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性分析及自交系基础群体筛选 被引量:8
1
作者 戚存扣 陈玉卿 +3 位作者 张洁夫 高冠军 博寿仲 惠飞虎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1-13,共3页
对不同来源的21份白菜型油菜品种(系)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3个品种(系)表现为自交不亲和(亲和指数<1),8个表现为自交系和(亲和指数>1)。云南、贵州两省的品种属自交不亲和类型,8个品种平均自交亲和指数为0.23(0~0.63... 对不同来源的21份白菜型油菜品种(系)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3个品种(系)表现为自交不亲和(亲和指数<1),8个表现为自交系和(亲和指数>1)。云南、贵州两省的品种属自交不亲和类型,8个品种平均自交亲和指数为0.23(0~0.63),平均给角率为6.36%(0~17.42%)。长江中下游地区品种间自交亲和性差异较大,13个品种(系)平均自交亲和指数为1.87(0.08~6.43),平均给角率为35.35%(3.27%~76.09%)。自交亲和性较强的群体内个体间自交特性存在着基因型差异。群体自交亲和指数越高,群体内自交亲和基因型分布频率越高。这类群体可选为自交系筛选的基础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亲和性 自交系 基础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二体附加系92Ⅰ 1096附加染色体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戚存扣 高冠军 +2 位作者 浦惠明 傅寿仲 仲裕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5,共5页
应用细胞学方法研究了甘蓝型油菜二体附加系 92 1 0 96( Brassica napus-carinata2 n=4 0 )和甘蓝型油菜整倍体品种宁油 1 0号 ( B.napus L.2 n=3 8)及其杂种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配对行为。结果 ,甘蓝... 应用细胞学方法研究了甘蓝型油菜二体附加系 92 1 0 96( Brassica napus-carinata2 n=4 0 )和甘蓝型油菜整倍体品种宁油 1 0号 ( B.napus L.2 n=3 8)及其杂种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配对行为。结果 ,甘蓝型油菜二体附加系 92 1 0 96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稳定在 2 n=4 0条。它与宁油1 0号间的正反交杂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2 n=3 9条。表明二体附加系 92 1 0 96的两条外源的同源附加染色体通过雌雄配子的传递机会相等。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 ( MI) ,杂种的 3 9条染色体配对成 1 9 +1 I,少数细胞出现了多价体 ,但在观察的所有花粉母细胞中均携有一个单价体。 92 1 0 9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晚后期( AI) ,二分体细胞的染色体构型为 2 0 +2 0的细胞占 93 .54%。表明该二体附加系的附加染色体能在杂种后代中稳定传递 ,不易因遗传排斥而丢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二体附加系 遗传 附加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与埃塞俄比亚芥杂交F_1衍生后代的育性及性状变异 被引量:4
3
作者 戚存扣 浦惠明 傅寿仲 《中国油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10,21,共4页
甘蓝型油莱与埃塞俄比亚芥杂种F_1衍生后代育性及性状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1)育性随世代的衍生而增加,植株育性从BCF_2的85.71%提高到BCF_3的99.36%;花粉育性从BC_1F_2的61.7%提高到BC_1F_3的72.6%。(2)植株经济性状随世代提高而不... 甘蓝型油莱与埃塞俄比亚芥杂种F_1衍生后代育性及性状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1)育性随世代的衍生而增加,植株育性从BCF_2的85.71%提高到BCF_3的99.36%;花粉育性从BC_1F_2的61.7%提高到BC_1F_3的72.6%。(2)植株经济性状随世代提高而不断改善。BC_1F_2和BC_1F_3的每角粒数分别为9.63和13.55粒,单株产量分别为13.62克和21.05克,但在BC_1F_3,种间杂种的遗传紊乱现象依然存在。(3)连续4个世代分离筛选,获得一些变异新类型,如无花瓣、黄种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杂交育种 F1代 育性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的遗传 被引量:21
4
作者 戚存扣 傅寿仲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58-60,共3页
甘蓝型油莱白花品系与黄花品系正反交F_1、F_2及BCF_1代花瓣颜色遗传表现,正反交F_1植株花色为乳白色,呈双亲中间型。F_2代分离出白、乳白和黄色三种花瓣色类型植株,白色和乳白色花植株数(311)与黄色花植株(117)数呈3:1分离。F_1与双亲... 甘蓝型油莱白花品系与黄花品系正反交F_1、F_2及BCF_1代花瓣颜色遗传表现,正反交F_1植株花色为乳白色,呈双亲中间型。F_2代分离出白、乳白和黄色三种花瓣色类型植株,白色和乳白色花植株数(311)与黄色花植株(117)数呈3:1分离。F_1与双亲回交后代分离出两种类型花色植株。与白花亲本回交后分离出白和乳白两种花色植株;与黄色亲本回交后,分离出乳白和黄花两种花色植株,且均呈1:1分离。表明,本文所应用的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对黄花呈不完全显性遗传。甘蓝型油菜的花瓣色受一对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白花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用油料植物脂肪酸及其改良 被引量:7
5
作者 戚存扣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2-497,共6页
概述植物脂肪酸的工业用途以及工业用途脂肪酸类型和油菜工业用途脂肪酸改良的潜力和可能性。
关键词 油料植物 工业用途 脂肪酸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蔬兼用油菜宁油16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戚存扣 陈新军 +3 位作者 张洁夫 浦惠明 高建芹 傅寿仲 《农业科技通讯》 2006年第3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高产栽培技术 选育 江苏省农科院 甘蓝型双低油菜 农作物品种 油菜生长 农艺措施 杂交制种 经济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油菜子品质改良育种 被引量:1
7
作者 戚存扣 《世界农业》 1988年第7期16-18,共3页
加拿大是世界第二大油菜生产国。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公顷左右(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占55%;白菜型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占40%;其余为芥菜型,Brassica juncea和Brassica hirta),占世界油菜总面积的15%。年总产330万吨左右,... 加拿大是世界第二大油菜生产国。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公顷左右(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占55%;白菜型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占40%;其余为芥菜型,Brassica juncea和Brassica hirta),占世界油菜总面积的15%。年总产330万吨左右,占世界油菜子年总产的17%左右。每公顷单产1100公斤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 油菜子 加拿大 甘蓝型油菜品种 白菜型油菜 大油菜 芥菜型 种植面积 生产国 总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双低杂交油菜育种 被引量:1
8
作者 戚存扣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20-22,共3页
澳大利亚大面积种植油菜始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目前种植品种全部为双低品种(Canola)。常年种植面积为6—7万公顷,总产7.5—8万吨。平均单产为1—1.2吨(每公顷),高产田达2.5—3吨。全澳油菜面积的85%分布在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两个州... 澳大利亚大面积种植油菜始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目前种植品种全部为双低品种(Canola)。常年种植面积为6—7万公顷,总产7.5—8万吨。平均单产为1—1.2吨(每公顷),高产田达2.5—3吨。全澳油菜面积的85%分布在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两个州。品种主要为甘蓝型,属春油菜类型,但感光性弱于加拿大春油菜。全生育期120天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杂交 低芥酸 低硫甙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油菜栽培科学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112
9
作者 傅寿仲 戚存扣 +1 位作者 浦惠明 张洁夫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6-91,共6页
本文以“三发”栽培、群体质量栽培、保优栽培以及轻简化栽培等技术体系为主要内容,综述了我国冬油菜栽培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油菜 栽培 科学 技术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抗倒性评价及抗倒性与株型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69
10
作者 陈新军 戚存扣 +3 位作者 浦惠明 张洁夫 高建芹 傅寿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7,62,共5页
以一批抗倒伏和易倒伏的甘蓝型油菜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甘蓝型油菜抗倒性评价指标及抗倒性与株型结构关系。结果表明,成熟期田间测定抗拉力可反映品种的抗根倒能力,成熟期根重及根颈粗与品种的抗根倒能力有密切关系。成熟期室内测定的茎... 以一批抗倒伏和易倒伏的甘蓝型油菜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甘蓝型油菜抗倒性评价指标及抗倒性与株型结构关系。结果表明,成熟期田间测定抗拉力可反映品种的抗根倒能力,成熟期根重及根颈粗与品种的抗根倒能力有密切关系。成熟期室内测定的茎秆抗折力矩可反映品种抗茎倒能力,茎重尤其是茎干重/茎秆长也能反映品种茎秆的抗倒能力。株高、茎秆重心高度/株高等形态指标与品种抗倒性有密切关系。株高、分枝点高/株高适中、重心高度/株高较小、分枝数适中、角果分布均匀、株型为紧凑型的品种较抗倒伏,单株生产力也较高,是理想的抗倒株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抗倒伏 评价 株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发芽期的耐盐性筛选 被引量:32
11
作者 龙卫华 浦惠明 +2 位作者 张洁夫 戚存扣 张学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1-275,共5页
采用梯度浓度盐(NaCl)胁迫15个不同遗传背景的甘蓝型油菜自交系,于发芽期考查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胚轴长、单株鲜重和地上鲜重等6个性状。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甘蓝型油菜的相对发芽率呈Boltz-mann曲线变化,214mmol/L NaCl为... 采用梯度浓度盐(NaCl)胁迫15个不同遗传背景的甘蓝型油菜自交系,于发芽期考查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胚轴长、单株鲜重和地上鲜重等6个性状。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甘蓝型油菜的相对发芽率呈Boltz-mann曲线变化,214mmol/L NaCl为鉴定油菜品系耐盐性的最适浓度。在该浓度下,6个性状中根长和茎长受影响程度最大,发芽率、发芽势和总鲜重次之,地上鲜重影响最小。性状相对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根长和茎长可以作为评价油菜耐盐性的早期评价指标。聚类分析表明,15个品系可分为3类,其中WH126和WH129为最耐盐品系,WH137为盐敏感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期 盐胁迫 甘蓝型油菜 耐盐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株型结构及其理想型研究 Ⅱ.无花瓣性状对构建理想株型的作用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洁夫 傅寿仲 +3 位作者 陈玉卿 戚存扣 严建民 朱献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3-37,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和14C示踪技术研究有、无花瓣油菜近等基因系花期前后的株型演变及花期同化产物的运转分配。结果表明,无花瓣性状促进了中下层分枝和角果的发育,有利于增大分枝茎皮面积和角果皮面积,促进中下结角层多结角果和籽...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和14C示踪技术研究有、无花瓣油菜近等基因系花期前后的株型演变及花期同化产物的运转分配。结果表明,无花瓣性状促进了中下层分枝和角果的发育,有利于增大分枝茎皮面积和角果皮面积,促进中下结角层多结角果和籽粒,并提高下层角果的质量,14C示踪也证明无花瓣性状促使花期同化产物向下部分枝和角果运转。无花瓣性状可用于构建油菜理想株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株型 无花瓣 近等基因系 油料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种质选育研究 被引量:43
13
作者 傅寿仲 张洁夫 +4 位作者 戚存扣 浦惠明 高建芹 陈新军 陈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9-283,共5页
以种子含油量达到50%为主攻目标,自1998年以来采用品种间杂交和系统育种相结合的方法,以含油量起点较高的群体为选择对象,运用种子含油量的正向选择与种皮色泽负向选择相结合的筛选技术,育成了HOC1、HOC2和HOC3等3个种子含油量达到50%... 以种子含油量达到50%为主攻目标,自1998年以来采用品种间杂交和系统育种相结合的方法,以含油量起点较高的群体为选择对象,运用种子含油量的正向选择与种皮色泽负向选择相结合的筛选技术,育成了HOC1、HOC2和HOC3等3个种子含油量达到50%的甘蓝型油菜新种质。其年度间含油量性状较为稳定,综合性状良好。同时还比较了同一遗传背景下高、低油分品系角果皮与种子油分积累的差异,高含油量品系角果皮具有较强的油份积累与转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高含油量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油酸甘蓝型油菜油酸积累动态 被引量:15
14
作者 高建芹 浦惠明 +2 位作者 龙卫华 胡茂龙 戚存扣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9-365,共7页
为了解高油酸甘蓝型油菜突变种质的特点,分析了两组材料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油酸积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营养器官油酸相对含量从高到低排序为根、茎、叶。不同生育期营养器官油酸含量变化表现为:根中,成熟期高,其次是苗期,然后是越... 为了解高油酸甘蓝型油菜突变种质的特点,分析了两组材料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油酸积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营养器官油酸相对含量从高到低排序为根、茎、叶。不同生育期营养器官油酸含量变化表现为:根中,成熟期高,其次是苗期,然后是越冬期、蕾薹期、返青期,花期最低;茎中,成熟期最高,其次是返青期,花期较少,苗期、越冬期和蕾薹期最少;叶中,蕾薹期最高,花期次之,苗期、越冬期和返青期最少。油菜开花2周内,角果中油酸积累以果皮为主,第3周起则转为以种子为主。果皮中油酸相对含量在开花后3周达到最大值。油菜营养器官中的油酸与成熟种子中的油酸相对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81*)。除花期外,各生育期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中的油酸相对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表型结果说明供试品系的油酸调控基因是组成型表达,育种上可通过检测营养器官油酸含量来预测和筛选种子高油酸含量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高油酸 营养器官 生殖器官 积累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张洁夫 浦惠明 +1 位作者 戚存扣 傅寿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共4页
以甘蓝型油菜白花和金黄花突变体及正常黄花亲本为材料 ,研究油菜花色性状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 ,白花对黄花由一对不完全显性基因 WW控制 ,杂合体 Ww表现为乳白花 ;黄花对金黄花是由二对具有重叠作用的显性基因 Y1 Y1 Y2 Y2 控制 ;白... 以甘蓝型油菜白花和金黄花突变体及正常黄花亲本为材料 ,研究油菜花色性状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 ,白花对黄花由一对不完全显性基因 WW控制 ,杂合体 Ww表现为乳白花 ;黄花对金黄花是由二对具有重叠作用的显性基因 Y1 Y1 Y2 Y2 控制 ;白花对金黄花有三对基因差异 ,其中白花基因具有上位性作用 ,只需一个白花基因 W存在 ,即可抑制黄花与金黄花性状的表达。因此 ,油菜花色性状是由不同的等位基因控制的 ,而不是由复等位基因控制。 3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白花亲本为 WWY1 Y1 Y2 Y2 ,黄花亲本为 ww Y1 Y1 Y2 Y2 ,金黄花亲本为 wwy1 y1 y2 y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花色 遗传分析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叶性状的遗传及其在杂交油菜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浦惠明 傅寿仲 +4 位作者 戚存扣 张洁夫 伍贻美 高建芹 陈新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0-62,共3页
以花叶油菜宁RS1和CMS恢复系TD7、宁R1为亲本材料配制杂交组合 ,研究花叶性状的遗传表现 ,选育花叶恢复系。结果表明 ,宁RS1的花叶性状为显性性状 ,由 1对基因控制 ,可以作为苗期标记性状 ,通过苗床间苗、定苗和移栽时甄别能有效提高杂... 以花叶油菜宁RS1和CMS恢复系TD7、宁R1为亲本材料配制杂交组合 ,研究花叶性状的遗传表现 ,选育花叶恢复系。结果表明 ,宁RS1的花叶性状为显性性状 ,由 1对基因控制 ,可以作为苗期标记性状 ,通过苗床间苗、定苗和移栽时甄别能有效提高杂交油菜的种植纯度。在产量比较试验中 ,花叶杂交组合 (宁A6×T1 0 2 )产量 3 1 95kg/hm2 ,比对照宁油 1 0号增产 1 0 .94 % ,有生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油菜 花叶性状 遗传 育种 杂种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油量油菜种子和果皮油份积累及主要脂肪酸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6
17
作者 高建芹 浦惠明 +4 位作者 戚存扣 张洁夫 龙卫华 陈新军 傅寿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3-179,共7页
以高含油量油菜品系为材料,研究角果发育过程中种子和果皮油份积累与主要脂肪酸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高含油量品种在角果发育早期油份的合成与积累较为缓慢,开花后20d种子含油率仅占成熟种子油份含量的8.35%~12.32%,角果发育... 以高含油量油菜品系为材料,研究角果发育过程中种子和果皮油份积累与主要脂肪酸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高含油量品种在角果发育早期油份的合成与积累较为缓慢,开花后20d种子含油率仅占成熟种子油份含量的8.35%~12.32%,角果发育中期是油份含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开花后40d种子含油率占成熟种子油份含量的72.89%。94.73%,籽粒成熟时油份含量达到最大值。果皮的油份积累与种子相反,随角果发育油份含量依次下降,两者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5。种子和果皮的二十碳烯酸、芥酸合成规律明显不同。种子的7种主要脂肪酸组成中芥酸和二十碳烯酸与16碳、18碳脂肪酸含量均呈负相关,亚麻酸和亚油酸与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含量均呈正相关,与油酸含量H2和H27为正相关,H1和H28为负相关。而油酸与其它脂肪酸的相关关系较为复杂,与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亚麻酸的相关关系有正相关,也有负相关,可见油酸的合成与积累不仅与棕榈酸、硬脂酸有关,还会影响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这是创新油菜高油酸材料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高含油量 油份 脂肪酸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株型结构及其理想型研究Ⅲ.若干高产品种的株型及冠层结构 被引量:21
18
作者 张洁夫 傅寿仲 +1 位作者 陈玉卿 戚存扣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6-41,共6页
利用近期育成的若干高产品种(系),研究前期营养生长基础、花期前后株型演变及成熟期冠层结构差异。干物质积累量宁杂1号始终占优势,92—7—58前期弱后期强,宁油10号和荣选长势一直较弱。宁杂1号干物质的分配较为合理,各... 利用近期育成的若干高产品种(系),研究前期营养生长基础、花期前后株型演变及成熟期冠层结构差异。干物质积累量宁杂1号始终占优势,92—7—58前期弱后期强,宁油10号和荣选长势一直较弱。宁杂1号干物质的分配较为合理,各生育期生长中心的转移较快,宁油10号营养物质利用率高。总光合面积指数,宁杂1号亦占优势,其最大值出现在花后期。成熟期宁杂1号结角层分布偏上,92—7—58偏下,而宁油10号较分散。宁杂1号属于多枝多角、小粒、高产的优势型品种,宁油10号属于少枝少角、大粒、多粒、高产的经济型品种,油菜育种以选育优势型和经济型品种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高产品种 株型 冠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M_1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新军 戚存扣 +3 位作者 张洁夫 浦惠明 高建芹 傅寿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15,共4页
对甘蓝型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M_1的研究结果表明,FS-M_1天然授粉、人工授粉自交、自交套袋隔离、兄妹互交、剥蕾自交结角率均为3%左右,平均每角粒数1.3~1.8粒,表明雌性不育性稳定。用FS-M_1花粉授予正常油菜品种,杂交结实率正常,F_... 对甘蓝型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M_1的研究结果表明,FS-M_1天然授粉、人工授粉自交、自交套袋隔离、兄妹互交、剥蕾自交结角率均为3%左右,平均每角粒数1.3~1.8粒,表明雌性不育性稳定。用FS-M_1花粉授予正常油菜品种,杂交结实率正常,F_1植株自然授粉结实正常F_1植株自交结角率为97%,平均每角21粒,雌性不育花粉对F_1育性无异常影响。电镜扫描发现:FS-M_1柱头乳突细胞扁平干瘪,发育畸形,可能是形成FS-M_1雌性不育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雌性不育 突变体 FS-M1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花瓣缺失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洁夫 戚存扣 +5 位作者 浦惠明 陈松 陈锋 陈新军 高建芹 傅寿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7-232,共6页
以无花瓣材料APL01和常规四花瓣品种NB6和M083杂交并自交及回交所获得的6个基本世代(P1、P2、F1、B1、B2和F2)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无花瓣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无花瓣性状的遗传适合E-0模型,即2对加... 以无花瓣材料APL01和常规四花瓣品种NB6和M083杂交并自交及回交所获得的6个基本世代(P1、P2、F1、B1、B2和F2)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无花瓣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无花瓣性状的遗传适合E-0模型,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相等,但不同组合、不同年份的估计值有差异,加性效应值为-11.13^-20.08;2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值在不同组合间存在差异,(APL01/NB6)杂交组合估计的2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值不同,其中1对基因的效应值较大,而(APL01/M 083)估计的2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值无差异;上位性效应不同组合间表现也有差异,(APL01/NB 6)组合以加加上位和加显上位为主,(APL01/M083)组合以显显上位为主。主基因的遗传率较大,为76.29%~94.13%,不同群体的估计值有差异,以B1世代的估计值较大,B2的估计值较小;多基因的遗传率较小,不同组合、不同年份间表现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无花瓣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