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教育改革与社会公共领域的扩张 被引量:4
1
作者 戚少枫 郝延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3-128,共6页
基于近代欧洲社会经验而形成的公共领域理论,在运用于解读近代中国社会问题时,必须与中国的特殊历史经验相结合,揭示近代中国公共领域的特殊性。清末教育改革中废科举、派遣留学生、兴学堂的三大改革措施,有效地促进了以学校、学会、报... 基于近代欧洲社会经验而形成的公共领域理论,在运用于解读近代中国社会问题时,必须与中国的特殊历史经验相结合,揭示近代中国公共领域的特殊性。清末教育改革中废科举、派遣留学生、兴学堂的三大改革措施,有效地促进了以学校、学会、报纸为主要形态的近代中国公共空间的扩张;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通过现代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学内容的确立,为趋新知识分子从事公共批判和监督奠定了新的知识基础,造就了公众和公共舆论品质。教育改革和公共领域的扩张,导致传统政治的合法性基础被削弱,面对由改革所带来的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作为改革发起者的清政府却无力对其实行有效的控制与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教育 教育改革 社会公共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