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太阳能电站桁架对接机构设计与扰动分析
1
作者 韩宇龙 成正爱 +2 位作者 侯欣宾 杨飞 田野 《空间电子技术》 2025年第1期118-125,共8页
针对空间太阳能电站桁架组装过程中对接机构结构尺寸较大及碰撞力较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锥杆对接的柔性捕获锁紧机构。该机构采用弹簧杆替代传统刚性杆以降低接触力,并利用滑槽提高空间利用率与捕获锁紧的同步性。建立机构仿真模型... 针对空间太阳能电站桁架组装过程中对接机构结构尺寸较大及碰撞力较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锥杆对接的柔性捕获锁紧机构。该机构采用弹簧杆替代传统刚性杆以降低接触力,并利用滑槽提高空间利用率与捕获锁紧的同步性。建立机构仿真模型并使用ADAMS分析不同机构参数,研究其在捕获过程中对接触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极限工况下,通过对相对摩擦系数、对接锥锥角、弹簧杆刚度以及对接速度等参数进行优化,可以有效降低对接过程中的接触力至4.5N,实现低扰动对接。研究结果为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在轨组装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预期在未来的空间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站 柔性捕获锁紧 参数优化 低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在空间大功率导电旋转关节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贾海鹏 侯欣宾 +2 位作者 王立 张兴华 成正爱 《空间电子技术》 2016年第1期38-43,共6页
空间大功率导电旋转关节是平台式空间太阳能电站中的关键部件,用于实现电池阵对天线阵的电力传输以及对日跟踪功能。传统的接触式导电旋转关节采用电刷滑环的方式进行功率传输,存在机械磨损以及容易导致空间放电等问题;磁耦合式无线能... 空间大功率导电旋转关节是平台式空间太阳能电站中的关键部件,用于实现电池阵对天线阵的电力传输以及对日跟踪功能。传统的接触式导电旋转关节采用电刷滑环的方式进行功率传输,存在机械磨损以及容易导致空间放电等问题;磁耦合式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是一个代替传统滑环式输电方式的很好选择。文章在现有空间导电关节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耦合式空间大功率导电关节的方案并进行了初步的设计,该方案可以满足空间太阳能电站的长寿命和高可靠性的需求,可作为未来空间大功率电力传输技术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无线能量传输技术 磁耦合 导电旋转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多旋转关节空间太阳能电站方案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侯欣宾 张潇 +3 位作者 成正爱 刘自立 王薪 王立 《空间电子技术》 2023年第3期1-6,共6页
文章基于多旋转关节空间太阳能电站(MR-SPS)方案,以降低远距离高压电力传输技术难度为核心,提出一种更新的模块化多旋转关节空间太阳能电站概念。该方案在分布式太阳电池分阵和多导电旋转关节基础上,对于微波发射天线阵也进行了模块化... 文章基于多旋转关节空间太阳能电站(MR-SPS)方案,以降低远距离高压电力传输技术难度为核心,提出一种更新的模块化多旋转关节空间太阳能电站概念。该方案在分布式太阳电池分阵和多导电旋转关节基础上,对于微波发射天线阵也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和分布式布局,实现了太阳电池分阵和微波发射天线分阵的一一对应,形成多个独立的太阳能发电与能量传输模块,通过模块的扩展实现整个空间太阳能电站。该方案大幅简化了空间电力传输与管理的复杂性和在轨组装的难度。同时各个模块完全独立,组装后即可单独工作,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发电卫星 空间太阳能电站 旋转关节 无线能量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带电粒子辐照与预应力耦合作用对功能形面薄膜结构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成正爱 柳青 +3 位作者 冯展祖 汪晨 黄小琦 王立 《空间电子技术》 2021年第5期60-66,共7页
空间大尺度薄膜航天器是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采用折叠展开的大面积功能形面结构是此类航天器的基本特征,为满足热控、通信、聚光、成像与能量传输等功能,结构需要通过预应力来维持形面,保证较高的形面精度和结构基频,但预应力加载... 空间大尺度薄膜航天器是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采用折叠展开的大面积功能形面结构是此类航天器的基本特征,为满足热控、通信、聚光、成像与能量传输等功能,结构需要通过预应力来维持形面,保证较高的形面精度和结构基频,但预应力加载对带电粒子辐照下薄膜材料性能退化存在促进作用。文章通过对薄膜材料在不同预应力工况和空间环境耦合作用下的损伤行为以及退化规律开展试验研究,建立与预应力状态、辐照注量相关的材料性能退化规律,量化研究了预应力对空间辐射环境下功能形面薄膜结构性能影响。随着薄膜力学性能的退化,形面结构基频随之有微弱的降低,且对薄膜结构平面度造成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形面薄膜 预应力 电子辐照 性能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太阳能电站发展展望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立 成正爱 +2 位作者 张兴华 侯欣宾 刘宇飞 《国际太空》 2017年第10期14-23,共10页
1前言可再生清洁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21世纪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能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寻求新的清洁能源逐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然而,地面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海洋能、地... 1前言可再生清洁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21世纪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能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寻求新的清洁能源逐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然而,地面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海洋能、地热能和生物能等新能源都存在能量不稳定、能量总量受限等问题,还难以大规模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太阳能电站 可再生清洁能源 展望 化石能源 物质基础 持续发展 人类社会 环境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