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8月6日山东平原M_(S)5.5地震震源参数分析
1
作者 李翠芹 郑建常 +1 位作者 张正帅 戴宗辉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340,共7页
基于Brune模型,使用高频截止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得到2023年8月6日山东省德州市平原M_(S)5.5主震及部分M_(L)≥2.0余震的震源谱的特征参数,对不同震源参数之间的定标关系以及视应力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显示:(1)主震视应力约为1.... 基于Brune模型,使用高频截止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得到2023年8月6日山东省德州市平原M_(S)5.5主震及部分M_(L)≥2.0余震的震源谱的特征参数,对不同震源参数之间的定标关系以及视应力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显示:(1)主震视应力约为1.71 MPa,应力降约为3.51 MPa,矩震级为5.2,拐角频率约为0.58 Hz;(2)平原地震序列视应力与震级存在线性关系,可表示为:lg δ_(app)=0.64M_(L)+2.92;(3)余震视应力随时间发展逐渐减小,38次余震的视应力均小于0.15 MPa,低于鲁西地区小震平均视应力(0.1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M_(S)5.5地震 视应力 震源参数 拐角频率 鲁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山东平原M_(S)5.5地震余震检测及发震构造研究
2
作者 戴宗辉 郑建常 +3 位作者 周连庆 曲均浩 王鹏 尹迪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5-937,共13页
2023年8月6日山东省平原县发生M_(S)5.5地震,由于地震发生在少震区且有感范围较大,此次地震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了分析此次地震序列的余震活动特征和发震构造,本文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利用2023年8月6日至31日的连续波形数据,对8月6日山东平... 2023年8月6日山东省平原县发生M_(S)5.5地震,由于地震发生在少震区且有感范围较大,此次地震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了分析此次地震序列的余震活动特征和发震构造,本文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利用2023年8月6日至31日的连续波形数据,对8月6日山东平原M_(S)5.5地震序列进行余震检测,并结合地震精定位、震源机制解和区域应力场的反演结果,分析了此次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及孕震动力学机制.精定位结果表明,余震序列大致沿NE向展布,且表现出由主震震源位置向NE和地表方向迁移的特征;同时,在17~22 km深度还存在“双破裂”现象.震源机制解的NE走向节面与陵县—冠县断裂走向基本一致,结合精定位结果,认为陵县—冠县断裂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区域构造应力场显示,震源区受控于NEE向水平挤压和NNW向水平拉张的构造应力作用,在该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发震断裂发生以右旋走滑为主的单侧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双差定位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背景噪声研究东滩矿区地下介质波速变化特征
3
作者 戴宗辉 曲均浩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
基于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方法,利用东滩煤矿CCH和BDS台2022-02-0802:00-2023-03-0807:00连续波形数据计算地下介质波速变化,并分析其与63上06工作面回采作业和矿震活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63上06工作面回采作业对地下介质波速影响明... 基于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方法,利用东滩煤矿CCH和BDS台2022-02-0802:00-2023-03-0807:00连续波形数据计算地下介质波速变化,并分析其与63上06工作面回采作业和矿震活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63上06工作面回采作业对地下介质波速影响明显;波速转折变化与矿震发生也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反映出地下应力水平变化与矿震发生的关系;矿震对地下应力的释放也可导致波速出现小幅度波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 波速变化 东滩煤矿 矿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定日M_(S)6.8地震序列应力场演化特征分析
4
作者 王鹏 戴宗辉 +3 位作者 孔雪 李铂 徐长朋 张梦昕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1-896,共16页
掌握地震序列的应力演化过程对于理解地震孕育和发生的物理机制至关重要。通过震源机制解反演震源区的构造应力场,能够了解震后应力的释放和调整状态。文中利用P波初动极性方法反演了西藏定日M_(S)6.8地震序列中189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掌握地震序列的应力演化过程对于理解地震孕育和发生的物理机制至关重要。通过震源机制解反演震源区的构造应力场,能够了解震后应力的释放和调整状态。文中利用P波初动极性方法反演了西藏定日M_(S)6.8地震序列中189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基于SATSI算法反演了主应力轴的方向和应力比R值,分析了震源区应力场的时空演化特征。结合地震序列双差定位结果,发现M_(S)6.8主震发生在登么错断裂的南部,余震沿SN向的登么错断裂向N扩展。局部应力场向SN向挤压和EW向拉张的方向演化;R值先降低后回升,反映了拉张作用的增强和应力场的恢复阶段。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南部、中部、北部3个地震丛集区,地震展布分别为NNW、 NNE和NNW向。3个区域的最小主应力轴近水平,均为SWW向,但最大主应力轴和R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南部以正断层拉张为主,而中、北部拉张作用逐渐减弱。南部、中部之间的过渡区地震活动较少,数据对应力轴的约束不足,也可能反映了断裂结构的复杂性。根据余震分布和应力场的时空演化特征推测,震源区还处在应力调整阶段,尚未恢复至主震前的区域应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定日地震序列 应力张量 最大主应力 震源机制 R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沭断裂带小震震源参数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翠芹 张正帅 +1 位作者 郑建常 戴宗辉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4-283,共10页
利用山东台网记录的2010-2020年沂沭断裂带范围内的地震波形资料,基于高频截止模型,以理论震源谱对观测震源谱之间的最小绝对残差值作为目标函数,使用稳健的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得到93个地震震源谱的特征参数和震源参数,对不同震源... 利用山东台网记录的2010-2020年沂沭断裂带范围内的地震波形资料,基于高频截止模型,以理论震源谱对观测震源谱之间的最小绝对残差值作为目标函数,使用稳健的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得到93个地震震源谱的特征参数和震源参数,对不同震源参数之间的定标关系及视应力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频截止模型的理论震源谱对观测震源谱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拐角频率识别效果,因此该模型更适用于观测震源谱;沂沭断裂带中小地震的拐角频率为2~15 Hz,与矩震级有较好的相关关系,震级越大,拐角频率越低;地震矩M_(0)与震级M_(L)在单对数坐标系下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利用稳健函数线性拟合,可表示为logM_(0)=1.096M_(L)+9.78;地震视应力的时间分布特征表明,沂沭断裂带2012-2014年地震视应力偏高,地震强度和频次明显增加,2016年后地震视应力有所降低,地震强度和频次有所降低;沂沭断裂带地震多发生在高视应力内部和边缘地区,断裂带中南部的莒南-临沂和断裂带北段的安丘段存在明显高视应力集中区,这些区域为沂沭带未来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的潜在震源区,有必要对高视应力区的地球物理特征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沭断裂带 高频截止模型 拐角频率 视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庙岛群岛地区P波三维速度结构反演与2017年震群的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霞 陈时军 +3 位作者 张正帅 戴宗辉 李小晗 卢仲斌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88-1204,共17页
2017年3月3日、9月2日山东庙岛群岛地区发生2次显著震群,短时间内记录到2000余次地震,其中M L4.0以上地震4次,是1970年以来该区域最强的地震事件。文中揭示了庙岛群岛地区地壳的深部速度结构特征,探讨了震群发生的孕震环境。利用2008年... 2017年3月3日、9月2日山东庙岛群岛地区发生2次显著震群,短时间内记录到2000余次地震,其中M L4.0以上地震4次,是1970年以来该区域最强的地震事件。文中揭示了庙岛群岛地区地壳的深部速度结构特征,探讨了震群发生的孕震环境。利用2008年以来庙岛群岛及附近地区的地震观测资料,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反演获得了庙岛群岛地区的P波三维速度结构及地震精定位结果。水平速度结构显示,庙岛群岛地区地壳的中上层P波速度结构横向不均匀性明显,胶东半岛北部海陆交会地区5km和16km深度层的介质速度高于北侧海槽水道区域,同时研究区10km和13km深度层的速度整体偏高,结构较稳定。速度结构剖面显示,大竹山岛震群发生在倾角较陡的2个低速体的夹层间,北长山岛震群则发生在小体积高速体边缘。结合研究区断层活动、区域应力累积水平及地震活动特征,分析认为这2次震群活动主要是在区域应力增强(调整)的背景下,局部介质的不均匀性和区域断层的低应力摩擦引发的能量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岛群岛 双差层析成像 P波三维速度结构 地震精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背景噪声研究福建金钟库区地壳介质波速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淑芳 李军 +2 位作者 戴宗辉 李强 蓝姝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5,共7页
基于2011年10月—2015年12月福建测震台网金钟库区周边台站的连续波形数据,利用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技术提取台站对间的经验格林函数,分周期(1~2 s,2~4 s和4~8 s)测量每天经验格林函数与参考格林函数的走时偏移,进而计算了库区各台站对... 基于2011年10月—2015年12月福建测震台网金钟库区周边台站的连续波形数据,利用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技术提取台站对间的经验格林函数,分周期(1~2 s,2~4 s和4~8 s)测量每天经验格林函数与参考格林函数的走时偏移,进而计算了库区各台站对之间的相对地震波速变化。结果表明:2~4 s周期内地下介质相对波速变化表现出夏高冬低的年变规律,与库区水位变化及当地降雨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说明在此周期范围内,水位变化及降雨量对波速变化的影响最大。2013年8—10月,仙游地区接连发生了4次M_(L)≥4.0地震,其中在2013年9月4日仙游震群最大M_(L)5.0地震发生后,波速变化出现趋势性下降,幅度约为0.1%,随后波速逐渐恢复,在整个震群活动后期,对库区介质波速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噪声 金钟库区 相对波速变化 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山震群震源区地壳速度结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翠芹 郑建常 +2 位作者 沈旭章 李媛 戴宗辉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34-1539,共6页
运用距离乳山震群最近的乳山台2011—2014年远震波形资料,计算接收函数,确定震群震源区及邻近区域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结果显示:乳山台下方各个方位的接收函数差异比较大,地壳速度结构呈现横向非均匀性;震源区与邻近区域存在明显差别,... 运用距离乳山震群最近的乳山台2011—2014年远震波形资料,计算接收函数,确定震群震源区及邻近区域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结果显示:乳山台下方各个方位的接收函数差异比较大,地壳速度结构呈现横向非均匀性;震源区与邻近区域存在明显差别,邻近区域的中、下地壳存在明显的高速区,震源区中下地壳中存在明显的低速区;震群中ML3.0以上地震基本发生在高低速交界处。据此推断,乳山震群可能是由于中下地壳小范围内的物质的不均匀性导致上地壳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山震群 接收函数 地壳速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房制度改革与城市规划对策探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戴宗辉 《规划师》 1999年第1期93-95,共3页
作者分析住房制度改革对城市规划可能产生的一系列影响, 从居住区布局、居住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规划法规等方面探讨了城市规划的对策。
关键词 住房制度改革 对策探析 城市规划 法规 理论 影响 产生 居住规划 居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总体规划中供电规划的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戴宗辉 《上海城市规划》 1998年第6期23-24,共2页
本文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就负荷预测、变电站选址、中压电网、城市景观及规划编制等城市供电规划中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城市供电 城市发展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