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氧水在大豆酱包装物灭菌上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惠丽娟 张丽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1-52,共2页
大酱包装袋是造成灭菌后大豆酱二次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利用双氧水,将大酱包装袋进行杀菌,能够防止大酱由于包装而造成的二次污染的问题,延长了袋装大酱的货架期。
关键词 双氧水 包装袋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荞麦及荞麦食品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2
作者 惠丽娟 《粮食加工》 2008年第3期78-80,共3页
介绍了荞麦蛋白、荞麦淀粉及荞麦食品的研究现状。荞麦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荞麦蛋白中80%为清蛋白和球蛋白,并有较高的持水性、乳化性、起泡性和咀嚼性。荞麦食品的开发包括面条、面包、饼干等。
关键词 荞麦 荞麦蛋白 荞麦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瓜膨化米饼的研制
3
作者 惠丽娟 《粮油食品科技》 2008年第6期65-66,共2页
以粳米、冬瓜为主要原料,应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冬瓜米饼的配方和微波膨化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得出最佳工艺配方为粳米粉∶糯米粉=60∶40配成的预混粉,添加5%冬瓜汁,4%白砂糖和2%食盐,最佳工艺为膨化时采用频率2450 MHz,功率800 W,加热时... 以粳米、冬瓜为主要原料,应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冬瓜米饼的配方和微波膨化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得出最佳工艺配方为粳米粉∶糯米粉=60∶40配成的预混粉,添加5%冬瓜汁,4%白砂糖和2%食盐,最佳工艺为膨化时采用频率2450 MHz,功率800 W,加热时间8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米 冬瓜 微波 米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脉冲强光对面包表面细菌的杀菌工艺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勃 刘昕 +3 位作者 马涛 刘贺 何余堂 惠丽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74-77,共4页
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优化脉冲强光对面包表面杀菌的工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闪照次数、闪照距离、闪照能量为影响因素,杀菌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为闪照次数30次... 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优化脉冲强光对面包表面杀菌的工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闪照次数、闪照距离、闪照能量为影响因素,杀菌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为闪照次数30次、闪照距离9 cm、闪照能量400 J,此时脉冲强光对面包表面的细菌杀菌率可达到99.99%,检测面包表面的细菌残留量远远小于1500 CFU/g,符合国标有关规定,因此该模型可应用于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强光 面包 菌落总数 杀菌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膳食纤维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4
5
作者 赵丽 李倩 +5 位作者 朱丹实 惠丽娟 王勃 何余堂 马涛 刘贺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4年第5期76-82,86,共8页
论述了膳食纤维的研究现状,其中包括膳食纤维的概念、分类、测定方法、提取技术、改性、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并概述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等。指出应充分利用我国膳食纤维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膳食纤维产业。
关键词 膳食纤维 生理功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叶多酚对鱿鱼丝加工过程中内源性甲醛产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李颖畅 张笑 +3 位作者 张芝秀 仪淑敏 惠丽娟 励建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0-74,共5页
本文从鱿鱼丝加工过程中鱿鱼片浸泡和蒸煮方式、蓝莓叶多酚浸泡浓度、浸泡时间及复水方式等研究蓝莓叶多酚对鱿鱼丝加工过程中内源性甲醛产生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蓝莓叶多酚浸泡鱿鱼片的最佳浓度为0.1%,最佳浸泡时间为12 h;蓝莓叶多... 本文从鱿鱼丝加工过程中鱿鱼片浸泡和蒸煮方式、蓝莓叶多酚浸泡浓度、浸泡时间及复水方式等研究蓝莓叶多酚对鱿鱼丝加工过程中内源性甲醛产生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蓝莓叶多酚浸泡鱿鱼片的最佳浓度为0.1%,最佳浸泡时间为12 h;蓝莓叶多酚浸泡和蒸煮鱿鱼片是最佳浸泡和蒸煮方式,蓝莓叶多酚溶液复水鱿鱼丝中甲醛和二甲胺含量显著低于原复水工艺。蓝莓叶多酚通过抑制氧化三甲胺高温分解和与甲醛发生酚醛缩合反应降低鱿鱼丝中甲醛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叶多酚 鱿鱼丝加工 内源性甲醛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脉冲强光对月饼表皮霉菌的杀菌工艺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勃 赵旭 +3 位作者 马涛 刘贺 何余堂 惠丽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5-259,共5页
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优化脉冲强光对月饼表面杀菌的工艺参数。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闪照次数、闪照距离、闪照能量为因素,霉菌杀菌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优化模型确定脉冲强光杀菌的最佳条件为:闪照次数为34次、闪照距离为10cm、闪照能量... 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优化脉冲强光对月饼表面杀菌的工艺参数。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闪照次数、闪照距离、闪照能量为因素,霉菌杀菌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优化模型确定脉冲强光杀菌的最佳条件为:闪照次数为34次、闪照距离为10cm、闪照能量为400J,此条件下脉冲强光对月饼表面霉菌杀菌率可达到99.85%。采用上述分析的最佳杀菌条件处理的月饼,在国标规定的霉菌数量范围内,其货架期比空白样品延长了30d,并且其酸价和过氧化值都符合国标规定,说明脉冲强光对月饼油脂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不会影响月饼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强光 月饼 霉菌 杀菌率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鲜食大豆荚膳食纤维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丽 宋一茉 +5 位作者 朱丹实 惠丽娟 王勃 何余堂 马涛 刘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55-158,共4页
以鲜食大豆荚为原料,通过碱法、酶法、超声辅助酶法及微波辅助酶法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测定其总黄酮含量、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以研究其抗氧化特性,并与市售大豆膳食纤维作比较。结果表明,... 以鲜食大豆荚为原料,通过碱法、酶法、超声辅助酶法及微波辅助酶法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测定其总黄酮含量、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以研究其抗氧化特性,并与市售大豆膳食纤维作比较。结果表明,各种方法提取的鲜食大豆荚膳食纤维的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特性均高于市售大豆膳食纤维,鲜食大豆荚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抗氧化特性高于不溶性膳食纤维,酶法、超声和微波处理能提高鲜食大豆荚膳食纤维的抗氧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大豆荚 膳食纤维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强光对糙米发芽过程积累GABA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勃 马涛 +2 位作者 惠丽娟 刘贺 何余堂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81-285,共5页
通过脉冲强光技术促进糙米发芽过程富集GABA,并采用响应面方法确定了其最佳处理条件:浸泡12h后,对单层糙米进行脉冲强光照射,单次能量400J、闪照次数277次、闪照距离11.3cm,此条件下发芽糙米中GABA含量可达到345.7mg/100g。
关键词 发芽糙米 GABA 脉冲强光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酶法提取红花籽油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倩 赵丽 +6 位作者 马媛 朱丹实 王勃 惠丽娟 何余堂 马涛 刘贺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6年第1期52-59,共8页
以红花籽为原料,在胰酶的最适p H条件下,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对胰酶用量及料液比、酶解温度和时间进行优化,确定水酶法提取红花籽油最佳工艺为:酶添加量为305u/g,料液比1∶6,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为3h,红花籽油的最大提取率约为65.14%。... 以红花籽为原料,在胰酶的最适p H条件下,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对胰酶用量及料液比、酶解温度和时间进行优化,确定水酶法提取红花籽油最佳工艺为:酶添加量为305u/g,料液比1∶6,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为3h,红花籽油的最大提取率约为65.14%。气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水酶法得到的油脂由11种脂肪酸组成,其总含量高达90%以上,其中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和油酸为主,其中亚油酸含量最多,相对含量约为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籽 水酶法 油得率 响应面分析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脉冲强光杀灭干豆腐细菌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勃 赵旭 +3 位作者 朱力杰 惠丽娟 马涛 王鑫垚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2-96,102,共6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脉冲强光杀灭干豆腐细菌效果的因素进行研究,得出影响灭菌率的大小顺序为:照射距离>脉冲强光能量>照射时间;最佳灭菌条件为:脉冲强光能量400 J,照射距离10 cm,照射时间15 s,此条件下的灭菌率可达98.83%。经过... 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脉冲强光杀灭干豆腐细菌效果的因素进行研究,得出影响灭菌率的大小顺序为:照射距离>脉冲强光能量>照射时间;最佳灭菌条件为:脉冲强光能量400 J,照射距离10 cm,照射时间15 s,此条件下的灭菌率可达98.83%。经过脉冲强光照射的干豆腐其感官品质与未处理样品相差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豆腐 脉冲强光 细菌 灭菌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强光对盐胁迫下发芽糙米积累γ-氨基丁酸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利霞 赵旭 +4 位作者 王勃 刘贺 惠丽娟 何余堂 马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07-211,216,共6页
为获得高含量γ-氨基丁酸(GABA)的发芽糙米,对盐胁迫下发芽糙米实施脉冲强光处理。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脉冲强光对盐胁迫下发芽糙米积累γ-氨基丁酸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谷氨酸钠浓度为2.01mg/m L、脉冲... 为获得高含量γ-氨基丁酸(GABA)的发芽糙米,对盐胁迫下发芽糙米实施脉冲强光处理。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脉冲强光对盐胁迫下发芽糙米积累γ-氨基丁酸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谷氨酸钠浓度为2.01mg/m L、脉冲能量300J、脉冲距离11cm、脉冲频次1次/s、脉冲时间31.80s以及发芽时间27.84h时能达到最佳的积累条件,此条件下验证实验的发芽糙米中GABA含量可达到181.5mg/10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发芽糙米 Γ-氨基丁酸 响应面法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取剂对大豆果胶类多糖的提取率及性质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贺 李清华 +6 位作者 褚爽 刘俊山 朱丹实 惠丽娟 王勃 何余堂 马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4,共5页
采用间羟联苯法、比色法和流变学等方法,研究了提取剂(柠檬酸钠、柠檬酸、草酸铵、草酸和EDTA)对大豆果胶类多糖(SHPP)的提取率、钙敏性、半乳糖醛酸含量、透明度及流变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剂的种类和质量浓度对SHPP的流变性质... 采用间羟联苯法、比色法和流变学等方法,研究了提取剂(柠檬酸钠、柠檬酸、草酸铵、草酸和EDTA)对大豆果胶类多糖(SHPP)的提取率、钙敏性、半乳糖醛酸含量、透明度及流变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剂的种类和质量浓度对SHPP的流变性质有较大影响;以柠檬酸钠和草酸铵为提取剂所得SHPP的品质较好,其中用2 mg/mL柠檬酸钠提取SHPP的提取率最大,为23.25%,1 mg/mL草酸铵提取的SHPP对钙离子敏感度最高,为19 mmol/L,0.5 mg/mL草酸铵提取所得SHPP半乳糖醛酸含量高达66.10%,但以0.5 mg/mL草酸铵提取的SHPP凝胶透明度较差;以柠檬酸、草酸和EDTA提取的SHPP综合品质较差。柠檬酸钠可作为提取剂应用于SHPP的提取工艺中,获得的SHPP综合品质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果胶类多糖 提取率 钙敏性 半乳糖醛酸含量 透明度 流变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对大豆种皮果胶类多糖凝胶球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贺 李清华 +5 位作者 袁懿 朱丹实 惠丽娟 王勃 何余堂 马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3-26,共4页
通过质构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方法,探讨Fe Cl3浓度和大豆种皮果胶类多糖(soy hull pectic polysaccharide,SHPP)质量浓度对其所形成凝胶球的凝胶强度、溶胀性及水分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Fe Cl3浓度和较高的SHPP质量浓度有利于... 通过质构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方法,探讨Fe Cl3浓度和大豆种皮果胶类多糖(soy hull pectic polysaccharide,SHPP)质量浓度对其所形成凝胶球的凝胶强度、溶胀性及水分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Fe Cl3浓度和较高的SHPP质量浓度有利于凝胶体系形成凝胶强度大、溶胀率大、网状结构致密的凝胶球。其中,0.3 mol/L Fe Cl3与6.0 g/100 m L SHPP所形成凝胶球的强度和溶胀率均最大,分别为116.33 g、366%;在实验条件下,0.3 mol/L Fe Cl3与6.0 g/100 m L SHPP形成的凝胶球进行水分解吸时,指前因子和活化能均最大,表明其凝胶网状结构较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种皮果胶类多糖 凝胶球 凝胶强度 溶胀性 水分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强光对糙米发芽过程中内源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勃 惠丽娟 +4 位作者 刘贺 何余堂 蒋静 刘昕 马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18-122,共5页
研究了脉冲强光(IPL)不同单次能量、闪照次数、开始处理时间对糙米发芽过程中α-淀粉酶、蛋白酶及谷氨酸脱羧酶(GAD)的影响。结果表明,糙米浸泡后,在单次闪照能量400J,闪照次数300次,发芽25h时,α-淀粉酶活力达到12.38mg(g·min)-1... 研究了脉冲强光(IPL)不同单次能量、闪照次数、开始处理时间对糙米发芽过程中α-淀粉酶、蛋白酶及谷氨酸脱羧酶(GAD)的影响。结果表明,糙米浸泡后,在单次闪照能量400J,闪照次数300次,发芽25h时,α-淀粉酶活力达到12.38mg(g·min)-1、蛋白酶活力达到102.36mg(g·min)-1、谷氨酸脱羧酶(GAD)活力达到10.83mg(g·min)-1最高值分别为无处理组的2.87、1.30、2.16倍;高强度的脉冲强光处理,会抑制发芽糙米内源酶活性。糙米浸泡后进行适宜的脉冲强光处理,可以提高其内源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强光 发芽糙米 内源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脉冲强光对巴氏奶霉菌的灭菌工艺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勃 朱力杰 +2 位作者 惠丽娟 刘贺 马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52-256,261,共6页
为研究脉冲强光杀菌技术对巴氏奶杀菌的效果,以巴氏奶为研究对象,用霉菌灭菌率作为衡量脉冲强光灭菌技术的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闪照次数、闪照距离、闪照能量和样液厚度为自变量,霉菌灭菌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 为研究脉冲强光杀菌技术对巴氏奶杀菌的效果,以巴氏奶为研究对象,用霉菌灭菌率作为衡量脉冲强光灭菌技术的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闪照次数、闪照距离、闪照能量和样液厚度为自变量,霉菌灭菌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佳条件为闪照次数35次、闪照距离12.8cm、闪照能量300J、样液厚度2mm。在此条件下,霉菌灭菌率达到99.97%。借助电子鼻测定分析,通过线性判别分析法(LDA)进行气味信息的分析和判断,利用Alphasoft分析软件对奶样进行货架期预测,得到空白样和对照样的预测货架期天数分别是5d和7d,说明脉冲强光灭菌技术可以有效延长巴氏奶的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奶 灭菌 货架期 电子鼻 脉冲强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逆流提取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涛 刘利霞 +4 位作者 赵旭 王勃 刘贺 惠丽娟 何余堂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49-253,共5页
以水为提取溶剂,采用实验室模拟动态逆流提取工艺,并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法对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GABA)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提取温度51℃、单级提取时间59min、液料比5.9∶1(m L/g),提取级数3级,在此条件下,发芽糙米GAB... 以水为提取溶剂,采用实验室模拟动态逆流提取工艺,并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法对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GABA)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提取温度51℃、单级提取时间59min、液料比5.9∶1(m L/g),提取级数3级,在此条件下,发芽糙米GABA提取率可达到8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糙米 Γ-氨基丁酸 逆流提取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梨魔芋搅拌型酸奶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雨露 毕海燕 +2 位作者 惠丽娟 宋立 吕长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66-268,共3页
研究了以鲜乳、白梨汁为主要原料,魔芋粉为稳定剂,生产搅拌型酸奶的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白梨魔芋搅拌型酸奶最佳配方和发酵工艺。结果表明,魔芋粉添加量0.08%,白梨汁添加量10%,白砂糖添加量6.5%,发酵剂4%,在42℃条件... 研究了以鲜乳、白梨汁为主要原料,魔芋粉为稳定剂,生产搅拌型酸奶的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白梨魔芋搅拌型酸奶最佳配方和发酵工艺。结果表明,魔芋粉添加量0.08%,白梨汁添加量10%,白砂糖添加量6.5%,发酵剂4%,在42℃条件下发酵4h,制得的酸奶品质最好,感官评分91分,持水率为3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白梨 酸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叶多酚单体化合物对TMAO-Fe(II)体系中TMAO热分解的影响
19
作者 李颖畅 杨钟燕 +3 位作者 王亚丽 惠丽娟 汤轶伟 励建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53,共9页
以氧化三甲胺-铁(Ⅱ)(trimethylamine oxide-Fe(Ⅱ),TMAO-Fe(Ⅱ))体外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蓝莓叶多酚单体化合物对TMAO热分解的影响,并从自由基角度研究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蓝莓叶多酚单体化合物抑制TMAO-Fe(Ⅱ)体系中TMAO的热分解,... 以氧化三甲胺-铁(Ⅱ)(trimethylamine oxide-Fe(Ⅱ),TMAO-Fe(Ⅱ))体外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蓝莓叶多酚单体化合物对TMAO热分解的影响,并从自由基角度研究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蓝莓叶多酚单体化合物抑制TMAO-Fe(Ⅱ)体系中TMAO的热分解,显著降低体系中三甲胺、二甲胺和甲醛含量。质量分数越大,抑制效果越显著,槲皮素-3-D-半乳糖苷抑制效果优于绿原酸;随温度的升高,绿原酸和槲皮素-3-D-半乳糖苷对TMAO热分解有显著抑制作用。加热时间小于75 min,绿原酸和槲皮素-3-D-半乳糖苷抑制效果显著。槲皮素-3-D-半乳糖苷和绿原酸p H值分别为8.0和5.0时,抑制TMAO热分解效果最好。TMAO-Fe(Ⅱ)体系中TMAO的热分解过程中产生了自由基,绿原酸和槲皮素-3-D-半乳糖苷能够抑制自由基的产生,质量分数越高,则(CH3)3N自由基信号越弱;绿原酸和槲皮素-3-D-半乳糖苷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来抑制甲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叶多酚 绿原酸 槲皮素-3-D-半乳糖苷 TMAO-Fe(Ⅱ)体系 TMAO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强光对煎饼中细菌的杀菌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唐明礼 王勃 +3 位作者 刘贺 何余堂 惠丽娟 马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72-275,282,共5页
煎饼在包装和贮藏过程中易受微生物的二次污染,严重影响其食用安全性,采用脉冲强光杀菌技术可有效杀死煎饼中的微生物。结果表明:脉冲能量为400J、次数20次、距离10.9cm、频次2次/s,在此优化条件下脉冲强光对煎饼中细菌杀菌率达到99.4%。
关键词 脉冲强光 煎饼 细菌 杀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