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经后女性肌少症与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戈凌霞 冯健 +3 位作者 吴良玉 刘琴 朱小贤 夏青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276-2280,共5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肌少症与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10月在华东疗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绝经后女性52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InBody720)检测人体四肢骨骼肌质量,计算四肢...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肌少症与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10月在华东疗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绝经后女性52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InBody720)检测人体四肢骨骼肌质量,计算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并测量握力与步速。收集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绝经后女性肌少症与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ASMI对颈动脉斑块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527例绝经后女性中,172例发生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32.6%。绝经后女性颈动脉斑块组ASMI低于非颈动脉斑块组[5.42(4.88,6.09)kg/m^(2)与6.63(5.73,7.78)kg/m^(2),P<0.001],同时颈动脉斑块组肌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颈动脉斑块组(45.30%与18.00%,P<0.001)。绝经后女性ASMI越小,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越高(Pfor trend<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肌少症增加绝经后女性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OR=3.486,95%CI(2.237,5.432)]。ROC分析显示,相比于腰围及体质指数,ASMI对颈动脉斑块有更高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0.756)。结论:绝经后女性肌少症增加其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ASMI可作为预测其颈动脉斑块发生的简易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女性 颈动脉斑块 肌少症 四肢骨骼肌指数 影响因素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