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电离层效应观测 被引量:3
1
作者 胡雄 吴小成 +7 位作者 徐轻尘 马广林 涂翠 闫召爱 陈旭杏 肖存英 赵明亮 龚建村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6-601,共6页
首次利用廊坊中频雷达和武汉、嘉兴、廊坊等三站GPS对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电离层效应进行了观测.日食期间,中频雷达D层78 km高度上电子密度减小了约67%,电子密度为200 cm^(-3)的高度上升了近10 km,GPS/TEC减小了1TECU左右,其变化的最大... 首次利用廊坊中频雷达和武汉、嘉兴、廊坊等三站GPS对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电离层效应进行了观测.日食期间,中频雷达D层78 km高度上电子密度减小了约67%,电子密度为200 cm^(-3)的高度上升了近10 km,GPS/TEC减小了1TECU左右,其变化的最大相位与日食最大相位几乎同步;日食后,观测到周期为2个多小时的电离层扰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食 电离层效应 中频雷达 电子密度 GPS/T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间二相编码雷达信号的二维处理 被引量:1
2
作者 徐轻尘 杨子杰 叶焕倬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3-847,共5页
超视距雷达系统广泛应用于高频返回散射探测领域,而雷达波形设计则是高频超视距雷达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研究了一种高重复频率脉间二相编码脉冲雷达波形,并提出了针对这种雷达波形的二维信号处理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案能有效地抑... 超视距雷达系统广泛应用于高频返回散射探测领域,而雷达波形设计则是高频超视距雷达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研究了一种高重复频率脉间二相编码脉冲雷达波形,并提出了针对这种雷达波形的二维信号处理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案能有效地抑制距离旁瓣,提高回波信号检测目标的动态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编码雷达 旁瓣抑制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激光器种子注入状态检测装置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潘艺升 闫召爱 +2 位作者 郭文杰 徐轻尘 胡雄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3-156,共4页
为了解决非注入状态激光脉冲对非相干多普勒激光雷达测风结果可靠性的影响,利用注入与非注入状态激光脉冲建立时间不同的原理,设计和实现了一种脉冲激光种子注入状态检测器,其时间测量精度为45ps,测量时间范围为3.5ns^2500ns,最高脉冲... 为了解决非注入状态激光脉冲对非相干多普勒激光雷达测风结果可靠性的影响,利用注入与非注入状态激光脉冲建立时间不同的原理,设计和实现了一种脉冲激光种子注入状态检测器,其时间测量精度为45ps,测量时间范围为3.5ns^2500ns,最高脉冲重复频率为1k Hz。利用该检测器对某型号Nd∶YAG脉冲激光器进行了种子注入状态检测实验,结果显示注入(非注入)状态脉冲建立平均时间为123.27ns(134.44ns),1.35h内非注入状态激光脉冲占总激光脉冲比例为8.54%。结果表明,该脉冲激光种子注入状态检测器能够有效地检测出非注入状态的激光脉冲,对于提高激光雷达测风可靠性具有潜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种子注入状态检测 激光脉冲建立时间 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波调制激光技术测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郝文泽 胡雄 +3 位作者 徐轻尘 宋亮 吴小成 王鑫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2-106,共5页
为了验证微波调制激光技术进行速度测量的可靠性,构建了一套通过微波调制激光技术测速的实验系统。利用激光作为载波,微波作为模拟调制信号对激光信号进行强度调制,光电探测器对信号光强度进行直接探测。利用射频电路,获得多普勒频移数... 为了验证微波调制激光技术进行速度测量的可靠性,构建了一套通过微波调制激光技术测速的实验系统。利用激光作为载波,微波作为模拟调制信号对激光信号进行强度调制,光电探测器对信号光强度进行直接探测。利用射频电路,获得多普勒频移数据反演发射端和接收端相对运动速度。同时通过测量运动距离和时间计算平均运动速度,作为第三方数据,用于与微波调制激光技术测速的数据进行比较。理论分析了这套系统的原理并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微波调制激光技术测速的数据与第三方数据平均偏差小于2.0%,符合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调制激光技术 多普勒频移 速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廊坊中频雷达风场FCA算法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马广林 胡雄 +1 位作者 徐轻尘 肖存英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8-626,共9页
中频雷达是获得临近空间60~100 km范围内大气风场的重要探测设备之一.全相关分析方法是空分天线模式中频雷达的一种重要风场反演方法,通过介绍全相关分析方法算法的一般理论,根据廊坊中频雷达的天线配置,分别研究了利用三副天线数据与... 中频雷达是获得临近空间60~100 km范围内大气风场的重要探测设备之一.全相关分析方法是空分天线模式中频雷达的一种重要风场反演方法,通过介绍全相关分析方法算法的一般理论,根据廊坊中频雷达的天线配置,分别研究了利用三副天线数据与四副天线数据的风场反演算法FCA-3A和FCA-4A,讨论给出了全相关分析方法的剔除标准.用廊坊中频雷达实测的回波相位和振幅,得到由该算法反演的大气风场.为验证算法的可靠性,将其结果与ATRAD公司的反演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大气纬向风和经向风随时间和高度的变化特性基本一致.FCA-3A与FCA-4A的风场反演结果基本一致,FCA-4A略好于FCA-3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中频雷达 全相关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廊坊中间层和低热层大气平均风观测模拟 被引量:4
6
作者 杨钧烽 肖存英 +1 位作者 胡雄 徐轻尘 《空间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4-290,共7页
利用中国廊坊站(39.4°N,116.7°E)流星雷达在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的水平风场观测数据,分析廊坊上空80~100 km的中间层与低热层(Mesospherc and Lower Thermosphere,MLT)大气平均纬向风和经向风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 利用中国廊坊站(39.4°N,116.7°E)流星雷达在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的水平风场观测数据,分析廊坊上空80~100 km的中间层与低热层(Mesospherc and Lower Thermosphere,MLT)大气平均纬向风和经向风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平均纬向风和经向风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平均纬向风在冬季MLT盛行西风,极大值位于中间层顶,随高度增加西风减弱;在夏季中间层为东风,低热层为强西风,风向转换高度约为82 km.平均经向风在冬季以南风为主,在夏季盛行北风.纬向风和经向风在春秋两季主要表现为过渡阶段.流星雷达观测结果与WACCM4模式和HWM93模式模拟的气候变化特点基本一致,但WACCM4模式纬向风和经向风风速偏大,而HWM93模式纬向风和经向风风速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星雷达 大气平均风场 中间层和低热层 WACCM模式 HWM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极管的倍频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凌云 徐轻尘 宋亮 《电子设计工程》 2017年第17期78-80,84,共4页
三极管倍频器是根据晶体三极管的非线性特性,得到输入信号的各次谐波,然后通过带通滤波器选出所需要的频率,从而实现输入信号的倍频。文中详细阐述了三极管倍频电路的设计,实现了对10 MHz输入信号的四倍频,通过电路测试,结果证明输出信... 三极管倍频器是根据晶体三极管的非线性特性,得到输入信号的各次谐波,然后通过带通滤波器选出所需要的频率,从而实现输入信号的倍频。文中详细阐述了三极管倍频电路的设计,实现了对10 MHz输入信号的四倍频,通过电路测试,结果证明输出信号的相噪没有明显恶化,在1 MHz带宽内相噪优于-80.87 dBc/Hz,在100 kHz内杂散抑制可达-79.54 dBc/Hz,满足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极管 倍频 非线性特性 相位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空间环境天/地基监测平台的发展态势和展望 被引量:8
8
作者 王赤 陈志青 +17 位作者 胡连欢 胡泽骏 薛向辉 徐轻尘 张贤国 李发泉 王威 宗位国 杜丽芳 袁伟 王一楠 刘正宽 丁宗华 郝永强 张清和 罗冰显 王喜珍 龚晚林 《航天器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5-239,共15页
文章简要回顾我国空间环境天/地基监测设施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发展现状,并分析未来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的空间环境天基监测已具备一定规模,覆盖主要的轨道类型,探测要素基本齐全,正在工程实施阶段的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SM... 文章简要回顾我国空间环境天/地基监测设施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发展现状,并分析未来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的空间环境天基监测已具备一定规模,覆盖主要的轨道类型,探测要素基本齐全,正在工程实施阶段的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SMILE)计划、空间先进太阳观测台(ASO-S)计划,以及规划中的日地拉格朗日L1点监测,将促进天基监测能力的大幅提升。地基监测方面,网络化综合监测能力快速发展,“子午工程”二期正在建设的覆盖全国和高/中/低纬的、日地空间全圈层的立体式监测网络将使我国地基监测能力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同时,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的有序推进标志着我国空间环境地基监测正迈出辐射全球的步伐。我国空间环境监测平台已经进入天/地基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环境监测 天基监测 地基监测 空间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序列法在临近空间大气风场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涛 肖存英 +3 位作者 胡雄 涂翠 杨钧烽 徐轻尘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1-220,共10页
受多种因素影响,临近空间大气环境要素复杂多变,预报难度很大.本文采用时间序列法中的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对临近空间大气风场开展统计预报方法研究,基于廊坊(39.4°N,116.7°W)中频雷达在88 km高度的大气纬向风数据开展... 受多种因素影响,临近空间大气环境要素复杂多变,预报难度很大.本文采用时间序列法中的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对临近空间大气风场开展统计预报方法研究,基于廊坊(39.4°N,116.7°W)中频雷达在88 km高度的大气纬向风数据开展预报试验.本次预报试验的样本数据为2015年9月24日至10月24日风场数据,利用过去7天数据对未来第8天风场数据进行预报.试验结果显示,ARMA模型对临近空间大气风场预报有一定的适用性.当风场变化规律性较强,即样本数据风场呈现出比较显著的24 h周期性变化时,ARMA模型预报效果较好;当风场发生突变时,预报效果变差.与实测数据的对比结果表明,ARMA模型预报结果的误差在9~27 m·s^(-1),预报效果优于同阶自回归(AR)模型,略优于高阶A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大气风场 时间序列法 ARMA模型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大气电场随高度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涛 李磊 +15 位作者 李文 提烁 吴晗 王诗涵 李仁康 罗福山 张华伟 孙海龙 苏建峰 罗静 韦峰 徐轻尘 曾宸 何兆海 董伟 王廼权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26-634,共9页
大气电场强度是大气电学的重要参数.大气电场的准确测量及其时空特性对研究空间天气活动、气象活动以及大型地质活动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8月26日和28日,中国科学院鸿鹄专项团队在青海省海西蒙古自治州大柴旦镇地区放飞搭载模式电场仪的... 大气电场强度是大气电学的重要参数.大气电场的准确测量及其时空特性对研究空间天气活动、气象活动以及大型地质活动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8月26日和28日,中国科学院鸿鹄专项团队在青海省海西蒙古自治州大柴旦镇地区放飞搭载模式电场仪的探空气球,测量了不同高度的大气电场强度.利用互相关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此次气球实验得到的电场数据.结果表明,尽管通常情况下决定大气垂直电场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高度,但是该地区风场对大气电场强度的影响也比较显著.晴天大气条件下,有无薄云的存在对大气电场测量存在一定影响,有云条件下,风速会通过影响云的形成间接影响到大气电场.此外,柴达木盆地存在一个易受下垫面影响的大气电场边界层,分析表明这个边界层厚度在3km以上.对边界层大气电场变化以及晴天无云时3600 m以上的大气电场分布进行了分析和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晴天大气电场 气球测量系统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调制激光测速的软件接收机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冯梓宸 徐轻尘 胡雄 《电子设计工程》 2019年第1期106-110,共5页
针对传统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的局限性,使用微波调制激光的技术体制,构建了一套基于FPGA的软件接收机,用于微波调制激光测速系统中的信号跟踪,通过测量微波信号的多普勒频移来得出测速结果。使用DDS生成高精度的微波信号作为微波调制激... 针对传统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的局限性,使用微波调制激光的技术体制,构建了一套基于FPGA的软件接收机,用于微波调制激光测速系统中的信号跟踪,通过测量微波信号的多普勒频移来得出测速结果。使用DDS生成高精度的微波信号作为微波调制激光的信号源,开展了频率跟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接收机的测速精度可达8.01×10-4m/s,速度测量范围可达0.008 5 m/s~22.6 km/s,每0.2 s即可获得一个测速结果,实现了高精度,高动态以及快速响应的激光测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调制激光 激光测速 软件无线电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监督学习的ToF点云目标提取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钰琳 王艳秋 +3 位作者 梁红玉 徐轻尘 郑福 孙志斌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29-1736,共8页
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 ToF)三维成像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间接ToF三维成像是通过向目标发射调制的光强信号,再经过目标反射到相位解调图像传感器获得相位差,通过计算获得目标的深度信息。由于间接ToF成像技术会... 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 ToF)三维成像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间接ToF三维成像是通过向目标发射调制的光强信号,再经过目标反射到相位解调图像传感器获得相位差,通过计算获得目标的深度信息。由于间接ToF成像技术会受到背景界面多次反射产生的多路径干扰,因此在复杂环境中目标物体深度测量数据会受到侧面和背景界面的多次反射的回波信号影响,降低边缘处深度测量的精度水平,因此需要对原始点云数据进行目标提取和多路径去除的预处理。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多界面场景中基于点云矢量的目标提取方法,能够实现复杂多目标的快速提取和多路径强干扰的去除。首先基于k-means提出一种FVP-k-means算法,完成目标点云数据的全局全矢量提取处理。再基于K-NN提出一种迭代滤波算法,实现局部多路径干扰数据的滤除。通过与其它方法的比较研究,该方法能够有效去除TOF点云目标数据的多路径干扰,目标提取性能提高了40%,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全局点云数据全矢量目标提取和多路径干扰去除算法能够实现对目标点云数据的无监督学习智能提取与滤波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数据 飞行时间三维成像 目标提取 无监督学习 聚类 空间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廊坊中频雷达流星观测及初步结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冰 徐轻尘 胡雄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64-769,共6页
中频雷达用来开展夜间100km高度以上的流星观测,获得流星随时间、高度、方位的分布情况及流星体速度、流星辐射点、流星余迹径向速度等参数,其探测数据可用于流星天文学、中层大气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利用2017年11月16日12:00UT-22:00U... 中频雷达用来开展夜间100km高度以上的流星观测,获得流星随时间、高度、方位的分布情况及流星体速度、流星辐射点、流星余迹径向速度等参数,其探测数据可用于流星天文学、中层大气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利用2017年11月16日12:00UT-22:00UT期间廊坊观测站(39.4°N,116.7°E)的中频雷达数据,首次开展了中国中纬度地区夜间流星观测实验,共检测到94个流星回波信号,集中分布在97~115 km高度范围内,平均高度为106.5 km,计算得到了流星回波的双极扩散系数、方位分布等相关参数,并与国外中频雷达流星探测结果进行了初步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雷达 流星观测 流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