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位和B掺杂对Si在石墨烯上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戴宪起 李艳慧 +1 位作者 赵建华 唐亚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9-373,共5页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空位和B替位掺杂对Si在石墨烯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完整的石墨烯结构,Si吸附在桥位最稳定,Si吸附改变了石墨烯中C原子的自旋性质;空位和B替位掺杂均加强了Si在缺陷处的吸附,空位对Si在石墨...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空位和B替位掺杂对Si在石墨烯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完整的石墨烯结构,Si吸附在桥位最稳定,Si吸附改变了石墨烯中C原子的自旋性质;空位和B替位掺杂均加强了Si在缺陷处的吸附,空位对Si在石墨烯上吸附的影响相对较大;B掺杂改变了Si的稳定吸附位置(由桥位移到顶位);Si在空位和B掺杂石墨烯上吸附,体系不具有磁性;B掺杂提高了石墨烯体系的导电性能;单空位缺陷不易形成,结构不稳定,B掺杂结构相对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空位缺陷 B掺杂 吸附 SI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陷对Pt在石墨烯上吸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戴宪起 唐亚楠 赵建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37-941,共5页
本文利用第一原理方法计算了空位缺陷和硼(B)掺杂时对Pt在graphene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Pt在graphene上吸附的稳定位置是Pt吸附在桥位;悬挂键的存在极大的增强了Pt在graphene空位处的吸附;B替位掺杂有利于Pt原子在杂质附近的吸附.
关键词 graphene 空位缺陷 B掺杂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对O吸附在ZnO(0001)面上的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戴宪起 田勋康 韦俊红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3-196,共4页
本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Pd在ZnO(0001)面上的吸附、Pd对O吸附的影响及Pd替代表面Zn原子能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Pd的吸附位置不随覆盖度变化,Pd稳定吸附位为H3位;(2)Pd在1/4单层吸附时比1个单层吸附时稳定;(3)Pd的存在增强了氧在ZnO... 本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Pd在ZnO(0001)面上的吸附、Pd对O吸附的影响及Pd替代表面Zn原子能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Pd的吸附位置不随覆盖度变化,Pd稳定吸附位为H3位;(2)Pd在1/4单层吸附时比1个单层吸附时稳定;(3)Pd的存在增强了氧在ZnO(0001)面上的吸附,O原子可以扩散到Pd吸附层的下,Pd处于最上面,具有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度 PD ZNO 吸附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001)表面In量子线的第一原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戴宪起 琚伟伟 +1 位作者 吴新华 李同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73-678,共6页
利用第一原理理论研究了金属In在Si(001)表面吸附的原子结构.结果表明,In原子的吸附不破坏衬底Si的二聚体化学键.在低覆盖率时,In原子在Si(001)衬底上形成有序量子线,取向沿衬底Si的二聚体化学键方向.计算结果显示相邻In线之间不存在排... 利用第一原理理论研究了金属In在Si(001)表面吸附的原子结构.结果表明,In原子的吸附不破坏衬底Si的二聚体化学键.在低覆盖率时,In原子在Si(001)衬底上形成有序量子线,取向沿衬底Si的二聚体化学键方向.计算结果显示相邻In线之间不存在排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线 第一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CO、NO在Ni、Pt(111)面上吸附结构研究
5
作者 戴宪起 危书义 张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257-259,共3页
利用紧束缚模型和单电子理论研究了H、O、CO和NO在Ni(111)和Pt(111)面上的吸附特性及吸附层结构,结果表明:在Ni、Pt面上吸附质间的间接相互作用能随着吸附质间的距离呈振荡性衰减趋势,在不同覆盖度下具有不... 利用紧束缚模型和单电子理论研究了H、O、CO和NO在Ni(111)和Pt(111)面上的吸附特性及吸附层结构,结果表明:在Ni、Pt面上吸附质间的间接相互作用能随着吸附质间的距离呈振荡性衰减趋势,在不同覆盖度下具有不同的吸附结构,其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相互作用 吸附结构 覆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体系催化性能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唐亚楠 陈卫光 +2 位作者 李成刚 潘立军 戴宪起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1-716,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单个CO和O2气体分子在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表面的吸附和反应过程.结果表明:空位缺陷结构的石墨烯能够提高金属原子的稳定性,金属原子掺杂的石墨烯体系能够调控气体分子的吸附特性.通入混合的C...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单个CO和O2气体分子在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表面的吸附和反应过程.结果表明:空位缺陷结构的石墨烯能够提高金属原子的稳定性,金属原子掺杂的石墨烯体系能够调控气体分子的吸附特性.通入混合的CO和O2作为反应气体,石墨烯表面容易被吸附性更强的O2分子占据,进而防止催化剂的CO中毒.此外,对比分析两种催化机理(Langmuir-Hinshelwood和Eley-Rideal)对CO氧化反应的影响.与其它金属原子相比,Al原子掺杂的石墨烯体系具有极低的反应势垒(<0.4 e V),更有助于CO氧化反应的迅速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金属原子修饰的石墨烯 气体吸附 催化氧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吸附诱发ZnO(10■0)表面的金属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亚明 戴宪起 +1 位作者 姚树文 侯振雨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93-2296,共4页
采用基于广义梯度近似的投影缀加平面波赝势和周期性边界条件的超晶胞模型,用第一原理方法计算并分析了H在ZnO(10■0)面上的吸附能、态密度和能带结构.结果表明:1)H单原子吸附时,H在ZnO(10■0)面上的吸附(用ZnO(10■0)-H表示)只形成OH... 采用基于广义梯度近似的投影缀加平面波赝势和周期性边界条件的超晶胞模型,用第一原理方法计算并分析了H在ZnO(10■0)面上的吸附能、态密度和能带结构.结果表明:1)H单原子吸附时,H在ZnO(10■0)面上的吸附(用ZnO(10■0)-H表示)只形成OH原子团,没有ZnH出现;面上剩余的Zn悬挂键导致此面显示出很强的金属性.DOS和能带分析显示导带(CB)底的Zn4s态得到电子,向下移动导致价带导带在禁带中出现交叠,呈现明显金属化.2)双H在ZnO(10■0)面上的吸附用ZnO(10■0)-2H表示,在ZnO(10■0)-2H吸附面上,2H分别吸附在O、Zn上,饱和了面上的两个悬挂键,DOS和能带分析显示ZnO(10■0)-2H吸附面与清洁ZnO(10■0)面大致相同,均为绝缘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原理 金属化 ZNO H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度对化学吸附的影响
8
作者 危书义 戴宪起 张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255-256,共2页
运用格林函数方法,在紧束缚近似下讨论了一氧化碳在具有面心立方结构金属(Ni,Pd,Pt)密排面上的化学吸附能随覆盖度θ的变化关系,并与实验值作了比较。
关键词 覆盖度 化学吸附 格林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合成ZnO压敏陶瓷材料烧结缺陷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邢怀民 张瑞英 +3 位作者 戴宪起 程国生 朱铭炜 张金仓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5-67,共3页
研究了湿法合成ZnO压敏陶瓷材料的烧结缺陷.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有两类微空洞型缺陷存在,它们分别由存在于晶粒表面的ZnO和晶界中的Bi_2O_3分解挥发产生,这种缺陷的存在是造成ZnO晶粒极向生长的主要原因。同时讨论了烧结缺陷... 研究了湿法合成ZnO压敏陶瓷材料的烧结缺陷.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有两类微空洞型缺陷存在,它们分别由存在于晶粒表面的ZnO和晶界中的Bi_2O_3分解挥发产生,这种缺陷的存在是造成ZnO晶粒极向生长的主要原因。同时讨论了烧结缺陷的产生机理及其对压敏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敏陶瓷 湿法合成 烧结缺陷 氧化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与氧在过渡金属fc(111)面共吸附研究
10
作者 张建平 宋风忠 +1 位作者 危书义 戴宪起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239-240,共2页
利用单电子量子理论研究了H+O、CO+O和NO+O在Ni(111)和Pt(111)面上的共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小分子与O最可几共吸附的位置,Pt对CO+O共吸附CO与O相互作用能的影响较大,而Ni则对NO+O的影响... 利用单电子量子理论研究了H+O、CO+O和NO+O在Ni(111)和Pt(111)面上的共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小分子与O最可几共吸附的位置,Pt对CO+O共吸附CO与O相互作用能的影响较大,而Ni则对NO+O的影响较大,这说明不同的反应物对催化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吸附 间接相互作用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Gel法制备Y系高温超导材料及烧结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靳建华 白炳贤 +2 位作者 戴宪起 冯妹引 张金仓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4-47,共4页
介绍了YBa_2Cu_3O_(7-δ)(Y-123)和F掺杂的YBa_2Cu_3F_(0.6)O_(7-δ)(Y(F)-123)高Tc超导材料的Sol-Gel法制备,井对烧结条件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超导材料 烧结 高TC 溶胶凝胶法 钆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the SnSe–metal contacts:First-principles study
12
作者 戴宪起 王小龙 +1 位作者 李伟 王天兴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473-477,共5页
The geometries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SnSe/metal contact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first-principles calcula- 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geometries of monolayer SnSe were affected slightly when SnSe adsorbs on... The geometries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SnSe/metal contact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first-principles calcula- 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geometries of monolayer SnSe were affected slightly when SnSe adsorbs on M (M = Ag,Au,Ta) substrate.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free-standing monolayer SnSe, the adsorbed SnSe undergoes a semiconductor- to-metal transition. The potential difference AV indicates that SnSefra contact is the best candidate for the Schottky contact of the three SnSe/M contacts. Two types of current-in-plane (CIP) structure, where a freestanding monolayer SnSe is con- nected to SnSe/M, are identified as the n-type CIP structure in SnSe/Ag contact and p-type CIP structure in SnSe/Au and SnSe/Ta contact. The results can stimulate further investigation for the multifunctional SnSe/metal cont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RST-PRINCIPLES monolayer SnSe metal-semiconductor contact current-in-plane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uctures of Pt clusters on graphene doped with nitrogen,boron,and silicon:a theoretical study
13
作者 戴宪起 唐亚楠 +4 位作者 戴雅薇 李艳慧 赵建华 赵宝 杨宗献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5期335-341,共7页
The structures of Pt clusters on nitrogen-, boron-,silicon- doped graphenes are theoretically studied using densityfunctional theory. These dopants (nitrogen, boron and silicon) each do not induce a local curvature ... The structures of Pt clusters on nitrogen-, boron-,silicon- doped graphenes are theoretically studied using densityfunctional theory. These dopants (nitrogen, boron and silicon) each do not induce a local curvature in the graphene and the doped graphenes all retain their planar form. The formation energy of the silicon-graphene system is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nitrogen-, boron-doped graphenes, indicating that the silicon atom is easier to incorporate into the graphene. All the substitutional impurities enhanc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t atom and the graphene. The adsorption energy of a Pt adsorbed on the silicon-doped graphene is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n the nitrogen-and boron-doped graphenes. The doped silicon atom can provide more charges to enhance the Pt-graphene interac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Pt clusters each with a large size. The stable structures of Pt clusters on the doped-graphenes are dimeric, triangle and tetrahedron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t coverage. Of all the studied structures, the tetrahedron is the most stable cluster which has the least influence on the olanar surface of doned-graoh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RST-PRINCIPLES DOPING clusters structure GRAPHE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trogen Adatom Diffusion on a Ga-Rich GaN (0001) Surface
14
作者 戴宪起 吴华生 +2 位作者 谢茂海 徐世红 唐叔贤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27-529,共3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掺杂对α-石墨炔表面吸附H2O,H,O和OH的电子性质和磁性的影响
15
作者 李慧婷 马亚强 戴宪起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94-900,共7页
石墨炔是一种新型的二维(2D)碳的同素异形体,炔键单元的高活性使其在小分子吸附方面相比石墨烯更具优势.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H 2 O和H、O及OH分别在原始的和掺杂了N原子的α-石墨炔上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N掺杂和小分... 石墨炔是一种新型的二维(2D)碳的同素异形体,炔键单元的高活性使其在小分子吸附方面相比石墨烯更具优势.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H 2 O和H、O及OH分别在原始的和掺杂了N原子的α-石墨炔上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N掺杂和小分子吸附能够改变α-石墨炔的电子结构和磁性.N原子掺杂后α-石墨炔对小分子的吸附能力明显增强.H、O原子和OH吸附在N原子掺杂体系前后表现出明显的磁性差异:H原子和OH吸附在纯净的α-石墨炔上体系显示磁性,N原子掺杂后,磁性消失;而O原子则是吸附在纯净的α-石墨炔上未表现出磁性,N原子掺杂后,体系出现磁性.此外,α-石墨炔对水分子的吸附作用较弱,受范德瓦耳斯作用影响较大,属于物理吸附.本研究将为α-石墨炔中N杂质检测以及α-石墨炔基气体传感器的设计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石墨炔 掺杂 吸附 电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