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工艺不同品种坦洋工夫红茶品质的比较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晓静 游芳宁 +4 位作者 李磊磊 徐邢燕 刘彬彬 林宏政 孙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7-33,39,共8页
选用坦洋菜茶、福安大白、金牡丹、金观音、梅占、白芽奇兰6种茶树鲜叶,以传统型工艺和花香型工艺分别制成不同风格的坦洋工夫红茶,以此为实验材料,通过生化成分分析、茶汤色差值及感官审评,探讨不同工艺不同品种坦洋工夫红茶品质的差... 选用坦洋菜茶、福安大白、金牡丹、金观音、梅占、白芽奇兰6种茶树鲜叶,以传统型工艺和花香型工艺分别制成不同风格的坦洋工夫红茶,以此为实验材料,通过生化成分分析、茶汤色差值及感官审评,探讨不同工艺不同品种坦洋工夫红茶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工艺方面,传统型坦洋工夫滋味浓醇,茶汤橙红明亮,对应的理化特征表现为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茶红素含量均高于花香型,且差异显著,其中水浸出物相差0.84%,茶多酚相差0.71%,茶红素差值达1.24%;花香型坦洋工夫滋味醇爽,汤色橙黄明亮,香气馥郁持久,茶黄素和茶褐素含量均高于传统型,差值分别为0.03%与0.29%。在品种方面,福安大白茶与坦洋菜茶为坦洋地区传统品种,两种工艺制成的坦洋工夫均表现出茶汤滋味较醇厚,甜香持久的品质特征,而高香品种(金牡丹、金观音等)加工成的坦洋工夫花果香馥郁悠长,滋味甜醇但茶汤浓度略低。实验结果证明工艺与品种对坦洋工夫品质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加工工艺 品种 坦洋工夫 生化成分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烘焙程度与等级武夷肉桂茶品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33
2
作者 徐邢燕 陈思 +7 位作者 俞晓敏 赵小嫚 林宏政 刘国英 苏峰 高峰 孙云 郝志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2-28,共7页
为探明不同烘焙程度(轻火和中火)与等级(低等级和高等级)武夷肉桂茶的品质差异,本实验通过茶汤理化特性测定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分别对武夷肉桂茶茶汤的色差、pH值、电导率和主要滋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等级... 为探明不同烘焙程度(轻火和中火)与等级(低等级和高等级)武夷肉桂茶的品质差异,本实验通过茶汤理化特性测定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分别对武夷肉桂茶茶汤的色差、pH值、电导率和主要滋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等级武夷肉桂茶茶汤pH值、电导率、明亮度极显著高于低等级茶(P<0.01),茶汤色彩饱和度显著低于低等级茶(P<0.05),说明高等级茶汤的亮度优于低等级茶汤;中火茶茶汤红绿度、黄蓝度、色相、色调彩度、色彩饱和度和色相角与轻火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中火高等级茶茶汤pH值极显著低于轻火高等级茶(P<0.01),中火茶汤色泽更偏红,而轻火茶汤色泽偏黄。主要滋味物质中高等级武夷肉桂茶的7种儿茶素组分含量极显著高于低等级茶(P<0.01),中火茶汤的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3-O(3-O-甲基)没食子酸酯含量与轻火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其中13种氨基酸组分含量在高等级茶中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低等级茶(P<0.05,P<0.01),在中火高等级茶中均极显著低于轻火高等级茶(P<0.01),而酪氨酸(Tyr)含量在高等级茶中极显著低于低等级茶(P<0.01),在中火低等级茶中极显著低于轻火低等级茶(P<0.01);高等级茶茶黄素含量极显著高于低等级茶(P<0.01),咖啡碱和芦丁含量极显著低于低等级茶(P<0.01),可见高等级茶汤内含物更加丰富。这些品质差异指标分析结果可为武夷肉桂茶品质鉴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肉桂茶 PH值 电导率 色差 滋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后茶青叶对振动力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2
3
作者 郝志龙 林宏政 +5 位作者 徐邢燕 李鑫磊 俞晓敏 岳川 孙云 金心怡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7,共8页
摇青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之一,其通过机械胁迫引起各种生物学效应,影响植物体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被广泛应用于花香红茶、花香白茶、花香绿茶等茶类的加工中以改善品质。为探明青叶响应机械力胁迫的生理变化,以采摘的‘铁观音... 摇青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之一,其通过机械胁迫引起各种生物学效应,影响植物体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被广泛应用于花香红茶、花香白茶、花香绿茶等茶类的加工中以改善品质。为探明青叶响应机械力胁迫的生理变化,以采摘的‘铁观音’品种中开面三、四叶嫩梢为材料,经适度萎凋后进行自然摊放和振动力胁迫处理,研究青叶水分含量、光系统Ⅱ(photosystem Ⅱ,PS Ⅱ)参数、抗氧化酶活力及亚细胞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振动力胁迫30 min内青叶水分含量与自然摊放叶、萎凋叶间无显著差异(P>0.05),60 min时显著低于自然摊放叶和萎凋叶(P<0.05)。随着振动力胁迫时间延长,青叶青臭气增强,清香减弱;叶绿体和类囊体紧密而清晰的片层结构逐渐松散、变形、收缩、紊乱、瓦解,振动力胁迫处理5 min时淀粉粒数量明显增加,15 min时嗜锇颗粒数量明显增多,出现聚集。振动力胁迫青叶的PS Ⅱ实际光合效率Y(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随处理时间延长总体呈下降趋势,电子传递速率(electron transfer rate,ETR)随处理时间延长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5 min和10 min时PS Ⅱ Y(Ⅱ)和ETR显著低于自然摊放(P<0.05);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额Y(NO)随振动力胁迫处理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30 min时显著高于自然摊放叶(P<0.05)。振动力胁迫10 min青叶相对电导率显著高于自然摊放叶(P<0.05);青叶抗氧化酶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在振动力胁迫处理5、10 min时高于自然摊放叶。综上,一定时间(30 min以内)的振动力胁迫对青叶水分含量影响不显著,但青气变浓,加剧青叶细胞膜系统损伤,使其透性提高,促进膜内可溶物渗出,造成相对电导率升高,类囊体降解,叶绿体严重受损,PS Ⅱ反应中心被破坏;此外,振动力胁迫能够通过提高活性氧代谢酶活性抵御机械胁迫对叶细胞的伤害。本研究可为乌龙茶摇青品质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非生物胁迫 光系统Ⅱ参数 亚显微结构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蕉城区天山绿茶品牌重塑之刍议
4
作者 徐邢燕 苏峰 吴洪新 《中国茶叶》 2018年第11期53-55,共3页
天山绿茶自唐代已成为贡茶之一。近代以来,天山绿茶系列已有3次4个产品获得全国名茶金奖,5次18个产品获得全省名茶奖,拥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天山绿茶产品营销模式单一,在全国茶叶品牌中的知名度不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 天山绿茶自唐代已成为贡茶之一。近代以来,天山绿茶系列已有3次4个产品获得全国名茶金奖,5次18个产品获得全省名茶奖,拥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天山绿茶产品营销模式单一,在全国茶叶品牌中的知名度不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低下,蕉城区茶业发展缓慢。本文以蕉城茶产业的地理优势、需要克服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茶叶市场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使其与生态承载能力相协调,并总结出培育茶叶品牌,推动产业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为重振天山名茶提供指导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名茶 品牌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