为,在育种上按性状的重要程度赋于不同权重的方法,可提高选择效果.
关键词 灰色关联法 大豆 品种 综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大豆生产发展概况及其特点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磊 戴瓯和 +1 位作者 朱国富 韩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1期118-119,122,共3页
概述了安徽省大豆种植的分布和区划以及建国后 5 0a的大豆生产发展概况 ,较详细论述了安徽省大豆生产的九大特点 :( 1)大豆种植遍布全省 ;( 2 )以夏大豆生产为主 ;( 3 )以一年多熟制为主 ;( 4 )是我国高蛋白大豆主产区 ;( 5 )集约化水... 概述了安徽省大豆种植的分布和区划以及建国后 5 0a的大豆生产发展概况 ,较详细论述了安徽省大豆生产的九大特点 :( 1)大豆种植遍布全省 ;( 2 )以夏大豆生产为主 ;( 3 )以一年多熟制为主 ;( 4 )是我国高蛋白大豆主产区 ;( 5 )集约化水平较低 ,种植分散 ,品种类型多 ;( 6)加工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 ;( 7)品种资源丰富 ;( 8)大豆育种水平先进 ;( 9)大豆栽培新技术的推广促进了生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生产 特点 安徽 生产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孢囊线虫病夏大豆皖豆16号的选育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磊 戴瓯和 +1 位作者 刘玉梅 陈品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7年第2期136-137,共2页
皖豆16号是以科系8号×徐豆1号有性杂交,在病圃和病区自然发病条件下,通过选择压力选育出的抗大豆孢囊线虫病夏大豆新品种。单产2500kg/hm2,适于沿淮、淮北地区种植,特别是在重病区种植增产效果更明显。亚有限结... 皖豆16号是以科系8号×徐豆1号有性杂交,在病圃和病区自然发病条件下,通过选择压力选育出的抗大豆孢囊线虫病夏大豆新品种。单产2500kg/hm2,适于沿淮、淮北地区种植,特别是在重病区种植增产效果更明显。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0cm,紫花,灰茸毛,黄粒,3、4粒荚多,百粒重20~22g,蛋白质含量45.1%,脂肪含量21.4%,生育期100d,喜肥水,不早衰,抗倒伏,不裂荚,适宜播期6月上、中旬,密度22.5~27.0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孢囊线虫病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新品种皖豆19选育报告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国富 戴瓯和 张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8年第3期231-232,共2页
皖豆19是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经多年连续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熟期适中、稳产性好,产量达3000kg/hm2。株高60cm上下,有限结荚习性,属多花序多荚型品种(顶部),百粒重13.5g左右,蛋白质含量... 皖豆19是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经多年连续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熟期适中、稳产性好,产量达3000kg/hm2。株高60cm上下,有限结荚习性,属多花序多荚型品种(顶部),百粒重13.5g左右,蛋白质含量45.98%,脂肪含量18.22%。其适宜的播期是6月5日~6月15日,最佳播期是6月10日前。适宜推广区域是沿淮、淮北地区。密度以30~40万株/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 选育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