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牧区暴风雪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德勒格日玛 韩理 +3 位作者 孟雪峰 杭月河 计艳霞 张莫日根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9-477,共9页
暴风雪天气是内蒙古草原牧区危害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为了更确切的了解暴风雪灾害天气的特征,分季节对暴风雪天气进行了类型,即秋末初春暴风雪天气、隆冬暴风雪天气、春末初夏湿雪冷雨型暴风雪天气;通过因子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对三... 暴风雪天气是内蒙古草原牧区危害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为了更确切的了解暴风雪灾害天气的特征,分季节对暴风雪天气进行了类型,即秋末初春暴风雪天气、隆冬暴风雪天气、春末初夏湿雪冷雨型暴风雪天气;通过因子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对三种类型暴风雪天气进行分析,发现上述三种类型暴风雪天气都为风、雪、寒潮灾害群天气;每个季节最主要的影响因子不同,导致的灾害程度不同;因此掌握各个季节暴风雪天气的特征对预报员提高预报预警水平很有实际意义。尝试使用BP神经网络法、支持向量机对暴风雪灾害等级进行评估,通过与根据灾情评定的灾害等级对比分析,发现SVM方法的评估效果优于BP神经网络法,因此,基于数值预报产品通过SVM方法做暴风雪灾害预警产品成为可能,可为暴风雪灾害预报预警业务提供客观参考依据,能够提升预报服务效果,减少灾害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风雪 风险评估 BP 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和浩特市连续两日短时强降水天气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一平 德勒格日玛 +1 位作者 江靖 贾晓燕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54-1664,共11页
利用常规观测和非常规监测资料从环流背景及发生条件等方面对比分析了2012年7月25-26日呼和浩特市连续两日出现的短时强降水天气。结果表明:(1)两次降水过程都是在东高西低的环境场产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贝加尔湖低涡稳定维持,使冷... 利用常规观测和非常规监测资料从环流背景及发生条件等方面对比分析了2012年7月25-26日呼和浩特市连续两日出现的短时强降水天气。结果表明:(1)两次降水过程都是在东高西低的环境场产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贝加尔湖低涡稳定维持,使冷暖空气长时间交汇;(2)两次降水过程都是由中低纬系统、上下游系统、高低层系统以及多种尺度系统共同作用及配置产生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是引起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原因,但主要影响系统位置及产生因子的特征又有所不同;(3)前一次降水过程整层湿度条件好,且整层均在暖区,对流相对较弱;后一次存在明显上干冷下暖湿的对流不稳定层结结构,对流相对较强;(4)两次降水过程都是层状云和对流云混合降水,但前一次降水过程层状云水平及垂直尺度相对较大,后一次主要是对流云降水;(5)反射率因子、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及对流高度分析降水过程,前一次降水过程都比后一次弱,前一次存在明显的低空急流,反射率因子范围广、呈片状、东北移动并向南扩,后一次反射率因子范围小、呈带状、东移南扩且明显存在列车效应;(6)受地形辐合抬升作用,两次降水过程都发生在呼和浩特市中部及大青山南侧、蛮汉山西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高低空配置 多尺度结合 辐合切变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退化草甸草原近地面光谱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娜日苏 苏和 +3 位作者 格根图 贾玉山 丁霞 德勒格日玛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6-70,共5页
采用ISI921VF-256型地物光谱仪对低山丘陵草甸草原植物群落和裸地的反射率光谱特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的光谱反射曲线在可见光波段具有明显的峰谷特性,在近红外波段呈强反射。(2)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的光谱反... 采用ISI921VF-256型地物光谱仪对低山丘陵草甸草原植物群落和裸地的反射率光谱特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的光谱反射曲线在可见光波段具有明显的峰谷特性,在近红外波段呈强反射。(2)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的光谱反射率随退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强。(3)在同一退化梯度下,草甸草原裸地的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大于植物群落,而在近红外波段小于植物群落;大针茅群落对可见光的反射率小于冷蒿群落,而对近红外光的反射率大于冷蒿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草原 退化梯度 遥感 地物光谱 光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