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缬沙坦与氟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上游防治策略的研究设计 被引量:17
1
作者 戚文威 刘彤 +4 位作者 许纲 李立丰 梁英姿 叶岚 李广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和(或)氟伐他汀是否可以降低高血压合并非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房颤复发率,延缓非永久性房颤进展为永久性房颤。方法:该研究是一项在高血压合并非永久性房颤患者中评估缬沙坦和氟伐他汀上游防治效果的多中... 目的:探讨缬沙坦和(或)氟伐他汀是否可以降低高血压合并非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房颤复发率,延缓非永久性房颤进展为永久性房颤。方法:该研究是一项在高血压合并非永久性房颤患者中评估缬沙坦和氟伐他汀上游防治效果的多中心、随机、开放、四组平行设计的研究,其首要评价终点为观察期间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房颤、非永久性房颤进展为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次要评价终点为:心肌梗死、Ⅲ~Ⅳ级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需要住院的严重出血、室性恶性心律失常、血运重建治疗、射频消融治疗、脑卒中、心原性死亡、全因死亡和房颤复发率等。本研究将在全国15个医疗中心随访1879例高血压合并非永久性房颤患者。结论:本研究首次在我国高血压合并非永久性房颤患者中评估缬沙坦和(或)氟伐他汀对非永久性房颤效果,将为房颤上游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氟伐他汀 缬沙坦 7天动态心电监测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社区人群心房颤动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 被引量:9
2
作者 刘莲莲 张邦滢 +7 位作者 李广平 刘恩照 梁英姿 戚文威 赵志强 赵琳茹 王培元 张凯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4期358-362,共5页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AF)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天津市5家公立福利养老院的社区老年人参加本项研究。收集基本人口学资料、既往史及个人史信息,完善体格检查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对1 280名社区老年人进行了调查,资料完整...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AF)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天津市5家公立福利养老院的社区老年人参加本项研究。收集基本人口学资料、既往史及个人史信息,完善体格检查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对1 280名社区老年人进行了调查,资料完整可追溯的715名受访者的数据纳入统计分析,年龄为(80.6±7.9)岁(57~112岁)。AF的患病率为9.5%(68例),其中男性8.8%(28例)、女性10.1%(40例),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55)。最常见的合并症依次为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高脂血症和糖尿病。AF患者平均CHA_2DS_2-VASc评分为4.3±1.4。在68例AF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4例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9例接受单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54例未接受任何抗栓治疗。结论AF是中国老年人的常见病。然而,社区老年AF患者治疗的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抗凝治疗。需要进一步促进健康措施及教育工作来提高人们对AF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患病率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