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麦注射液联合阿美替尼对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黄轶辉 夏泽海 +4 位作者 戴一帆 郑蕾 王艺君 阮肇扬 吕群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4期523-524,共2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阿美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阿美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参麦注射液联合阿美替尼治疗,对照组给予阿美替尼治疗。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KPS功能状态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差值(20.00±13.13)高于对照组(11.00±1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皮疹、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美替尼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可改善患者ORR、DCR,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阿美替尼 EGFR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控制小工具抛光技术中磨盘材料对去除函数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戴一帆 尚文锦 周旭升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7-101,共5页
研究了计算机控制小工具抛光(CCOP)加工中三种常用的磨盘材料对去除函数特性的影响,进一步完善材料去除模型,用以指导光学零件的加工。利用自行研制的AOCMT光学加工机床及接触式测量系统进行实验和分析。从去除函数形状、去除效率及稳... 研究了计算机控制小工具抛光(CCOP)加工中三种常用的磨盘材料对去除函数特性的影响,进一步完善材料去除模型,用以指导光学零件的加工。利用自行研制的AOCMT光学加工机床及接触式测量系统进行实验和分析。从去除函数形状、去除效率及稳定性、表面形貌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聚氨酯材料适用于粗抛光阶段;阻尼布材料适用于精抛光阶段;沥青材料适用于最后的修形加工和表面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OP 去除函数 聚氨酯 阻尼布 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轮摩擦驱动系统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戴一帆 李圣怡 +1 位作者 罗兵 彭莉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5-88,共4页
扭轮摩擦驱动是集摩擦传动和螺旋传动为一体的传动系统,它既具有摩擦传动动态特性好,同时又有螺旋传动导程小的特点。本文介绍一种扭轮摩擦驱动系统,它的导程小于0.2mm,行程为250mm,运动分辨率可达纳米级水平。它由扭轮... 扭轮摩擦驱动是集摩擦传动和螺旋传动为一体的传动系统,它既具有摩擦传动动态特性好,同时又有螺旋传动导程小的特点。本文介绍一种扭轮摩擦驱动系统,它的导程小于0.2mm,行程为250mm,运动分辨率可达纳米级水平。它由扭轮摩擦传动机构、气体静压导轨及相关部件组成,是一种大行程高分辨率的新型驱动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轮摩擦传动 摩擦传动 螺旋传动 超精密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圈电机驱动的快刀伺服系统建模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戴一帆 段纬然 +1 位作者 王贵林 杨帆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8-82,共5页
复杂面形/结构零件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往往一个零件上既有复杂面形也有微小结构。为了实现复杂面形/结构零件的高效加工,分析了快刀伺服加工方式的特点,设计并研制了音圈电机驱动的快刀伺服系统;基于动力学和电磁学分析,建立了快刀伺... 复杂面形/结构零件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往往一个零件上既有复杂面形也有微小结构。为了实现复杂面形/结构零件的高效加工,分析了快刀伺服加工方式的特点,设计并研制了音圈电机驱动的快刀伺服系统;基于动力学和电磁学分析,建立了快刀伺服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并对控制方法进行了设计;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对快刀伺服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研制的快刀伺服系统具有较高的运动分辨率、定位精度和工作频响,能够作为快刀伺服加工的进刀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面形 结构 快刀伺服 音圈电机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多晶氟化镁的磁流变抛光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戴一帆 袁征 +1 位作者 陈浩锋 尹自强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9-102,共4页
热压多晶氟化镁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红外光学材料。磁流变抛光因其抛光效率高、磨头无磨损、可实现确定性加工等优点而日益成为倍受瞩目的超精密光整加工技术。在利用传统抛光方法得到热压多晶氟化镁的抛光特性的基础上配制了适用于该材... 热压多晶氟化镁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红外光学材料。磁流变抛光因其抛光效率高、磨头无磨损、可实现确定性加工等优点而日益成为倍受瞩目的超精密光整加工技术。在利用传统抛光方法得到热压多晶氟化镁的抛光特性的基础上配制了适用于该材料的磁流变抛光液。通过抛光实验证明,与传统抛光方法相比,采用磁流变抛光方法对热压多晶氟化镁进行抛光,可以得到较好抛光表面质量,并且抛光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镁 磁流变抛光 磁流变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仿射原理的活塞环仿形数控加工系统 被引量:3
6
作者 戴一帆 潘仲明 王世民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4期94-99,共6页
本文介绍一种新颖的活塞环非圆轮廓曲线仿形数控加工技术。利用该技术可实现用同一种凸轮加工多种具有不同压力分布曲线的活塞环。当凸轮或刀具磨损后可进行误差补偿加工,提高了机床的“柔性”和精度。同时利用智能决策和模糊控制技术... 本文介绍一种新颖的活塞环非圆轮廓曲线仿形数控加工技术。利用该技术可实现用同一种凸轮加工多种具有不同压力分布曲线的活塞环。当凸轮或刀具磨损后可进行误差补偿加工,提高了机床的“柔性”和精度。同时利用智能决策和模糊控制技术解决抗干扰问题及增强系统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环 仿形 模糊控制 仿射 数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精密气浮式电容传感器系统 被引量:1
7
作者 戴一帆 王新峰 吴宇列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5期91-94,共4页
介绍了一种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超精密气浮式电容传感器。该系统将具有方形导轨的气浮测头和超小型电容传感器结合在一起,既保证了测头的高分辨率,又体现了电容传感器的高精度、高频响的特点。
关键词 电容传感器 气浮式 超精密加工 微位移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形状薄壁零件加工的综合质量控制 被引量:2
8
作者 戴一帆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9-62,共4页
首先分析了加工时零件表面热量场和加工参数、余量场之间的关系;利用数字扫描及滤波的方法建立起复杂形面零件的数学模型;以此为基础,在加工过程中,对零件的几何质量和表面层质量进行了综合控制。研究表明,该方法是提高飞行器发动... 首先分析了加工时零件表面热量场和加工参数、余量场之间的关系;利用数字扫描及滤波的方法建立起复杂形面零件的数学模型;以此为基础,在加工过程中,对零件的几何质量和表面层质量进行了综合控制。研究表明,该方法是提高飞行器发动机中高负载复杂形状薄壁零件可靠性和寿命的有效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 发动机 负载 薄壁零件 质量控制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漆器的艺术特征探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戴一帆 李绍彬 《湖南包装》 2024年第4期31-33,共3页
楚漆器是楚文化中的重要代表和支柱,是楚国艺术的结晶。随着近些年来对楚墓葬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大量精美的楚漆器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通过对楚漆器艺术特征中的造型、色彩、装饰进行研究和分析,挖掘楚漆器深厚的文化和艺术内涵,对了... 楚漆器是楚文化中的重要代表和支柱,是楚国艺术的结晶。随着近些年来对楚墓葬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大量精美的楚漆器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通过对楚漆器艺术特征中的造型、色彩、装饰进行研究和分析,挖掘楚漆器深厚的文化和艺术内涵,对了解楚艺术和发扬传承楚漆器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设计层面来说,通过对楚漆器艺术特征的探究,有利于将楚人的艺术智慧运用到现代的漆器设计上,让现代漆器设计与传统文化更好地结合,既丰富了设计文化内涵,也起到了宣扬传统文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漆器 楚文化 漆艺技法 艺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转形薄壁零件砂带磨削的参数选择及精度控制
10
作者 戴一帆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31-35,共5页
通过实验分析了带轮磨削过程中切削力和切削深度之间的关系,从提高切削效率和强度出发,选择优化切削参数,建立了切削参数数学模型;
关键词 薄壁零件 砂带磨削 切削参数 加工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束抛光加工矩形离轴非球面镜 被引量:10
11
作者 廖文林 戴一帆 +3 位作者 周林 王建敏 袁征 解旭辉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0-104,共5页
采用一种简单的方法使用线性三轴离子束系统实现了矩形离轴非球面镜的抛光加工。根据离子束材料去除机理,分析了去除函数的法向材料去除特性,并且以去除函数束径、峰值去除速率和体积去除速率为指标,评价了入射角的小扰动鲁棒性。利用... 采用一种简单的方法使用线性三轴离子束系统实现了矩形离轴非球面镜的抛光加工。根据离子束材料去除机理,分析了去除函数的法向材料去除特性,并且以去除函数束径、峰值去除速率和体积去除速率为指标,评价了入射角的小扰动鲁棒性。利用相关的分析和实验结果,对矩形离轴镜的抛光加工进行了合理的简化,并在自行研制的离子束抛光机床上进行了修形试验,经过多次迭代加工后,总计用时584min,其面形精度均方根误差RMS由初始的0.295λ,提高到0.046λ,收敛率达到了6.4。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离子束抛光独特的材料去除特性,能够有效地改善面形精度,可以对非球面镜进行高效高精度修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抛光 离轴非球面 去除函数 材料去除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转对称非球面光学零件磁流变成形抛光的驻留时间算法 被引量:13
12
作者 彭小强 戴一帆 +1 位作者 李圣怡 尤伟伟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9-92,共4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代数算法的回转对称非球面计算机控制表面成形的驻留时间算法。该算法将驻留时间转化为工件自转的整数圈数,并且将抛光模对工件的材料去除效率体现到材料去除矩阵上进行计算。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求解驻留时间向量。最后,... 介绍了一种基于代数算法的回转对称非球面计算机控制表面成形的驻留时间算法。该算法将驻留时间转化为工件自转的整数圈数,并且将抛光模对工件的材料去除效率体现到材料去除矩阵上进行计算。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求解驻留时间向量。最后,利用该算法在自研的磁流变抛光实验装置上对一回转对称光学零件进行3次迭代加工,使其面形精度从8μm提高到0.5μ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抛光 驻留时间 计算机控制表面成形 非球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材料抛光亚表面损伤检测及材料去除机理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卓 吴宇列 +3 位作者 戴一帆 李圣怡 鲁德凤 徐惠赟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7-111,共5页
抛光后光学元件仍然存在亚表面损伤,它降低光学元件的抗激光损伤能力和光学性能,为去除抛光亚表面损伤以提升光学元件使用性能,需要对其进行准确检测和表征。首先,采用恒定化学蚀刻速率法和二次离子质谱法分别检测水解层深度和抛光杂质... 抛光后光学元件仍然存在亚表面损伤,它降低光学元件的抗激光损伤能力和光学性能,为去除抛光亚表面损伤以提升光学元件使用性能,需要对其进行准确检测和表征。首先,采用恒定化学蚀刻速率法和二次离子质谱法分别检测水解层深度和抛光杂质的嵌入深度。然后,使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亚表面塑性划痕的几何尺寸。通过分析表面粗糙度沿深度的演变规律,研究浅表面流动层、水解层和亚表面塑性划痕间的依存关系。最后,建立抛光亚表面损伤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抛光材料去除机理。研究表明:水解层内包括浅表面流动层、塑性划痕和抛光过程嵌入的抛光杂质;石英玻璃水解层深度介于76和105nm之间;抛光过程是水解反应、机械去除和塑性流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表面损伤 抛光 水解层 材料去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刚石磨料磁流变抛光材料去除机理与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石峰 戴一帆 +2 位作者 彭小强 康念辉 刘志军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30,共6页
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表明,纳米金刚石磨料磁流变抛光材料去除机理是塑性剪切去除。在KDMRF-1000F磁流变抛光机床上进行工艺实验,研究抛光轮与工件表面的间隙、抛光轮转速、磁场强度对峰值去除效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工艺实验表明,去除... 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表明,纳米金刚石磨料磁流变抛光材料去除机理是塑性剪切去除。在KDMRF-1000F磁流变抛光机床上进行工艺实验,研究抛光轮与工件表面的间隙、抛光轮转速、磁场强度对峰值去除效率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工艺实验表明,去除函数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2.5h以内峰值去除效率稳定在±0.3%以内,体积去除效率稳定在±0.5%以内。直径202mm(有效口径95%)的HIP SiC平面镜采用子孔径拼接测量方法,经过磁流变粗抛(30h)和精抛(9h)后,面形误差PV值0.13μm,RMS值0.012μm,表面粗糙度RMS值2.439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抛光 去除机理 纳米金刚石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精密加工机床及其新技术发展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圣怡 戴一帆 彭小强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5-100,共6页
介绍了超精密加工技术、应用背景、发展动向以及超精密加工关键技术的一些最新成果。从超精密加工技术推广应用的角度阐述了其精度目标、模块化、廉价化发展趋势 ,同时就如何发展超精密加工技术全面介绍了目前机床模块化部件、传动系统... 介绍了超精密加工技术、应用背景、发展动向以及超精密加工关键技术的一些最新成果。从超精密加工技术推广应用的角度阐述了其精度目标、模块化、廉价化发展趋势 ,同时就如何发展超精密加工技术全面介绍了目前机床模块化部件、传动系统、检测环节、数控系统和环境控制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水平和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精密加工 机床 误差检测 超精密车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去除函数预测模型的磁流变抛光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宋辞 彭小强 +1 位作者 戴一帆 石峰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24,共5页
在分析磁流变抛光加工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磁流变抛光的去除函数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加工前后的面形误差分布和仿真计算的面形残差分布,针对不同材料间的去除函数模型效率系数进行辨识,能够实现去除函数模型的准确预测。以该模型为基础... 在分析磁流变抛光加工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磁流变抛光的去除函数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加工前后的面形误差分布和仿真计算的面形残差分布,针对不同材料间的去除函数模型效率系数进行辨识,能够实现去除函数模型的准确预测。以该模型为基础,通过在传统磁流变抛光工艺中加入去除函数效率系数实时辨识的工艺环节,可以对磁流变抛光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利用该优化工艺对一块口径202mm的HIP SiC进行9次循环迭代加工,采用子孔径拼接测量技术进行测量,面形误差由初始的PV 0.72μm,RMS 0.108μm提升到最终的PV 0.13μm,RMS 0.012μm。实验表明,去除函数预测模型能够优化磁流变抛光工艺,提高加工的确定性和增强工艺的适用性,实现光学镜面的高精度确定性磁流变抛光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抛光 去除函数模型 辨识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阵运算的光学零件磁流变加工的驻留时间算法 被引量:9
17
作者 石峰 戴一帆 +1 位作者 彭小强 宋辞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3-106,共4页
提出了一种光学零件磁流变加工的驻留时间计算方法。该算法以矩阵运算为基础,首先确定工件上各个控制节点的高度余量,并将磁流变抛光模对各控制节点的材料去除能力体现到去除矩阵中,然后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求解驻留时间向量。采用该算... 提出了一种光学零件磁流变加工的驻留时间计算方法。该算法以矩阵运算为基础,首先确定工件上各个控制节点的高度余量,并将磁流变抛光模对各控制节点的材料去除能力体现到去除矩阵中,然后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求解驻留时间向量。采用该算法在自行研制的磁流变抛光机床上进行抛光实验,经过2次迭代加工后,有效口径为145mm的球面镜P-V值达到40.5nm(约为λ/15),RMS值达到5nm(约为λ/125),表面粗糙度Ra值达到0.57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抛光 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型(CCOS) 驻留时间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分析的挠性接头角刚度测量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吴冬良 戴一帆 郑子文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4-98,共5页
挠性接头是动力调谐陀螺的关键元件,刚度是其重要指标。针对挠性接头角刚度的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分析的动态角刚度测量方法。该方法采用阶跃激励,利用高精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卡测量挠性接头的振动并采集数据,然后对采集数据进行数... 挠性接头是动力调谐陀螺的关键元件,刚度是其重要指标。针对挠性接头角刚度的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态分析的动态角刚度测量方法。该方法采用阶跃激励,利用高精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卡测量挠性接头的振动并采集数据,然后对采集数据进行数字滤波、FFT变换和频谱细化,计算出挠性接头的动态角刚度,同时相应地求出了角阻尼比系数。该方法解决了长期以来采用静态测试法测量挠性接头角刚度所带来的问题,具有测量精度高、操作方便、测试效率高、重复性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调谐陀螺 角刚度 挠性接头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控制抛光中基于等面积增长螺旋线的加工路径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林 戴一帆 +1 位作者 解旭辉 李圣怡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共4页
目前计算机控制抛光工艺中使用的阿基米德螺旋线路径,存在加工工件中心区域时工件转速过快的缺点。为了克服该缺点,分析了螺旋线路径加工的特点,分析表明工件的瞬时转速取决于加工点的驻留时间密度和螺旋线的面积增长速率。据此,提出了... 目前计算机控制抛光工艺中使用的阿基米德螺旋线路径,存在加工工件中心区域时工件转速过快的缺点。为了克服该缺点,分析了螺旋线路径加工的特点,分析表明工件的瞬时转速取决于加工点的驻留时间密度和螺旋线的面积增长速率。据此,提出了一种新的螺旋线作为抛光路径,该螺旋线的面积增长速率恒定,因此也称为等面积增长螺旋线。利用该螺旋线路径,加工转速趋于恒定,可降低加工中心区域的转速,从而降低对机床运动性能的要求,降低设备成本和加工成本。实验结果证实,阿基米德螺旋线路径加工中心区域容易产生过加工问题,加工精度较低;等面积增长螺旋线路径加工可避免中心区域过加工问题,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控制抛光 螺旋线路径 离子束修形 抛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ernike多项式拟合的自由曲面车削误差补偿技术 被引量:6
20
作者 关朝亮 王建敏 +1 位作者 戴一帆 尹自强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慢刀伺服车削技术是一种特殊的创成加工方法,采用C轴、X轴、Z轴联动的方式在极坐标或圆柱坐标内可车削加工自由曲面光学元件。但是由于各种误差因素的影响,使用慢刀伺服技术仅加工一次获得的光学元件可能不满足精度指标。为此需要研究... 慢刀伺服车削技术是一种特殊的创成加工方法,采用C轴、X轴、Z轴联动的方式在极坐标或圆柱坐标内可车削加工自由曲面光学元件。但是由于各种误差因素的影响,使用慢刀伺服技术仅加工一次获得的光学元件可能不满足精度指标。为此需要研究能够进一步提升慢刀伺服车削加工精度的误差补偿技术。Zernike多项式是面形分析与光学分析之间的理想接口工具,因此本文使用Zernike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处理慢刀伺服车削加工的误差,并根据慢刀伺服加工技术的特点,建立慢刀伺服车削加工的误差补偿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Zernike多项式拟合的慢刀伺服车削加工误差补偿技术可有效地针对加工中产生的特定误差进行补偿,从而提高自由曲面车削加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刀伺服 Zernike多项式拟合 自由曲面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