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盆细粒沉积特征与富有机质页岩分布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133
1
作者 袁选俊 林森虎 +5 位作者 刘群 姚泾利 王岚 郭浩 邓秀芹 成大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43,共10页
基于对细粒沉积学发展趋势的分析,指出完善针对性的研究方法、重建古沉积环境、建立细粒沉积岩分类体系与成因模式是目前学科研究的前沿。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为例,应用岩心描述、薄片观察、X衍射、地球化学测试、有机... 基于对细粒沉积学发展趋势的分析,指出完善针对性的研究方法、重建古沉积环境、建立细粒沉积岩分类体系与成因模式是目前学科研究的前沿。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为例,应用岩心描述、薄片观察、X衍射、地球化学测试、有机碳测井定量计算等方法研究湖盆细粒沉积体系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长7油层组富有机质页岩以湖侵—水体分层沉积模式为主。"沉积相带、水体深度、缺氧环境、湖流"是富有机质页岩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长73沉积期快速湖侵,湖水深度和范围急剧增加,湖泊表层水体与下层水体由于温度差异导致循环受阻,形成了深湖区大面积的缺氧环境,有利于富有机质页岩的大规模发育。远离三角洲前缘的宁静深湖区,富有机质页岩发育,有机碳含量高,干酪根以Ⅰ型为主;发育砂质碎屑流的深湖区,富有机质页岩与砂岩互层,富有机质页岩有机碳含量高,干酪根以Ⅰ—Ⅱ1型为主;邻近三角洲前缘的半深湖区,波状—块状粉砂质泥岩发育,干酪根以Ⅱ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 富有机质页岩 岩石组构 分布模式 三叠系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碱湖沉积特征与古环境演化 被引量:86
2
作者 张志杰 袁选俊 +5 位作者 汪梦诗 周川闽 唐勇 陈星渝 林敏捷 成大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2-984,共13页
基于岩心及薄片观察、地球化学及元素分析、测井电性响应特征、岩相类型及展布等研究,揭示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的碱湖沉积特征及其演化模式。结果表明,风城组主要发育6种岩相类型,其中含碱性矿物岩相主要发育在风二段,富... 基于岩心及薄片观察、地球化学及元素分析、测井电性响应特征、岩相类型及展布等研究,揭示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的碱湖沉积特征及其演化模式。结果表明,风城组主要发育6种岩相类型,其中含碱性矿物岩相主要发育在风二段,富有机质泥岩岩相广泛分布于风一段上部和风三段下部,常与白云岩及云质岩类岩相呈互层产出。风城组古环境演化主要受火山活动和古气候控制,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第1阶段(风城组一段沉积前期)火山活动强烈,气候较干旱,火山碎屑岩-沉火山碎屑岩发育;第2阶段(风城组一段沉积后期)火山活动减弱,气候较湿润,富有机质泥岩发育,形成风城组主要烃源岩;第3阶段(风城组二段沉积早期)气候转向干热、湖盆开始萎缩,盐度逐渐升高,白云岩及云质岩类发育;第4阶段(风城组二段沉积后期)气候持续干热、湖平面低、盐度高,天然碱等特殊碱性矿物析出,标志着碱湖的最终形成;第5阶段(风城组三段沉积期)气候再次转为湿润,湖平面升高,湖盆开始淡化,以陆源碎屑岩、云质岩类沉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二叠系风城组 沉积特征 古环境恢复 碱湖沉积 岩相 玛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坳陷湖盆大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生长模式 被引量:12
3
作者 袁选俊 周红英 +5 位作者 张志杰 王子野 成大伟 郭浩 张友焱 董文彤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共11页
坳陷湖盆大型浅水三角洲是目前中国陆上岩性油气藏规模储量增长的主体。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保乾三角洲和现代鄱阳湖赣江三角洲解剖,重点探讨湖盆浅水三角洲形成的地质背景、沉积特征与生长模式。结果表面:①坳陷湖盆具有形成大... 坳陷湖盆大型浅水三角洲是目前中国陆上岩性油气藏规模储量增长的主体。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保乾三角洲和现代鄱阳湖赣江三角洲解剖,重点探讨湖盆浅水三角洲形成的地质背景、沉积特征与生长模式。结果表面:①坳陷湖盆具有形成大型浅水三角洲的沉积背景,敞流型湖盆导致的湖平面频繁升降控制了浅水三角洲的纵横向发育规模。②松辽盆地南部上白垩统发育2种不同类型的三角洲,深湖型三角洲一般呈朵叶状,沉积亚相展布清晰,沉积微相以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分流河道间为主;浅湖型三角洲一般呈鸟足状或树枝状,沉积亚相分异不明显,沉积微相以分流河道和分流河道间为主,河口坝不发育;③通过现代沉积遥感定量分析,刻画了鄱阳湖赣江中支三角洲近50年的发育特征和演化规律,揭示了分流河道从分散树枝状到闭合结网状的生长过程。④坳陷湖盆大型浅水三角洲是不断发育的多期朵叶体在平面上拼接而成的复合体,其中分流河道是最重要的储集砂体类型,在平面上呈结网状分布,控制了大面积岩性油气藏的分布与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坳陷湖盆 浅水三角洲 沉积特征 生长模式 岩性油气藏 松辽盆地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侏罗系凉高山组层序结构、沉积演化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7
4
作者 成大伟 张志杰 +6 位作者 洪海涛 张少敏 秦春雨 袁选俊 张斌 周川闽 邓庆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2-272,共11页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地震、薄片、重矿物组合、碎屑锆石U-Pb定年等资料,研究四川盆地东部(简称川东地区)中侏罗统凉高山组沉积特征、湖平面升降变化、物源性质,进而探讨周围造山带的构造作用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凉高山组主...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地震、薄片、重矿物组合、碎屑锆石U-Pb定年等资料,研究四川盆地东部(简称川东地区)中侏罗统凉高山组沉积特征、湖平面升降变化、物源性质,进而探讨周围造山带的构造作用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凉高山组主要发育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包含了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进一步可划分为4次湖平面的升降旋回(四级层序),其中旋回Ⅰ和旋回Ⅱ湖盆主要分布在川东地区,旋回Ⅲ和Ⅳ湖盆迁移至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使得川东地区南北沉积特征差异性明显。物源分析结果表明,川东地区凉高山组存在3种类型物源,其中Ⅰ类物源母岩主要以酸性火成岩为主,主要来自近源的扬子板块北缘;Ⅱ类物源母岩主要为中酸性火成岩和变质岩,物源区主要在南、北秦岭中部;Ⅲ类物源母岩以变质岩为主,中—酸性火成岩次之,物源主要来自北大巴山地区。综合研究沉积体系和物源性质的变化,认为川东地区凉高山组沉积演化受秦岭造山带构造活动的控制,沉积早期湖盆局限在研究区东侧,该时期以Ⅰ类物源为主;随着秦岭造山带南北向挤压作用的增强,湖盆快速扩张并向北迁移,Ⅱ类物源供给增强;沉积中后期北大巴山地区的隆升使得湖盆迁移的同时Ⅲ类物源的供给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侏罗系 凉高山组 重矿物组合 锆石U-Pb定年 湖盆迁移 物源分析 盆山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岩性识别方法及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7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18
5
作者 成大伟 袁选俊 +2 位作者 周川闽 谭聪 汪梦诗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7-126,共10页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延长组长7油层组不同岩性、电性、物性、放射性在测井响应上的差异,建立了两种测井—岩性识别方法:交会图法和测井曲线计算法。交会图法通过测井曲线与岩性交会识别出砂岩类、粉砂岩类、泥页岩类和凝灰岩类,测井...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延长组长7油层组不同岩性、电性、物性、放射性在测井响应上的差异,建立了两种测井—岩性识别方法:交会图法和测井曲线计算法。交会图法通过测井曲线与岩性交会识别出砂岩类、粉砂岩类、泥页岩类和凝灰岩类,测井曲线计算法通过计算泥质含量和有机碳含量将岩性划分为砂岩类、粉砂岩类、泥岩类和富有机质页岩。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和岩心进行比对,准确率均达到86%以上。将研究区240口井的岩性识别结果运用于剖面图和平面图的构建发现,研究区长7油层组底部页岩大面积连续发育,向上逐渐减少;砂体主要发育在研究区北部、东部和东北部,其次为西南部和南部。随时间推移研究区中部孤立沉积的砂体个数和面积逐渐增加,并在长71形成大面积发育的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长7油层组 测井岩性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泥岩、页岩的沉积环境和特征对比——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为例 被引量:29
6
作者 刘群 袁选俊 +2 位作者 林森虎 郭浩 成大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1-540,共10页
泥质岩可分为泥岩和页岩两大类,二者在成因机制、有机质含量及赋存状态、矿物组成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开展湖相泥岩、页岩的分布特征研究以及其差异特征的对比,有助于建立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模式。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长7段)... 泥质岩可分为泥岩和页岩两大类,二者在成因机制、有机质含量及赋存状态、矿物组成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开展湖相泥岩、页岩的分布特征研究以及其差异特征的对比,有助于建立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模式。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长7段)沉积时期为湖盆发展的鼎盛时期,湖盆中心沉积了大套的泥岩和页岩。该文应用典型剖面分析、岩心-薄片观察、地球化学分析等手段揭示了长7段泥岩和页岩在分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组分、组构、主微量元素等五方面的差异。(1)分布特征:泥岩和页岩互补分布,泥岩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前缘、深湖-浊积岩相和半深湖相,页岩主要沉积于深湖相;(2)组构特征:页岩有页理,有机质顺层分布,泥岩无页理,有机质分散分布;(3)岩石组分:页岩更富集黄铁矿,是泥岩的11倍,泥岩的白云岩、菱铁矿含量更高;(4)有机地球化学指标:页岩TOC平均含量为6.6%,是泥岩的3倍,S1值平均含量为3.1 mg/g,是泥岩的2.5倍;(5)主微量元素:页岩中U,Th,Mo,Co,Ni等微量元素显著高于泥岩且U/Th,V/Cr和P/Al的比值较高,泥岩中Ti/Al和K/Al比值更高。综合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长7泥岩和页岩的形成主要受沉积相带、湖水深度和湖盆生产力控制。页岩沉积时,水体生产力更高,离物源更远,水体更为缺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7段 富有机质页岩 沉积环境 泥岩 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